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泰
2001年3月至2003年5月,我们对52例不孕妇女在B超引导下进行输卵管通液后,随访有33例受孕,占63.46%,19例仍未受孕.
作者:孙浩;唐志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几种喹诺酮类药物对幼龄兔软骨细胞的相对毒性,软骨毒性与浓度、时间、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兔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观察细胞形态,四氮甲基唑蓝(MTT)法评价细胞的增殖,二甲基亚甲蓝(DMB)法评价细胞蛋白多糖的含量.观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帕珠沙星对1月龄兔软骨细胞的影响,及环丙沙星对1,3,5月龄兔软骨细胞的影响.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抑制细胞的增殖的作用依次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帕珠沙星;对蛋白多糖含量的作用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帕珠沙星;环丙沙星的抑制作用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兔年龄的增大而减少.结论喹诺酮类几种药物的软骨毒性存在着差异,且随浓度、时间、年龄不同而不同.
作者:李萍;王永铭;程能能;陈斌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乙型慢性肝病病人HBV基因型与CP和前C区基因变异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CH)4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4例,肝硬化(LC)29例病人血清,测定HBV S基因序列以确定其基因型,测定HBV CP和前C区序列以确定其变异状况.结果南京地区乙肝病人的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分别为48.1%和51.9%;LC病人的C型检出率显著高于CH组(69.0%vs43.2%,x2=4.67,P<0.05);C型HBV感染者的CP双变异发生率显著高于B型组(67.5%vs40.5%,x2=4.58,P<0.05).结论南京地区乙肝病人的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C基因型病毒易发生CP双变异,并且导致病情向肝硬化发展.
作者:张汉荣;谈国蕾;孙梅;曹利;刘新钰;赵巍;李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及拉米夫定(3TC)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实验共观察9d,于第3、6、9天收集培养上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乙肝病毒mRNA水平.结果实验第3天及第6天,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之间HBsAg滴度及病毒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第9天,干扰素及拉米夫定组HBsAg和病毒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α-干扰素浓度500IU/mL时抑制作用达大,3TC浓度为5μg/mL时抑制作用达大.结论干扰素及拉米夫定均可抑制HepG2 2,2,15细胞内乙肝病毒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提示两种药物都可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作者:杨永峰;谭德明;谢玉桃;侯周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分析影响艾滋病病人生活品质的因素以及各国为改善艾滋病病人生活品质所采取的措施,阐明目前艾滋病病人生活状况和改善艾滋病病人生活品质的具体方法.
作者:张云智;卢洪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宝钢医院临床分离大肠杆菌的耐药特点.方法收集宝钢医院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临床分离大肠杆菌,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各菌株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结果.结果 2002年共检出大肠杆菌118株,其敏感率高依次为亚胺培南(100%),头孢他定(66%),阿米卡星(66%),头孢噻肟(62%).结论宝钢医院细菌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邢国珍;许洁;季慧峰;王功大;赵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杆菌耐药情况及近年来的变迁,指导结核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我科近3a来收治结核病人的各种标本经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a我科收治的结核病人中共有186例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耐1种抗结核药物28例,耐2种抗结核药物 33例(不包括同时耐HR者),耐多药结核杆菌共51例.2001~2003年,结核杆菌耐药菌株的构成比分别为:39/61、33/55、38/70,单药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乙胺丁醇例外),耐多药菌株的比例分别为:17/61、15/55、19/70,无明显下降.结论各种抗结核药物的单药耐药情况虽有逐年下降趋势,耐多药结核杆菌维持在高水平,将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作者:张庆和;李业山;李如珍;王新志;靳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与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关系,为新疆地区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人群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模式和HDAg、抗-HD.结果在48例血清HDV阳性标志物中,HBV血清学模式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22例;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18例;HBsAg、抗-HBc二项阳性8例.结论新疆地区HBV感染者中,HDV标志物阳性与HBV血清学模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农;吉凯;石永峰;秦雪梅;蒲雪芹;段明友;韩慧生;谢虎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T、HPT、FVII:C和FX:C四个项目在病毒性肝炎病人中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人238例,分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硬化和重症肝炎五个组,各组内又分发病期和恢复期,同步检测PT、HPT、FVII:C和FX:C四项指标,并分别与9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病毒性肝炎病人发病期四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0.001);各型肝炎发病期与恢复期检测结果比较,恢复期较发病期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动态检测这四项指标在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的变化,对于早期发现凝血障碍,评价肝损伤、防治出血、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文琴;韩蓉;陈慧芬;张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于2003年1月~12月共收治艾滋病16例,现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买买提艾力·吾布力;孙晓凤;张耀新;佐合拉·吐尔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我科对诊断疑难的肝病50例进行了单人操作快速肝脏穿剌病理检查(Menghini's)[1],有49例穿剌成功,其中8例为死后穿剌,年龄在14~74a,男36例,女14例.在手术操作以及临床、病理、生化、病原诊断等方面有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戴兆云;顾翔宇;吴一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酵母样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可选择的抗菌药物受到限制.因此,常规进行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综述了临床常用几种体外药敏试验方法进展.
