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氮冷冻疗法在中耳癌和上颌窦癌手术中的应用

周克文

关键词:液氮冷冻疗法, 中耳癌, 上颌窦癌, 手术, 筛窦切除, 术后, 肿瘤切除后, 鳞状上皮癌, 上颌骨切除, 未分化癌,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病理检查, 反复冷冻, 硬脑膜, 细胞癌, 随访, 患者, 冲洗术, 凡士林纱条
摘要:病例报告: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36~60岁.中耳癌2例,上颌窦癌5例.2例中耳癌均因左耳流血性分泌物,伴顽固性持续性头痛及1例出现患侧面瘫入院,病程3~6个月不等.CT检查:2例均见左侧中耳骨质破坏范围约1.6~2.0cm,听骨正常结构消失,中耳前上缘破坏与颅内相通,乳突呈致密硬化型.病理检查均为中度分化鳞状上皮癌.5例上颌窦癌中,3例左侧,2例右侧.均因鼻腔一侧进行性阻塞,血涕、头痛持续性加重,眼球外突,复视等症状入院.CT检查:4例原发上颌窦癌侵犯筛窦、鼻腔,1例原发上颌窦癌破坏眶下壁侵入眶内.病理检查未分化癌2例,大圆细胞癌1例,鳞状上皮癌2例.用1只干燥热水瓶装满液氮,1个漏斗,备术中使用.手术方法:2例中耳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均行患耳侧Y形切口,翻起外耳道软骨部后切除颞骨的乳突部和部分鳞部以及切除颞骨岩部外侧部和肿瘤组织.2例在术中均发现鼓室天盖完全被破坏吸收.肿瘤侵犯硬脑膜直径达2~4cm不等,表面粗糙,用高频电刀彻底切除肿瘤,保留硬脑膜.冲洗术腔后,用液氮10~15ml灌注术腔内,反复冷冻3次,每次冷冻2~3min.5例上颌窦癌患者,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2例行上颌骨全切加筛窦切除,2例行上颌骨部分切除加筛窦切除,1例行上颌骨切除加眶内容物剜除术.肿瘤切除后冲洗术腔,均用液氮灌注冷冻,反复冷冻3次,冷冻前用棉垫保护好皮肤,咽部及后鼻孔用凡士林纱条及干纱布一层层填塞防止液氮渗漏冻伤皮肤及咽部粘膜组织.7例患者术后3~5周均进行放疗,2例中耳癌术后60Co照射总量为55Gy,5例上颌窦癌术后60Co照射总量为55~65Gy.2例中耳癌术后6个月,进行了化疗,使用顺铂30mg、环磷酰胺0.6g、阿霉素50mg静脉滴注,每月1次,总疗程为4个月.2例中耳癌,1例术后已随访6年,1例随访2年,均健在.5例上颌窦癌,随访5年2例,1~3年3例.1例大圆细胞癌,术后1年半肿瘤复发死亡;1例未分化癌,术后5年复发,在重复放疗过程中死于急性肝炎;其余3例患者生活正常,能进行轻体力劳动.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上颌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于上颌窦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例原发于上颌窦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MFH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轮辐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的背景中多种细胞成分并存,瘤细胞异型性明显;②病情发展快,临床表现为面部肿痛,肿瘤体积大,术前无转移;③1例接受鼻侧切开术,术后4个月局部复发并发现肝脏转移;1例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加放疗,术后1年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3年局部复发.结论原发于上颌窦的MFH是一种罕见病,有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多样性,病情发展快,治疗上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并联合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术后易于复发及转移,预后差.

    作者:华小阳;高起学;甄宏韬;崔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改良经颅径路行前颅底肿瘤切除

    目的探讨合理的手术径路,进一步提高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经颅径路行10例前颅底肿瘤切除.结果 10例病人术后已随访1~9年,6例恶性肿瘤中3例死亡,其它病人健在.结论改良经颅径路手术的优点是免去面部切口,不影响面容;由于骨窗更接近前颅底,鼻窦暴露满意,并减轻了对额叶的牵拉作用;术野清晰,不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便于进行硬脑膜修复及颅底重建.

    作者:赵素萍;肖健云;刘志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5例误诊分析

    我科自1995年6月~1998年8月利用王永光(1997)研制的咽鼓管导管在间接鼻咽镜下治疗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时,检查出5例鼻咽癌病人,均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一般占鼻咽癌的12%~20%).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赵鲁予;侯宪保;王学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16蛋白在喉癌前期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喉粘膜上皮中p16表达的实验,讨论p16蛋白在喉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S-P法检测106例喉癌前期病变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并设30例喉正常上皮和32例喉鳞癌作对照.结果 p16蛋白在喉正常粘膜上皮中阳性率为86.67%;喉癌前期病变中为75.47%,喉鳞癌中为3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喉癌前期病变随病变程度加重p16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单纯增生组(83.33%)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55.5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p16基因表达的缺失与喉癌的发生有关;p1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喉癌前期病变向恶性肿瘤转化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吴昌竹;李惠萍;宋伟;于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扁桃体滴虫等混合感染1例

