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服骨化三醇不可过量补钙

杜艳萍;程群

关键词:
摘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多因素复杂疾病.骨质疏松症与钙有直接关系,骨骼缺钙就会出现骨质疏松症.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用药之一是骨化三醇.骨化三醇具有强大的促进钙吸收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佳.遗憾的是,一些患者对骨化三醇的使用存在认识误区,常见的是认为“在服用骨化三醇期间多补充点钙,可能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更好”.其实,服骨化三醇期间,补钙并非多多益善.过量补钙:致高尿钙、高血钙人体对钙的需求和利用是有限的,钙元素的缺乏固然会影响骨骼健康,但过多钙的补充和吸收也会增加人体其他器官的负担.机体具有一系列调节机制来维持体内钙的平衡,血钙是钙平衡过程中重要的,也是后一道防线.人体会通过各种途径将血钙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当摄取、吸收的钙超过人体需求量时,机体会通过肾脏加速钙的排泄,同时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来维持血钙水平,避免高血钙的发生.
大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摆脱过敏体质从调节肠道开始

    一旦气候稍有变化,有的人就容易打喷嚏、流涕、咳嗽,甚至发生哮喘;有的人吃了虾蟹、水果则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过敏症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发作起来令人不快,严重时还会致人死亡.过敏体质源于肠道垃圾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发生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以及腹痛、腹泻等肠道过敏.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医生往往让患者服用一点激素或消炎药来治疗.但事实证明,这些药物只能控制症状,停药后若再次接触过敏原,会再次发生过敏反应.

    作者:彭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对号入座”,针对性练习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著名的动功功法,距今800多年.其名称早见于宋人洪迈所编的《夷坚志》中.该书载,北宋政和七年,有人“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尝以夜半坐起,行所谓八段锦者”.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马王堆导引图》,为西汉早期作品,是现存早的导引图谱.该图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其中有4幅图势与八段锦的动作相似,如“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攀足固肾腰”、“左右开弓似射雕“、“背后七颠百病消”.练习八段锦无需器械、随时随地、场地不拘,各个年龄、不同层次的人都可练习.

    作者:代金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硒备受关注的“抗癌明星”

    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硒的地理分布呈负相关,即低硒地区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这说明环境中微量元素硒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但是,究竟是低硒导致肿瘤的发生,还是出现肿瘤后继发低硒,目前尚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要揭示硒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奥秘,还需要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探索.实验室研究 实验室研究发现,硒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癌功能:①硒能协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和修复膜分子损伤,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防止机体细胞发生遗传变异或癌变;②硒对DNA修复系统有激活作用,能对抗致癌剂对DNA的损伤;③硒通过激活淋巴细胞的酶系统,加强淋巴细胞的抑癌功能;④硒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此全能而强大的功能,使得硒及其化合物迅速成为“抗癌明星”.

    作者:阎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孕早期误服药物对胎儿有影响吗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要求流产或引产的妇女,原因是怀孕后吃过一些药物,害怕药物对胎儿有影响.怀孕后用药真的会影响胎儿吗?其实,药物是否会引起胎儿畸形,要具体分析.致畸:偶用一次药物问题不大孕早期误服多种药物的事情经常发生,对此,很多人很纠结.事实上,药物致畸仅占总致畸原因的1%.关键时期,往往是胚胎早期,即停经5~14周,孕妇长期使用某种有致畸潜能的药物,才会导致畸形发生,并非偶用一次药物就会导致胎儿畸形.也就是说,药物必须在较大剂量和较长时间应用下才可能出现有害作用,导致胎儿畸形.

    作者:姚晓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安神益智「不忘散」

    古方方名:不忘散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健忘)组成:远志(去心)、一两七钱半、人参(去芦)一两二钱半、茯苓(去皮)一两二钱半、茯神(去木)一两二钱半、石菖蒲一两二钱半.制法:研为细末.功效:开窍醒脑,益智,宁心安神.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服法:每服一钱,食后,用温酒调下.改良做法本方研末吞服,如觉不便,亦可改为膏方服用.人参昂贵,可改用党参,取100克,研末备用.也可用生晒参30克,或西洋参30克,同样研末备用.另四味均取50克,加水煎,取2~3次药汁,混合后再煎.药汁沸后慢慢加入参粉,搅匀后熄火收膏.亦可加适量蜂蜜收膏.服法:每服1匙,温水冲服.每日1~2次,于临睡前1小时服.

