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红
目的:探索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DFMG)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处理巨噬细胞(MΦ)增殖活性的影响以及相关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制备PMA诱导巨噬细胞与LPC诱导巨噬细胞增殖细胞模型,以及不同浓度DFMG孵育后用LPC诱导巨噬细胞增殖,用台盼蓝拒染法和CCK-8法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RL4、MyD88蛋白表达.结果:1.用150nM PMA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百分率为(39.67±0.05)%,显著高于未处理组(0.55±0.19)%,用不同浓度LPC (3.0、10.0、30.0、100.0μM)孵育处理巨噬细胞,台盼蓝拒染法和CCK-8法结果测得巨噬细胞增殖率和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故选LPC30.0μM作为LPC处理巨噬细胞模型的佳造模浓度.2.LPC能诱导巨噬细胞培养液中TNF-α的分泌增加,上调TLR4、MyD88蛋白的表达.3.DFMG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增高LPC处理巨噬细胞增殖活性,降低LPC处理巨噬细胞培养液TNF-α浓度,DFMG能拮抗LPC上调巨噬细胞TLR4、MyD88蛋白的表达作用.结论:DFMG能增强LPC对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减弱和降低TNF-α分泌作用与其抑制TLR4-MyD88信号转导相关.
作者:曾菲;张勇;张婧;王如波;向丽萍;柏萍娟;符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慢性根尖周炎(CAP)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根管内长期存在感染性炎症从而引起慢性炎症性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肉芽组织形成与牙槽骨破坏.常规根管治疗术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疗效欠佳,预后较差.近年来,一次性根管预备热牙胶即刻充填在部分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文主要探讨一次性根管预备热牙胶即刻充填在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慢性根尖周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预备热牙胶即刻充填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牙、后牙根管预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根管填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填充后6、12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相比,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预备热牙胶即刻充填治疗效果理想,能减轻患者疼痛,并且该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人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胃镜下热活检钳电灼治疗胃微小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265例胃微小息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内镜下热活检钳电灼)与B组(内镜下电切息肉),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术后随访6个月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70%显著低于B组的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A组术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胃镜下热活检钳电灼治疗胃微小息肉可获得与内镜下电切术类似效果,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更明显,可见胃镜下热活检钳电灼有利于患者身心恢复.
作者:李哲;张鑫;张军;于继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金片对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TNF-α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经我院伦理研究会监督,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将2013年4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前列腺增生老年(≥60岁)患者78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分别39例,对照组采用非那雄胺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小金片治疗,每次2~3片,每天2次,持续治疗4周.对所有患者的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残余尿量及大尿流率进行比较,采取肘部静脉血5mL,测定血清TNF-α、IL-1β及性激素(T、E2、PRL)值,同时对两组间治疗效果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4周后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残余尿量降低,Qmax升高,TNF-α、IL-1β值降低,T、PRL值升高,E2值降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4周后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残余尿量较低,Qmax较高,TNF-α、IL-1β值较低,T、PRL值较高,E2值较低;对照组改善率74.36%低于研究组改善率92.31%,有差异.结论:小金片有利于改善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炎症因子,恢复性激素平衡,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峰;孙少鹏;陈冬;孔广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镇痛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70例足月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观察组给予导乐分娩镇痛,对比分析两组第一产程疼痛程度、产后2h出血量、产程时长、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情况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二产程时间以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相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足月妊娠分娩中应用导乐镇痛分娩的效果较为显著,可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降低产后出血量,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且此方法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海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诊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20例,40只患耳(A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收治的单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0例,共40只患耳(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耳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听阈改善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后,B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其中B组的临床疗效与1个月相比显著提高,而A组改善不明显;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听阈改善情况差异不显著,治疗3个月后,B组的听阈改善显著优于A组,其中B组与1个月相比显著提高,而A组改善不显著;B组术后感染、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虽然可以缓解患者中耳炎的临床症状,改善听力,但疗效有限,患者术后恢复缓慢,临床应及时诊断并对症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预防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
作者:高鹏;刘雄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改良式外固定法对多发跖趾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至我院进行多发性跖趾骨头骨折患者84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来诊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作为观察组,序列号为双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式外固定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愈合平均(7.92±1.33)周,明显短于对照组(8.76±1.09)周,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3例,占7.14%,明显低于对照组11例,26.19%,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式外固定法对多发跖趾骨头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足部功能的预后,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永峰;张宁;李少连;李新海;步婉莹;刘增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8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化痰平喘、规律吸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丙二醛(MDA)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并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转归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OD、GSH-Px及CAT水平均显著升高,LPO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患者的右心室压及平均肺动脉压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急性肾衰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及死亡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抗氧化功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薛华;翟梅;王小卫;亢锴;施大为;李满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镇静剂配合罗哌卡因在开腹手术超前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均接受腰椎硬膜外麻醉,并连接镇痛泵,镇痛泵配方:A组0.3mg/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B组0.4mg/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C组0.5mg/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C组患者术后2、4、8、12、24h的镇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术后2、4、8、12、24h的镇痛VAS评分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患者术后2、4、8、12、24h的镇静效果优于A组,且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患者头晕、血压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均略高于A组、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腹手术中采用0.4mg/L舒芬太尼配合0.15%罗哌卡因进行超前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戚贵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rhGH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IL-6、CRP水平,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2% vs 72.