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洲;张永信
目的了解黄杆菌属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本院1997年9月至2004年9月间黄杆菌属医院感染28例病人的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黄杆菌属感染率为1.2%,大多数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占64.3%.感染部位以肺部常见(60.7%),创面次之(32.1%).入住ICU病房、患严重基础疾病、侵袭性诊疗操作、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激素为其主要易感因素.药敏结果显示:黄杆菌属对喹诺酮类敏感率较高,氧氟沙星达74.1%,β-内酰胺类中哌拉西林敏感性也较高(64.3%),而其他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普遍耐药.结论黄杆菌属感染多发生于患有各种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免疫功能低下及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细菌耐药现象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陈亮;方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中HPV6/11型和HPV 16/18型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78例女性生殖道感染病人宫颈分泌物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FQ-PCR检测HPV6/11型和HPV16/18型阳性总检出率为88.5%(69/78),其中尖锐湿疣病人HPV6/11型阳性为100%(36/36),HPV16/18型阳性16.7%(6/36);重度宫颈糜烂者HPV6/11型阳性为8.3%(1/12),HPV16/18型阳性66.7%(8/12);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HPV6/11型阳性为100%(9/9),上皮内瘤样病变Ⅱ、Ⅲ(CINⅡ、Ⅲ)级病变HPV6/11型阳性为18.2%(2/11),HPV16/18型阳性为90.9%(10/11).宫颈癌病人HPV16/18型阳性为90%(9/10).结论 FQ-PCR对HPV的分型特异性强,可避免假阳性的发生,对临床诊断生殖道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詹惠英;陈道桢;朱云霞;陈月萍;杨岚;王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病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内毒素血症后,可加重肝脏损害,诱发全身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肝硬化病人的预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和重型肝炎腹水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我们所遇的63例加以分析.
作者:陈一东;崔向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ARS死亡病人肺部病理改变、细胞因子IL-1β、TGF-β1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对3例SARS死亡病例肺组织进行常规HE组织观察、原位杂交病毒、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项目包括:CK、CD68、CD20、CD45、CD3、Actin (smooth muscle)、Ⅲ型胶原、Ⅳ型胶原、IL-1β、TGF-β1.结果肺部的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水肿渗出、增生和纤维化的交叉.观察到两种纤维化的方式:渗出的纤维素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IL-1β、TGF-β1出现广泛而较强的阳性表达,表达强度在肺部病变的早中晚期没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细胞包括:Ⅱ型肺泡上皮、单核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结论 SARS病人肺部病变广泛而严重,早期病变中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比较突出.IL-1β、TGF-β1参与是肺水肿渗出和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重要因子.
作者:吕红波;张黔英;石晓虹;李兴旺;张波;宫恩聪;陆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T管拔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以来我院行T管拔出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全组9例,男6例、女3例, 年龄38~78a,60a以上6例,每例均2wk以上拔管,其中4例于1mo后拔管.9例均首选非手术治疗,1例拒绝插管,腹痛加重而中转开腹,8例局限性腹膜炎均立即从原T管口插入导尿管保守治疗成功.全组总治愈率为100%.结论 T管拔除后胆漏原因主要与病人体质、合并症、T管材质、胆总管愈合因素和操作有关.胆漏发生后应经原窦道立即重新置引流管,置管不成功则根据胆漏大小、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预防应从手术前、中、后三个环节着手.
作者:杨群庆;李雪芹;汪永录;倪克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闸北区2003年肠道致病菌菌群分布情况及细菌药敏特点,为疾病控制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粪便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由细菌室按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为K-B纸片法.结果 118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病原菌阳性63例,其中志贺氏菌所占比例高,为44.44%.28株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菌群占67.86%,宋内氏志贺菌占32.14%.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6.43%和71.43%.宋内氏志贺菌和福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有显著差异.儿童标本志贺菌和成人标本志贺氏菌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003年本区肠道传染病以福氏和宋内氏志贺菌感染为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徐伟;周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基因调节机制,被称为RNA沉默或者是RNA干扰(RNAi).虽然RNAi基因调节的机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但科学家已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治疗作用上,特别是抗病毒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利用小干扰RNA(siRNA)阻止乙肝病毒复制的多个成功的体内和体外研究.这些研究使我们离使用RNAi作为一种抗病毒治疗的手段越来越近.
作者:王新宇;尹有宽;张继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3 球孢子菌病13.1 预防疾病在球孢子菌流行区不必常规做球孢子菌素皮试,因其无助于疾病的预测.流行区内,血清试验阳性者的活动性传染危险增高,但常规血清测定没有必要实施.不建议对居住在球孢子菌流行区的HIV感染者进行一级预防.
作者:骆成榆;黄琴;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乙型肝炎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也是危害小儿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经临床证实小儿乙型肝炎在小儿肝炎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均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临床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现就小儿乙型肝炎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晶;吴丽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调查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菌种分布与耐药性状态.方法分析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者临床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细菌鉴定采用API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在下呼吸道感染(共162株)中,非发酵菌(109株)比例明显上升,占细菌总感染例次的67.3%.前三位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59株)、嗜麦芽寡氧单胞菌(21株)、鲍氏不动杆菌(12株).该类感染者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年龄偏大,有抗生素的反复使用.非发酵菌对各种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中非发酵菌菌种常见,且具有多重耐药.
作者:周国强;向旭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的抗菌素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76株Uu,10株Mh,Uu和Mh混合感染33株.对Uu敏感率高的抗生素为米诺霉素(100%)、交沙霉素(98.7%)、强力霉素(98.7%),其次为红霉素(97.4%)、罗红霉素(90.8%)、阿齐霉素(89.5%),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混合感染除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外,其它也呈相同趋势.结论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对控制支原体的传播和蔓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治疗本地区支原体感染,米诺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为首选药物.
作者:张莉;周建华;邵兰香;尹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病人肝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方法应用肝脏组织直接进行染色体制备及使用短期培养两种方法制备染色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佳肝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结果短期培养法获得的单个细胞数目较多,细胞单个游离,获得的细胞中期分裂相较多,染色体分散好.而肝脏组织直接进行染色体制备获得的单个细胞数目少,常聚集成团,获得的细胞中期分裂相较少,染色体普遍分散不良.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病人肝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使用短期培养法可以获得数量和质量都满意的染色体,以满足科研的需要.
作者:吴引伟;夏海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男,55a.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乏力40d入院.偶有咳嗽,无痰.查体:面部浮肿,右颈部、双侧腋窝及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枚淋巴结,质韧,活动,位置较深,大者约1.0cm×1.5cm.白细胞、血小板增高,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降低.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明显增高.腋窝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结构存在,小血管显著增生,并深入淋巴滤泡内,部分小血管呈玻璃样变,窦内大量浆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诊断为Castleman病(CD).
作者:郁海英;肖星;申洪明;李文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登革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规模有不断扩大、流行频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登革热的病原学特点、流行过程、流行特征、流行趋势和防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作者:蒋音;张占卿;巫善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减少由于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肠瘘.方法回顾分析近4a来37例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3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与腹部手术后2wk以内,均具备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均经保守疗法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1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备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保守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熊功友;汪永录;刘须才;马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常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增加感染与肾功能衰竭的危险,长期预后差.应用抗生素长期预防可降低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卢洪洲;张永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有扩大的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登革热的临床过程、临床类型、诊断依据、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措施.
作者:张占卿;蒋音;巫善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