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饮食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程欢欢

关键词:饮食护理,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对饮食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采用饮食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结核改善情况更好,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空腹血糖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方面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良好,值得院方推广和应用.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人文关怀护理在结肠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这些年以来,伴随医疗科技的提高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护患抵牾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患者对医院的技能态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护理工作还面临着更严酷的挑战[1].普通外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且结肠癌术后并发症较多,后期化疗更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纠纷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护理难度大.人文关怀是医院必备的护理理念,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纠纷,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的渗血

    目的:讨论患者PICC置管后减少渗血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肝病患者穿刺点渗血、穿刺侧上肢肿胀及舒适度情况.结论:影响PICC渗血的因素有较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止血方法,以减少穿刺点的渗血.

    作者:杨雯;曲美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的应用

    目的:分析并总结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本院妇产科接诊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用信封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FPG、HbAlc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较之对照组均更为理想(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母婴的良好转归.

    作者:高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寰枢关节半脱位应用整脊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应用整脊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的62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02月--2017年02月,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两组,常规组31例应用牵引治疗,研究组31例应用整脊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对比组间疗效,研究组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显著的疗效,可对半脱位进行纠正,平衡颈椎动力学.

    作者:姚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ICU病房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奇偶法,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持续时间小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0.04,对照组0.12,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程度小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在ICU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压疮持续时间,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和压疮发生程度,效果良好,值得应用于推广.

    作者:朱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与辛伐他汀共同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并观察阿奇霉素与辛伐他汀共同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血氧饱和度(SpO2)、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6min步行距离、FVC以及FEV1方面都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观察组在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辛伐他汀共同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其血脂水平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应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

    作者:刘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DCA循环在急诊科急救药品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急诊科急救药品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于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将入组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急救药品,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管理急救药品,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和药品使用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急救药品管理工作当中应用PDCA循环可以精确护理人员的用药方法,提高药品使用合格率,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鸿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压疮患者使用悬浮床的护理

    目的:观察悬浮床对老年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2月我科收治老年压疮患者12例进行悬浮床治疗.结果:12例压疮均治愈,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及感染,其中有1例出现伤口愈合不佳,经换药处理后终愈合.结论:使用悬浮床对老年压疮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好.

    作者:宋子珍;艾娟;李红艳;苟凯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45例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顽固呃逆患者90例,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施行常规治疗方案+针灸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1、3、7d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4.99±1.06)分、(3.11±0.82)分、(0.69±0.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8±1.54)分、(4.90±1.15)分、(2.25±0.70)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经由针灸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爽;郑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12-2016.12期间收治的9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具体手术方式的不同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弓根椎体植骨术,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Worter指数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81.4±10.7)%、后凸Cobbs角(8.7±1.1)°、Worter指数(0.4±0.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提高术后伤椎稳定性,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恒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住院患者的评估以及健康教育的方法

    对患者进行评估时应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护理与诊疗提供良好的基础;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能有正确的认识,促进患者的康复.掌握患者评估、健康教育方法与技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晨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

    目的:评价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观察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血清C肽比较,观察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糖尿病方面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的反应糖尿病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邵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关于民政精神病院药剂师工作中的思考

    我院作为特殊的民政系统下精神病院,病人情况特殊致使不合理用药情况时有产生,药剂师要转变工作职能,积极向临床功能转化,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在现代化设施和先进的管理模式配合下指导临床用药,提高药品的合理性应用.

    作者:高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产科收治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护理有效率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敏;方巧红;陶晓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舒适组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舒适组的护理满意度46例(95.83%)显著高于常规组38例(79.17%),舒适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5例(10.42%)显著低于常规组13例(27.0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符琼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应用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8例,均伴发妊高症,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划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优质组接受优质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24小时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生存质量、24小时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高症患者在产后出现大出血,临床给予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24小时出血量,并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信平台为护理人员提供在职培训的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微信平台为护理人员提供在职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2014年2月—2017年2月76例护理人员分组,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在职培训;微信平台组38例则通过微信平台为护理人员提供在职培训.就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培训理论知识考核评分、技能考核评分、知识获取及时性、学习兴趣评分和培训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微信平台组培训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微信平台组护理人员职业培训理论知识考核评分、技能考核评分、知识获取及时性、学习兴趣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为护理人员提供在职培训的方法及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人员知识获取及时性、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对培训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脊柱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优化的实践过程与效果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临床带教护生的重点及方法,提升护生临床实习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突出带教重点、优化带教过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结果:通过优化带教方法,实验组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综合满意度评价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突出带教重点、优化带教过程,使护牛的专科技能明显提高,是专科带教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海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室专用体位垫管理分析

    体位垫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医用器具,由于手术的特殊需求,对体位垫的使用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既要保证体位垫的安全卫生,也要注重患者的术中体验,更要有利于手术的开展.加强手术室专用体位垫的管理,就要求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其在手术中的重要作用,从积极做好体位垫的管理,确保患者手术的成功.

    作者:赖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CT三维重建在复杂关节骨折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究复杂关节骨折病人在使用CT三维重建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5-2016.5收入86例复杂关节骨折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3例采用CT三维重建作为观察组,另43例采用常规CT检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检查对检测率影响.结果:观察组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及肘关节骨折检测率(100.00%)、(91.67%)、(100.00%)、(100.00%)比对照组(94.12%)、(75.00%)、(83.33%)、(87.50%)高,且总检测率(97.67%)比对照组(86.05%)高(x2=9.029,P<0.05).结论:复杂关节骨折病人使用CT三维重建后检测率提升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向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