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细菌的药敏试验分析

徐伟;周珮

关键词:致病菌, 肠道, 志贺菌, 药敏
摘要:目的探讨闸北区2003年肠道致病菌菌群分布情况及细菌药敏特点,为疾病控制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粪便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由细菌室按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为K-B纸片法.结果 118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病原菌阳性63例,其中志贺氏菌所占比例高,为44.44%.28株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菌群占67.86%,宋内氏志贺菌占32.14%.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6.43%和71.43%.宋内氏志贺菌和福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有显著差异.儿童标本志贺菌和成人标本志贺氏菌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003年本区肠道传染病以福氏和宋内氏志贺菌感染为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首选药物.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HPV6/11型和HPV16/18型核酸荧光定量PCR分析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中HPV6/11型和HPV 16/18型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78例女性生殖道感染病人宫颈分泌物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FQ-PCR检测HPV6/11型和HPV16/18型阳性总检出率为88.5%(69/78),其中尖锐湿疣病人HPV6/11型阳性为100%(36/36),HPV16/18型阳性16.7%(6/36);重度宫颈糜烂者HPV6/11型阳性为8.3%(1/12),HPV16/18型阳性66.7%(8/12);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HPV6/11型阳性为100%(9/9),上皮内瘤样病变Ⅱ、Ⅲ(CINⅡ、Ⅲ)级病变HPV6/11型阳性为18.2%(2/11),HPV16/18型阳性为90.9%(10/11).宫颈癌病人HPV16/18型阳性为90%(9/10).结论 FQ-PCR对HPV的分型特异性强,可避免假阳性的发生,对临床诊断生殖道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詹惠英;陈道桢;朱云霞;陈月萍;杨岚;王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软组织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并白血病1例

    1病例报告女性,49a.因骶部疼痛8wk余,于2003年12月12日入院.

    作者:郝代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奥沙利铂联合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L-OHP联合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L-OHP 100mg,静滴2h,d1、d8应用,CF 100mg,静滴2h,d1~d5应用,5FU 0.75静滴6~8h,d1~d5.3~4wk为一周期.结果近期有效率60%,毒副反应轻微.结论 L-OHP联合LF方案治疗无孔不入胃癌有一定疗效,毒副反应轻微,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严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细菌的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探讨闸北区2003年肠道致病菌菌群分布情况及细菌药敏特点,为疾病控制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粪便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由细菌室按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为K-B纸片法.结果 118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病原菌阳性63例,其中志贺氏菌所占比例高,为44.44%.28株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菌群占67.86%,宋内氏志贺菌占32.14%.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6.43%和71.43%.宋内氏志贺菌和福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有显著差异.儿童标本志贺菌和成人标本志贺氏菌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003年本区肠道传染病以福氏和宋内氏志贺菌感染为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徐伟;周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感染标本的细菌谱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59株病原菌和152株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57.95%)为主,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2.20%)、铜绿假单胞菌(7.41%)、肺炎克雷伯菌(6.97%).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高,占革兰阳性球菌的32.73%,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占54.65%.药敏结果显示大多数病原菌耐药性高,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40%;但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敏感性高.结论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成为感染谱中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率较高.

    作者:唐净;黄再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微波照射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3年7月至12月采用天津市顺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SW-61A型微波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60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温宗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胸腺肽a1与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与干扰素-α治疗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56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A组:胸腺肽α1,1.6mg,2次/wk皮下注射,疗程6mo;B组:干扰素-α,3~5MU,1次/d,im, 15d后改为3次/wk,im,疗程6mo;所有患者随访6mo.对照组不给特殊治疗,随访12mo.对3组之间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时,A、B两组间完全应答率(分别为30.8%和46.7%)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结束时,A、B两组间完全应答率(分别为42.3%和23.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B组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组随访期结束时完全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胸腺肽α1病人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α1对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有效,其对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HBV复制有抑制作用,并能获得更持久的ALT复常和HBV DNA阴转.

