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99~2003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迁分析

黄支密;单浩;邹玉秀;熊春林;钦敏莉;杨海燕;沈娟;杨伟平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监测, 抗药性, 微生物, 多重耐药
摘要:目的了解5a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54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2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5a中总敏感率居前4位的依次是亚胺培南(96.4%)、美罗培南(92.9%)、多粘菌素(93.0%)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1%),其余在0.0%~20.9%之间.5a间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高,且数年不减,敏感率在95.0%以上;其次是多粘菌素E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大于88.0%和84.0%.到2002/2003年度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复方新诺明、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在56.7%~100.0%之间.5a间耐药率上升快的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5a间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常用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在逐年增强,并且多重耐药状况相当严重.亚胺培南仍是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效的抗生素.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血吸虫病流行与湖沼地区人群行为关系的探讨

    2003年,我们对张金镇幸福村(试区)和铁市村(对照区)进行了人群接触疫水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章伟;张玉其;刘凤春;马则东;秦琴;谢守柏;孙维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喹诺酮类药物对离体兔软骨细胞的毒性(摘要)

    目的评价几种喹诺酮类药物对幼龄兔软骨细胞的相对毒性,软骨毒性与浓度、时间、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兔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观察细胞形态,四氮甲基唑蓝(MTT)法评价细胞的增殖,二甲基亚甲蓝(DMB)法评价细胞蛋白多糖的含量.观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帕珠沙星对1月龄兔软骨细胞的影响,及环丙沙星对1,3,5月龄兔软骨细胞的影响.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抑制细胞的增殖的作用依次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帕珠沙星;对蛋白多糖含量的作用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帕珠沙星;环丙沙星的抑制作用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兔年龄的增大而减少.结论喹诺酮类几种药物的软骨毒性存在着差异,且随浓度、时间、年龄不同而不同.

    作者:李萍;王永铭;程能能;陈斌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人HBV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乙型慢性肝病病人HBV基因型与CP和前C区基因变异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CH)4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4例,肝硬化(LC)29例病人血清,测定HBV S基因序列以确定其基因型,测定HBV CP和前C区序列以确定其变异状况.结果南京地区乙肝病人的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分别为48.1%和51.9%;LC病人的C型检出率显著高于CH组(69.0%vs43.2%,x2=4.67,P<0.05);C型HBV感染者的CP双变异发生率显著高于B型组(67.5%vs40.5%,x2=4.58,P<0.05).结论南京地区乙肝病人的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C基因型病毒易发生CP双变异,并且导致病情向肝硬化发展.

    作者:张汉荣;谈国蕾;孙梅;曹利;刘新钰;赵巍;李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艾滋病16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2003年1月~12月共收治艾滋病16例,现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买买提艾力·吾布力;孙晓凤;张耀新;佐合拉·吐尔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白血病1例

    1 病例报告男性,47a.因反复纳差、上腹部不适1a入院.1a前因纳差、上腹部不适就诊发现血清乙肝标志物阳性,肝功能异常,予保肝药物治疗后好转.今年一月起又觉纳减、上腹部不适,并伴有尿黄,查肝功能异常,以慢性乙型肝炎收住某医院,保肝治疗1mo无明显疗效转入我院.

    作者:周红霞;袁燕;卢洪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吸虫肝硬化伴腹膜假性粘液瘤1例

    1 病例报告男,37a.因乏力、纳差、进行性腹胀加重1a入院.病人缘于住院前1a起感乏力、纳差、腹胀、尿量减少,曾在数家医院行B超检查均提示肝硬化腹水.予保肝、利尿及中医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入院前6mo起腹胀进行性加重,外院继续中药治疗无效而入我院.自诉幼年时患过血吸虫病,否认有病毒性肝炎病史.

    作者:王卫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HBV感染者的血清HBVM模式与HDV感染的关系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与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关系,为新疆地区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人群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模式和HDAg、抗-HD.结果在48例血清HDV阳性标志物中,HBV血清学模式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22例;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18例;HBsAg、抗-HBc二项阳性8例.结论新疆地区HBV感染者中,HDV标志物阳性与HBV血清学模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农;吉凯;石永峰;秦雪梅;蒲雪芹;段明友;韩慧生;谢虎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和防治带给我们的启示和经验

    本文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暴露出的一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SARS医院感染的管理经验和SARS药物治疗的体会进行了总结.

    作者:徐国光;张占卿;巫善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道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无器质性病变且无生化指标异常.

    作者:许昌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C反应蛋白、α1抗胰蛋白酶和前白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AAT)和前白蛋白(PAB)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法同时测定23例病程在1 wk内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CRP、AAT和PAB的含量.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CRP明显升高(P<0.01),PAB明显降低(P<0.01);败血症治疗后组与败血症组比较,CRP明显下降(P<0.01),PAB明显升高(P<0.01),而败血症组与对照组和败血症治疗后组比较AAT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RP 和PAB联合检测,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其动态检测对于该病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败血症患儿血清AAT含量没有明显改变.

    作者:傅清流;李庶甘;李联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病情反复的因素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病情反复的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将34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已停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后每3mo一次观察临床表现、肝功能、HBVM、HBV DNA.结果拉米夫定停药后ALT反跳率为35.29%(12/34),反跳发生时间为2~7(4.50±1.38)mo,反跳率与HBeAg血清转换、疗程、临床类型有关,与治疗前ALT水平、治疗后ALT水平、HBV DNA是否阴转无关.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性肝炎停药反跳率高,发生HBeAg血清转换后应再用6~12mo,总疗程应超过18mo,肝硬化病人长期甚至终身用药.

