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危重症合并高钠血症的疗效分析

刘凌;张春声;高丽

关键词:高钠血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危重症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合并高钠血症患者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17例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症合并高钠血症患者行CRRT,分析CRRT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钠浓度、肾功能、血渗透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PECHEⅡ)及病情转归的变化。结果:17例危重症合并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率为71%(12/17),存活率29%(5/17)。死亡组中血钠水平中重度增高者占75%(9/12),存活组中血钠水平中重度增高者占20%(1/5)。患者经CBP治疗后血清钠、血渗透压、血肌酐明显下降,APPECHEⅡ评分改善(P<0.01)。颅脑损伤导致高钠血症者,中重度高钠血症比例高,纠正慢,死亡率高。结论:CRRT治疗危重症合并高钠血症安全有效,治疗前血钠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者应尽早干预。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行小梁切除加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3个月后眼压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有所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全程的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眼压,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小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手术室的8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0例,对照组4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SAS)程度、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5%,高于对照组(85.25%),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41例眼科住院患者合并全身急危重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眼科住院患者合并全身性急危重症的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预防。方法对2013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925例眼科疾患患者中发生全身性急危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25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全身性急危重症41例(2.1%)。其中高血压危象13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脑梗死5例,脑出血3例,呛咳窒息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尿潴留4例,药物过敏休克1例,均经及时诊断及治疗,病情好转或眼科病情稳定后转科继续治疗,追踪未有死亡病例。结论眼科住院患者中高龄比例增加,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急危重症,应重视全面评估病情,提前预防,保障治疗顺利。

    作者:肖华;田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划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防范组自2015年1月实施防范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调查显示,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中锐器损伤所占比重高于其他损伤,差异显著;防范组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经防范性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避免了不良事件出现,值得推广。

    作者:唐钟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对罗红霉素合成工艺的改进分析

    以无水碳酸钠为催化剂制造罗红霉素的工艺,是当今推广度高的合成工艺。药理反应的适宜温度为4摄氏度到6摄氏度之间,然后进行搅拌的步骤,反应的时间设置为40分钟。其中活性炭的用量为百分之一。这样的制取工艺的优点在于方法较其他方法更加可靠,并且制取的步骤也很少,操作简单,适于大批量的生产。

    作者:成佳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目的:探析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骨科手术且伴有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骨科手术且无围术期并发症患者为对照组。对影响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合并疾病、年龄、心功能分级、心率、白细胞计数、ASA 分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经多因素分析,术前合并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心功能Ⅱ级以上、心率增快、白细胞>10×109/L、ASA分级≥3级、手术时间≥3h均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需要在术前调查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控制手术时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成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527例标本,其中行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有报警提示为399例,无报警提示128例,同时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标本。结果:MCV、HB、PLT、WBC与RBC均具有较高的镜检阳性率,而在报警提示标本当中,其检阳性率为68.92%,无报警提示标本相应白细胞分类镜检当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均具有较高的相关符合性(P>0.05),而嗜碱性粒细胞具有较低的符合率(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采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所获阳性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细胞异常阳性结果检出效果,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作者:吕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衰(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124例),全部患者均为难治性心衰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新活素,对照物给予硝普钠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7.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程度与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差异明显,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新活素对于难治性心衰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磊;何昕;袁旭明;谌承志;彭一鸣;刘景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ICU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分级护理及风险标识应用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5.2月至2016.2月间ICU科室实施分级护理及标识应用,选取此期间内入住科室患者57例作为干预组,于2014.1月至2015.1月科室未实施分级护理及标识管理为对照组(57)例,观察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于科室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1.93%,干预组满意度为92.98%,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压疮及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共为15.79%,干预组发生率为3.51%,干预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内护理过程中加强风险标识应用、提供分级护理措施,大部分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主诉满意度较高,且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例数较少。

