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柏球;应民政;简敦炳
目的总结前颅底手术的颅面进路与修复的经验,以提高病人生存率、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颅面联合进路共行31例前颅 底恶性肿瘤切除手术并行颅底重建,其中17例筛窦鳞癌、腺癌,5例未分化癌,3例肉瘤,6 例嗅母细胞瘤.31例恶性肿瘤中27例辅以放疗.术后平均随访58个月.结果 31例恶性肿瘤中18例存活未见复发,2例复发带瘤生存,11例死于原发病,术后平均生存 时间62个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颅面联合进路手术相对安全、有效,但术者须掌握手术原则,熟悉颅底解剖,具备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
作者:华清泉;吴展元;廖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环甲膜切开术能否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选择性环甲膜切开术165例,其中有颈椎骨折、颈外伤、胸外伤、颅脑外伤、烧伤 、脑血管病、喉阻塞以及手术前预防性环甲膜切开术.结果带管短4 d ,长21 d,平均带管6 d.165例中,发生并发症9例,包括出血、阵发性咳嗽、喉部不适 ,无1例发生喉、气管狭窄.结论环甲膜切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 的手术方法,尤其在紧急抢救时更有突出的优点.
作者:用文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简述颞下窝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参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作综述性报道.结果 颞下窝入路奠定了侧颅底外科的基础,而一系列改良入路可以适应颅底区域的手 术显露需要,如颞骨入路,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颞下-颞下窝-额下颅底入路,颅中窝 -颞下窝入路,眶颧-颞下窝入路等.这些颅内外联合入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颅底外科,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颞下窝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已经成熟,但仍须注意 术中功能保存,以期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作者:黄安炀;刘运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耳内镜直视下冲洗抽吸法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27例胆脂瘤型中耳炎采用的耳内窥镜直视下冲洗吸引法治疗并根据自身治疗前后疗效对照评分.结果 3个月后复查,23例干耳,4例中耳腔有少许脓性分泌物.结论耳内镜直视下的能比较准确,全面地观察和清洗中耳鼓室内胆脂瘤物质,是耳科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魏雪梅;秦学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回顾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治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总结分析4例原发性气管肿瘤诊治经过.结果 4 例均在门诊误诊,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肿瘤大部切除1例,气管节段切除2例,气 管侧壁切除1例;良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均有气管外侵.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确诊;原发性颈段气管肿瘤 易发生早期气管外侵而影响疗效,应酌情选用手术方式.
作者:李彬;王少新;樊晋川;廖海星;陈建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植法鼓膜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外植法鼓膜成形术对257例(327耳)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病人行鼓膜成形术,术后3 个月必须按期到医院复查,平均随访时间6.6年.结果鼓膜穿孔愈合 318耳,再穿孔9耳,愈合率为97.25%,修补的鼓膜具有良好的外形,术后3个月的定期复查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术后0.5 kHz,1 kHz,2 kHz纯音的平均听阈降低15~20 dB 者125耳,听阈降低21~30 dB者162耳,听阈降低31 dB以上者25耳,无变化15耳. 结论外植法鼓膜修补术是修补鼓膜穿孔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管志伟;黄国彬;何锦添;傅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内镜技术减少术后肿瘤残留发生率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方法观察和比较常规乙状窦后 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15例)与术中使用内镜检查和切除内听道底残留肿瘤病灶(11例)的两组 手术病人手术前后听觉、前庭功能、面神经功能和MRI检查结果.结果常 规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组病人术后有3例发现有残留肿瘤,而术中使用内镜组病人 均无残留;手术前后听觉和前庭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结合使用内镜非常方便 和安全,未出现由此而引起的任何并发症,并可有效防止或减少单纯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病灶的残留及肿瘤的复发,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谭长强;G.B.Brookes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内镜鼻窦手术所致的眼并发症并探讨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总结6年来311例手术中19例眼并发症.结果 [ HTSS 眶内壁损伤的发生率高(16例),眼内直肌损伤、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各1例.结论掌握鼻眼解剖关系、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麻醉选择、杜绝术中盲目操作 是避免术中眼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作者:孙树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颌窦曲霉菌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上颌窦曲霉菌病病人的影像学及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 结果 CT表现:①上颌窦内不均匀性高密度影团块近似如钙化斑;②局限性反应性骨质增生和局灶型骨侵蚀;曲霉菌感染常仅累及一侧上颌窦,少累及其他鼻窦. 结论该病具有较特征的CT表现.CT可明确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东云;梁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对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不论是传统方法,还是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手术(FESS),术 中、术后常因处理不当而发生鼻腔粘连.现将我院1991年3月~1998年3月间治疗的鼻腔粘连 ,随访的32例(占270例FESS的11.85%)报告如下.
作者:朱同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钩突切除加下鼻甲粘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1997年8月~1999年2月治疗的32例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随3~6个月评价无效.结果 25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有效率96.88%.结论本术式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好,无并发症,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陈闽琪;陈立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Primary acquired cholesteatoma,简称PAC)病人化脓性中耳炎 病史不明显,具有起病隐匿、穿孔位于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而中下鼓室正常或炎症不 重的特点.我科1986~1999年共收治胆脂瘤型中耳炎523例,其中符合上述特点、资料完整的PAC病人54例.
