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与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治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石川;孙志超

关键词:MRI, CT,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 治疗, 预后评估
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用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相关的抗体及炎症指标,并疾病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分析其MRI或SPECT/CT等影像学检查资料,对其MRI图像按照RAMRIS系统进行评分,对其骨代谢增加区域则进行感兴趣区(ROI)分析,统计并分析其摄取率。结果:SDAI<11(低疾病活动度患者及缓解患者)与SDAI≥11(中、重度疾病活动患者)组间的RAMRI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低疾病活动患者与缓解患者间及中度疾病活动患者与重度疾病活动患者间的MRI评分,经统计分析,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患者SPECT/CT的摄取率与其体内的炎症因子ESR、CRP均呈显著的相关性;摄取率与抗炎因子AKA和疾病活动程度SDA1均呈显著的相关性。结论:MRI和CT影像学技术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方法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的10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硬膜下积液持续引流联合佩戴自制弹力帽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硬膜下积液持续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硬膜下积液复发率、手术并发症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硬膜下积液基本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硬膜下积液复发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引流联合佩戴自制弹力帽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梁;姜春秀;杨静然;王亚玲;贺文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患者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特重度以上烧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3例),观察两种患者在入院15d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死亡组在住院3d、5d、9d、11d、13d,15d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5d、9d、11d、13d,15d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在入院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开始上升,至入院5d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至第15d始终处于下降状态;死亡组在入院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同样上升,并至第5d达到高值后开始下降,但在第9d又开始上升,至11d达到高值开始下降,至15d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结论:凝血功能异常严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而死亡较常集中在入院后3~5d以及9~11d。

    作者:范荣辉;朱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自行肌力训练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速肌力训练测试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测试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玻璃酸钠联合肌力训练能更加有效的提升治愈率,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作者:郭军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童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行为特征及应对方式

    目的: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白血病儿童进行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的评分,探索佳的应对方式。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白血病儿童,对其化疗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应对方式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总体健康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在逃避、幻想、自我安慰、远离、接受、负性情绪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低于治疗前;接受、幻想、自我安慰、远离的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学校功能、社会功能呈正相关;逃避、负性情绪反应和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呈负相关。结论:急性白血病儿童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等方面生活质量均降低,采取了幻想、接受、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方式来应对疾病。

    作者:侯桂军;杨慧;艾智慧;张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汤联合泼尼松治疗隐源性机化性肺炎58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汤联合泼尼松治疗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这类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共计116例)进行了研究,将这116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58例,其中对照组58例患者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泼尼松治疗之外,加用自拟益气养阴汤,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后体内炎症水平的变化,上述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复发时间以及复发率,并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后对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异常比例均有明显改善,显著好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关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观察组患者而言,其肺炎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时间要明显长于对照组的复发时间,且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比较中,两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和骨质疏松,在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对照组为65.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为93.1%,对照组为74.1%,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明显。结论:益气养阴汤加用泼尼松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炎症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可以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更少,更适合该类疾病的治疗。

    作者:周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炎症介质、心肌酶谱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45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检查儿童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时采集血清标本,对照组儿童体检时采集血清标本,测定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以及心肌酶谱的含量。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IL-1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中CRP、IL-1β、IL-6、IL-10、IL-17、AST、CK、CK-MB、LDH、α-HBD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与IL-1β、IL-6、IL-10、IL-17、AST、CK、CK-MB、LDH、α-HBDH呈正相关性。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CRP含量显著升高且与炎症介质、心肌酶谱的释放相关,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CRP含量并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杨竞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联合应用利福喷丁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治疗难治性肺结核8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利福喷丁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肺结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利福喷丁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三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7.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利福喷丁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治疗难治性肺结核,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日暇;冯伯荣;林昌锋;徐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手术的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传统手术组(40例)和管状胃侧侧吻合术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手术前6MWT、FVC和FEV1等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手术前升高,且管状胃组高于传统手术组;手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手术前增高,且管状胃组增高更明显;管状胃组吻合口瘘和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和胸胃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振东;谭广俊;冯顶威;蒋士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18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螺旋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符合率,同时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磨玻璃结节的螺旋CT征象进行比较。结果:118例患者中,113例螺旋CT诊断和病理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5.76%(113/118)。其中良性符合率为97.92%(47/48),恶性符合率为94.29%(66/70);随着肺磨玻璃结节恶性程度越来越高,病灶越来越不规则,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空泡征增多,边缘不清楚增多,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CT征象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恶性组病灶明显大于良性组,且随着恶性程度越来越高,肺部磨玻璃结节病灶呈明显增大趋势;炎症、AAH与AIS实性成分均为0,IAC实性成分明显大于MIA。结论:螺旋CT对于肺磨玻璃结节的定性诊断率较高,同时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磨玻璃结节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对于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蔡榆;盛伟华;李烨;奚月凤;邱志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观察组(脊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对照组41例,观察组43例。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追加镇痛药物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清醒时间显著短语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IL-6及CRP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观察组IL-6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采用脊柱硬膜外麻醉联合静吸复合麻醉优于单纯静吸复合麻醉。