    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因发现右侧扁桃体上白色分泌物伴咽微痛和异物感1个月,于2000年9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感右侧咽微痛,照镜子发现右侧扁桃体上有白色分泌物,经青霉素治疗20d无效.检查: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右侧扁桃体Ⅱ°大,慢性充血,表面无瘢痕;扁桃体上隐窝内可见白色干酪样分泌物,腭舌弓和腭咽弓慢性充血.在表麻下将右侧扁桃体上隐窝内之白色干酪样分泌物用无菌镊子全部取出,送病理科作涂片检查,结果报告:滴虫(+)、霉菌()、球杆菌().后诊断为滴虫性扁桃体炎.确诊后经抗滴虫、抗真菌、抗感染和口腔清洁疗法,采用甲硝唑口服,0.4g/次,3次/d,连服10d;制霉菌素口服,100万U/次,3次/d,连服10d;每日用0.2%甲硝唑液嗽口3次等治疗.2周后来我院复查:患者咽微痛等自觉症状消失.检查:右侧扁桃体上隐窝无白色干酪样分泌物,右扁桃体Ⅰ°大,慢性充血消退,腭舌弓和腭咽弓充血消退.

    作者:张憨来;谭石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53、MDM2对鼻咽癌活检标本印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鼻咽癌活检标本印片检测p53、MDM2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鼻咽癌活检标本印片p53、MDM2表达.结果①NPC初诊及复发组p53、MDM2阳性表达率与鼻咽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NPC复发组与初诊组比较,MDM2单阳与MDM2、p53联合表达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咽癌活检标本印片检测p53、MDM2,具有诊断、预测复发等临床意义;p53、MDM2的相互作用在鼻咽癌的复发中可能起着调控作用.

    作者:冯雪萍;肖健云;王承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Hunt综合征(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Hunt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近10年来收治的24例Hun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中面瘫22例,治疗后17例完全恢复,5例伴有前庭症状者恢复较慢,且为不完全恢复.结论 Hunt综合征确诊后宜早期扩张血管、抗病毒及大剂量激素治疗.

    作者:毛明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细胞增殖和凋亡在鼻咽癌放疗中的预后价值

    目的研究增殖和凋亡在放射治疗鼻咽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放疗未控和根据临床病理与之配对的42例放疗治愈鼻咽癌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应用胶质银、原位细胞凋亡试剂盒及有丝分裂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放疗治愈组与未控组之间AgNOR(NOR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颗粒计数、凋亡细胞数、凋亡细胞数与分裂细胞数之比值(A/M)有显著差异.结论 AgNOR颗粒计数、凋亡细胞数以及A/M可作为预测放射治疗鼻咽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邹亚超;李国亮;张忠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颅窝径路内听道的相关结构和手术定位

    目的简述了经中颅窝径路内听道的定位方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作综述性报道.结果经中颅窝径路内听道手术径路的定位方法,国外较为传统的有5种,国内有2种新的定位方法.结论在精细复杂的内听道手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准确定位内听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合新;钟世镇;许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提高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9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采用枕下正中入路、枕下远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脑神经保护率,枕下远外侧入路是切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有效手术入路之一.

    作者:陈刚;陈坚;王仲伟;郭孝龙;李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乳突肌骨膜瓣在耳显微外科中的应用

    耳后乳突肌骨膜瓣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组织,可用于多种耳显微手术的修复和重建.包括乳突腔肌骨膜瓣填塞、上鼓室外侧壁重建,术后裸露面神经的保护以及乳突切除术后外耳道后骨壁的营养等.本文收集了自1991年1月~1995年10月耳显微手术63例的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燕;严月华;吕彦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行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130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局限性鼻中隔成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30例深在和高位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采用同侧弧形切口,粘骨膜下局限性切除偏曲部位.结果该法术野清晰,手术操作顺利,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结论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鼻中隔偏曲对鼻窦引流影响的深入研究,鼻中隔手术的适应证在扩大,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刘锋;周水淼;彭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颈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与nm23-H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产物NDPK(二磷酸核苷激酶)在人头颈鳞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染色方法检测106例头颈鳞癌原发灶组织中nm23-H1/NDPK的表达.结果 nm23-H1/NDPK表达在未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头颈鳞癌原发灶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5.41%(46/61),在已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头颈鳞癌原发灶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5.56%(16/4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m23-H1/NDPK表达与头颈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与否呈显著负相关,可能在头颈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负性调控作用,可用于预估颈淋巴结转移出现的风险.