    作者:方平;吴同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生产实习教学实践

    目的通过总结7a来临床微生物实习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实用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才.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终结果、显微镜镜下结果、平板观察结果相互印证,结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的方向,与同学们共享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新成果并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强化临床标本检验过程,淡化细菌鉴定步骤;紧紧抓住学校理论、实验和进入临床实习各自特点,多渠道引导同学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鉴定程序和注意事项.结果 7a来微生物室生产实习的30名本科生、25名专科生、11名进修生圆满完成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生产实习.结论此教学方法能满足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实习要求.

    作者:黄长武;李兴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人快速细针穿刺肝脏病理检查50例

    近年来,我科对诊断疑难的肝病50例进行了单人操作快速肝脏穿剌病理检查(Menghini's)[1],有49例穿剌成功,其中8例为死后穿剌,年龄在14~74a,男36例,女14例.在手术操作以及临床、病理、生化、病原诊断等方面有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戴兆云;顾翔宇;吴一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河南省对盘类吸虫名录综记

    根据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标本室所藏标本统计后,发现有6种对盘类吸虫是河南省 1984 年全省寄生虫普查报告[1]中, 未记载的虫种, 故综合总结以后, 河南省对盘类吸虫共有 27 种.

    作者:刘维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艾滋病病人的生活品质

    分析影响艾滋病病人生活品质的因素以及各国为改善艾滋病病人生活品质所采取的措施,阐明目前艾滋病病人生活状况和改善艾滋病病人生活品质的具体方法.

    作者:张云智;卢洪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对SARS恢复期肝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对SARS恢复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1例确诊SARS病人随机分为中医药治疗组(试验组)22例,西医治疗组(对照组)19例.试验组病人服用中药3wk,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查ALT、AST、TBIL、CRE、UREA.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功能异常总例数分别为18例和14例,治疗后异常数分别为12例和13例.试验组ALT平均值在治疗前后分别为(92.77±88.83)U/L和(52.41±34.74)U/L(P <0.05);TBIL平均值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4.85±9.58)μmol/L和(9.70±2.84)μmol/L(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肾功能异常总例数分别为7例和6例,治疗后异常数均为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的CRE、UREA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SARS恢复期对肝肾功能异常病人采取相应治疗是必要的,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对SARS恢复期改善肝功能、保护肾功能具有一定作用,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李筠;李绍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镜检查使慢性胃炎的诊断变得明确而精细.幽门螺杆菌(Hp)已确定为慢性胃炎的肯定的病因.小儿胃镜的应用使得许多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被诊断慢性胃炎.研究表明儿童为Hp易感人群,较成人期容易获得Hp感染.Hp在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中具有病原作用,且主要表现为结节状胃窦炎.

    作者:付唆林;吴云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γ-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CⅣ)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IFN和常规药物联合治疗;B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9mo.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3、6、9mo及停药后3mo血清HA、LN、PCⅢ及CⅣ水平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A组血清HA、LN、PCⅢ及CⅣ随治疗时间逐渐降低,至9mo到低点,B组无明显改变.A组有效率为56.7%(17/30),B组有效率为13.3%(4/3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FN对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患者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刘淑娥;马安林;徐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次麻疹的临床特点和免疫学机制

    目的研究二次麻疹的临床特点和免疫学机制.方法对连续诊治的28 例二次麻疹病人作流行病学及免疫情况调查,分析其临床特点.据临床表现分典型(TY)、轻型典型(MT)及轻型非典型(MAT)三型.用ELISA法检测病人急性期及23名有麻疹病史的麻疹密切接触者血清抗-麻疹病毒(MV) IgM、IgG及抗-风疹病毒IgM.结果 28例二次麻疹病人年龄12.5~25(15.6)a,以13~16a为多,占60.7%;其第一次患麻疹年龄1a以内者22例(78.6%),而23名健康者中仅1例在1a以内,差异显著(P<0.01).性别间无明显差别.28例中MT 13例(46.4%),MAT 15例(53.6%),无TY麻疹,首诊均误诊.抗-MV IgM均阳性,抗-风疹病毒IgM均阴性.抗-MV IgG 滴度在1:200,1:300,1:400和1:600阳性者分别为6,11,9和2例,其中抗-MV IgG 水平≤1:300病人70.6%为MT麻疹;≥1:400阳性者90.9%为MAT.抗-MV IgG水平与病情呈显著负相关(P<0.05).23名有麻疹病史者抗-MV IgG ≤1:400阳性者9例(39.1%), 显著低于病人组(92.9%)(P<0.05).结论周岁内患麻疹者13a后抗体衰减至可再患麻疹.二次麻疹病人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有麻疹病史而极易误诊,需检测抗-MV IgM阳性方可诊断.发病及病情轻重主要取决于体内抗-MV IgG水平.

    作者:陈仕珠;许松杰;姚茹;张晋红;于瑞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结核杆菌186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杆菌耐药情况及近年来的变迁,指导结核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我科近3a来收治结核病人的各种标本经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a我科收治的结核病人中共有186例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耐1种抗结核药物28例,耐2种抗结核药物 33例(不包括同时耐HR者),耐多药结核杆菌共51例.2001~2003年,结核杆菌耐药菌株的构成比分别为:39/61、33/55、38/70,单药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乙胺丁醇例外),耐多药菌株的比例分别为:17/61、15/55、19/70,无明显下降.结论各种抗结核药物的单药耐药情况虽有逐年下降趋势,耐多药结核杆菌维持在高水平,将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作者:张庆和;李业山;李如珍;王新志;靳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