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护生针刺伤防护意识的教学体会

马翠萍

关键词:护生, 针刺伤, 防护意识, 教学
摘要: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可经针刺传播的疾病就有20多种,其中常见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致肝脏损害3例

    1 病例报告例1,男,34岁.2004年10月诊断为抗HIV阳性.2005年3月查CD4+32/mm3,HIV RNA 400 000copies/mL.

    作者:赵晓云;孙洪清;刘惜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丹尼——乳果糖粉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HE)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肝脏功能衰竭而导致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我院采用丹尼--乳果糖粉(DLP)治疗肝性脑病,获得较好疗效.现将我们在护理中一些体会加以小结.

    作者:唐玉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肥厚性皮肤病30例

    2003年3月至9月,我科采用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由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在皮损内局部注射,对30例肥厚性皮肤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温宗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免疫受累病人的腹泻与原虫感染

    原虫感染是腹泻的一个较重要的病因,特别是随着上世纪70年代AIDS的出现,原虫感染在腹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贝氏等孢球虫与隐孢子虫已成为AIDS病人腹泻的常见原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有关人士认为,患等孢球虫病病程在1mo以上是ADS的征象.

    作者:杨彬;程训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入院并治愈的168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所有病人均为首次发病且未行胆囊切除术,而在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将所有病人分为EST组和非EST组,并根据是否行胆囊切除术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胆石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平均随访28.5mo(6~54mo).EST组57例,其中24例行胆囊切除术,均无胆石性胰腺炎复发;非EST组111例,21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21/111),复发率18.91%,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非EST组中,胆囊切除者43例,3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3/43),复发率为6.98%;未作胆囊切除68例,18例胰腺炎复发(18/68),复发率为26.47%,胆囊切除后胰腺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复发距病人出院时间为2wk~2年不等.对3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胆石性胰腺炎行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结石,EST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EST能有效预防胆石性胰腺炎复发,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胆囊切除能降低胰腺炎复发率,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何奇杰;陆仁达;周鸣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005年1至6月医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至6月应用的抗生素从金额、品种进行统计,并结合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前半年内应用了10类46个品种,占消耗金额的21.38%.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我院使用抗感染药物的首位,药师和临床医生应进一步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宝音;曾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芜湖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芜湖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式调查芜湖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情况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态度等.结果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80.41%,对乙类传染病城镇报告时限、农村报告时限、对乙肝、麻疹等传染病应填写免疫接种史、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这四个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分别为59.09%,58.59%,58.08%,54.04%.有明确培训史的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3.26%,未经培训的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72.6%.结论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很有必要,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亟待提高.

    作者:何建刚;王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干扰素对各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细胞免疫功能上调作用

    目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贺普丁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方法,比较各型慢性乙型肝炎148例与正常对照组的关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20例和贺普丁49例治疗后细胞免疫的变化.结果贺普丁治疗6mo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CD4+、CD8+绝对值、CD4+/CD8+比值均与未使用组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扰素治疗6mo后的CD4+、CD8+绝对值比未使用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存在细胞免疫的紊乱,干扰素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作用.

    作者:杜美华;高涛;王介非;沈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耐阿德福韦变异株

    反转录酶抑制剂-拉米夫定在出现耐药之前一直被用作慢性乙肝(HBV)的常规治疗手段,出现耐药株之后,另一种新的反转录抑制剂-阿德福韦(耐药发生率低)开始替代拉米夫定而被广泛应用.本文报道了新发现的3例对阿德福韦产生耐药而对替诺福韦敏感的病例;并且已从这3例病人体内分离出一种罕见的HBV变异株(rtI233V)--反转录酶的第233个氨基酸由异亮氨酸(野生型)变为缬氨酸;另外此变异株的抗阿德福韦耐药性(对替诺福韦敏感)也已在体外实验得到证实.

    作者:江雪艳;卢洪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精神抑郁状态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伴发抑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1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并按抑郁程度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伴发中度抑郁与无抑郁者比较,CD4+细胞降低(P<0.01)、CD8+细胞升高(P<0.05)和TNF-α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抑郁可进一步损害慢性乙肝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张建良;殷科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发热、头痛13d,嗜睡4d——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1例

    1 病例报告女性,44岁.因发热、头痛13d,嗜睡4d入院.病人于2005年10月5日下班时无明显诱因急起发热,无寒战,体温在38.5℃左右.当时有头痛,以额部为主,下午为重,有时盗汗,偶咳少量白色粘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

    作者:王江蓉;王燕;卢洪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p-IgM、Cpn-IgM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肺炎衣原体抗体IgM(Cpn-IgM)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渗滤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免疫比浊法测定CRP.结果739例患儿中MP-IgM252例阳性(34.1%);Cpn-IgM42例阳性(5.7%);9例(1.2%)患儿MP-IgM和Cpn-IgM同时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CRP检测结果为(12.7±7.6)mg/L,肺炎衣原体感染患儿的CRP检测结果为(27.7±11.3)mg/L,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合并感染患儿的CRP检测结果为(32.3±5.1)mg/L,其它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CRP检测结果为(73.8±39.7)mg/L.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CRP联合检测可提供简便快捷可靠的诊断依据,适用于各级医院.