作者:肖文惠;易自翔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儿童慢性鼻窦炎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观察,探讨佳治疗方法.方法6~13岁鼻窦炎45例,分为A组:综 合药物治疗Ⅰ型鼻窦炎20例40侧;B组:腺样体或/和扁桃体切除+综合药物治疗Ⅰ型鼻窦炎1 4例28侧;C组:内镜鼻窦手术+综合药物治疗Ⅱ型鼻窦炎11例17侧.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A组40侧,治愈32侧,好转6侧,无效2侧;B组28侧 ,治愈24侧,好转2侧,无效2侧;C组17侧,治愈14侧,好转3侧.结论 儿童Ⅰ型鼻窦炎应首选综合药物治疗,伴腺样体或/和扁桃体病变的应在综合药物治疗的基 础上切除腺样体或/和扁桃体,Ⅱ型鼻窦炎应在术前、术后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内镜鼻窦手术.
作者:颜永毅;刘青;李勇;王惠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效果, 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改进和讨论.方法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对8例颅颈 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8例病人,6例痊愈,2 例好转.7例肿瘤病人,5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面 瘫1例,后组脑神经轻度麻痹1例,脑脊液漏1例.结论枕下极外侧入路可 以满足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手术野的显露,是切除该部位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周玉璞;沈健康;刘红林;陈小兵;段国庆;李玉杰;高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喉梗阻病人一旦出现Ⅲ°以上呼吸困难,就可能出现突发窒息,情况十分 危急,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切开气管,常因窒息时间过长而死亡.笔者曾遇4例,现总结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杜友红;唐作撰;杨小雄;张艳红;李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川畸病(KD)临床特征的认识和首诊准确率.方法从近10年收治的85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中,筛选并分析首诊于耳鼻咽喉科 的15例KD.结果 15例KD患儿因咽喉疼痛、颈淋巴结肿大和发热咳嗽等就 诊于耳鼻咽喉科,其中8例被首诊为急性扁桃体炎(3例)、急性颈淋巴结炎(3例)和疱疹性咽 峡炎(2例).首次误诊率达53.3%.结论 KD常首诊于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医师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殷团芳;卢永德;谢鼎华;唐青来;任基浩;党西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击出性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1999年1月~2001年8月收治的击出性骨折病人18例,其中眼球内陷 15例,复视13例,眼球运动障碍7例,视力下降1例,眶下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5例.2例采用 保守疗法,另16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采用经上颌窦、经眶下、经内镜下鼻内开筛 进路眶壁整复手术.结果随访0.5~1年,18例病人治愈15例(83.3 %),好转3例(16.7%).结论术前详细检查及合理术式的选择是提 高击出性骨折疗效的关键.
作者:关兵;董震;杨占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124例舌体鳞癌不同术式的疗效.方 法全组按1987年UICC的TNM分期,Ⅰ~Ⅱ期22例,Ⅲ期30例,Ⅳ期72例.评价舌 颌颈联合根治术加下颌骨部分切除或下颌骨槽型切除、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加肌皮瓣修复舌缺 损术及选择性或根治性颈廓清的疗效.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39.75%, 舌部分切除加下颌骨部分切除或下颌骨槽型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64%、38.58% .结论保留下颌骨连续性的下颌骨槽型切除不会降低病人生存率;对临床N0的舌癌病人可行选择性颈廓清;定期复查和及时发现复发病灶,且积极的再手术治 疗仍能提高生存期.
作者:陈杰;田勇泉;李赞;瞿吉保;张海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报道外耳再造软骨支架成形固定的一种新方法. 方法临床应用11例,Ⅰ期行传统耳后组织扩张器置入,预制耳后薄皮瓣 ,解剖层次为颞浅筋膜浅层.Ⅱ期取自体胁软骨为支架材料,根据健侧模样雕切成耳轮、对 耳轮支架条,用医用胶粘合、拼接、点补、固定.通过拼接矫正耳轮上角及延长耳轮脚,点 补形成耳轮结节、对耳屏及修整欠缺处,然后,耳轮与对耳轮支架进行粘合,形成胶合软骨 支架.结果除第1例取第8,9两肋软骨外,其余10例均取单根肋软骨.胶 合的软骨支架系统稳固,外观逼真,立体感强,愈后无排异,轮廓清晰,随访1~3年,支架稳定,无塌陷.结论医用胶行软骨支架固定方便、牢固、节省材料,无 毒副作用,塑形逼真,是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张明华;龙剑虹;程勇;曾纪章;黄晓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鼻中隔矫正和下鼻甲前端靶区粘膜切除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鼻中隔偏曲伴 PAR全部在常规下行鼻中隔矫正和下鼻甲前段部分切除联合手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短期内症状均停止发作,术后8周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总有效率为92.8% .结论该法通过破坏下甲前端副交感神经纤维、矫正鼻腔机械阻塞切断异常神经反射,以治疗鼻中隔偏曲伴PAR,其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为理想.
作者:朱忠寿;魏日富;程道俊;杨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