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寰枢关节半脱位应用整脊治疗的效果分析

姚引

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 整脊治疗,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应用整脊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的62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02月--2017年02月,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两组,常规组31例应用牵引治疗,研究组31例应用整脊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对比组间疗效,研究组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显著的疗效,可对半脱位进行纠正,平衡颈椎动力学.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湿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湿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择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消毒供应中心的外来器械206个,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照组,同时于2016年3月实施外来器械安全管理,并且在管理后开展二次调查,将调查方式通过统筹外来器械的管理,主要针对外来器械的湿包情况进行统计,以上调查数据则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组,并且与管理前的对照组湿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外来器械安全管理后,外来器械的湿包数量、湿包问题产生以及湿包率均少于实施外来器械安全管理前,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来器械的湿包问题是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方能保证医疗服务效果.

    作者:宋雪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临床影响探究

    目的:探析孕产妇分娩情况选用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影响.方法:将在我选择在我院妇科进行分娩的孕妇中选取6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31例.对照组孕妇在围生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卫生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经过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的满意效果达到80.6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满意率效果达到100.00%,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妇分娩情况实施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广泛推广意义.

    作者:熊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舒适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骨科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分组,观察组25例,接受舒适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率更高(96.00%vs 68.00%,P<0.05)、护理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4.00%vs 28.00%,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降低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阶段的并发症发生率,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安全性的有效途径,推荐使用.

    作者:孙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产后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顺产产妇使用产后康复治疗后对其盆底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顺产产妇患者共150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产后康复治疗,将两组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均更低,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两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于顺产产妇,产后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盆底肌力,改善阴道紧缩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延续护理

    延续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计划,以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护场所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和连续性照护,通常是指医院到家庭的延续[1].当患者确诊为结核病后,常规的抗结核治疗疗程需6-12个月,甚至更长,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患者不能遵从医嘱,坚持规律全程用药,导致初治失败,产生许多复治及难治病例[2],其结果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建立并不断完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延续护理模式,提高患者坚持全程治疗的信心,实现从医院返回家庭乃至恢复社会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晶晶;赵美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肝硬化腹水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2-2017/2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综合护理,对照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在肝硬化腹水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中有着突出效果,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护理应用和推广.

    作者:田娟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双胎妊娠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一例

    双胎妊娠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危重病,患者可因继发性凝血功能异常出现产后出血而致死亡.笔者回顾性分析双胎妊娠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1例的入院治疗前全过程,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黄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实用神经内科护理及技术:神经内科护理及技术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康复过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了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脑血栓治疗的80位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的患者中有18例男性,22例女性,平均年龄在63.87岁,对照组患者的患者中有21例男性,19例女性,平均年龄在62.63岁,常规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的办法,而对照组采用的则是神经内科护理办法,对这两组治疗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通过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发现使用常规护理办法的患者治疗恢复效率为72.57%,而使用神经内科护理办法的患者治疗恢复效率为93.74%,差异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含义.结论:使用神经内科护理办法能够更好地有助于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恢复.

    作者:王秋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浅谈纸塑包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纸塑包装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问题.方法: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改进,研究对策.结果:纸塑包装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质量也得到保证.结论:优化了纸塑包装操作的操作流程,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使纸塑包装更安全可靠.

    作者:蔡莉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与辛伐他汀共同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并观察阿奇霉素与辛伐他汀共同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血氧饱和度(SpO2)、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6min步行距离、FVC以及FEV1方面都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观察组在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辛伐他汀共同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其血脂水平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应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

    作者:刘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究CEA、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对胆囊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CEA、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对胆囊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03-2017.03期间在我诊疗的4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同期选择45例胆囊炎患者以及45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统计三组受试对象血清CEA、CA19-9和CA125的表达水平,计算CEA、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诊断胆囊癌的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CEA(19.8±4.2)ug/ml、CA19-9(155.4±43.0)U/ml、CA125(28.4±20.5)U/ml,显著高于对照组A以及对照组B,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数据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诊断胆囊癌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91.1%,均明显优于单个指标的诊断意义(P<0.05).结论:CEA、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诊断胆囊癌敏感度高,对于早期发现胆囊癌有重要意义,临床工作中可积极应用.

    作者:李宗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论临床抢救药械管理重要性

    临床抢救药品与器械在管理使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与医院制定的相关护理质量监控标准不相符的状况.其主要是由于临床抢救药品以及器械的放置位置不标准,没有及时对器械进行维护,药品以及器械的登记内容混淆、错乱,对药品、器械的检查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对临床抢救药械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医护人员对其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并针对相应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标准化管理,避免由于药械问题而耽误临床抢救的时机.

    作者:吴月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在我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64例分为观察组(32例,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缩宫素并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32例,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对比两组产妇出血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三产程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围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有助于减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促进产妇恢复,且安全性好.

    作者:黄金飞;殷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尿、解痉、抗感染、镇痛、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以7d为一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7d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5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粉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6例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首次就诊乙肝患者,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分为2份,分别以ELISA和CLIA两种方法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HBsAg、HBsAb、HBeAg及HBcAb的阳性检出率基本一致(>0.05),但CLIA法对HBeAb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ELISA法,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CLIA法对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的检测灵敏度较ELISA法均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相比于ELISA检测法,CLIA检测法对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及符合率均明显更高,且可定量表达血清标志物,可作为临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首选检测方法.

    作者:李敏;马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厄贝沙坦片在多种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国产仿制的厄贝沙坦片和进口的厄贝沙坦片原研药的溶出曲线进行相比,确定其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曲线的相似性.方法:溶出实验采用RC806溶出仪进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溶出介质分别选择为pH值为1.0的盐酸溶液、pH值为4.0的醋酸盐缓冲液、pH值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和蒸馏水,测得溶出曲线之后来考察期相似性.结果:厄贝沙坦片的溶出效果和pH值的相关性很强,在第一种溶出介质中完全溶出,在另外三种溶出介质中,国产仿制品和进口的原研药厄贝沙坦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国产的仿制药和进口的原研药溶出曲线差异较为明显,所以应该有必要监控生产环节的多介质溶出曲线,这样才能够保证生产的仿制药品的稳定性和药效的一致性,并且临床应用时应该多加注意,以免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作者:张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患儿76例,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56%,对比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患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尹倩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目的:本文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缺陷风险进行了探究,并根据其风险制定了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到医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另外,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到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风险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从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风险护理能够使护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降低不良事件和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人身安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康新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盆底功能锻炼在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对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锻炼在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对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经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后1个月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未接受盆底功能锻炼的对照组(n=30)和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的观察组(n=30),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变化及尿失禁程度改善.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盆底肌力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评分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锻炼用于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谢晓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

    目的:探索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模式和方法.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术前做好准备,并开展心理干预,术后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生命各项体征,合理安排饮食,注重并发症护理,开展出院宣讲,记录护理效果.结果:10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无发生并发症发生,无术后发生死亡情况.术后进行2-3个月进行回访,恢复情况良好.结论: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余鸿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