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经颅径路行前颅底肿瘤切除

赵素萍;肖健云;刘志雄

关键词:前颅底肿瘤/外科学, 改良经颅径路, 副鼻窦肿瘤/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合理的手术径路,进一步提高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经颅径路行10例前颅底肿瘤切除.结果 10例病人术后已随访1~9年,6例恶性肿瘤中3例死亡,其它病人健在.结论改良经颅径路手术的优点是免去面部切口,不影响面容;由于骨窗更接近前颅底,鼻窦暴露满意,并减轻了对额叶的牵拉作用;术野清晰,不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便于进行硬脑膜修复及颅底重建.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行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130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局限性鼻中隔成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30例深在和高位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采用同侧弧形切口,粘骨膜下局限性切除偏曲部位.结果该法术野清晰,手术操作顺利,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结论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鼻中隔偏曲对鼻窦引流影响的深入研究,鼻中隔手术的适应证在扩大,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刘锋;周水淼;彭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颞骨内面神经纤维瘤误诊1例

    颞骨内面神经纤维瘤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差异甚大,有些病例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故容易误诊.我科曾诊治1例以耳闷、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并被误诊为卡他性中耳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咏虹;郑明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纤维喉镜气管插管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的应用——附29例分析

    目的为解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气管插管困难,探讨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有效的气管内插管方法.方法选择OSAS患者35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结果麻醉咽喉镜气管插管9例,有5例失败.纤维喉镜引导气管内插管29例,其中28例(97%)成功,1例失败.本文描述了插管方法.结论在UPPP中应用纤维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成功率很高的插管方法,可以解决OSAS患者全麻手术时气管插管困难,还可以适用于放疗后面部和颈部纤维化、张口困难、颈部不能后仰、颈椎不稳定、声门显露困难的患者.纤维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辉;关中;陈艳峰;彭书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细胞增殖和凋亡在鼻咽癌放疗中的预后价值

    目的研究增殖和凋亡在放射治疗鼻咽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放疗未控和根据临床病理与之配对的42例放疗治愈鼻咽癌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应用胶质银、原位细胞凋亡试剂盒及有丝分裂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放疗治愈组与未控组之间AgNOR(NOR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颗粒计数、凋亡细胞数、凋亡细胞数与分裂细胞数之比值(A/M)有显著差异.结论 AgNOR颗粒计数、凋亡细胞数以及A/M可作为预测放射治疗鼻咽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邹亚超;李国亮;张忠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16蛋白在喉癌前期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喉粘膜上皮中p16表达的实验,讨论p16蛋白在喉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S-P法检测106例喉癌前期病变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并设30例喉正常上皮和32例喉鳞癌作对照.结果 p16蛋白在喉正常粘膜上皮中阳性率为86.67%;喉癌前期病变中为75.47%,喉鳞癌中为3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喉癌前期病变随病变程度加重p16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单纯增生组(83.33%)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55.5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p16基因表达的缺失与喉癌的发生有关;p1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喉癌前期病变向恶性肿瘤转化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吴昌竹;李惠萍;宋伟;于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范围广泛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鼻咽纤维血管瘤一般仅侵犯鼻咽部及鼻腔,特别巨大者可侵犯到前颅窝、鼻窦以及翼腭窝、眶内等,但较少见.我们曾治疗2例范围广泛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梦和;李永贺;黄以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改良面中部翻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

    目的提高鼻腔鼻窦肿瘤的治疗效果,消除该类手术瘢痕对面部美观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性面中部翻掀术.结果对面部美观无影响,手术操作术野大.结论该手术可以提高鼻腔鼻窦肿瘤的根治率,不影响面部美观.

    作者:蒋远慧;段炼;李刚;刘兆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提高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9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采用枕下正中入路、枕下远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脑神经保护率,枕下远外侧入路是切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有效手术入路之一.

    作者:陈刚;陈坚;王仲伟;郭孝龙;李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乳突肌骨膜瓣在耳显微外科中的应用

    耳后乳突肌骨膜瓣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组织,可用于多种耳显微手术的修复和重建.包括乳突腔肌骨膜瓣填塞、上鼓室外侧壁重建,术后裸露面神经的保护以及乳突切除术后外耳道后骨壁的营养等.本文收集了自1991年1月~1995年10月耳显微手术63例的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燕;严月华;吕彦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期周围性眩晕患者姿势晃动测试检查

    目的检测急性期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姿势晃动各类型值.方法 45例单侧周围性眩晕患者在急性期行重心动摇检查,得各项测试值.结果与国人正常值[1]比较,外周面积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姿势晃动测试对于眩晕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但无特异性,不能作为唯一诊断依据.