    作者:达美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健康老龄化亟需纠正的六大饮食误区

    “截至2013年底,上海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巳达387.62万人,占总人口的27.1%,预计到2025年左右将达到老龄化的高峰.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近70万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所用年限为27年,远少于发达国家的45年平均年限.”“当你的膳食不平衡,药物也没用;当你的膳食平衡了,药物也就不需要了.”这是近日中国营养学会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高峰论坛”中探讨的中国老龄化及其营养健康问题.中国老年人应关注哪些营养问题,有哪些误区亟需走出?本刊对话各位营养学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合理膳食,才能步入健康老龄化时代.

    作者:寿延慧;姚毅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带瘤”,也可以美好生活

    “带瘤”生活,这让许多患者难以接受.然而,带瘤生活却是无数恶性肿瘤患者无法回避的现实.如何让无法根治而不得不”带瘤”生活的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是一大世界难题.好在这一难题正在被逐步破解.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慢性疾病,许多无法根治的晚期肿瘤已从过去平均生存期不足5个月,延长到7个月、9个月、12个月、20个月、30个月……甚至数年.抗肿瘤治疗的手段多样,而且近年来新药和新的疗法还在不断问世.这给带瘤生活的患者带来新希望,同时也带来新困惑:过急过猛的抗肿瘤治疗,可能因创伤或毒性反应而适得其反;过温和的抗肿瘤治疗,可能无法控制不断吞噬机体的恶性肿瘤细胞;过于守旧的治疗选择,可能痛失医学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实惠;不惜代价“抢救”,追求昂贵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可能耗尽家产,甚至负债累累,“人财两空”.

    作者:于世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按摩加锻炼帮他从轮椅上站起来

    今年73岁的陈忠光老先生是上海市松江区人乐小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组长,5年来,他带领小组的成员们学习中医穴位按摩、艾灸、拔罐等保健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家收获了健康和快乐.如今,谁都看不出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十年前曾有三年时间不能自由行走.能够在因脑外伤而不能走路三年后重拾健康,主要来自于他的坚强和乐观,每天的按摩保健也功不可没.早年腰受伤 与按摩结缘与大多数人不同,按摩保健可不是陈忠光退休后才开始接触和学习的.早在50年前,他就开始自学了.

    作者:王丽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院测血压比自测血压更准确吗

    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的主要手段,由医护人员为患者测量的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不少人认为,到医院测血压比自测血压更准确,因此往往忽视了家庭自测血压.那么,到医院测血压一定比自测血压更准确吗?这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家庭自测血压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医院血压测量结果的重要补充,应该引起高血压患者的重视.自测血压更准确、更重要患者到医院测血压,在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测量3次以上达到高血压标准(≥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有的患者平常血压完全正常,但在医院这一特殊环境下,看到穿白大衣的医生、护士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从而使血压升高,通常收缩压比平时高20毫米汞柱、舒张压比平时高10毫米汞柱,这就叫“白大衣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只是暂时性的反应性血压升高,这种假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10%左右.有的人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在自己家里自测的血压虽然也高于正常值,但要比医院测量的血压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大衣效应”.

    作者:吕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防微杜渐——话斑块

    斑块形成因素医学专家提醒人们,呵护血管健康,要从青年开始.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都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条件.血液中含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的颗粒细小,很容易透过血管内膜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者要警惕,例如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高尿酸、绝经妇女、少运动、吸烟、体质指数超标、感染、血小板聚集等.

    作者:林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服骨化三醇不可过量补钙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多因素复杂疾病.骨质疏松症与钙有直接关系,骨骼缺钙就会出现骨质疏松症.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用药之一是骨化三醇.骨化三醇具有强大的促进钙吸收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佳.遗憾的是,一些患者对骨化三醇的使用存在认识误区,常见的是认为“在服用骨化三醇期间多补充点钙,可能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更好”.其实,服骨化三醇期间,补钙并非多多益善.过量补钙:致高尿钙、高血钙人体对钙的需求和利用是有限的,钙元素的缺乏固然会影响骨骼健康,但过多钙的补充和吸收也会增加人体其他器官的负担.机体具有一系列调节机制来维持体内钙的平衡,血钙是钙平衡过程中重要的,也是后一道防线.人体会通过各种途径将血钙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当摄取、吸收的钙超过人体需求量时,机体会通过肾脏加速钙的排泄,同时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来维持血钙水平,避免高血钙的发生.

