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用药方案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比较

周艺

关键词:卡孕栓, 催产素, 产后出血, 第三产程
摘要:目的:探析卡孕栓或催产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在产妇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我院产科足月妊娠的66例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1(卡孕栓,21例)、对照组2(催产素,22例)和观察组(卡孕栓+催产素,23例)三组.比较三组产妇的基线资料、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情况、产前宫缩过强情况、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三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性.观察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及24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较对照组1、对照组2低;三组产妇产前均未出现宫缩过强的现象;各组新生儿窒息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催产素+卡孕栓联合应用在产妇产后出血中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不仅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而且可以显著缩短第三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奥氮平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及激素防治中高度致吐风险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及激素防治中高度致吐风险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73例接受中高度致吐风险化疗方案恶性肿瘤患者194个化疗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5HT-3受体拮抗剂及激素或联合奥氮平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照组为5HT-3受体拮抗剂加激素,采用化疗前托烷司琼5mg静滴或阿扎司琼10mg静滴或帕洛诺司琼0.25mg静推,d1-3,激素为地塞米松10mg静滴,d1-3.观察组每天加服奥氮平10 mg,d1-4.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98个化疗周期,对照组38例患者96个化疗周期,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平均恶心呕吐症状积分(7.84±2.13分)低于对照组(9.11±1.9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期CINV的完全缓解率(62.2%vs 52.1%,P=0.15)及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延迟期CINV的完全缓解率(66.3%)和有效率(93.9%)均高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47.9%)和有效率(75.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爆发性呕吐发生率(45.9%)显著低于对照组(71.9%);对奥氮平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ECOG评分为0-1分肿瘤患者发生呕吐的风险是2分患者的3.56倍,年龄<60y的患者发生呕吐的风险是年龄≥60y患者的2.61倍(95%CI:1.14-5.95,P=0.02),性别、肿瘤类型对呕吐的发生无影响;两组主要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观察组嗜睡的发生率(19.4%)高于对照组(3.1%),而失眠的发生率(7.1%)则低于对照组(38.5%),均有统计学差异;组间头晕、乏力、便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奥氮平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及激素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延迟性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庄鑫;肖双;瞿桂芳;谭玲花;王露婷;曹茜;卢晓云;唐黎;刘劲;邓坦;范莎莎;符佳;周丽君;段华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COPD稳定期伴焦虑抑郁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组方法进行研究,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0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2分的老年COPD患者74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艾斯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有效率、不良用药反应、6个月COPD急性加重再入院率;发放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估抑郁程度,呼吸困难量表(mMRC)问卷评估呼吸困难程度,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生活质量,测定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6个月COPD急性加重再入院率为10.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73%;观察组治疗后HAMA评分、HAMD评分、mMRC评分、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COPD稳定期伴焦虑抑郁效果确切,能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蒋丕萍;周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LS)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245例Ⅰ-Ⅱ期EMT伴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患者(85例)接受LS联合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82例)接受LS联合复方炔诺酮片治疗,C组患者(88例)仅接受LS治疗,现对比分析这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上述5个指标显著低于B组与C组,B组患者上述5个指标显著低于C组.②手术前,三组患者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与C组,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③术后随访12个月,三组患者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与C组,B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C组.④术后随访18个月,三组患者自然妊娠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自然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与C组,B组患者自然妊娠率显著高于C组.结论:LS联合GnRH-a治疗Ⅰ-Ⅱ期EMT伴不孕症的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痛感轻,复发率低,自然妊娠率高等诸多优点.

    作者:谭兴民;陈淑涛;赵晓贞;林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血凝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阿司匹林对复发性自然流产(RM)患者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栓前状态(PTS)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LMWH腹壁皮下注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状态改善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中PT、TT、APTT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研究组的提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D-二聚体(D-Dime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的改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P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MWH联合阿司匹林能显著改善RM患者的凝血状态,恢复凝血和抗凝平衡,缓解患者血栓前状态,提高妊娠活婴产率,降低流产率.

