学术投稿

手术导航仪下鼻内镜脑脊液筛板漏修补1例

关志华;陈雷

关键词:手术导航仪, 鼻内镜, 脑脊液, 软组织, 资料与方法, 水平板, 乳头状, 葡萄糖, 漏出液, 筛骨, 筛窦, 缺损, 清水, 平面, 门诊, 检查, 鸡冠, 病人, 鼻窦
摘要:1资料与方法病人女,42岁,因左鼻反复流清水样液4年于2001年12月1日入院.门诊行左鼻漏出液检查示:葡萄糖3.7 mmol/L.鼻窦CT:左侧近鸡冠处筛骨水平板见小缺损,其下对应处鼻顶见一乳头状软组织影垂下,筛窦内未见液平面、软组织影.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

    目的探讨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病人行手术治疗,3例术后放射治疗.结果 SimpsonⅡ级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电凝皱缩1例.随访6个月~15年,2例复发.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是必要的;颞下经颧弓入路视野开阔,便于处理肿瘤基底和增生骨质;术后放射治疗可减少复发.

    作者:宋涛;朱树干;刘仍利;宫杰;张爱军;李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声嘶首诊于耳鼻咽喉科的肺结核29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以声嘶首诊于耳鼻咽喉科的肺结核(PTB)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确诊PTB的29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经一次或多次病理证实为喉结核.15例因首诊未行病检或病检曾为阴性而导致喉结核的漏诊;又因未及时行痰、胸部X线等检查而导致PTB的漏诊.胸部X线检查证实PTB 20例;X线阴性9例中经痰涂片镜检抗酸杆菌阳性者4例确诊为PTB,阴性者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才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结论继发于PTB的喉结核可仅有声嘶而首诊于耳鼻咽喉科,声嘶为疑诊PTB的重要线索之一.以声嘶为首诊的PTB常因喉结核的漏诊、误诊而漏诊、误诊.对痰、胸部X线检查阴性的喉结核,不应草率放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免EBTB漏诊.

    作者:何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喉乳头状瘤摘除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总结65例小儿喉乳头状瘤摘除术的麻醉体会,分析和讨论两者的关系.方法按入院时是否合并喉源性呼吸困难分成A、B两组,A组为无喉阻塞组,B组为喉阻塞组,总结两组病儿手术的麻醉体会.结果A组术中出现发绀、缺氧、喉痉挛及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小儿喉乳头状瘤摘除术麻醉风险大,合并喉阻塞者尤甚,麻醉处理应谨慎.

    作者:张海萍;蔡宏伟;李远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微波热凝术治疗鼻出血150例

    笔者用微波热凝术冶疗鼻中隔前下血管网区出血150例,疗效佳,报告如下.

    作者:刘飞;史保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带蒂骨膜瓣修补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方法.方法分析本科收治的6例经颅修补的脑脊液鼻漏,采用带蒂骨膜瓣翻转缝合及EC胶严密封闭漏口.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脑脊液漏均停止.通过4个月~2年随访,仅有1例术后3个月轻微复发,保守治疗自愈.结论该方法取材方便,抗感染能力强,一次手术成功率高.尤其适应于额窦后壁、筛窦顶部骨折或缺损所致的脑脊液鼻漏.

    作者:李爱军;张振兴;王道奎;曹培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实施鼻中隔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在0°和30°鼻内镜引导下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中应用经18号麻醉穿刺针改制的吸引器头边吸引分泌物边剥离黏骨膜.结果62例病人鼻中隔偏曲全部得到矫正,效果良好,无一例鼻中隔穿孔.结论应用鼻内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并且用麻醉穿刺针改制的吸引器具有吸引及剥离的双重作用,简便、安全、疗效肯定.

    作者:薛柯凡;范崇盛;李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电离子开窗吸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存在一定的缺陷,我科使用电离子开窗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进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03例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我科自1995~2000年对103例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给予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冬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膜肉瘤1例报告

    陈某,男,29岁.以右耳间歇性流脓10余年,头痛、行走不稳1个月,伴恶心、呕吐1周于1990年2月3日入院.病人于10年前右耳间歇性流脓伴听力下降.5年前右耳后脓肿,切开引流.

    作者:段安明;段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巨大下咽部异物致呼吸困难的紧急救治(附2例报告)

    下咽部异物为常见病.若为细小尖锐异物多刺入黏膜或嵌顿于黏膜褶皱中,一般不引起严重病变;中等大小异物一般不易存留于下咽部;巨大异物进入下咽部后因不能通过食管入口,病人自身的呕吐反射又不能排出,则可嵌顿于下咽部而致严重呼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病人的生命.我科2001年救治了2例因巨大下咽部异物引起的严重呼困难或窒息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冉德军;孙德义;王芳;张丹;陈翔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及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0例儿童OSAHS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并以随机抽取的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不伴鼾症的慢性扁桃体炎病人作对照.结果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儿童OSAHS的主要发病原因,不存在悬雍垂和软腭的松弛和肥厚.发病组的生长发育明显迟缓于对照组,因而与肥胖无联系.结论儿童OSAHS的发病原因和机理不同于成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不适合于儿童OSAHS.

