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胜生;严桐;顾惠芳;刘美娟;袁继丽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于传播途径不是非常明确,医院在接诊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做好预防控制、消毒隔离和自身防护,以免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
作者:陈翠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17a.2003年3月下旬,因与家人吵架怄气后空腹服芬氟拉明130片(2600mg),2h后急送张江医院抢救.体检:血压140/90mmHg,体温39℃,呼吸36次/min,呈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7mm,对光反应消失,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双上肢呈屈曲状强直性抽搐,心率140 次/min,心律齐,心音微弱,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性罗音,血糖4mmol/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作者:陈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未来一旦发生生物恐怖,如果医院缺乏应对的准备,致病力强的生物战剂就会通过感染者向工作人员、社会人群广泛传播,其传播性、病死率及危害性远超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与影响.
作者:王兴泰;黎红斌;李晓明;胡延春;张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于1998年4、5月间,由于手术室浸泡消毒刀、剪的戊二醛溶液配制错误的原因,规定浓度为2%,实际浓度仅为0.137%,由此引发了大宗手术伤口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感染病例,其中乳腺手术伤口感染6例,报告如下.
作者:谭建忠;吴文华;丘禹洪;王恩礼;林启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病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方法:对267例病毒性肝病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病死率为6.9%,其中肝癌占19.85%,肝炎肝硬化65.17%,慢性重型肝炎13.48%,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1.50%.从发病原因及规律来看:①引起死亡的四大并发症依次为肝性脑病(14.62%),肝肾综合症(13.6%),感染(28.12%)和消化道出血(12.49%).导致死亡的直接因素依次为脑水肿脑疝(30.71%),消化道出血(25.47%),肝肾综合症(23.97%)和中毒性休克(9.74%).②合并感染的部位以腹腔感染占首位(47.37%),其次为肠道感染(19.41%),胆系感染(12.83%)及肺部感染(9.54%).③严重肝病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生率高,本文报告为89.51%.结论:从病毒性肝病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表明,在防治方面采取以综合疗法为主,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的方案,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作者:焦建中;吴群;陈官培;朱平;冯玉萍;文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测定HBV感染者血清IL-12、IFN-γ水平变化,探讨它们与感染者不同临床类型及病变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120例HBV感染者的血清IL-12、IFN-γ水平.结果:HBV感染者血清IL-12、IFN-γ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在HBV感染者中,急性乙肝患者IL-12、IFN-γ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HBV感染者ALT的异常增高,IL;-12、IFN-y亦呈现增高趋势,并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IL-12、IFN-γ可能参与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应答和肝脏的炎性损伤过程,并对肝病慢性化发展可能有重要影响作用.
作者:温韬;黄德庄;贺立香;谢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SARS风暴过后,回顾疫情的流行病学,我们会发现一些重要的特点,其中医院内感染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本文就相关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作者:翁心华;卢洪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氧化苦参素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过程中加入氧化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和血清胆红素(SB)的变化.结果:氧化苦参素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LT、HA和SB.结论:氧化苦参素有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坏死、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李涛;骆成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微创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年龄70a以上并伴有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的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1例,采用经尿道电汽化术(TVP)加经尿道电切术(TURP)治疗.结果:手术时间20.~60(平均30)min.术中出血为30~130(平均70)ml,均未输血.31例患者术后随访8~26(平均16.2)mo,排尿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排尿通畅.结论:微创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达到解除尿路梗阻、提高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华;徐若文;李云;吴冬梅;仲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是一种严重的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暂名为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ne,SARS).
作者:卢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274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急性卡他性结膜炎1568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706例.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疾病的时间序列、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特点.结果:在时间序列上,8~9月份为高发峰值期,10月份为谷值期.中老年组高于青少年组,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应注重流行病学和诊断治疗的研究.
作者:王富彬;曹婷怡;陆蕙芳;徐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中国肿瘤杂志、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肺部损伤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1].2002年11月出现首发病例以来,很快波及到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疫情发生早,传播范围广,有一定的病死率,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作者:张芳;王兴泰;黎红斌;卢昌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我院NICU 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69例次VAP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培养65株细菌,其中G杆菌47株,占72 3%,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404%);G+菌18株,占27.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7.8%,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占金葡菌中的78.6%.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耐药率低,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无一例耐药.结论:NICU中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亦有增加,且多为MRSA.NICU中VAP致病菌耐药普遍,细菌学调查对于早期治疗经验性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意义重大.
作者:许洁;马延斌;王功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7年10月至2002年4月,我们在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病例在治疗期间或停药后出现病情变化,现对资料较完整的32例,作简要总结分析,以利于临床医生的参考.
作者:周胜生;严桐;顾惠芳;刘美娟;袁继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1],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早期氧疗、改善呼吸功能、抗病毒治疗、激素的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并发症的处理、恢复期血清疗法及心理治疗等.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病毒性肝炎会在人群中发生,形成一个群体现象.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也就是它的流行过程.
作者:姚彬;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们对34例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高建庆;潘钰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血浆C-反应蛋白(CRP)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发生感染中的临床关系.方法:对2000 1.1~2003.4.30.间因发生各种感染而住院透析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血浆CRP值的变化与感染发生及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9例感染病人共发生感染为51例次,感染主要为肺部25例次(占49%),尿路感染12例次(占23.5%),插管感染10例次(占19 6%),皮肤感染2例、肠道感染2例(各占3.9%).病原学检查,细菌感染27例次,真菌感染9例次,混合感染为4例.治疗前平均血浆CRP值为23.54IU/L,治疗后为7.88IU/L.抗感染治疗平均为15.6天.结论:C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透析患者血浆CRP升高提示感染或炎症存在,CRP值的高低与感染程度有关.
作者:徐树人;朱纯;卢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