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神益智「不忘散」

达美君

关键词:
摘要:古方方名:不忘散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健忘)组成:远志(去心)、一两七钱半、人参(去芦)一两二钱半、茯苓(去皮)一两二钱半、茯神(去木)一两二钱半、石菖蒲一两二钱半.制法:研为细末.功效:开窍醒脑,益智,宁心安神.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服法:每服一钱,食后,用温酒调下.改良做法本方研末吞服,如觉不便,亦可改为膏方服用.人参昂贵,可改用党参,取100克,研末备用.也可用生晒参30克,或西洋参30克,同样研末备用.另四味均取50克,加水煎,取2~3次药汁,混合后再煎.药汁沸后慢慢加入参粉,搅匀后熄火收膏.亦可加适量蜂蜜收膏.服法:每服1匙,温水冲服.每日1~2次,于临睡前1小时服.
大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癌症,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癌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手术、放疗、化疗等都确有疗效,一些患者甚至有可能被治愈.但是,毋庸讳言,如今癌症真正能被治愈者终属少数,多数患者难治愈.因此,对于癌症,关键仍在于预防,能不生癌,自是上上大吉之事.遗憾的是,癌症的预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是癌症的发生有患者内在的因素作用;二是其已知的相关发病因素,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

    作者:杨秉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繁茂薄荷清凉养生

    实际上,猫薄荷是薄荷的异名,两者同属一品种.假如所种“猫薄荷”的种子是从苏州或太仓那里弄来的,可能是该地主产的龙脑薄荷,被民间不识薄荷的人误传为“猫薄荷”了.至于地栽薄荷会不会蔓延、“挤死”附近其他植物,一般来说应该不会.原则上,薄荷应避免与其他植物混种;即便是同一种薄荷,也得考虑株间距离宽疏,为繁殖力强的薄荷留有生长空间.当然,如果栽种时没有考虑到薄荷的茂盛长势,没有给它留下“发展空间”,那后果可能不太乐观.

    作者:葛德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天旋地转时……

    生活实例张女士是位年轻白领,工作、生活节奏很快.近几天,她一直感到左耳胀胀的,但没有放在心上.昨天,她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急匆匆地往公共汽车站赶.远远看到车子快进站了,她赶紧往前跑.隐约间,她听见有人在后面叫自己,便转过头去看,顿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袭来,一个踉跄,扑倒在地.张女士努力睁开眼,发现街道、行人、汽车等,都在上下翻转.她觉得一阵阵恶心,忍不住要呕吐,额头也破了,感觉血在不停往下流.她想挣扎着站起来,却完全没有力气,只能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幸亏有好心人过来,帮她按住了伤口,并打电话呼叫救护车,把张女士送到了医院.经紧急处理后,张女士的眩晕症状渐渐缓解.经进一步检查,医生诊断张女士患有“内耳迷路积水”,即梅尼埃病.回想起发病时的经历,张女士至今仍感到心有余悸……

    作者:时海波;于栋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健能50+“心”的配方,新的突破

    蛋白质和钙——长寿的物质基础老年人基础代谢率降低,活动量少,能量需要也相应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能量的需要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为:40~49岁减少5%,50~59岁减少10%,60~69岁减少20%,70岁以上减少30%.51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比他们在22~50岁时每日分别减少300和200千卡能量.然而,老年人虽然能量需求降低,但对必需营养素,如蛋白质与钙的需求量却不亚于中青年人,甚至对蛋白质和钙等几种营养素的要求更高.因此,蛋白质和钙是满足老年人健康长寿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作者:濮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防微杜渐——话斑块

    斑块形成因素医学专家提醒人们,呵护血管健康,要从青年开始.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都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条件.血液中含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的颗粒细小,很容易透过血管内膜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者要警惕,例如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高尿酸、绝经妇女、少运动、吸烟、体质指数超标、感染、血小板聚集等.

    作者:林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酒能养生亦能伤身

    此案中的郭老伯每日适量饮用白酒,确能发挥通风散寒、舒经活血之效,但其之所以长寿还得益于平素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家庭和睦,饮食营养也较丰富等.此仅属个例,不可推而广之,人人均饮白酒求长寿.关于我国酒的历史,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当时的先民就已经学会并开始酿酒.自人类开始饮酒起,酒便潜移默化地给人们的健康、生活、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祝峻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按摩加锻炼帮他从轮椅上站起来

    今年73岁的陈忠光老先生是上海市松江区人乐小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组长,5年来,他带领小组的成员们学习中医穴位按摩、艾灸、拔罐等保健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家收获了健康和快乐.如今,谁都看不出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十年前曾有三年时间不能自由行走.能够在因脑外伤而不能走路三年后重拾健康,主要来自于他的坚强和乐观,每天的按摩保健也功不可没.早年腰受伤 与按摩结缘与大多数人不同,按摩保健可不是陈忠光退休后才开始接触和学习的.早在50年前,他就开始自学了.

