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田庆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我院自2014年8月-2016年10月应用闭合复位、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按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3例,Ⅳ型1例。均合并慢性内科疾病。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12个月,骨折在12-24周内均临床愈合,内固定松动、移位、切割或畸形愈合。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对于合并诸多内科疾病不利于开放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可选择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刘海洋;王雪莲;曹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取胎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血血气及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行剖宫产手术出生的318名足月单胎新生儿,记录其取胎时间、Apgar 评分并采集脐动血做血气分析及乳酸检查,分析取胎时间对脐动脉血气及评定新生儿 Apgar评分的影响。结果:318例新生儿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窒息组有3例,取胎时间为(138.00±2.00)s;轻度窒息组有12例,取胎时间为(106.0±15.70)s。二组取胎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取胎时间的延长,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及Apgar评分逐渐变差,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2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通过对我科一位患者多用药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介绍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一例多服用药物的不良事件。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找出差错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制定了增加调班及机动班护士、多种形式进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特殊药物的发放制度等整改措施,对整改效果进行确认。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我科口服药发放提供一种系统的处理差错的科学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唐雪萍;李雪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ICU高龄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入院治疗的ICU高龄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采用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参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和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下的实验组疗效显著,各项生化指标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有效率80%,参照组有效率为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高龄脑出血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疗效确切,能促进细胞代谢,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减少和避免并发症产生,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育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的方法,减轻护理工作量和病人的痛苦。方法:将60例病人入院第1次使用支撑垫行桡动脉穿刺,第2次不使用支撑垫穿刺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桡动脉穿刺一次性的成功率。结果:使用支撑垫能更好暴露穿刺部位,角度灵活,提高了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结论:使用支撑垫行桡动脉穿刺效果大大高于未使用支撑垫穿刺,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行。
作者:程景华;施玉兰;姚小梅;黄细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人文关怀带教模式对感染科实习护生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感染科实习的8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序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关怀行为评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关怀行为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感染科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采用人文关怀带教模式,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规范其关怀行为。
作者:孟国燕;胡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通过对拔针后引起皮下出血,皮下淤血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静脉输液后科学的拔针按压方法,指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病人相关知识缺乏,按压部位及按压面积大小,按压方式不当,按压时间和力度不够,肢体过早下垂及负重为引起皮下出血,皮下淤血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做好健康教育,采用正确的按压方法即减轻了病人拔针时的疼痛感,又有效防止了皮下出血的发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供了护理质量。
作者:刘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肘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肘关节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并对临床疗效加以评价。结果:38例患者均接受12个月的随访,其中显效23(60.53%)例,有效13(34.21%)例,无效2(5.26%)例,总有效率为94.74%。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为优20(52.63%)例,良15(39.47%)例,中2(5.26%)例,差1(2.63%)例,优良率为92.11%。结论:手法复位可有效治疗肘关节脱位,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能明显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龚文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2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实验组采用喜炎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实验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11.0%),2组患者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腹腔镜手术中实施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以及手术室护理路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中情绪状态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数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对照组达到24%。术中情绪方面,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减轻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理压力,预防腹腔镜操作所致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春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早我院接受医治的52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的是后路椎弓根钉进行固定治疗。结果:对52例患者进行6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工作。5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至2个小时,平均使用了95分钟的时间;而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为150毫升至300毫升,平均出血量是220毫升。而脊髓的损伤评定主要是根据ASIA脊髓损伤来定等级,分为B级、C级、D级和E级,患者例数分别占有15例、12例、20例以及5例;而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例是10%至30%,平均占有20%;伤椎Cobb角是为9.1o至14.3o,平均有11.6o。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用于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临床效果佳,有效的帮助患者解除骨折处对脊髓以及神经的压迫,将椎管容积恢复原本状态,保护脊髓神经功能不受到伤害,此治疗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太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颌面外科手术后因手术创伤、皮瓣及疼痛刺激、舌体缺损等导致患者张口受限、创口分泌物增多,采取传统口腔护理方法清除质量不是很好,而且极易发生口臭、口腔感染等并发症。本文以我院收治的426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个体化口腔护理法加九尔口爽液进行口腔护理,对预防术后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口腔环境等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作者:陈蓓;林利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学习《护理学基础》的110例学生为对象,根据学生学号单双号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研究组应用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研究组教学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期末成绩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护理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肖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调查。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5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以26例为一组。干预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6.2%、76.9%,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4例复发病例,患者疾病复发率为15.4%,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治疗安全性更高。
作者:蒋应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病理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诊断之后,80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有吸烟史,21例无吸烟史;根据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具体的临床症状,我们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为4级,本文所研究的80例患者中有12例I 级患者、46例Ⅱ级患者、13例Ⅲ级患者、9例IV 级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保持患者所呼吸的空气清新的方法,对照组在保持患者呼吸的空气清新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论:给予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情况及恢复情况都比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不同HPV感染下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差异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对我社区服务中心2016年8月1日至8月24日进行两癌筛查的1655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阴道镜检查,在检查前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比较在高危HPV16/18(+)与非高危HPV阴道镜诊断的宫颈病变的检出率。结果:阴道镜检查诊断,高危HPV16/18(+)的CINⅡ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在敏感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伴随宫颈组织学结果严重程度增高,阴道镜诊断宫颈HPV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会提升,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作者:苏小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喹硫平治疗)和对照组30例(给予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即观察组治疗效果相比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为6.67%和23.33%,即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具有一定的疗效,重要的是安全性高,患者可放心使用,该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淑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析针灸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患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来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卒中偏瘫病患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他们分别接受针灸康复训练疗法和常规疗法,比较其肢关节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相应治疗,观察组病患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的提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且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康复训练疗法在脑卒中偏瘫病患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晓晓;靳菲菲;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并通过试验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患者资料62例,并将这62例患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这两组试验小组之中,每组的患儿人数均为31人。这5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3例,女性患者为25例,患者的日龄为2~20d,平均则为日龄(8±4)d。将这62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1人。患者在年龄、性别、其他并发症史、家族遗传病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通过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根据实际的护理得出护理经验。结果通过调查,得出开始治疗时间>48 h、足月小样儿、血清胆红素、B/A比值>0.5均与胆红素脑病密切相关。在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没有发现其他并发症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出现。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相关护理以及黄疸病的相关预防,有助于降低黄疸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概率,也使得患者的早期病症能够得到治理,能够尽快出院[1]。
作者:刘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