    作者:杜艳萍;程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东补西补一箩筐常喝羊奶保健康

    羊奶,被忽视的高级营养品《本草纲目》中曾提到:“羊乳甘温无毒、润心肺、补肺肾气.”中医一直把羊奶看作对肺和气管特别有益的食物.国际营养学界认为,羊奶的脂肪颗粒体积为牛奶的三分之一,更利于人体吸收,且长期饮用羊奶不会发胖.羊奶中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明显高于牛奶,一些欧美国家都把羊奶视为营养佳品,欧洲鲜羊奶的售价是牛奶的7倍.与牛奶相比,喝羊奶的人较少,很多人闻不惯它的味道,对它的营养价值也不够了解.高科技生物制药、食品加工以及脱膻技术的应用给羊奶产业带来腾飞发展.中国羊奶产业发展论坛上指出,要进一步促进羊奶产业发展,普及羊奶知识,澄清消费误区,引导广大以奶粉为营养品的消费者科学饮奶、安全饮奶,吃得更营养、食用更好吸收、身体更加健康,使中国人的奶粉消费观念与国际潮流接轨.

    作者:龙奈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治ED:为何七分疗效佳

    生活实例赵先生和妻子结婚8年,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可是,本来温馨的生活却因为赵先生近年来出现的“阳痿”问题而变得一团糟.因为他们夫妻性生活经常失败,夫妻间就常常为此闹矛盾.为了改善性生活质量(提高阴茎勃起硬度),赵先生去一家医院男科诊治.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月的药:“希爱力隔日半片,乌灵胶囊早晚各3片.”一个月吃下来感觉有一定的效果,每次也都能完成性生活.但有时还是会觉得硬度不足,效果仅有60% ~ 70%0的程度.因此,他特地来到我们医院诊治,他咨询说:我今后该怎么办,药物剂量能否更大一点?

    作者:李宏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正版鱼油你必须知道的3个秘密

    鱼油几十年来岿然不动,被誉为美国保健品市场的常青藤品种.鱼油进入中国市场也已几十年了,但目前在售的鱼油,其实大多与美国FDA界定的“鱼油”毫不相干,这里有3个你必须知道的秘密.第一个秘密:只选择鱼皮下3毫米脂肪层鱼油鱼油的价值在于其中所含的n-3脂肪酸.n-3脂肪酸不是鱼自身合成,而是鱼通过进食富含n-3脂肪酸的藻类,将n-3脂肪酸逐渐富集在体内脂肪层中.正版的深海鱼油,使用紧贴鱼皮的皮下3毫米厚的脂肪层,通过低温离心获取鱼油,从而保证鱼油中的活性成分不被破坏,原有的各种活性成分比例忠实保存.而山寨版的鱼油,则是将去除鱼肉后的鱼头、鱼骨、鱼皮,经高温蒸煮后分离出来,再经浓缩提取,提高鱼油中的n-3脂肪酸浓度.两种鱼油,虽然都含n-3脂肪酸,但本质不同.在美国市场,两种鱼油同时存在.大凡在美国买过鱼油的人,都曾被问过“是自己吃还是送人?自己吃,买这个(37美金/瓶);送人,买那个(3.7美金/瓶)”.两者质量,天差地别.在中国,消费者多数没有那么幸运,需要自己练就火眼金睛,判断正版与“山寨”鱼油.

    作者:朱之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技术革新,抗癌“新武器”带来新希望

    多年来,人们“谈癌色变”.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人们对肿瘤发生及发展的理解,近年来,各种抗癌“新武器”层出不穷,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化疗 20世纪70年代,顺铂和阿霉素应用于临床,使化疗从姑息性向根治性目标迈进;20世纪90年代,紫杉类和喜树碱类药物应用于临床,对肿瘤细胞免疫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对患者免疫系统的抑制,使患者生存质量降低.随着造血生长因子、5-羟色胺酸3(5-HT3)受体拮抗剂等防治化疗副作用的药物的成功应用,化疗变得更安全,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疗法的普及,显著提高了部分常规剂量化疗复发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化疗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原因,传统化疗药物的疗效达到“平台”,很难再有新的突破.