    作者:王丽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生活方式西化,招致癌谱发生改变

    随着社会经济状况不断变化,癌谱也在相应地发生改变.有些肿瘤发病率显著上升,而另一些肿瘤发病率显著下降了.以上海市区近40年来的恶性肿瘤发病资料为例,由于人口老龄化,上海市区恶性肿瘤发病率有显著升高,男性发病率上升了80.8%,女性发病率上升了103.3%.不过,若除去人口老龄化对发病率的影响,而用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表示时,上海市区恶性肿瘤发病率水平整体变化并不大.

    作者:高玉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服骨化三醇不可过量补钙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多因素复杂疾病.骨质疏松症与钙有直接关系,骨骼缺钙就会出现骨质疏松症.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用药之一是骨化三醇.骨化三醇具有强大的促进钙吸收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佳.遗憾的是,一些患者对骨化三醇的使用存在认识误区,常见的是认为“在服用骨化三醇期间多补充点钙,可能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更好”.其实,服骨化三醇期间,补钙并非多多益善.过量补钙:致高尿钙、高血钙人体对钙的需求和利用是有限的,钙元素的缺乏固然会影响骨骼健康,但过多钙的补充和吸收也会增加人体其他器官的负担.机体具有一系列调节机制来维持体内钙的平衡,血钙是钙平衡过程中重要的,也是后一道防线.人体会通过各种途径将血钙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当摄取、吸收的钙超过人体需求量时,机体会通过肾脏加速钙的排泄,同时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来维持血钙水平,避免高血钙的发生.

    作者:杜艳萍;程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东补西补一箩筐常喝羊奶保健康

    羊奶,被忽视的高级营养品《本草纲目》中曾提到:“羊乳甘温无毒、润心肺、补肺肾气.”中医一直把羊奶看作对肺和气管特别有益的食物.国际营养学界认为,羊奶的脂肪颗粒体积为牛奶的三分之一,更利于人体吸收,且长期饮用羊奶不会发胖.羊奶中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明显高于牛奶,一些欧美国家都把羊奶视为营养佳品,欧洲鲜羊奶的售价是牛奶的7倍.与牛奶相比,喝羊奶的人较少,很多人闻不惯它的味道,对它的营养价值也不够了解.高科技生物制药、食品加工以及脱膻技术的应用给羊奶产业带来腾飞发展.中国羊奶产业发展论坛上指出,要进一步促进羊奶产业发展,普及羊奶知识,澄清消费误区,引导广大以奶粉为营养品的消费者科学饮奶、安全饮奶,吃得更营养、食用更好吸收、身体更加健康,使中国人的奶粉消费观念与国际潮流接轨.

    作者:龙奈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与癌抗争,晚期癌症仍可积极治疗

    晚期癌症,通俗来讲是已失去根治机会的恶性肿瘤.此时,肿瘤进展形成较大体积且出现了远处转移(扩散),并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治疗比较困难.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抗癌方法不断涌现,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可能.治疗癌症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对晚期肿瘤患者而言,除传统的放化疗以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作者:陈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技术革新,抗癌“新武器”带来新希望

    多年来,人们“谈癌色变”.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人们对肿瘤发生及发展的理解,近年来,各种抗癌“新武器”层出不穷,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化疗 20世纪70年代,顺铂和阿霉素应用于临床,使化疗从姑息性向根治性目标迈进;20世纪90年代,紫杉类和喜树碱类药物应用于临床,对肿瘤细胞免疫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对患者免疫系统的抑制,使患者生存质量降低.随着造血生长因子、5-羟色胺酸3(5-HT3)受体拮抗剂等防治化疗副作用的药物的成功应用,化疗变得更安全,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疗法的普及,显著提高了部分常规剂量化疗复发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化疗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原因,传统化疗药物的疗效达到“平台”,很难再有新的突破.

    作者:石远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夏秋应对心脑血管病

    三大纪律1 预防心脏疾病 心脏通过冠状动脉获取营养,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会引发冠心病,临床表现为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n-3不饱和脂肪酸能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降低心脏病死亡率.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经常食用n-3不饱和脂肪酸的女性因冠心病和心脏功能衰竭所导致的死亡风险减少46%,心源性猝死风险降低68%.原产于南美秘鲁的美藤果中n-3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43.8%,是理想的植物膳食营养补充来源.

    作者:戴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带瘤”,也可以美好生活

    “带瘤”生活,这让许多患者难以接受.然而,带瘤生活却是无数恶性肿瘤患者无法回避的现实.如何让无法根治而不得不”带瘤”生活的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是一大世界难题.好在这一难题正在被逐步破解.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慢性疾病,许多无法根治的晚期肿瘤已从过去平均生存期不足5个月,延长到7个月、9个月、12个月、20个月、30个月……甚至数年.抗肿瘤治疗的手段多样,而且近年来新药和新的疗法还在不断问世.这给带瘤生活的患者带来新希望,同时也带来新困惑:过急过猛的抗肿瘤治疗,可能因创伤或毒性反应而适得其反;过温和的抗肿瘤治疗,可能无法控制不断吞噬机体的恶性肿瘤细胞;过于守旧的治疗选择,可能痛失医学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实惠;不惜代价“抢救”,追求昂贵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可能耗尽家产,甚至负债累累,“人财两空”.