    作者:齐素敏;毛中鹏;潘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TIMP-1、MMP-9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血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9例良性肿瘤患者与4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MP-9和TIMP-1的含量并计算二者比值,用免疫组化技术检病变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与良性肿瘤相比,MMP-9与TIMP-1蛋白表达在术前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升高;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术前血清中MMP-9、TIMP-1的浓度与MMP-9/TIMP-1的比值与患者的TNM分期、肿瘤长度、淋巴结累及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与患者的年龄、分级无关;MMP-9和TIMP-1二者的浓度之间并无相关性;血清中MMP-9和TIMP-1的浓度与组织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检测术前血清中MMP-9与TIMP的表达有潜力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指标之一;监测乳腺癌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表达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转移情况,并对预后的判断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马婕;邱涵;张倩;徐正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5-Fu联合奥沙利铂对于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术前区域动脉灌注5-Fu和奥沙利铂对于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为结肠癌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5-Fu联合奥沙利铂组(A组)、5-Fu组(B组)、奥沙利铂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15例。分别于术前区域动脉灌注相应的药物。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Ki标记指数(Ki67LI)、凋亡细胞数目、凋亡指数(AL)、凋亡基因含量。结果:A组肿瘤组织中Ki标记指数明显低于B组、C组以及D组;A组肿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目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B组、C组以及D组;A组肿瘤组织中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9、Fas、FasL的蛋白质表达量均高于B组、C组以及D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5-Fu和奥沙利铂能够显著性抑制结肠癌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这种作用的可能机制是上调Caspase-3、Caspase-9、Fas、FasL的蛋白质表达量。

    作者:刘德华;魏宏;王少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治疗效果

    目的:评价保乳手术+放疗与改良根治术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与抑癌基因PTEN、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变化关系。方法:连续选择我院DCIS患者中50例选择保乳手术+放疗,50例选择改良根治术,比较术后1年PTEN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1年和3年的局部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的差异性。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的PTEN和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保乳手术+放疗组PTEN表达上调,Survivin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根治术组变化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的1年和3年的局部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乳手术+放疗组的3年转移率显著低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保乳手术+放疗治疗DCIS的效果不劣于改良根治术,降低转移率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TEN、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闫存礼;候林都;夏季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外科治疗后并发症状况研究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外科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析,为临床的进一步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2014年0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颅骨修补术,比较接受不同材料颅骨修补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缺损面积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术后中青年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低于老年组患者53.9%;缺损面积>40cm2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高于缺损面积≤40cm2患者17.4%;三维钛网修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2%,低于二维钛网修补组患者55.0%和自体颅骨修补组患者45.0%。结论:中青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老年组患者;颅骨缺损面积越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应用三维钛网作为修补材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二维钛网修补术和自体颅骨修补术。

    作者:孙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疗效对比。方法:将74例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研究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开始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内翻角(TPA)、后倾角(PSA)显著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Rasmussen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关节强直、延迟愈合、膝内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膝关节不稳、不愈合、切口感染、骨坏死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且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魏志强;安志良;费林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IL-6、CRP、CA19-9和CEA在胃癌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探讨胃癌患者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7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58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取所有对象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进行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用微粒子免疫法(MEIA)进行测定,IL-6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IL-6、CRP、CA19-9和CEA水平差异。同时将病例组患者根据肿瘤分期、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进行进一步分组。对各分组间各蛋白血清浓度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其在诊断胃癌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病例组的血清CEA、IL-6、CRP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胃癌患者血清CEA、IL-6、CRP和CA19-9水平与肿瘤分期、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有密切的关系。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IL-6>CRP>CA19-9>CEA,IL-6诊断胃癌的敏感性高于其他三项。此外,IL-6与CRP或CEA联合的敏感性均显著增加。肿瘤不可切除患者与肿瘤可切除患者相比,IL-6、CRP和CA19-9的浓度高,但其差异不明显。CA19-9和CEA的诊断特异性相同,高于CRP和IL-6。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均有升高,检测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对胃癌病情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血清IL-6与CRP结合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胺碘酮片200mg/次,3次/d;联合治疗组给予胺碘酮片和美托洛尔片,起始剂量为口服12.5mg/次,2次/d,随后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71.7±8.7)、(63.6±7.3)次/min]和QTd[(49.7±15.3)、(42.5±15.6)ms]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数[(1832.3±532.6)次]、房性早搏[(359.3±177.6)次]和交界性早搏次数[(433.1±163.2)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效果优于单药治疗,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楚轶;卢少平;程锦;凡学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荧光素钠引导的肿瘤切除术对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引导切除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脑胶质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显微外科肿瘤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荧光素钠引导肿瘤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KPS评分和手术之后的追踪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例数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的KPS评分均好于手术前,且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素钠引导的肿瘤切除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胶质瘤的全切率,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对促进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丁苯酞对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海马区OX-42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III型受体OX-42在脑海马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丁苯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2-VO)建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水迷宫试验对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成绩测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方法检测OX-4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下降,海马区OX-4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药物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区OX-42的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表达升高;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姚娟;高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方法:选取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各60例,对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及心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术后1年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病死率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同样也能有利于预后恢复。

    作者:王蕊;张文勇;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