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德;杨迎;陈伟;HAN Zai-de
患者男,12岁。主诉左眼视物不清10d入院,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视力左眼0.1,右眼0.9。左眼底见视乳头边界清,动静脉走行可,中心反射可见。左眼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潜伏期临界值波幅下降,左眼ERGa.b波峰值均下降,左眼视野见中心暗点。经眼科采用抗生素、激素及B族维生素治疗9d,视力无好转。鼻科检查左嗅裂有脓涕,鼻窦CT示左侧孤立性蝶窦炎,局麻经鼻内镜行左蝶窦开放术,清除蝶窦脓性分泌物及高度水肿粘膜,术后抗炎及扩血管药物球后封闭。1月后复查,左眼视力提高到0.3。
作者:马庆林;宋照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例1:女,9岁,右耳垂下瘘口溢液反复肿疼9年。患儿自幼右耳垂下、下颌角后皮肤有一瘘口,挤压时有分泌物溢出,局部反复肿疼,曾在多家医院切开排脓6次。查体:右耳垂下1.5cm、下颌角后皮肤有一针尖大瘘口,挤压无分泌物溢出,局部皮肤多处切口瘢痕。入院诊断:鳃裂瘘管。全麻下在瘘口周围作梭形切口,剥离瘘管,追踪至茎乳孔附近,瘘管以囊袋状与外耳道软骨相连。完整切除瘘管。术后病理报告为鳃裂瘘管,内表面覆鳞状上皮,生有毛发,外有软骨层。术后出现右侧轻度周围性面瘫,应用地塞米松及维生素B类药物,3个月后面瘫完全恢复,瘘管无复发。
作者:程万民;王其友;张建新;王少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鼻咽癌(NPC)组织细胞凋亡诱导分子TRAIL mRNA的表达。方法 从NPC组织提取的细胞总RNA逆转录生成第1条cDNA链后,再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经电泳、溴乙锭染色后分析TRAIL mRNA的表达。结果 20例NPC患者癌组织17例可检测到TRAIL mRNA的表达,其表达阳性率为85%。8例非NPC鼻咽组织有5例可检测到TRAIL mRNA的表达,表达阳性率为62.5%。临床早期(临床分期Ⅰ~Ⅱ期)NPC组织TRAIL表达阳性率与晚期(临床分期Ⅲ~Ⅳ期)NPC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别。结论 NPC组织存在TRAIL mRNA,其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无密切关系。
作者:王光平;王行炜;王承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微波处理上颌窦腔息肉、窦口复合体残存肉芽,以提高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疗效,缩短治愈疗程。方法 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病人随机分成2组各50例,一组术后1周进行微波处理,另一组只作常规处理,观察2组疗效。结果 微波组治愈率为92%,常规组为78%,微波组10周内上皮化为70%,常规组为44%。结论 对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在实施功能性鼻窦内镜术后1周进行必要的微波处理,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作者:成斌;潘利宏;孔凡英;喻迪标;晏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RI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病变的MRI征象。结果 垂体腺瘤37例,动脉瘤10例,颅咽管瘤12例,鞍区脑膜瘤9例,鞍区星形细胞瘤2例。结论 MRI能正确显示鞍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及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对鞍区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再德;杨迎;陈伟;HAN Zai-de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耳源性脑膜炎是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2类。本文报告属后一类。现将我院1980~1991年收治的506例慢性中耳乳突炎病例中确诊并发耳源性脑膜炎的24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16例,女8例。10岁以内11人,11~20岁10人,21~30岁3人。年龄6个月~29岁。其中学生6人,干部2人,学龄前儿童1人,农民13人。 既往耳流脓24人,伴耳痛17人;病程5年以下11人,6~10年10人,10年以上3人;急性发作至就诊短1d,长1个月。局部检查:24例外耳道全有脓性分泌物,外耳道肉芽9例,耳后瘘管2例,耳后脓肿4例,耳道狭窄和耳后疤痕各1例。乳突部压痛7例,鼓膜大穿孔或无鼓膜17例,边缘性穿孔2例,鼓膜窥视不清5例。1.2 脑膜炎症状及体征 高热24例,其中伴寒颤18例,头痛21例,恶心、呕吐20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0例,脑脊液检查阳性16例,其两者均阳性10例。
作者:陈月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中耳炎常导致听骨链破坏、残缺,引起听力下降,临床上对此类病人需行听骨链重建,以提高听力,以往曾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作为听骨赝附物,但存在着生物不相容等问题。为了探索一种具有排斥小、导音功能良好的材料,我们应用武汉工业大学生物材料研究中心研制的羟基磷灰石(hyroxyapatite, HA)生物陶瓷听骨行听骨链重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5年10月~1997年12月在我科行HA听骨植入术36例(40耳),其中残余性中耳炎30例(34耳),胆脂瘤型中耳炎6例(6耳),其中2例为二期行HA手术。男25例,女11例。年龄18~29岁。术前行X线拍片和纯音测听检查,术前患耳气导下降至30~50dB,骨导下降至0~10dB。鼓膜贴补试验未见明显提高。术后对移植鼓膜及听力情况进行随访0.5~3年。羟基磷灰石经过高压煅制成增强多孔的生物陶瓷听骨,分为“P”和“T”2型,这2型的上端均为蘑菇状,下端不同的是“P”型为杯凹状,“T”型为光滑柱状,有各种长度供选择,也可磨削至所需长度和形状。