    作者:游晶;庄林;陈红英;乔燕伟;严绍明;陈臬;唐宝璋;马永良;吴荣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黄杆菌属医院感染28例的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黄杆菌属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本院1997年9月至2004年9月间黄杆菌属医院感染28例病人的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黄杆菌属感染率为1.2%,大多数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占64.3%.感染部位以肺部常见(60.7%),创面次之(32.1%).入住ICU病房、患严重基础疾病、侵袭性诊疗操作、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激素为其主要易感因素.药敏结果显示:黄杆菌属对喹诺酮类敏感率较高,氧氟沙星达74.1%,β-内酰胺类中哌拉西林敏感性也较高(64.3%),而其他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普遍耐药.结论黄杆菌属感染多发生于患有各种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免疫功能低下及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细菌耐药现象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陈亮;方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芜湖县1991~2000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传染病防治工作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现将我县1991~2000年传染病疫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赵艳;闻道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 lactamases,ESBLs)细菌的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特点,探讨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ESBLs细菌医院感染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00~2003年广州某医院住院病人中产ESBLs菌感染情况及对各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采用病例-对照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产ESBLs菌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产ESBLs菌阳性检出率为11.2%;以肺炎克雷白菌常见(占42.2%),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29.7%);住院时间超过14d、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超过7d、吸氧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是产ESBLs菌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产ESBLs菌株对抗菌素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产ESBLs菌株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加强对耐药细菌的监测,对吸氧、侵入性操作等环节加强消毒灭菌,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增强病人免疫力,可以减少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叶双岚;陈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RNA干扰的抗病毒作用:阻止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新策略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基因调节机制,被称为RNA沉默或者是RNA干扰(RNAi).虽然RNAi基因调节的机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但科学家已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治疗作用上,特别是抗病毒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利用小干扰RNA(siRNA)阻止乙肝病毒复制的多个成功的体内和体外研究.这些研究使我们离使用RNAi作为一种抗病毒治疗的手段越来越近.

    作者:王新宇;尹有宽;张继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宫腔感染致晚期流产1例

    1 病例报告病人26a,因孕221/7wk,阴道流血1d伴腹胀于2003年7月20日急诊收治入院.LMP 03-01-31.孕期无特殊.入院前1wk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伴下腹胀坠,进行性加剧.体格检查:偶及弱宫缩,不规则,予保胎治疗,同时行阴道分泌物培养.

    作者:卞政;王丽芝;邵敬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欢迎订阅2005年《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狂犬病12例报告

    今年5至9月间我院共收治12例狂犬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该12例狂犬病为2004年5至9月收住我院的病人,诊断按<实用内科学>的标准[1],全部病例都来源于梧州市郊区或郊县农村,男8例,女4例,5a儿童和15a学生各1例,其余10例为47~86a的农民.

    作者:梁柱石;周德玫;莫让辉;万裴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离鉴定、计数、微量液体稀释法药敏试验.结果 810例Uu和Mh培养阳性者中,754例为单纯Uu感染(93.09%),2例为单纯Mh感染(0.25%),54例为Uu和Mh混合感染(6.67%).754株Uu(指单纯Uu感染)体外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美满霉素85.99%,强力霉素85.28%,克拉霉素84.08%,氧氟沙星64.37%,可乐必妥60.89%,司帕沙星54.69%,交沙霉素45.89%,阿奇霉素21.88%,罗红霉素7.77%.54株合并Mh感染的Uu对体外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美满霉素77.36%, 强力霉素72.22%, 交沙霉素37.04%, 氧氟沙星26.53%, 可乐必妥21.28%,司帕沙星16.98%,克拉霉素5.56%,阿奇霉素1.85%, 罗红霉素0.00%.2株Mh(单纯Mh感染)体外抗生素试验因例数太少,不作统计.结论 Uu和Mh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应重视Uu和Mh的药物敏感性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张伟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术后并发霉菌性肺炎

    目的探讨术后并发霉菌性肺炎的原因、诊断、防治方法.方法以术后并发霉菌性肺炎20例,对易感因素、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恶性肿瘤病人、长期使用各种免疫抑制剂及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肝硬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夹杂症的病人是易感人群.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侵袭性技术为主要诱因.结论及时行抗霉菌治疗,是防止霉菌弥漫性感染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陆锋;王炯;葛成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BV感染者血清HBV标志物与HBVDNA相关性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常见血清HBV标志物模式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清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270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和HBV标志物.结果 270例HBV感染者中HBV标志物以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g、HBeAb、HBcAb阳性与HBsAg、HBcAb阳性三组为常见,其构成比分别为0.3296、0.2963、0.3444.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g、HBeAb、HBcAb阳性与HBsAg、HBcAb阳性,三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6.5%、41.3%、37.6%.HBeAb和HBcAb阳性组及单一HBsAg阳性组亦可检出HBV DNA.结论临床上常规测定血清HBV DNA对深入了解HBV标志物模式的意义及病情的发展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欧强;陈良;刘惜年;张仁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非发酵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调查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菌种分布与耐药性状态.方法分析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者临床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细菌鉴定采用API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在下呼吸道感染(共162株)中,非发酵菌(109株)比例明显上升,占细菌总感染例次的67.3%.前三位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59株)、嗜麦芽寡氧单胞菌(21株)、鲍氏不动杆菌(12株).该类感染者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年龄偏大,有抗生素的反复使用.非发酵菌对各种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中非发酵菌菌种常见,且具有多重耐药.

    作者:周国强;向旭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几种女性生殖道软组织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

    介绍几种少见的女性生殖道软组织瘤样病变,包括纤维上皮性间质息肉、结节性筋膜炎、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伴淋巴水肿的外阴肥厚、输卵管脱垂伴间质反应性增生的病理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兆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