    作者:潘黎明;陈明媛;余延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鼻出血的治疗(附79例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鼻出血的治疗经验,分析治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各种治疗措施在处理鼻出血中的意义.方法对近6年来住院治疗的鼻出血病人79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9例均治愈,治疗手段包括前后鼻孔填塞、内镜下激光烧灼、颈外动脉和/或筛前动脉结扎、经上颌窦颌内动脉结扎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颌内动脉栓塞等.结论治疗鼻出血的关键是找准出血部位及明确出血原因,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作者:曾益慈;伍伟景;李友忠;唐青来;刘国辉;王树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改良支撑管在喉外伤和喉气管狭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支撑管在喉外伤和喉气管狭窄中减少并发症及喉气管裂开次数的作用.方法经各种不同方式行喉气管重建术,术中全部放入改良硅橡胶支撑管治疗急性严重喉气管外伤23例及慢性喉气管狭窄8例.结果31例全部成功拔管,治愈率为100%.无呼吸道阻塞及严重误吸等并发症发生.6例第2次拔管者均是在第1次拔管时,同期经声门再次置入改良支撑管后治愈,避免了再次喉气管裂开术.结论改良支撑管在预防和治疗喉气管狭窄中具有能保证呼吸道畅通,减少喉气管裂开术次数等优势.但拔管前不能发声是其缺点.

    作者:周顺华;刘贤安;陈伟;李其钧;刘复平;刘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循证医学与耳鼻咽喉科临床医学的发展

    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循证医学在耳鼻咽喉科学的应用即为循证耳鼻咽喉科学.其主要实施策略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寻求实验室或者文献中的有价值证据;进行实验或方法学的评价;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中;评价实践结果.探讨循证医学和循证耳鼻咽喉科学对耳鼻咽喉科学的学科发展和临床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小芸;王小万;肖健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青少年鼻中隔偏曲微创外科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青少年鼻中隔偏曲的微创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鼻内镜对50例不同类型的青少年鼻中隔偏曲病人进行微创外科治疗,并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有效率达100%,术后并发鼻中隔血肿1例.50例病人鼻中隔全部居中,基本平直,鼻部及面部无发育异常;症状消失者48例,好转2例.结论鼻中隔偏曲微创外科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不影响青少年鼻部及面部发育,特别适用于青少年鼻中隔偏曲病人.

    作者:曹小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声带血管平滑肌瘤1例

    病例报告:病人,女,62岁,因声嘶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病人于10余年前出现声嘶,感冒后加重,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声嘶.

    作者:曲玲;张丽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手术导航仪下鼻内镜脑脊液筛板漏修补1例

    1资料与方法病人女,42岁,因左鼻反复流清水样液4年于2001年12月1日入院.门诊行左鼻漏出液检查示:葡萄糖3.7 mmol/L.鼻窦CT:左侧近鸡冠处筛骨水平板见小缺损,其下对应处鼻顶见一乳头状软组织影垂下,筛窦内未见液平面、软组织影.

    作者:关志华;陈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19例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1991~2000年收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352例,全部病例均行乳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分析并发迷路瘘管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2例中并发迷路瘘管19例,均有主观听力下降及眩晕史,12例瘘管试验阳性,19例均获治愈.结论迷路瘘管可靠的诊断方法是手术探查,对迷路瘘管区的处理应清除病灶,肌膜修复.

    作者:毛明荣;鲍学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鼻咽癌病人放射治疗前后天然杀伤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2水平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病人放射治疗前后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139例首诊的NPC病人为NPC组,45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及年龄无显著差异.NPC病人根据肿瘤有无复发转移又分为两组,均予以60Co γ射线外照射DT 68~80 Gy,分别检测放疗前和放疗后(36个月内)及对照组的NK细胞活性及IL-2水平,观察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结果鼻咽癌病人放疗前、后0~30个月内NK细胞活性及IL-2水平动态观察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至放疗30个月后NK细胞活性及IL-2水平恢复近正常水平.肿瘤复发转移者其NK细胞活性及IL-2水平明显低于无复发转移者(P<0.05).30个月内肿瘤复发转移率为85.7%(60/70).结论NPC病人免疫功能状况与肿瘤复发转移关系密切.动态观察和评价NK细胞活性及IL-2水平对判断NPC是否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君;章正;肖健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变应性鼻炎病人鼻黏膜中的表达

    目的进一步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3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鼻黏膜组织中NGF的含量进行检测,以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组织中NGF的含量为(6.03±1.53)ng/g湿重(n=30),明显高于对照组鼻黏膜组织中NGF的含量(3.43±1.19)ng/g湿重(n=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NGF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谢志海;赵素萍;王承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