作者:翁祖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声带良性病变手术方式有多种,常用的有间接喉镜下手术和纤维喉镜下激光手术。但对于病变较广或基底较宽的病变, 采用这些手术方法往往难以奏效,需要支撑喉镜手术或支撑喉镜显微镜下手术。运用鼻内镜结合激光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为此,我们自1998~2000年在支撑喉镜下经鼻内镜激光治疗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范围较广、基底较宽的良性病变31例。现报告如下。1 村料和方法 31例声带良性病变患者,男8例,女23例。年龄14~56岁,平均30岁。其中体积较大(米粒至黄豆大小)的声带息肉21例,基底较广的声带小结10例,主要症状为声嘶,病程2个月~8年,平均29个月。 采用湖北孝感市阳光医疗器械责任有限公司生产的Nd-YAG激光,型号YAG-100,光纤直径24mm,大输出功率100W,鼻内镜采用杭州市桐庐医疗光学仪器总厂生产的福澳牌鼻内镜,型号BDJ-E。
作者:龙卫东;肖章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于1995~1998年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粘液囊肿患者2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6~65岁。鼻窦囊肿部位:筛窦6例,上颌窦11例,蝶窦 2例,额窦2例;8例伴有鼻息肉。全部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符合鼻窦粘液囊肿的诊断。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对于筛窦囊肿,利用0°或 30°内窥镜下咬除部分筛窦骨壁,尽可能剥除囊壁;上颌窦囊肿选择其位于窦腔后外壁或内侧壁近窦口处者,首先切除钩突,然后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在30°或70°镜下清除囊肿;蝶窦囊肿则在0°镜下把中鼻甲后端部分切除,经蝶筛隐窝寻找蝶窦自然开口,向下向内扩大窦口,开放蝶窦,不要求完整切除囊壁;额窦囊肿在30°镜观察下开放前组筛窦,找到额窦开口或用穿刺针抽到囊液后扩大囊肿开口,使充分引流,若疑有前颅底骨质缺损可保留部分囊壁。本组病人术中出血平均60ml,大部分在30~50ml之间。术后用碘仿纱条填塞,2~3d后拔除,每日用抗生素激素液冲洗术腔,每2~3d在鼻内窥镜下清理术腔1次,15d后每周1次,持续1~2个月。本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均能获良好暴露,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窦腔引流通畅,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4年,无复发,其中有13例随访时间>2年。
作者:梁建平;袁弘;侯萍;陆秋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治疗侵犯颅底的鼻窦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按不同病情,作者分别采用了鼻窦进路术式、颅颌联合术式(Ketcham-Sissson氏法);颅底修补分别采用了颞肌筋膜、带蒂鼻中隔复合瓣、帽状腱膜和前额带蒂皮瓣。结果 手术均1次成功,无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术后生存2年以上3例,3年以上1例,1年以上1例。结论 侵犯颅底的鼻窦恶性肿瘤,手术进路应视不同病情而定。
作者:舒畅;陈建超;杜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1982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25例小儿颅咽管瘤(paediatric craniopharyngioma, PCP)采用经蝶入路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5例PCP的诊断方法,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本组均经CT或MRI扫描确诊。经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52.0%(13例)肿瘤全切除;32.0%(8例)次全切除;16.0%(4例)部分切除。肿瘤未能完全切除的原因是瘤体与下丘脑及血管的粘附较紧,或为较大的钙化。术后无死亡。20例获长期随访(平均3.6年),其中17例(85.0%)恢复良好,3例(15.0%)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对PCP采用CT或MRI进行诊断并选择合适病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章翔;顾建文;费舟;付洛安;张剑宁;刘卫平;张志文;王占祥;杨利孙;贺晓生;陈义军;易声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基因13(CK13)和EB病毒DNA在人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Northern杂交对32例NPC和8例慢性鼻咽炎(CINE)组织进行CK13 mRNA水平检测,同时应用PCR方法进行EB病毒DNA检测。结果 CK13基因在鼻咽炎组织中高表达,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下调的频率达65.63%(21/32)。结论 NPC组织的分化可能与CK13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邱元正;文忠;林功标;肖健云;田勇泉;赵素萍;陶正德;李桂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组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20~64岁,其中27~33岁9例。病程5个月~2年。临床症状:颈痛 13例,放射性肩背痛11例,咽喉部异物感10例,颈部发胀不适10例,上胸部隐痛8例,深呼吸颈深部疼痛6例,上肢蚁走感5例,上肢厥冷2例,肩关节活动受限2例,上胸部不适1例。13例中有9例接受过多种抗生素治疗,2例行扁桃体切除术,1例服用消炎痛片1个月。来院就诊次数多达8次。检查:锁骨上方1.0~2.5 cm有明显压痛点7例。本组13例颈部X线照片显示,左侧颈肋6例,右侧4例,双侧3例,均发生于第7颈椎。