    作者:于世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九旬夫妇的长寿秘决

    前阵子回家,拜访儿时伙伴,见九十多岁的同学父亲郭老伯正在院里劈柴,手起斧落,将碗口粗的下脚料劈碎码好.老伯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声若洪钟,一口牙齿完好整洁,看上去顶多像七十岁的人.我既惊又疑,与老伯聊起了他的养生经.郭老伯今年93岁,老伴何老太今年正好“米”寿(八十八岁).夫妇俩生养了三儿五女,大的已六十七八岁,小的也近五十岁.老伯70岁时骑自行车被拖拉机撞倒,肝破裂引发大出血,两次手术后痊愈.除此以外,夫妇俩几乎没进过医院、吃过药,但至今眼不花、耳不聋,吃得好、睡得香,思路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流利,底气充盈.老伯90岁时体检,身体各项指标正常.

    作者:明翠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孩子上大学帮他提高抗压能力

    新生小凯的压力小凯今年顺利考上了某知名大学.本来以为上大学是件轻松的事,但是一看课程表,并不轻松.他这学期共有24学分的课程,每天大概有8小时在上课或小组讨论、写作业.而且,这个专业学习的内容与他想象的有不小的差距,他感觉到学习内容格外枯燥.另外,老师对怎么学、学什么等说得也很少,有时让他无所适从.考虑到还有四年的学习任务,将来还要找到好的工作,小凯觉得大学生活让他有些感到沉重.他不敢轻易放松自己,生怕学不好,影响将来毕业、考研、就业.他现在每天睡觉时间也有点不够,感觉压力很大.近,小凯在家长陪同下,来做心理咨询.

    作者:赖佑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硒备受关注的“抗癌明星”

    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硒的地理分布呈负相关,即低硒地区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这说明环境中微量元素硒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但是,究竟是低硒导致肿瘤的发生,还是出现肿瘤后继发低硒,目前尚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要揭示硒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奥秘,还需要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探索.实验室研究 实验室研究发现,硒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癌功能:①硒能协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和修复膜分子损伤,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防止机体细胞发生遗传变异或癌变;②硒对DNA修复系统有激活作用,能对抗致癌剂对DNA的损伤;③硒通过激活淋巴细胞的酶系统,加强淋巴细胞的抑癌功能;④硒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此全能而强大的功能,使得硒及其化合物迅速成为“抗癌明星”.

    作者:阎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清、修、养”三位一体去骨病

    生活实例河北石家庄的张阿姨今年60岁,站了一辈子的讲台,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退休后本该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可她却患上了教师职业病——肩周炎、颈椎病、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经常坐立难安,苦不堪言.医院跑了不少,药也吃了不少,就是没有明显效果……在中老年人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有的妈妈肩关节时不时疼痛,拿不起东西,疼痛难忍;有的爸爸膝盖时不时疼痛,下不了楼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园丁们长时间埋头批改作业,这些动作也为日后罹患骨关节疾病埋下伏笔.那么,为什么中老年人会发生骨关节疼痛呢,疾病的根源在哪里呢?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胖墩”易变“小糖人”

    生活实例因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小强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小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对孙子更是宠爱有加,几乎有求必应.小强的胃口好得出奇,不仅食量大,还特别爱吃肉,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大鱼大肉,吃饱了奶奶还要再给他塞上几口.小强从小贪玩,但不喜欢户外运动,放学一回家就泡在电视或电脑前,吃着零食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如今,10岁的小强身高不到1.4米,体重已超过50千克,活动笨拙,体育课上老是被同学甩在后面,同学们都喊他“小胖墩儿”.但在爷爷奶奶眼中,这是营养良好、身体健康的表现.近一段时期,小强尽管饭量没减,但好像明显变瘦了,精神也大不如前,老是觉得浑身没劲.爷爷奶奶放心不下,带他到医院一查,结果竟然是“2型糖尿病”.面对着医生的诊断,老人家伤心不已,同时满腹狐疑:“小强不过是个10来岁的孩子,怎么会得上中老年人才得的糖尿病呢?”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科技进步,使癌症早发现成为可能

    早期发现癌症并积极治疗,是攻克癌症的关键.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检查方法层出不穷,使癌症早发现成为可能.内镜与影像:提早发现“异物”在癌症引起症状前,采用X线、CT以及内镜等手段,可使癌症的早发现成为可能.乳腺钼靶检查可以使乳腺癌早发现0.5~4年,美国癌症协会推荐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该检查;大于55岁、大量吸烟人群(吸烟年数×每天包数≥30)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比单纯行X线胸片筛查的人群死亡率降低20%;40岁以上人群进行胃镜筛查,可早期发现胃癌,提高生存率.

    作者:季加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众医学杂志

大众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