    作者:周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恢复情况。结果:随访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满意疗效。结论:老年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疾病,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江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骨科行创伤手术患者208例,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10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清创消毒等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切口感染控制措施,即术前预防及术中控制等,就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切口感染发生率(0.96%)相比于对照组(7.695),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手术操作中实施有效切口感染控制措施,可实现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显著降低,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红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帕金森病“肾脑相关”理论及补肾生髓法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颤振范畴,其病机复杂,但肾虚髓空为其基本病机。本文从“肾脑相关”理论论述帕金森病的病机,认为帕金森病病位在脑,肾虚为其发病之根本,并参考现代中医研究探讨肾脑相关的物质基础,同时总结补肾疗法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兴博;梁健芬;牛贺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在骨科病房中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5年7月开始实施小组责任制管理,选取管理前收治的30例骨科住院患者及实施后收治的30例同类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小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后患者对骨折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院内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达到100%。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满意度为86.67%,观察组达到100%。结论小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可提升每位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提升骨科护理质量。

    作者:陈琼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急诊医务人员与病房医务人员焦虑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急诊科、病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4名急诊科和病房医务人员参与此次调查,医务人员群体SAS评分高于中国常模,尤其急诊科医务人员高。结论:急诊科医务人员焦虑程度较高,其心理健康应得到重视和疏导。

    作者:唐军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窥镜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窥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窥镜术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静曾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析零售药店质量管理关键环节控制

    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药品的,药品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重点,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药品的,人们要购买药品就离不开零售店,零售店是一种直接面对质量管理的药店,零售药店是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一个主要的环节,因此,要做好零售药店质量管理工作,江南这一环节的控制工作做好,这是质量管理的保证。本文针对零售药店质量管理关键环节控制工作进行分析,保证药品安全。

    作者:陈维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社区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心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分压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则明显下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肺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外固定架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我院自2014年8月-2016年10月应用闭合复位、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按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3例,Ⅳ型1例。均合并慢性内科疾病。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12个月,骨折在12-24周内均临床愈合,内固定松动、移位、切割或畸形愈合。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对于合并诸多内科疾病不利于开放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可选择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刘海洋;王雪莲;曹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气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其中50人接受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方式(对照组),50人接受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方式(观察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经相同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显著好转比率(66.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0%),观察组的收效病例所占比例(100.00%)与对照组的收效病例所占比例相同(100.00%);手术中,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27.85±6.12)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4±6.68)ml;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35.35±4.43)min低于对照组的(44.45±6.42)min;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4.12±0.51)天低于对照组的(7.12±0.17)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比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好,主要表现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较为简单,治疗后的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龚来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腰麻技术与传统腰麻技术在肛门手术中的运用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腰麻(MAS)技术(25G笔尖式腰麻针直接穿刺法)与传统腰麻技术在肛门手术麻醉后穿刺点痛、头痛等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差别,观察微创腰麻技术用于临床的优越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择期行肛门手术患者60例,ASA I-II级,年龄20-65岁,性别不限,体重45-90kg.随机分成微创腰麻组(A组)和传统腰麻组(B组),每组各30人,两组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呼吸(RR)、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外周静脉通道,持续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常规鼻导管持续吸氧。取坐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选择L3-4单点法穿刺,两组均给予0.5%布比卡因7-12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A组用腰硬联合包(一次性)中的25G笔尖式腰麻穿刺针直接进行微创腰麻穿刺(不使用针内针技术),手持针尖近端快速突破皮肤,缓慢进针,如遇骨质,退至皮下重新调整方向进行穿刺,B组用传统的腰麻包(一次性)中的腰穿针(22G)进行腰麻穿刺。观察和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肌松效果及穿刺点痛、术后头痛、腰背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过程、创伤程度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穿刺点疼痛、腰背痛、头痛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 <0.05),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均缩短。结论:微创腰麻技术操作简单、起效迅速、微创实用、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确切、特别适用于2h以下的肛门手术、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在基层医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及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王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