    作者:吴革平;林尚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颞骨内面神经纤维瘤误诊1例

    颞骨内面神经纤维瘤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差异甚大,有些病例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故容易误诊.我科曾诊治1例以耳闷、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并被误诊为卡他性中耳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咏虹;郑明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听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鞘瘤(AN)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经CT或MRI证实、位于小脑脑桥角区的425例AN,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术后评估治疗效果,分别比较术前、术后的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结果 肿瘤全切率88.71%(377例);次全切除率8.24%(35例);部分切除率3.09%(13例);术后死亡率1.41%(6例).对382例平均随访4.3年,其中293例恢复良好,64例恢复较好,25例恢复较差,后者中有12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鞘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章翔;费舟;付洛安;张剑宁;顾建文;王占祥;杨利孙;陈义军;贺晓生;宋少军;郭衍;吴景文;屈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范围广泛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鼻咽纤维血管瘤一般仅侵犯鼻咽部及鼻腔,特别巨大者可侵犯到前颅窝、鼻窦以及翼腭窝、眶内等,但较少见.我们曾治疗2例范围广泛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梦和;李永贺;黄以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岩骨入路面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对10具(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管段面神经分3段:迷路段长(3.2±0.9)mm,上下方向管径(1.1±0.2)mm;鼓室段长(11.7±1.5)mm,水平方向管径(1.4±0.1)mm,两段成角71.0°±11.7°;垂直段长(13.9±1.8)mm,前后方向管径(1.6±0.2)mm,与水平段成角106.6°±7.7°.管段面神经的解剖标志:①锥隆起是上膝部的标志,锥隆起与茎乳孔连线为垂直段的标志线;②面神经裂孔是膝状神经节的标志;③垂直段距离海伦嵴(15.0±1.3)mm.结论熟悉管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标志,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面神经.

    作者:黄军;袁贤瑞;奚健;丁锡平;姜维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液氮冷冻疗法在中耳癌和上颌窦癌手术中的应用

    病例报告: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36~60岁.中耳癌2例,上颌窦癌5例.2例中耳癌均因左耳流血性分泌物,伴顽固性持续性头痛及1例出现患侧面瘫入院,病程3~6个月不等.CT检查:2例均见左侧中耳骨质破坏范围约1.6~2.0cm,听骨正常结构消失,中耳前上缘破坏与颅内相通,乳突呈致密硬化型.病理检查均为中度分化鳞状上皮癌.5例上颌窦癌中,3例左侧,2例右侧.均因鼻腔一侧进行性阻塞,血涕、头痛持续性加重,眼球外突,复视等症状入院.CT检查:4例原发上颌窦癌侵犯筛窦、鼻腔,1例原发上颌窦癌破坏眶下壁侵入眶内.病理检查未分化癌2例,大圆细胞癌1例,鳞状上皮癌2例.用1只干燥热水瓶装满液氮,1个漏斗,备术中使用.手术方法:2例中耳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均行患耳侧Y形切口,翻起外耳道软骨部后切除颞骨的乳突部和部分鳞部以及切除颞骨岩部外侧部和肿瘤组织.2例在术中均发现鼓室天盖完全被破坏吸收.肿瘤侵犯硬脑膜直径达2~4cm不等,表面粗糙,用高频电刀彻底切除肿瘤,保留硬脑膜.冲洗术腔后,用液氮10~15ml灌注术腔内,反复冷冻3次,每次冷冻2~3min.5例上颌窦癌患者,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2例行上颌骨全切加筛窦切除,2例行上颌骨部分切除加筛窦切除,1例行上颌骨切除加眶内容物剜除术.肿瘤切除后冲洗术腔,均用液氮灌注冷冻,反复冷冻3次,冷冻前用棉垫保护好皮肤,咽部及后鼻孔用凡士林纱条及干纱布一层层填塞防止液氮渗漏冻伤皮肤及咽部粘膜组织.7例患者术后3~5周均进行放疗,2例中耳癌术后60Co照射总量为55Gy,5例上颌窦癌术后60Co照射总量为55~65Gy.2例中耳癌术后6个月,进行了化疗,使用顺铂30mg、环磷酰胺0.6g、阿霉素50mg静脉滴注,每月1次,总疗程为4个月.2例中耳癌,1例术后已随访6年,1例随访2年,均健在.5例上颌窦癌,随访5年2例,1~3年3例.1例大圆细胞癌,术后1年半肿瘤复发死亡;1例未分化癌,术后5年复发,在重复放疗过程中死于急性肝炎;其余3例患者生活正常,能进行轻体力劳动.

    作者:周克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纤维喉镜气管插管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的应用——附29例分析

    目的为解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气管插管困难,探讨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有效的气管内插管方法.方法选择OSAS患者35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结果麻醉咽喉镜气管插管9例,有5例失败.纤维喉镜引导气管内插管29例,其中28例(97%)成功,1例失败.本文描述了插管方法.结论在UPPP中应用纤维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成功率很高的插管方法,可以解决OSAS患者全麻手术时气管插管困难,还可以适用于放疗后面部和颈部纤维化、张口困难、颈部不能后仰、颈椎不稳定、声门显露困难的患者.纤维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辉;关中;陈艳峰;彭书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发病率高,约占全身血管瘤的50%以上,以海绵状血管瘤居多.我科从1995年起应用Nd:YAG激光治疗本病36例,获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刘志辉;时意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