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泵治疗在糖尿病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赵军强;刘红燕;王焕从;冷玉萍;刘岩

关键词:胰岛素泵, 糖尿病烧伤患者,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素泵治疗在糖尿病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糖尿病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40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输治疗,对照组有40例患者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术后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率、住院总天数、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伤后1~3d)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较显著,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总天数、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烧伤患者能够迅速控制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干扰素-γ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IPF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IFN-γ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Ⅲ,Ⅲ-C)、IV型胶原(Collagen Type IV,IV-C)、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此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胸部CT、肺弥散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Ⅲ-C、IV-C、HA水平差异均未见显著性;治疗后,研究组Ⅲ-C、IV-C、HA水平分别为(49.57±4.31)ng/mL、(64.39±17.98)ng/mL、(79.01±22.84)ng/mL,对照组Ⅲ-C、IV-C、HA水平分别为(80.36±5.09)ng/mL、(73.33±18.94)ng/mL、(90.944±21.67)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活动能力以及肺弥散功能好转率分别为52.0%、56.0%、60.0%、64.0%,对照组分别为24.0%、24.0%、28.0%、32.0%,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IFN-γ联合激素治疗IPF,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等临床症状,改善其活动能力以及肺弥散功能,且能够有效改善肺纤维化的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郝春阳;王坤宇;高巍;李晓楠;高俊杰;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及与CRP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联素水平及与CRP的相关性,分析其对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ELlSA法测定200健康体检者与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凝固法测定血浆Fbg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结果:(1)终末期肾脏病组患者血脂联素、CRP、TG、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终末期肾脏病组患者血HDL-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脂联素与CRP、Fbg成负相关;脂联素与HDL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脂联素与BMI成负相关;脂联素与TCh、LDL-c、Lp(a)、年龄、透析时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病人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与CRP、Fbg、BMI、 TG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及脂质代谢紊乱,脂联素可通过拮抗炎症因子CRP、Fbg调节脂质代谢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武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预防脑卒中不良事件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预防脑卒中患者不良事件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采用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降脂联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压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和血脂,还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故可将其作为治疗脑卒中的优先考虑方案。

    作者:赵锦华;康永刚;鱼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86例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开展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均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方案,同期选择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的肾功能改善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为(13.1±6.9)g/d,尿肌酐为(13.7±6.4)mmol/L,血肌酐为(187.4±7.8)umol/L,血尿素氮为(7.8±2.7)mmol/L,IL-1β为(7.7±2.3)pg/mL,SAA为(7.1±2.0)ng/mL,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本组病例临床有效率为91.9%,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相关生化指标,迅速促进肾功能恢复,清除机体促炎症因子,提高病患治愈效果。

    作者:徐冰;莫莉;刘大鹏;吴玲;李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药物性肝损伤3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药物种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10年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使用药物、临床表现、肝损害及治疗转归。结果:35例DILI中男12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1∶1.9。平均年龄53.5±15.0岁,其中55岁及以上者占57.1%。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中药17例,西药18例,降脂药、抗生素和抗肿瘤药为引起DILI前三位的西药。男性患者的GGT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55岁以下患者的ALT水平明显高于55岁及以上年龄组。结论:中药引起的DILI不容忽视,DILI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在使用具有潜在肝损伤的药物时需格外谨慎。

    作者:孙秀静;赵婷;王红霞;徐欣萍;徐有青;邹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少灭术中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从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晚期卵巢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采取腹腔内热灌注辅助化疗(以铂类为基础)进行处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新辅助化疗进行处理,两组患者随后采取合肿瘤细胞减灭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腹水量、术后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疗效、复发与死亡、生存率等数据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的各项疗效和术后的各种恢复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上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采取术前的热灌注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疗效较常规的方法有较大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乔志伟;王纯雁;王蕾;李雪梅;孟祥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挑选82名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1名成员。无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分别统计治疗前及治疗24h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血浆BNP含量及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治疗24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此外有创机械通气组较无创机械通气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略低,同时两者血浆BNP含量及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组患者较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下降明显。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较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机械通气可以降低BNP浓度,其浓度变化有创机械通气效果优于无创机械通气。