    作者:刘萍;汤君彦;王泉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显微外科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合理手术入路,进一步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全组手术均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完成.其中14例取枕下正中入路切除,8例取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结果本组全切除肿瘤18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讨论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重要、复杂,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性质选用枕下正中入路或枕下远外侧入路.枕下远外侧入路更适合于枕骨大孔区前方和前外侧方肿瘤的显微手术.

    作者:杨卫忠;梁日生;曾涛;石松生;林于峰;何曦;陈建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主动和被动开放功能.方法以正-负压平衡试验法,检测34耳外伤性鼓膜穿孔和57耳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后的咽鼓管功能.结果外伤性鼓膜穿孔耳的咽鼓管开放压分布在175~400kPa间,正压平衡试验时,经3次吞咽全部受检耳外耳道压力都降至所加压力的一半以下;负压平衡试验时,全部受检耳外耳道压力都有部分恢复.在57耳分泌性中耳炎耳中,咽鼓管开放压超过400kPa的11耳;正压平衡试验时,23耳不能恢复到压负荷的一半水平;负压平衡试验时,45耳经3次以上吞咽,外耳道鼓室压基本无变化.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以负压平衡试验障碍为主,表现为主动开放功能不良.

    作者:唐安洲;周永;李杰恩;谭颂华;黄东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关的面神经麻痹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关的面神经麻痹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关的面神经麻痹的病例资料.结果 6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相关的面神经麻痹发病率为4.46%.术前8例(1.23%)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其中5例为胆脂瘤型,耳流脓史平均20.5年;术中12例(1.85%)为乳突根治术中损伤面神经所致,其中6例为胆脂瘤型中耳炎,6例为骨疡型中耳炎,损伤部位8例在面神经水平段,4例在锥曲段;术后9例(1.38%)为面神经水肿或炎症反应所致.结论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病程较长、面神经解剖标志不清、医师术中操作不当是导致面神经麻痹发生的因素.

    作者:卢连军;黄维国;邱建华;王锦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岩骨入路面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对10具(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管段面神经分3段:迷路段长(3.2±0.9)mm,上下方向管径(1.1±0.2)mm;鼓室段长(11.7±1.5)mm,水平方向管径(1.4±0.1)mm,两段成角71.0°±11.7°;垂直段长(13.9±1.8)mm,前后方向管径(1.6±0.2)mm,与水平段成角106.6°±7.7°.管段面神经的解剖标志:①锥隆起是上膝部的标志,锥隆起与茎乳孔连线为垂直段的标志线;②面神经裂孔是膝状神经节的标志;③垂直段距离海伦嵴(15.0±1.3)mm.结论熟悉管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标志,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面神经.

    作者:黄军;袁贤瑞;奚健;丁锡平;姜维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视神经损伤的有效疗法.方法经鼻内镜进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 4例中有3例术后视力增进;其中1例术后2个月由术前的光感增进至1.0.结论一旦确诊为视神经管骨折应尽早手术,经鼻内镜手术是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作者:孙树岩;于平;罗晶;于博;宋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病因、诊断注意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30例患者均作鼻窦CT扫描并接受上颌窦根治术,彻底清除病灶,扩大中鼻道引流,8例同时行筛窦开放术,9例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部分病例术后配合抗真菌药物冲洗上颌窦.结果术后病理报告均见真菌菌丝.随访6个月至10年,无复发.结论鼻窦引流不畅是引起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原因,诊断中应注意与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上颌窦恶性肿瘤区别,CT有重要诊断价值,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作者:鲍学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上颌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于上颌窦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例原发于上颌窦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MFH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轮辐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的背景中多种细胞成分并存,瘤细胞异型性明显;②病情发展快,临床表现为面部肿痛,肿瘤体积大,术前无转移;③1例接受鼻侧切开术,术后4个月局部复发并发现肝脏转移;1例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加放疗,术后1年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3年局部复发.结论原发于上颌窦的MFH是一种罕见病,有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多样性,病情发展快,治疗上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并联合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术后易于复发及转移,预后差.

    作者:华小阳;高起学;甄宏韬;崔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气管切开98例临床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我科自1988~1998年间行气管切开9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自强;唐培俊;陈福虎;张颖绯;朱才新;陈辉;张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微波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附2300例总结)

    微波的热效应可使组织内升温,达到凝固、止血、消炎、止痛的目的,藉此原理我们将微波用于治疗多种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李玲香;彭诗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围手术期应用的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范围、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997年1月~2000年7月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704例中26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象异常15例、血压升高5例、两者兼而有之2例、消化道出血2例、结核病灶扩散2例.结论术前详询病史、完善检查、严格适应证、规范用药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解军;谢民强;黄郁林;许庚;李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