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华;康永刚;鱼丽萍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空气净化层流病房对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本院新生儿科空气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前后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前≤1000g、1001~1500g、1501~2500g及>2500g四组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12.0%、11.2%、5.21%及3.47%,而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后≤1000g、1001~1500g、1501~2500g及>2500g四组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10.2%、6.42%、2.83%及1.57%。统计结果表明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后各组新生儿感染下降,此外,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率越高。结论:层流病房能起到清除细菌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还应加强消毒灭菌及护理管理。
作者:唐丽;李文;李英;刘珍如;胡平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旨在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血管内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25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是否出血,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AVM直径每上升一个等级,脑AVM肌瘤出血风险增加2.98倍。其中,AVM直径<3cm时出血风险可能性大。供血类型每上升一个等级,出血危险度增加2.03倍。有合并动脉瘤的出血风险比没有合并动脉瘤的出血风险高1.54倍。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对照组治愈率为69.7%,实验组治愈率为51.1%。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效稍高于实验组。结论:在临床中,对存在血管直径过小、深静脉引流、伴发动脉瘤的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脑AVM畸形病死率。脑AVM畸形治疗中,ONYX栓塞剂安全性好,更适合作为栓塞材料,有较好的治愈效果。
作者:李玮;王佩;申艳方;张磊;张文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从肝叶斜矢状面轴线测量的方法来了解肝脏形态学的变化特点,并借此论证肝叶斜矢状面轴线测量法评价肝脏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正常成年人肝脏行CT容积扫描,分别行右叶、方叶、左外叶上、左外叶下长轴斜矢状面重建,并测量各斜矢状面长轴及短轴的长度;分别测量右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的体积大小,并分析各斜矢状面长轴与短轴长度与其所在肝叶体积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肝右叶、方叶、左外叶体积分别与肝右叶、方叶、左外叶下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轴线测量法与体积测量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人右叶、方叶、左外叶下长轴斜矢状面长轴与短轴大小与所在肝叶体积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呈正相关,表明各叶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的变化能够反应所在肝叶的体积变化。
作者:谢安;刘建滨;范立新;刘鹏;彭勃;刘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聚化物凝聚体治疗牙体牙髓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来我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96例,根据修补材料不同划分为两组,实验组修补材料为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对照组为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修补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5.086,P<0.05,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修补1周后复查,实验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现1例患者牙龈红肿,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患者的年龄、修补材料、穿孔直径与修补美学效果成正相关。结论:MTA良好生物相容性,持久的密闭性,且安全性良好,修补操作简单,缩短了疗程,减轻患者痛苦,是易于临床操作使用的良好的牙体穿孔修补材料。
作者:叶菲;刘敏;戴方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药物种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10年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使用药物、临床表现、肝损害及治疗转归。结果:35例DILI中男12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1∶1.9。平均年龄53.5±15.0岁,其中55岁及以上者占57.1%。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中药17例,西药18例,降脂药、抗生素和抗肿瘤药为引起DILI前三位的西药。男性患者的GGT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55岁以下患者的ALT水平明显高于55岁及以上年龄组。结论:中药引起的DILI不容忽视,DILI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在使用具有潜在肝损伤的药物时需格外谨慎。
作者:孙秀静;赵婷;王红霞;徐欣萍;徐有青;邹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芪汤剂对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中Smad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阿霉素病大鼠肾脏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灌服黄芪汤剂(0.28g/mL)治疗,空白组和对照组灌服蒸馏水,连续三周后检测生化指标和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Smad4蛋白定位表达。结果:黄芪组生化指标和病理均优于造模组,Smad4较造模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黄芪汤剂可能参与下调转化因子β1下游因子Smad4的高表达从而延缓肾脏纤维化。
作者:杨智;金一;沙小松;钟维;彭耀铭;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挑选82名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1名成员。无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分别统计治疗前及治疗24h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血浆BNP含量及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治疗24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此外有创机械通气组较无创机械通气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略低,同时两者血浆BNP含量及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组患者较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下降明显。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较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机械通气可以降低BNP浓度,其浓度变化有创机械通气效果优于无创机械通气。
作者:何修玉;李跃东;吴泽华;程礼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气压弹道和钬激光治疗输尿管单个结石的无石(SF)率,评价影响SF状态潜在的预测指标。方法:前瞻性选择2010年1月~2014年8月的131个患有输尿管单个结石的患者,终纳入117人,将其分为气压弹道碎石组(PL组,57人)和钬激光碎石组(HLL组,60人)。应用单变量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F状态潜在的预测指标。结果:PL组的SF率是80.7%,而HLL组的SF率是86.1%,有显著差异。两组的相同位置的输尿管结石的碎石成功率无显著差异。通过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输尿管中段结石(OR 3.33,P=0.04)、输尿管下段结石(OR 4.4,P=0.02)、输尿管镜HLL和CT值(OR 1.07,P=0.03)是SF状态有意义的预测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输尿管中段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HLL以及CT值≥1200与SF状态密切相关。结论:HLL处理输尿管结石的SF率要明显高于PL,HLL可显著影响SF状态;结石的CT值可显著影响碎石的成功率。
作者:刘武;钱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老年髋关节手术中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单侧髋关节损伤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以10 mg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与5μ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稀释至2.5 mL以0.2 mL/s的速度注入。待腰部麻醉消退时,再硬膜外给予患者3mL~4mL盐酸罗哌卡因(0.5%)。观察麻醉阻滞起效的时间、痛觉高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后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指标;结果: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为(2.19±1.45)min、痛觉高阻滞平面为T11、麻醉持续时间(79.05±10.24)min。腰部麻醉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患侧VAS得分显著低于健侧VAS得分,患侧改良Bromage得分显著高于健侧改良Bromage得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在老年髋关节手术中联合应用盐酸舒芬太尼与盐酸罗哌卡因腰硬麻醉,镇痛效果好,麻醉时间长,且无显著的不良反应,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为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 2004 年,为季刊,每季末出版。自2015 年起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方面的论著、研究简报、临床研究、技术与方法、文献综述等文稿。热忱欢迎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及医学工作者投稿。