作者:盈丽霞;陈蕾;闻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5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BLIC)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RCAB)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K-B扩散法测定31株RCAB临床分离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不动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脑膜败血性黄杆菌4株,假单胞菌属3株,普罗威登斯菌属2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在6种RCAB,SCF对脑膜败血性黄杆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分别为0.0%、10.0%和33.3%,TIM和TZP对假单胞菌属的耐药率均为33.3%,AMC对脑膜败血性黄杆菌的耐药率为50.0%,其它BLIC对RCAB的耐药率均高于66.7%.结论 TIM和TZP是对假单胞菌属、SCF是对假单胞菌属外的RCAB有效抗菌药物;普罗威登斯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BLIC的耐药严重.
作者:明德松;吴一波;谢尊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我们体会只有充分掌握应用指征,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其在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小结如下.
作者:周仁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CHB病人给予3TC治疗.同期入院65例CHB病人为对照组.疗效评估包括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HBeAb转化率,远期疗效等.结果治疗2mo时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00%和75.38%(P>0.05);治疗12mo时分别为95.00%和47.72%(P<0.05).血清HBV DNA累计转阴率(低于1×103copies/mL),治疗2mo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8.33%与7.69%(P<0.05);12mo时分别为85.00%与9.23%(P<0.01).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治疗1a时治疗组为13.33%,对照组为3.45%(P>0.05).随访24mo以上治疗组31例,对照组28例,乙型肝炎复发率分别为16.13%与39.28%(P<0.05).治疗组复发的5例中4例病情重于服3TC之前,其中重症肝炎3例,死亡1例.结论 3TC能有效降低CHB病人ALT水平,减少血HBV DNA含量,降低CHB复发率.过早停药及病毒变异均可能使病情加重.
作者:纪永水;张亚斌;傅荣泉;史春娟;吴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感染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菌种分布及耐药特性,以利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对CNS菌株进行鉴定和16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检出的1346株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19株,占23.7%,居我院临床分离致病菌首位.CNS临床感染以溶血葡萄球菌(44.5%)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4.5%)和人葡萄球菌(6.0%).CNS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表现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5.1%、88.2%、82.3%.对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也分别达到46.1%和36.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株.结论为了减少新的耐药株出现,临床医生应多做感染样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依据检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临床感染严重病人应首选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对感染较轻病人可选用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夫地西酸、米诺环素和利福平或根据其具体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作者:黄烈;朱新建;陆学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5a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54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2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5a中总敏感率居前4位的依次是亚胺培南(96.4%)、美罗培南(92.9%)、多粘菌素(93.0%)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1%),其余在0.0%~20.9%之间.5a间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高,且数年不减,敏感率在95.0%以上;其次是多粘菌素E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大于88.0%和84.0%.到2002/2003年度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复方新诺明、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在56.7%~100.0%之间.5a间耐药率上升快的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5a间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常用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在逐年增强,并且多重耐药状况相当严重.亚胺培南仍是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效的抗生素.
作者:黄支密;单浩;邹玉秀;熊春林;钦敏莉;杨海燕;沈娟;杨伟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胃镜检查使慢性胃炎的诊断变得明确而精细.幽门螺杆菌(Hp)已确定为慢性胃炎的肯定的病因.小儿胃镜的应用使得许多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被诊断慢性胃炎.研究表明儿童为Hp易感人群,较成人期容易获得Hp感染.Hp在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中具有病原作用,且主要表现为结节状胃窦炎.
作者:付唆林;吴云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进行gp96检测,探讨gp96表达状况与肝硬化进展过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7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及77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活检肝组织标本进行gp96检测.以16例非肝炎肝组织作为本实验对照.结果 gp96在对照组正常肝组织、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2.5%(2/16)、62.3%(48/77)、85.2%(23/27).检验表明gp96的表达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gp96在肝硬化肝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慢性乙型肝炎无显著差异,提示gp96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刺激下合成增加,与乙型肝炎的肝硬化进展无相关性.
作者:李承霖;孟忻;张世杰;郎振为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