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红;吕传柱;黄航;孟庆华;蒙碧波;徐梅玲;符小玲;黄凯程
臀肌筋膜室综合征(gluleal compartmenl syndrome,GCS)临床少见,导致严重后遗症.现将本院收治的3例GCS患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张鹏;王家林;张春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常见的危重急症,由于有机磷农药抑制了神经系统的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大量蓄积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应用复能剂和反复注射阿托品等抗胆碱药,但阿托品的用法与用量在儿童不易正确掌握,副作用大、病程长、护理繁琐、费用大.
作者:冯罗华;吴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7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6);异丙酚干预组(P组,n=36).I-R组和P组按不同再灌注时间又随机分为三个亚组:1 h亚组、3 h亚组、6 h亚组(n=12).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行假手术操作,但不行线栓法阻断血流及药物干预;I-R组于缺血2 h后再灌注时即刻右侧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1 mg/kg);P组于缺血2 h后再灌注时即刻右侧侧脑室注射1%异丙酚(1 mg/kg).所有大鼠于再灌注前进行神经学功能评分;分别于各再灌注时间点断头取脑组织,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灶(n=6);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n=6);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nNOS蛋白表达(n=6).结果 与I-R组比较,P组神经学功能评分降低(P<0.05).在I-R组内,与1h亚组比较,3 h亚组和6 h亚组脑梗死灶明显增大(P<0.05);P组3 h亚组、6 h亚组与I-R组同时间亚组比较,脑梗死灶减小(P<0.05).S组神经细胞结构完整;I-R组神经细胞结构破坏,有核分裂及核溶解;与I-R组比较,P组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S组仅有少量nNOS蛋白表达;在I-R组内,nNOS蛋白在1h亚组表达升高,在3 h亚组表达到高峰,6 h亚组与3 h亚组比较表达降低(P<0.05);P组3 h亚组、6 h亚组与I-R组同时间亚组比较,nNOS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 异丙酚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NOS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戚思华;咸子薇;李文志;张冰;李军;韩宝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PercuSurge GuardWire远端保护装置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在胸痛出现12 h内接受了直接PCI治疗的11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求梗死相关血管狭窄≥70%且TIMI血流≤2级.PCI前接受了溶栓治疗者,左主干病变,参考血管直径<3.0 mm且心功能Ⅳ级或心源性休克患者被剔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共56例患者应用PercuSurge GuardWire远端保护装置,另一组未接受远端保护装置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围手术期不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保护球囊位置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分叉之前或中段前降支或回旋支远端.在病变被扩张之前,抽吸导管来回往返抽吸血栓和斑块碎屑数次.对比2组梗死相关动脉的冠脉TIMI血流和梗死区心肌灌注水平(MBG)的不同.结果 远端保护装置应用组TIMI3级血流和梗死区心肌灌注水平的比例分别为96%和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和33%.结论 直接PCI时应用远端保护装置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水平.
作者:周斌全;傅国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对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并缺氧2 h,复氧1 h,建立HR损伤模型.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细胞培养组(空白组),HR组,HR+EPO 10 U/ml组(EPO组),HR+EPO 10 U/ml+UO126 10 μmol/L组(UO126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LDH活性;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TUNEL法: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法检测凋亡心肌细胞;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ERK1/2和磷酸化ERK1/2蛋白含量.结果 EPO显著降低心肌细胞HR损伤后LDH的漏出,增强细胞的活性,减少细胞的凋亡比例,提高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而经过UO126(MAPK的阻滞剂)的处理,心肌细胞LDH外溢量增加,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且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EPO对心肌细胞H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杨迪成;肖明第;袁忠祥;卢成宝;吕志前;段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测定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和c-jun mRNA的表达,MTF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培养的心肌细胞中加入TSN(5~80μmol/L),24 h后没有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TSN能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增大、蛋白质合成速率的显著增加及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和c-jun mRNA表达的增强.结论 TSN可以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可能与其抑制了原癌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有关.
作者:郑智;梁黔生;冯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神经性毒剂,有机磷农药中毒神经系统损害,主要涉及胆碱能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
作者:孙建平;何汉群;张爱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男,29岁,2006年9月27日中午服用感康片10余盒,20:00被家人发现,送至当地医院,经洗胃、补液等对症治疗后,28日转入本院.
作者:李星;赵向阳;赵洪梅;刘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暴力性伤害患者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因伤害(包括暴力性伤害)就诊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急诊室的患者均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采用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对急诊室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由接诊医护人员询问调查对象,填写调查表格.结果 本研究共监测25 376例患者,其中暴力性伤害的患者12 280例,占48.4%,男女性别比为2.4:1.暴力性伤害患者以年龄15~44岁占的比例高(79.0%),工人在各职业人群中占的比例高(59%),常发生于工作场所(36.9%),多集中于13~18时发生,性质主要是开放性伤口.结论 暴力性伤害的急诊室监测资料是有价值的,是暴力性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暴力性伤害监测系统,为我国暴力性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于长久;谭泽辉;王尔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ntrafix和interference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ACL损伤需行重建手术的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1~43岁,平均32岁;左膝14例,右膝7例.病程7 d至1个月,平均18.5 d.损伤原因:车祸伤10例,运动损伤6例,摔伤2例,重物砸伤3例;均为急性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内侧半月板损伤1例.Lachman试验术前14例3+,4例2+,3例1+.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4.1±4.8).所有患者关节镜下以自体四股腘绳肌腱为ACL重建移植物,应用interference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股骨隧道移植物,intrafix固定胫骨隧道移植物,行21例ACL损伤病例重建术.用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随访10-13个月,平均11.5个月.Lachman试验:18例≤1+,3例为2+.按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术前平均为(54.1±4.8),终末随访时平均(9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Intrafix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ACL,移植物坚强,固定可靠.允许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能较好地恢复ACL损伤膝关节的功能.