    作者:唐艳;何菊;马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卡介苗免疫小鼠抗体的检测及动态分析

    目的:研究卡介苗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Balb/c小鼠后,抗PPD IgG、IgM抗体的检测,并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腹部皮内注射BCG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先后进行2次免疫.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PPD IgG、IgM抗体.结果:自初次免疫第50天开始,抗PPD IgG抗体的总体OD值均数,BCG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60天再次免疫,第65天开始,抗PPD IgG抗体的总体OD值均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抗PPD IgM抗体的总体OD值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G初次免疫Balb/c小鼠后,抗PPD IgG抗体整体呈上升趋势,再次免疫后,可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并在长时间内维持一个较高水平.抗PPD IgM抗体没有显示动态变化.

    作者:喻勇;刘攀;许瀚元;周玉凡;文世锦;彭迁;王琼;申丽;张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院内感染64例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5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采集感染患者伤口脓液或血液、尿液、痰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感染64例,感染率为8.50%.共检出10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3株占39.45%,革兰阴性菌51株占46.79%,真菌15株占13.76%.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外,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耐药率<50%,尤其是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非常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80%,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50%,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很敏感.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h、出血量≥250ml、下肢或腰髋部手术、抗菌药物应用≥25d、住院时间≥40d、侵入性操作为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经调查分析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h、出血量≥250ml、下肢或腰髋部手术、抗菌药物应用≥45d、住院时间≥40d、侵入性操作为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源;刘军;曾鹏;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二级预防价值

    目的:分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症术后再出血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吻合器组(A组,n=45)与传统开腹手术(B组,n=35),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统计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②两组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结论: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配合吻合器应用,微创,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再出血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马千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循环microRNA-1268在肺癌血浆中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循环microRNA-1268(miRNA-1268)在肺癌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1268在39例肺癌患者和作为对照组的39例正常人血浆中的相对表达量,并评估其临床意义.结果:肺癌血浆中miRNA-1268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循环miRNA-1268相对表达量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680,95%CI为0.562-0.799,取临界值0.054时,血浆miRNA-1268表达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74.4%,特异度为59.0%;miRNA-1268的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型、CEA水平无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肺癌血浆中miR-1268高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环miRNA-1268在肺癌血浆中表达上调,对肺癌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意义,可作为诊断肺癌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作者:李赛;阳学风;胡甜;张楚红;吕秀;贺莎;严汉兴;谭贻兮;陈荣如;文美玲;李金成;左建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用药方案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析卡孕栓或催产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在产妇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我院产科足月妊娠的66例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1(卡孕栓,21例)、对照组2(催产素,22例)和观察组(卡孕栓+催产素,23例)三组.比较三组产妇的基线资料、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情况、产前宫缩过强情况、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三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性.观察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及24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较对照组1、对照组2低;三组产妇产前均未出现宫缩过强的现象;各组新生儿窒息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催产素+卡孕栓联合应用在产妇产后出血中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不仅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而且可以显著缩短第三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