    作者:何修玉;李跃东;吴泽华;程礼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苦参碱水剂致突变作用研究

    目的:检测3%苦参碱水剂的致突变作用。方法: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哺乳动物细胞基因(TK位点)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进行3%苦参碱水剂的致突变作用研究。结果:Ames试验中,3%苦参碱水剂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溶剂对照组回变菌落数的2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3%苦参碱水剂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未明显增加,未见哺乳动物细胞基因(TK位点)的致突变效应及对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3%苦参碱水剂未见明显致突变作用。

    作者:谢贵元;关岚;刘新民;王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髙频超声技术对乳腺癌和乳腺术后放射样瘢痕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术后放射状瘢痕与乳腺癌超声表现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以来,于我科实施乳腺局部切除经复查超声示放射样癒痕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及7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两组均予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对比两组超声提示的生长方式、边缘、形状、后方回声、、回声特点、腋窝淋巴结血供情况和肿大特点,测量研究组放射状瘢痕手术前后的THC(血红蛋白总浓度)。结果:研究组形状不规则70例(100.0%),对照组61例(87.1%),不具差异;研究组晕环征0例(0.0%),对照组56例(80.0%),差异显著;研究组肿块横切面宽度/厚度>2共60例(85.7%),对照组0例(0.0%),差异显著。结论:乳腺术后放射状瘢痕与乳腺癌通过高频超声下敏感性指标对比,可以给临床提供诊断的可靠依据,并且能够降低重复活检,减轻患者痛苦,应予推广。

    作者:郭中林;余维;杨合民;明进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髋关节手术中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麻醉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老年髋关节手术中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单侧髋关节损伤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以10 mg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与5μ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稀释至2.5 mL以0.2 mL/s的速度注入。待腰部麻醉消退时,再硬膜外给予患者3mL~4mL盐酸罗哌卡因(0.5%)。观察麻醉阻滞起效的时间、痛觉高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后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指标;结果: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为(2.19±1.45)min、痛觉高阻滞平面为T11、麻醉持续时间(79.05±10.24)min。腰部麻醉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患侧VAS得分显著低于健侧VAS得分,患侧改良Bromage得分显著高于健侧改良Bromage得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在老年髋关节手术中联合应用盐酸舒芬太尼与盐酸罗哌卡因腰硬麻醉,镇痛效果好,麻醉时间长,且无显著的不良反应,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VSD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对深度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VSD技术组)58例与对照组(传统换药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对深度烧伤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植皮时间、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细菌培养阴性率、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可缩短植皮时间、减轻疼痛,但治疗费用较高。

    作者:杨洪;徐文举;郭蕾;孙羽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为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 2004 年,为季刊,每季末出版。自2015 年起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方面的论著、研究简报、临床研究、技术与方法、文献综述等文稿。热忱欢迎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及医学工作者投稿。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比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单独使用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单位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因患有脂肪肝被收治的患者76例。其中37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9例使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显效的27例,有效的11例,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显效的17例,有效的13例,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3周后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脂肪肝有很好的疗效,丰富了临床治疗的手段,应当在临床中普及使用。

    作者:尹毅;姚向波;王黑豆;王凤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连续性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性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尿毒症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B组患者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97.56%,B组治疗有效率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能很好清除尿毒症毒素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的疗效明显优于间竭性血液透析。

    作者:胡斌;周晟;姜小玉;陈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层流病房使用前后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空气净化层流病房对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本院新生儿科空气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前后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前≤1000g、1001~1500g、1501~2500g及>2500g四组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12.0%、11.2%、5.21%及3.47%,而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后≤1000g、1001~1500g、1501~2500g及>2500g四组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10.2%、6.42%、2.83%及1.57%。统计结果表明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后各组新生儿感染下降,此外,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率越高。结论:层流病房能起到清除细菌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还应加强消毒灭菌及护理管理。