作者:毕擎;朱丹杰;洪剑飞;顾海峰;夏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死率、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质量.
作者:张敏;穆军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综合性医院院内急救体系建设及运作模式.方法 组建由专职急危重症抢救人员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7×24 h待命,随时应召负责全院住院患者和门急诊的急危重症应急抢救,随机抽取47例急危重症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随机抽取同一地区另外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的急危重症患者共4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内急救模式,患者全部由临床各科室自行救治为主,仅在需要气管插管时,由麻醉师前往实施.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抢救成功率、急救反应时间、气管插管操作时间的区别.结果 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少于对照组,二者在气管插管操作时间上没有区别.结论 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内建立一支7×24 h全天候为全院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服务的固定的专职急危重症抢救特别行动小组,负责院内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尤其是早期甚至超早期的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是一种十分可行的做法,它使抢救流程通畅,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金世红;吕传柱;黄航;孟庆华;蒙碧波;徐梅玲;符小玲;黄凯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外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1例不同病情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Hs-CRP,ELISA法检测脂联素水平.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且患者Hs-CRP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病情呈负相关;各组患者在入院当天Hs-CRP水平有所升高,并在人院后继续升高,Hs-CRP在1 d达高峰,随即开始下降;脂联素含量在人院当天有所降低,于3 d达低水平,以后逐渐上升;患者脂联素水平与Hs-CRP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脂联素和Hs-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黄友敏;张厚毅;周永勤;续继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实际吸入氧浓度(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FiO2)的变异大小及各种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择健康对照者及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后患者各8例,经双腔鼻导管吸氧,均按单纯常规吸氧与连接流量计测量呼吸参数两种情况下进行,随机调节给氧流量为1,2,3,4,5 L/min,气体平衡后随机模拟加快吸气速度、减慢吸气速度及平静呼吸等3种呼吸模式,采用旁流顺磁法测量氧浓度.结果 单纯常规吸氧时,健康对照组的FiO2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大小的岭回归分析结果为给氧流量、吸气时间与呼吸周期时间比值(inspiratory time/respiratory cycle time,Ti/Ttot)及呼吸频率(respiratory frequency,RR)对FiO2的影响程度较大.在COPD组,给氧流量及RR的影响程度较大.连接流量计测量呼吸参数后,在健康对照组,给氧流量、潮气量(tidal volume,VT)、RR、吸气峰流速(peak inspirator flow,PIF)及平均吸气流速(mean inspiratory flow,MIF)对FiO2的影响程度较大.COPD组的给氧流量、VT、Ti/Ttot及PIF的影响程度较大.结论 实际FiO2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的分析结果显示,强影响因素:给氧流量;较强影响因素:VT;中影响因素;RR、PIF及Ti/Ttot;弱影响因素:MIF、吸气时间(inspiratory time,Ti)及吸呼比(inspiratory time/expiratory time,I:E).
作者:廖理粤;杜秀芳;李寅环;罗群;郑则广;陈荣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脓毒症(sepsis)的治疗除经典的抗炎治疗外,还包括营养支持在内的综合治疗.然而脓毒症患者的代谢紊乱与饥饿性代谢反应有很大差别,常规营养支持原则已不适用于前者,其有效性降低,且可能增加器官的负荷.
作者:陈淼;戴李华;盛颖;徐红华;陈津津;董利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是危重症抢救中的重要有效诊疗措施之一,约50%以上的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危重症患者有中心静脉插管,但对不同类型的需较长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危重症患者,什么时候换管合适目前尚无明确标准.
作者:林锡芳;李章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当今世界,重大突发事故、恐怖事件、特种意外伤害、局部战争等等天灾人祸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目前已危胁到人类生存.
作者:岳茂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加强对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至2007年2月应用NIV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81.5±8.6)岁.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喘呜、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心功能分级变化及有效率;第二部分:根据开始使用NIV时间,分为早期应用NIV组(A组,n=17)及非早期应用NIV组(B组,n=15),比较两组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30例存活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改善,由原来的心功能Ⅳ上升为I~Ⅱ级,呼吸及心率显著性减慢,SaO2和PaO2显著性增加,原有PaCO2增高者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率87.5%,插管率12.5%,死亡率6.3%.与B组比较,A组的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P<0.01),全部治愈,无插管及死亡;B组11例治愈,插管4例,死亡2例.结论 NIV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所致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早期应用NIV可提高治愈,减少死亡.
作者:方保民;孙铁英;柯会星;沈谨;钱贻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性,75岁.因反复心前区憋闷3个月,伴持续性胸痛6 h人院.体查:BP 130/85 mmHg,急性病容,神志清,平车推入病房.
作者:李强;黄晏;慕仲元;杜涛;张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伴失血性休克状态下的不同的程度创伤性肝破裂后肠屏障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4例不伴失血性休克的不同程度创伤性肝破裂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水平,3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肝破裂Ⅱ级以上者的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水平明显增高,肝破裂Ⅲ级以上者伤后6 h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水平明显增高,伤后72 h仍明显增高(P<0.01).结论 不伴失血性休克状态下的创伤性肝破裂同时有肠屏障的损害,伤势越严重,肠屏障的损害出现越早,且越严重;创伤性肝破裂后应注意保护肠屏障,伤势越重越应尽早保护肠屏障.
作者:谢尚奎;刘献棠;吴印爱;王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