作者:应利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32岁。因咽喉部反复性疼痛伴咽异物感3月,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收入院。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肝、脾无异常。两侧扁桃体Ⅱ°,无充血,隐窝口无分泌物附着,咽后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稍红。白细胞总数8.6×109/L,中性粒细胞76%,淋巴细胞24%。入院后第2d在局麻下行双侧扁桃体无血挤切术,手术顺利,无残体遗留,无渗血,术后给予青霉素640万单位加止血敏0.3静脉点滴Qd,多贝尔氏溶液漱口。次日患者悬雍垂轻度水肿,白膜生长良好,体温37.6℃。术后第3d患者咽痛加重,悬雍垂水肿明显,改用先锋霉素Ⅵ号6.0+地塞米松10mg静脉点滴Qd,第4d患者以上症状加重,有憋气感。查:左侧软腭肿胀,充血,悬雍垂向右偏斜。在左侧咽腭弓肿胀明显处穿刺,抽出脓液约5ml,次日又抽出脓血约3ml,加用来立信200ml静脉点滴Qd,以后患者症状逐渐减轻,咽部体征逐渐消退。脓液细菌培养为耐青霉素金萄菌,只对菌必治、来立信敏感。术后第8d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杜文平;张会珍;江喜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近年来有关蝶窦的解剖研究,总结其在鞍区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近年来有关的文献23篇。结果 蝶窦于10岁时基本气化完全,其大小、形态、气化程度和分隔均变异极大。蝶窦内中隔很少居中,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常不同程度地凸向窦腔。后筛窦亦可伸入蝶窦,形成蝶上筛房。自蝶窦口至鞍底中心的距离大约为1.5cm。结论 经蝶入路手术中,保持与鼻底成32°夹角入路和以两侧窦口下缘连线为横轴打开窦壁,可使手术准确导向鞍内,必要时可打开蝶上筛房。蝶骨前嵴和犁骨是指引窦内中线操作的可靠标志,入窦腔后应注意识别和保护侧壁上的隆起结构。若见窦腔浅, 看不到鞍底下凸,即可能存在额状位间隔、蝶窦气化不良或鞍底本身不下凸。
作者:王守森;张发惠;章翔;王如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面中部翻掀术联合鼻内镜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面中部翻掀术联合鼻内镜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上网检索了近5年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对不同手术方式的复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随访12~6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采用这种联合手术方式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彻底切除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避免面部切口、肿瘤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的优点。术后定期鼻内镜随访可确保复发肿瘤的早期发现及妥善处理。
作者:贺广湘;孙虹;马艳红;蒋明;陈江波;李和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骨和鼻中隔多发性骨和软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鼻中隔开放性整复术联合鼻骨骨折复位术。结果 本组27例均一次性恢复了鼻外观和双鼻通气功能。结论 该术式治疗严重鼻外伤,疗效确切,可避免严重鼻外伤因为受伤后早期处理不当所致鼻部畸形等弊端。
作者:林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豚鼠在窒息状态下ABR电位变化及其脑干功能的自然转归,探讨听觉通路损伤程度和临床意义。方法 听觉诱发电位仪和心电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检测3组不同窒息时限的豚鼠的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氧饱和度(SO2)及心率(HR)等。结果 波Ⅴ易受缺氧的影响,波Ⅲ次之,波Ⅰ后消失和早恢复。窒息时限影响脑干功能,导致1组和2组的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差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窒息时间超过5min30s,实验豚鼠均死亡。结论 ABR可作为窒息状态下判断脑功能及脑死亡的重要辅助指标。应争分夺秒抢救窒息并及时处理心脑的损害。
作者:张榕;林才朱;殷羽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正常青年人在隔音和非隔音环境下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探讨环境噪声对耳声发射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Capella耳声发射仪对正常听力青年人102耳分别在隔音和非隔音环境下记录DPOAE和TEOAE。结果 两种环境下DPOAE的幅值无显著差异,信噪比(S/N-ratio)、叠加次数、扫描时间有显著性差异;TEOAE的幅值、信噪比、相关系数(Corr)、叠加次数、扫描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隔音和非隔音环境下的DPOAE、TEOAE的通过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环境噪声(55~65dBSpL)对DPOAE幅值(除0.5kHz外)无明显影响,对TEOAE有显著影响;在听力筛选时,尤其是在非隔音环境下应用DPOAE较TEOAE准确率高;不但具有频率特异性,且可明显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欧阳顺林;肖健云;方俭生;冯永;田湘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为寻求中耳癌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佳的手术途径。方法 我们采用乳突进路行颞骨次全切除术12例,其中中耳、乳突及岩尖一并切除者6例,颈动脉骨管全程开放4例,均无出血、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果 术后追踪观察2年以上者9人,其中5年以上者6人,3人死亡,长生存者至今已9年。结论 此术式操作方便,视野清晰,可酌情应用。
作者:李玲香;张莉;李建瑞;陈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