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化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急性期临床治疗的价值研究

李春琼;和茵;黄麟雅

关键词:护理模式, 脑中风,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急性期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择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研究与对比。结果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在2周的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急性期采取标准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降低病情恶化风险,对患者病情治疗和康复均有促进作用。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术后护理患者共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为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自然的护理康复措施,并实施基本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基本护理,同时给予康复指导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伤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终的康复率达到了90.63%,而对照组患者仅为75%,相较于观察组明显偏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实施康复训练,可有效辅助患者各组织身体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露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试论改善氨苄西林钠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目的:对氨苄西林钠再生产工艺上的提升,回收率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并在技术革新下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方法:通过加入稳定剂异丙醇可以对成盐过程中的碱浓度进行控制。在投料的配比上需要通过加碱速度与时间上的配比来进行控制。结果:通过实验对比,该方法比在原有的制取工艺上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更高,且收率高,生产上的周期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新的生产工艺是在原有生产工艺技术上的改进与进步,采用溶媒结晶法生产的氨苄西林钠相对于其他方法所含有的杂质量低,稳定性高,其中稳定性与水分活度的关系密切。这种方法下生产出的氨苄西林钠质量水平在全国内位居第一。

    作者:陈延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

    枯草纳豆激酶是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分泌表达的一种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具有极强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研究表明,纳豆激酶纤溶活性强、副作用小,可用于开发溶栓药物。本文介绍了纳豆激酶的理化特性、制备过程以及纯化、纤溶活性的测定以及纳豆激酶的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纳豆激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作者:曹阳;韩路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通过对妇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现状分析,旨在探寻解决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及方法,以提高妇科护理质量。方法:以某省级医院妇科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入院的160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80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安全对策,比较两组数据。结果:试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护理安全隐患研究,实行护理安全对策,能够提高妇科护理质量,减少妇科安全隐患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淼;李晶;崔琤;张曼玉;吕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

    目的:观察并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4例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37例)与实验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并对比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咳嗽、憋喘、肺部啰音以及发热消失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开展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小儿肺炎病例症状体征,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压疮的护理

    一直以来压疮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伴随着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推广,压疮已经成为了对医院护理进行衡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压疮不仅仅是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使得医疗资源被浪费,还会对疾病的康复带来影响。在文中就压疮的护理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可以有效地改善压疮护理效果。

    作者:韩倩倩;韩夏;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加强输血建设对改善我院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强输血建设对改善我院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2013年~2015年我院输血建设采取的各项措施,统计记录临床科室血液成分使用情况,并对近3年RBC(红细胞)、FP(血浆)、PLT(血小板)相关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近3年,我院临床用血评价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住院患者总输血率(5.35%、4.22%、4.23%)、RBC输注率(3.08%、2.58%、1.91%)、FP输注率(2.50%、2.10%、1.99%)、PLT输注率(0.65%、0.53%、0.59%)、住院患者人均输红细胞量(0.35U、0.30U、0.28U)及住院患者人均输血浆量(0.27U、0.21U、0.18U)均有明显改善,2014、2015年较2013年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床输血建设可有效改善我院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且益于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的提高。

    作者:韩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学习《护理学基础》的110例学生为对象,根据学生学号单双号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研究组应用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研究组教学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期末成绩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护理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肖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以心力衰竭为首发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报告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种病因不明、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多器官的疾病。1968年Hardy和Anderson报道了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并继发心脏损害的病例,首次提出HES,当前HES的诊断标准是在Chusid的基础上修改所得;(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5x109/L,骨髓嗜酸粒细胞增多,外周血原始细胞<0.02,或骨髓原始细胞<0.05,无异常T细胞群和克隆性髓系疾病表现;(2)排除寄生虫生长、过敏或其他常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导致靶器官损害,如皮肤、心脏、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他一些常见并发症包括肝大和(或等脾大,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凝血功能障碍等[1]。本文报道1例以心力衰竭为首发表现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患者,为临床医生诊治此病提供经验。

    作者:李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应用与疗效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与感染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状况与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无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相对传统固定方式而言,其固定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患者的早期愈合与功能恢复,是当前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全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状探讨

    目的:对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病理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诊断之后,80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有吸烟史,21例无吸烟史;根据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具体的临床症状,我们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为4级,本文所研究的80例患者中有12例I 级患者、46例Ⅱ级患者、13例Ⅲ级患者、9例IV 级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保持患者所呼吸的空气清新的方法,对照组在保持患者呼吸的空气清新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论:给予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情况及恢复情况都比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与血液透析(HD)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HP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HD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甲状旁腺激素降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浦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路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收集66例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例数是33例。在护理对照组患儿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护理观察组患儿时应用临床路径,将两组患儿行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应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显著且P均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显著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患儿的住院费用并显著提升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

    作者: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实验组患者PI-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文研究分析得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减轻其临床症状及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婧;全凤琼;吴春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目的:对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入住我院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肠梗阻导管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后,其组内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优越于对照组,从实验组患者自主排气、排便、病情康复时间以及胃肠减量等临床表现和数据来看,实验组治疗方式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单纯性用肠梗阻导管要好,可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辛国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miRNA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重要原因,新生血管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新生血管因子的作用进行调控,有可能成为治疗DR的靶点。微小RNA(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近年发现miRNAs与眼内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miRNAs的功能以及未来作为治疗的可能手段的前景作为综述。

    作者:巫灵鲜;蒋玲;张家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近2015年1-12月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80例,按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康复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康复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肖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喹硫平治疗)和对照组30例(给予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即观察组治疗效果相比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为6.67%和23.33%,即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具有一定的疗效,重要的是安全性高,患者可放心使用,该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淑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含量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葡萄糖酸锌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色谱柱进行检测,色谱柱的规格为250mm ×4.6mm,5μm,选择0.05mol·L-1的流动相,主要的液体有磷酸二氢钾溶液,将磷酸的ph值进行调节,ph=2.5,保持柱温在25℃的环境中,流速为每分钟0.6ml,测得检测波的长度为210mm。结果:通过上述的检测可以发现当葡萄糖酸锌处在浓度范围为0.078至0.234mg·ml-1的环境时,线性关系的表现良好。对葡萄糖酸锌的加样回收率进行检测结果是98.07%,并且RSD的结果是0.82%。结论: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葡萄糖酸锌的含量进行检测,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将其应用在控制口服液的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金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性阴道炎通过甲硝唑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阴道炎通过甲硝唑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甲硝唑栓治疗,观察组运用甲硝唑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不良反应上,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10%,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阴道炎通过甲硝唑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同时不会提升治疗不良反应,治疗安全与效果有保证。

    作者:付丽娟;常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