    作者:石远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警惕!胰腺癌

    “癌王”称号“名副其实”:5年存活率仅6%近年来,被胰腺癌击倒的名人不在少数,其中为著名的莫过于创建了苹果公司、改变了世界的史蒂夫·乔布斯,以及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绝大多数癌症的疗效均有显著提高,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49%,上升到20世纪80年代的56%,再上升到如今的67%.然而,医学科学进步的曙光却始终没能照亮胰腺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胰腺癌的5年存活率为2%~4%,如今30多年过去了,胰腺癌的治疗却始终没有明显突破,疗效依然非常差,胰腺癌患者的一年存活率仅为20%,五年存活率仅为6%.与此同时,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全球每年新增胰腺癌患者20万人.发病率不断攀升而疗效极差,“癌王”称号非胰腺癌莫属.

    作者:沈柏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清、修、养”三位一体去骨病

    生活实例河北石家庄的张阿姨今年60岁,站了一辈子的讲台,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退休后本该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可她却患上了教师职业病——肩周炎、颈椎病、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经常坐立难安,苦不堪言.医院跑了不少,药也吃了不少,就是没有明显效果……在中老年人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有的妈妈肩关节时不时疼痛,拿不起东西,疼痛难忍;有的爸爸膝盖时不时疼痛,下不了楼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园丁们长时间埋头批改作业,这些动作也为日后罹患骨关节疾病埋下伏笔.那么,为什么中老年人会发生骨关节疼痛呢,疾病的根源在哪里呢?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

    癌症是慢性病?许多人对此存有疑惑.癌症常在毫无前驱征象的情况下悄然袭来,一旦被确诊往往病情已晚,治之不及,简直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感!何以说是慢性病?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多先有自轻到重、各自不一的相应前驱症状,经历一相对漫长的“酝酿”过程后,才慢慢演变成慢性病的.事实上,正常细胞经长期“正邪”之争(“正”衰或“邪”盛,则易发生癌症)逐渐演变成癌前病变,再发展至癌细胞,常需经历漫长的20年左右时间.癌细胞一旦形成,所谓“单木难成林”,并非即是患者所认识的癌,而要经过癌细胞不断繁殖“倍增”,累积至一定数量才能成为所谓的“癌”,而此时的癌仍局限于黏膜表面,尚未穿透黏膜的固有层,更未侵入含有血管及淋巴管的黏膜下层,一般称之为“原位癌”.此时的癌细胞形态虽已具有癌细胞的特征,但不会发生转移及浸润,故人们将其归为癌前病变.由此也不难看出,正常细胞的癌变过程需历时数年.即使已演变成原位癌,也需经过若干年才会发展成具有浸润及转移能力的癌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定义为慢性病,是非常贴切的.

    作者:徐光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科技进步,使癌症早发现成为可能

    早期发现癌症并积极治疗,是攻克癌症的关键.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检查方法层出不穷,使癌症早发现成为可能.内镜与影像:提早发现“异物”在癌症引起症状前,采用X线、CT以及内镜等手段,可使癌症的早发现成为可能.乳腺钼靶检查可以使乳腺癌早发现0.5~4年,美国癌症协会推荐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该检查;大于55岁、大量吸烟人群(吸烟年数×每天包数≥30)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比单纯行X线胸片筛查的人群死亡率降低20%;40岁以上人群进行胃镜筛查,可早期发现胃癌,提高生存率.

    作者:季加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酒能养生亦能伤身

    此案中的郭老伯每日适量饮用白酒,确能发挥通风散寒、舒经活血之效,但其之所以长寿还得益于平素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家庭和睦,饮食营养也较丰富等.此仅属个例,不可推而广之,人人均饮白酒求长寿.关于我国酒的历史,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当时的先民就已经学会并开始酿酒.自人类开始饮酒起,酒便潜移默化地给人们的健康、生活、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祝峻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众医学杂志

大众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