    作者:唐丽;李文;李英;刘珍如;胡平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气压弹道和钬激光治疗输尿管单个结石效果的比较

    目的:对比气压弹道和钬激光治疗输尿管单个结石的无石(SF)率,评价影响SF状态潜在的预测指标。方法:前瞻性选择2010年1月~2014年8月的131个患有输尿管单个结石的患者,终纳入117人,将其分为气压弹道碎石组(PL组,57人)和钬激光碎石组(HLL组,60人)。应用单变量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F状态潜在的预测指标。结果:PL组的SF率是80.7%,而HLL组的SF率是86.1%,有显著差异。两组的相同位置的输尿管结石的碎石成功率无显著差异。通过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输尿管中段结石(OR 3.33,P=0.04)、输尿管下段结石(OR 4.4,P=0.02)、输尿管镜HLL和CT值(OR 1.07,P=0.03)是SF状态有意义的预测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输尿管中段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HLL以及CT值≥1200与SF状态密切相关。结论:HLL处理输尿管结石的SF率要明显高于PL,HLL可显著影响SF状态;结石的CT值可显著影响碎石的成功率。

    作者:刘武;钱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丙泊酚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丙泊酚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关系。方法: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选择气管插管丙泊酚靶控麻醉,治疗组的靶浓度从0.5μg/mL开始逐级递增,递增梯度为0.5μg/mL;对照组靶浓度从2.0μg/mL开始逐级递增,递增梯度为1.0μg/mL。两组患者都记录了清醒状态时、意识消失时、插管前、插管后1min、插管后3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与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诱导总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分别为3.14±0.12μg/mL和3.14±0.15μg/mL。治疗组的丙泊酚诱导总量分别为224.84±70.84mg,对照组为248.54±62.01mg,治疗组的丙泊酚诱导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期间两组的MAP与HR值都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不过治疗组插管不同时间点MAP与HR值都高于对照组。两组清醒状态时的BIS值都明显高于其他监测点,而对照组由于丙泊酚用量的增加,BIS下降的幅度更大,组间对比差异都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IS可准确地反应丙泊酚的镇静深度,低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能有有效保持BIS值稳定与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诱导总量,保障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的安全。

    作者:朱联周;于湘友;马玉华;郭致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肿瘤微创手术与传统经颅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住院的拟行垂体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60名垂体肿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患者均采取经单鼻孔蝶窦显微入路切除垂体肿瘤,对照组30例患者均采取传统经颅入路垂体肿瘤切除术。结果:试验组30例垂体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度、术中的出血量以及在围手术期中的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单侧鼻孔蝶窦显微入路切除垂体肿瘤微创手术的手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降低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事件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鲍波;于效良;邵珠平;施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rTSM治疗前后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1H-MRS分析

    目的:研究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特定区域脑代谢产物及 rTMS治疗前后难治性抑郁症局部脑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方法:应用3T磁共振三维CSI序列扫描3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并分别计算 NAA、Glx、 Cho、 mI与 Cr的比值并与28名健康对照者比较。对3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4周共20次高频 rTM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后再次应用相同设备序列及参数扫描3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结果:rTMS治疗前难治性抑郁症组患者左侧前额叶皮质 mI/Cr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rTMS,治疗组治疗有效患者 mI/Cr比值增高。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前额叶胶质细胞代谢及血流异常,有效的 rTMS治疗可改善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作者:刘鹏;郑会蓉;李凌江;刘建滨;张燕;刘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影响

    目的:研究观察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以及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0例,观察组予以甲氨蝶呤5~15 mg/周,对照组予以阿维A0.5~0.65mg/(kg·d),均规律服药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进行PASI评分评价疗效,采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分别测量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中的IL-17, IL-23,IL-16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有效率为92.5%,后者有效率为60%;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口唇炎、瘙痒等,停药后均能恢复正常。治疗后血清中IL-17,IL-23,IL-16含量低于治疗前。结论:甲氨蝶呤在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少,值得推广,治疗后能够降低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的含量。

    作者:于岚;陈杰;黄桂秀;高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