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CRP、IL-1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休克、急性肾炎及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胰性脑病、DIC及死亡发生率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可有效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救治疗效,降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陈兰;文峰;贾业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肠功能与癌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远端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癌根治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癌性疼痛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h、12h、24h研究组患者癌性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腹腔镜辅助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胃肠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癌性疼痛,减少住院时间,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浩林;杜镇鸿;彭昌兵;陈旭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氢氧化钙糊剂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患者41例(41颗牙),采用甲硝唑—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对照组患者45例(45颗牙),给予甲醛甲酚进行封药处理.结果:86例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8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52.33%),主要以血液链球菌为主(27.91%),革兰阴性菌41株(47.67%),主要以牙髓卟啉单胞菌为主(26.67%);治疗7天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2.68%vs 51.11%);观察组患者治疗中自觉疼痛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51% vs 44.44%);经过半年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 vs 24.44%).结论:甲硝唑联合氢氧化钙糊剂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自觉疼痛感,降低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治疗的失败率.
作者:冯洋;夏书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2月~2017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老龄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按照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髋关节置换术,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基于罗哌卡因的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2h、术后4h与术后24h的呼吸频率、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间与组内对比都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h、4h与24h的镇静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4h的呼吸抑制、寒战、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对照组为36.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2.1%和6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也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减少术后不良的反应,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兴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骨肉瘤患者与正常人血清的差异蛋白质,为对骨肉瘤的诊断、治疗、预后的判断等提供依据.方法:应用cleanup试剂盒分别对骨肉瘤患者血清及正常人血清进行浓缩,然后去高丰度蛋白质,2D clean-up kit试剂对蛋白质纯化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银染扫描后用ImageMaster 2DE软件分析寻找差异蛋白,切除差异蛋白质点酶解后进MALDI TOF/TOF(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质谱鉴定,获取肽指纹图谱并查询Swiss-Prot数据库寻找匹配蛋白质.结果:获得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并检索Swiss-Prot数据库后,发现11个差异蛋白质,其中5个上调,6个下调.结论:骨肉瘤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存在明显差异,角蛋白、生长激素、内质网蛋白29等差异蛋白质有望成为诊断治疗骨肉瘤的分子标记物或者治疗靶点,为进一步对骨肉瘤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彭磊;宾捷;卢吉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联合综合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CRS患者2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采用综合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经鼻内镜手术联合综合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6个月后VAS总症状与SNOT-20躯体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对疾病的总控制率96.15%,高于对照组78.85%.研究组治疗3个月、6个月时,VAS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3个月、6个月时,SNOT-20躯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内镜手术联合综合药物治疗中重度CRS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与躯体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喜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手术的脊柱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即刻给予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引流量的差异,比较手术前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的IL-6、hs-CRP和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手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均较手术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结论:氨甲环酸可减少脊柱结核手术的术中出血和引流量,缓解术后炎症反应,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远;郭培刚;韩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且差异显著;同时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内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存在就明显差异;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关,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不同斑块类型与上述因子水平密切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型、颅内动脉狭窄和不同斑块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蒋旭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发伤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方法:观察200例多发伤患者入院时的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同时记录患者APACHEⅡ评分,并分析肌钙蛋白Ⅰ与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结果:200例患者中TnI异常118例(59.0%);合并胸部外伤组患者血清TnI水平显著高于无胸部外伤组患者;30天内死亡组患者血清TnI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危重组患者血清TnI水平显著高于非危重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TnI水平越高,二者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部分多发伤患者可出现血清TnI异常,其高低可作为判断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黄艳;胡国潢;胡赛;李湘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考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迁延性腹泻婴幼儿患儿进行了研究,共计134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观察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两组患儿细菌培养及病毒培养转阴率,比较两组患儿体内的免疫细胞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腹泻、饮食减少、大便常规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细菌培养转阴率及病毒培养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的CD8+细胞的百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CD4+细胞的百分数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比较,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6.1%.结论:对于婴幼儿迁延性腹泻,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的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患儿的临床体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免疫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的治疗,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充分的临床依据.
作者:张苏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患者中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视力等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房角开放率70.00%(21/30)高于对照组的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视网膜脱落、瞳孔散大、角膜水肿、虹魔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眼压,避免房角粘连,扩大视野,提高视力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凤桐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