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特定区域脑代谢产物及 rTMS治疗前后难治性抑郁症局部脑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方法:应用3T磁共振三维CSI序列扫描3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并分别计算 NAA、Glx、 Cho、 mI与 Cr的比值并与28名健康对照者比较。对3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4周共20次高频 rTM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后再次应用相同设备序列及参数扫描3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结果:rTMS治疗前难治性抑郁症组患者左侧前额叶皮质 mI/Cr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rTMS,治疗组治疗有效患者 mI/Cr比值增高。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前额叶胶质细胞代谢及血流异常,有效的 rTMS治疗可改善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作者:刘鹏;郑会蓉;李凌江;刘建滨;张燕;刘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栓患者采用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后的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PCI基础上采用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PC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中术后TIMI血流分级Ⅲ级患者228例(91.03%),高于对照组的205例(82.07%),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0.44±6.13(%),高于对照组的52.35±5.89(%),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11例,发生率为4.4%;对照组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25例,发生率为10%。结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术后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改善左心室射血功能,减少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作者:赵雪峰;范兆普;李晓岚;李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中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毒副作用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随机选择9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培门冬酶治疗。观察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总缓解率和毒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用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过程中,利用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均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并导致一定毒副作用的出现,但培门冬酶治疗在用药次数和住院时间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
作者:张世恒;刘伶;杨月明;韩怡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1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实施积极液体复苏进行救治,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以两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剩余碱(BE)值、血红蛋白(HBG)、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死亡率等为考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救治,观察组在输液量、术前剩余碱值、PT及APTT值、死亡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观察组PLT值、HBG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可有效改善预后并降低伤者死亡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陈原兵;李斌;周爱国;洛桑群培;杨艳文;何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8例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心绞痛患者作为心绞痛组,4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冠状动脉进行病变积分。测定各组患者hs-CRP、BNP的水平。将hs-CRP,BNP水平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与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绞痛组血清hs-CR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呈正相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作者:周明俊;库洪希;李振龙;胡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单独使用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单位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因患有脂肪肝被收治的患者76例。其中37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9例使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显效的27例,有效的11例,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显效的17例,有效的13例,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3周后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脂肪肝有很好的疗效,丰富了临床治疗的手段,应当在临床中普及使用。
作者:尹毅;姚向波;王黑豆;王凤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内科保守方法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10例胃癌术后行化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联合用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了2-4个疗程的化疗,平均为3个疗程。观察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化疗的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以及恶性呕吐反应,而外周神经毒性为顺铂所特有,其余并发症如Hb下降、PLT下降、肝毒性、肾毒性等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均为轻度,不影响下周期的化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应用于晚期老年胃癌化疗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于吉西他滨,建议使用其应用于多程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
作者:刘玉辉;齐馨慧;刘兆喆;谢晓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儿童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点,为本地区儿童ALRT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3月诊断为ALRTI的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NPA)标本603份,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流感病毒A(IFVA)、流感病毒B (IFVB)、副流感病1-4(PIV1-4)、人偏肺病毒(hMP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KU1(HCoV-HKU1)、冠状病毒NL63(HCoV-NL63)、腺病毒(ADV)及人博卡病毒(HBoV),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3份标本中有527份检出病毒,总检出率87.4%,RSV检出率居首位为42.6%,其次HRV为25.4%、HBoV为17.7%、PIV3为15.4%, ADV为14.76%。病毒总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6个月至1岁以内年龄段检出率高。病毒总检出率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冬季检出率高。结论:病毒病原在长沙地区儿童ALRTI中占重要地位,其中RSV、HRV、HBoV、PIV3、ADV是常见病毒病原,易感人群以低年龄段儿童为主,冬春季为高发季节。
作者:刘沁;张兵;谢志萍;钟礼立;曾赛珍;刘淑萍;高寒春;肖霓光;谢乐云;熊洁;段招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治疗在糖尿病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糖尿病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40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输治疗,对照组有40例患者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术后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率、住院总天数、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伤后1~3d)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较显著,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总天数、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烧伤患者能够迅速控制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军强;刘红燕;王焕从;冷玉萍;刘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都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全麻,在开始取出胆囊时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静脉注射葡萄糖和地佐辛进行镇痛麻醉干预。结果:治疗组术后6h、12h、24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术后治疗组的镇静与骚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治疗组的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能发挥更加的镇痛与镇静效果,减少术后躁动,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美芳;顾庆;曹苏;钮中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