    作者:陈蕾;闻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度黄疸肝脏损害110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黄疸肝脏损害的病因及分布特点.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7月,本科通过检测甲~戊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肝功能、肝胆B超或上腹CT等方法明确诊断110例重度黄疸病人,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年龄(51.7±15.6)岁,男:女=9:2.血清总胆红素(TB)(269.0±97.0)μmol/L,其中171.0~342.0μmol/L92例,342.1~513.0μmol/L 14例,大于513μmol/L 4例;ALT(880.6±981.0)U/L,AKP(213.7±258.5)U/L,γ-GT(213.3±278.9)U/L.引起重度黄疸肝脏损害的病因依次为单纯嗜肝病毒感染(52.7%),其中乙型肝炎占40.9%,戊型肝炎占10.0%;病因重叠或合并占27.3%,以乙肝+戊肝为主(占10.0%);非感染因素(占10.9%);病因不明(占9.1%).结论嗜肝病毒感染是本组病人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中以乙肝、戊肝为主;在嗜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或合并其它非感染因素,也是较重要的原因.

    作者:龚丽;刘炳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加强基层微生物室生物安全防护

    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以及新加坡、台北、北京陆续发生的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传播事件,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巨大的现实危害.

    作者:施志勇;江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黄芪保心汤质量标准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黄芪保心汤的质量标准,以临床疗效为切入点,从理论上探讨中药黄芪保心汤防治冠心病的立方依据和作用机理.方法44例患者随机分为黄芪保心汤和复方丹参滴丸组,每组22例.将临床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比较统计,再结合文献报道,为黄芪保心汤防治冠心病寻求立方依据,并探讨其产生疗效的可能作用机理.结果黄芪保心汤和复方丹参滴丸分别治疗两组冠心病人后,胸闷的改善、TC、全血粘度、MDA,均明显改善和降低(P<0.05~0.001).结论黄芪保心汤组方合理,确为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但质控标准有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作者:潘菊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噬菌体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

    结核病细菌学检查主要靠痰涂片和培养的方法,阳性率只有30%左右[1].结核菌培养则需1~2mo.结核抗体检测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都很高.FAS-plaque TB噬茵体扩增技术检测结核杆菌,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优点,而且快速、简便.

    作者:唐德羽;余上海;董凤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清胆碱酯酶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测定60例慢重肝及对照组3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病人血清TB、PT、Cr、ChE水平,并测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 end-stageliver disease,MELD)分值;分析比较慢重肝存活组与死亡组ChE,MELD分值;比较分析慢重肝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病人的ChE,MELD分值.结果慢重肝存活组ChE(3017.48±117.57)U/L,死亡组ChE(1852.14±66.08)U/L(t=4.6921,P<0.001);存活组MELD分值(34.55±6.71),死亡组为(41.11±6.62)(t=3.77,P<0.001);慢重肝MELD分值(37.37±7.80),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为(24.53±6.49)(t=7.52,P<0.001),但两组ChE则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慢重肝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与伴肝性脑病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ChE,MELD分值比较,ChE无显著差异(P>0.05),MELD分值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ChE活性是判断严重肝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测定ChE与MELD分值对预测慢重肝的短期预后具有较好的互补作用.

    作者:陈永平;胡岳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慢性重型肝炎病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在慢性重型肝炎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45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资料.结果穿刺置管全部成功,平均留管时间23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慢性重型肝炎病人中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减轻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者:赵亦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型肝炎监护病房护士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为帮助重型肝炎监护病房护士克服心理障碍,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我们对护士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黄银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IV感染成人和青少年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五)(7)细菌性呼吸道疾病;(8)细菌性肠道疾病

    细菌性呼吸道疾病1 流行病学细菌性肺炎是HIV1相关病死率的一个常见原因.发病率大约为100/1 000HIV1感染人一年.发病率远高于非感染人群.

    作者:骆成榆;黄琴;王江蓉;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