    作者:周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对我院1997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22例暴发性心肌炎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2天~18岁,平均年龄8.96岁.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入院时误诊14例(63.6%).确诊后19例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11例同时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其中9例痊愈,2例死亡.22例中后13例治愈,6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结论: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缺乏特征性,早期易于误诊.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IVIG等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陆亚朋;查鹭婷;杨作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两组患者蛋白尿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等肾功指标的变化情况和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2h餐后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和HbA1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2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量,血肌酐和尿素氮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量,血肌酐和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吕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发生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50例的青少年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TMJOA发生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TMJOA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危险因素.结果:650例接受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中,发生TMJOA者11例,TMJOA发生率为1.69%;有口腔不良习惯、喜硬食、有龋齿和颌面部外伤史的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TMJOA发生率较高,且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体重指数的患者TMJOA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将口腔正畸患者是否出现TMJOA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口腔不良习惯、喜硬食、龋齿和颌面部外伤史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可得,口腔不良习惯、喜硬食和颌面部外伤史是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发生TMJOA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356、5.238、3.562.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后有发生TMJOA的机率,且口腔和饮食不良习惯和颌面部外伤史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作者:姚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股神经阻滞辅助全麻在膝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股神经阻滞辅助全麻在膝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单纯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50例,采用单侧股神级阻滞辅助全身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止血带应用时间,结果两组数据极为接近,无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极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股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能够显著减少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镇静类药物的使用,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并且缩短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家靖;陈志良;袁立;刘文娜;梁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无创接生联合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析无创接生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经阴道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5年4月~2016年8月在我院产科进行阴道自然分娩的84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均分成A组(无创接生+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B组(无创接生)两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会阴撕裂率及其程度、不同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B组产妇的会阴撕裂率(35.7%)明显较A组(9.5%)高.B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t1)、阴道缝合时(t2)及产妇产后2h时(t3)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B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长于A组产妇;但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差异.A组产妇产后总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创接生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经阴道自然分娩初产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可以显著提升阴道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秦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急性中重度有机磷患者的救治提供合理的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就诊5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9例,生存组33例,对比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急诊措施,临床检查指标等一系列资料.结果:利用Spa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存在显著性差异.生存组机械通气的方式,开始洗胃的时间,以及是否血液灌输与死亡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血液检测指标的分析表明,生存组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而HCO3-浓较死亡组相比稍偏高,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开始洗胃时间,APACHEⅡ评分,血清CK及LDH水平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APACHEⅡ评分和血清CK,LDH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开始洗胃时间,机械通气方式,血液灌输等急救措施与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的预后相关,尽早洗胃可以显著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的生存机会,高水平的血清CK,LDH以及较高APACHEⅡ评分为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孟晓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嗅鞘细胞分泌蛋白IGFBP-2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分泌蛋白IGFBP-2在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生1 d昆明小鼠嗅球培养嗅鞘细胞(OECs),并制备无血清上清液.C17.2 NSCs置于含10%FBS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传至第3代,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分别加入OECs无血清上清液(实验组)、H-DMEM/F12培养基(对照组)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 ng/mL、125 ng/mL、250 ng/mL、500 ng/mL的IGFBP-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生长情况,于诱导5d后收集各组细胞,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及 β-微管蛋白Ⅲ(TUJ-1),蛋白激酶1/2(ERK 1/2)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鉴定GFAP,TUJ-1阳性细胞并计数,流式分析GFAP,TUJ-1阳性细胞.结果:Western blot、流式分析示对照组中各浓度组GFAP、TUJ-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示实验组随IGFBP-2浓度升高,GFAP表达增多,TUJ-1表达减少,且加入IGFBP-2后ERK1/2表达迅速增多,免疫荧光鉴定表明,随着IGFBP-2浓度升高,GFAP阳性细胞增多,TUJ-1阳性细胞减少,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BP-2可以促进OCM诱导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其机制与ERK1/2通路有关.

    作者:邓裕佳;段答;卓毅;严卫萍;卢明;滕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肛门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肛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诊的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Miles法,观察组行保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排便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术后1月、半年,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结果均比对照组高;通过随访1年,观察组转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实施保肛手术效果显著,术后排便功能恢复快,并可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长期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维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NK、RANKL、caspase-1、IL-18、IL-33及BAFF-R水平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介素-18(IL-18)、IL-33及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BAFF-R)水平表达情况.方法:临床纳入RA患者72例,同时纳入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分别检测RA组患者以及对照组外周血RANK、RANKL、caspase-1、IL-18、IL-33及BAFF-R等水平.结果:①RA组RANK、RANKL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但RA组RANK在CD3+T淋巴细胞、CD14+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强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RA组与对照组RANKL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②RA组caspase-1及其下游因子IL-18、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相关性分析显示,caspase-1与IL-18、IL-33呈现正相关;③RA组BAFF-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对RA患者进行外周血RANK、RANKL、caspase-1、IL-18、IL-33及BAFF-R水平检测,能够综合评估病情的进展.另外,RA的发生及发展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徐辉;陈永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患儿予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常规治疗上加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变化、住院天数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及BMI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相比较常规组来说,均明显较少;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67.6%);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可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并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考虑作为临床上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蔡利萍;宋海燕;王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KCTD10基因干扰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KCTD10干扰RNA慢病毒载体.方法:合成KCTD10干扰序列,构建GV248-KCTD10-RNAi慢病毒干扰载体,利用PCR与测序验证阳性克隆.将KCTD10 siRNA干扰病毒载体与质粒pHelper1.0和质粒pHelper2.0三个载体共同转染293T细胞,使细胞合成并分泌释放病毒颗粒.收集病毒颗粒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GV248-KCTD10-RNAi慢病毒载体成功被连接转化,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一致;共转后收获KCTD10 siRNA慢病毒颗粒,检测其滴度为5×108TU/mL.结论:成功包装了KCTD10 siRNA慢病毒颗粒,为后续进一步研究KCTD10基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丰昀;张敏;彭文婷;李映蓉;杨倩;蒋乐龙;王光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