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计算机软件在医院的应用情况

范振宇;刘杰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医院, 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在医院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临床领域和医院经费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常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类似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在很大幅度上能够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本文就计算机软件在医院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计算机软件在医院的应用前景。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目的: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合理控制血糖,减少或延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方法通过来总结结果合理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效果及满意度结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童娅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2例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误诊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我院两例误诊病例,并复习了国内关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文献。结果:本病就诊时有慢性咳嗽者居多,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加但无其他器质性改变。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好转后,反复发作。误诊原因主要是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对病史缺乏全面分析,基层医院缺少特异性检查手段。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降低误诊率。

    作者:李华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艾滋病咨询检测诊室艾滋病和梅毒患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咨询检测诊室艾滋病和梅毒患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艾滋病咨询检测诊室确诊的128例艾滋病或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设计调查表,对研究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和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的128例调查对象中,梅毒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7.19%和78.91%,其中“梅毒会提高艾滋病的传播率”与“蚊虫叮咬不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知晓率低,依次为57.81%和51.56%。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其梅毒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中及以下者、高中/专者、大专及以上者,同性恋者知晓率高于异性恋者,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通俗易懂的梅毒和艾滋病健康教育,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从而减少降低STD的感染与传播。

    作者:钟巧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运动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运动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儿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55例患儿采用运动疗法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8%(P<0.05)。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开展运动疗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纪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佳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妇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妇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方法及结果进行观察。方法:从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到我院妇科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妇科急腹症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诊断方法分成采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诊断的观察组(49例)与单纯腹部超声诊断的对照组(49例),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采用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检测的观察组,漏诊1例(2.04%),误诊1例(2.04%),诊断准确率4.08%。仅采用腹部超声诊断的对照组,漏诊3例(6.12%),误诊4例(8.16%),诊断准确率14.28%。观察组误诊及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于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高,为提升诊断效率,可在腹部超声诊断的基础上加入阴道超声联合诊断,通过联合超声诊断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值得推广。

    作者:贺曼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皮静脉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静脉吸栓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造影确诊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经同侧腘静脉置入导管行吸栓治疗。结果:20例血栓患者,一次性清除15例,残留少量血栓难以抽吸3例,2例因合并陈旧性血栓,术中使用球囊扩张静脉。下肢水肿完全消退14例,部分消退6例。下肢疼痛者在术后全部缓解。术后随访20例,6-12个月内未见同侧血栓复发者。结论:经皮静脉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辉;朱月明;赵江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补肺益气中药早期干预COPD进程作用机制的研究

    本文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的中医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COPD发病主要机制及相关参与因子,探讨补肺益气中药对COPD早期干预,以达到延缓其恶化进程作用的相关研究,为延缓COPD发病进程提出早期干预新想法,并通过调控相关致病因子找到中西医结合靶向调控新思路。

    作者:邵义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术前访视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手术作为一种有创伤的治疗方法,它的不确定性及手术室的陌生环境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心理研究者调查发现,在患者进行手术前,通常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变化心理活动如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血压、心率、呼吸的改变以及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手术和麻醉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治疗方案会受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的影响。目前,为了减少手术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多数医院开展了术前访视。本文对术前访视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做以下综述。

    作者:崔会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中西医联合疗法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录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抽取60例资料,随机分组法讨论,每组3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基础治疗+中药治疗;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对比2组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胰腺炎患者进入重症阶段,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变,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休克等为主;中西医联合疗法效果优于单一基础治疗方式;本次观察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禁食时间、手术率、腹胀消退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优越,死亡率、复发率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谢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院医疗服务营销管理体系的构建浅析

    根据现代医疗发展和内部业界自身的特点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营销策略也是医院所需要做的重大事件在管理上的意义非同寻常。据此,医院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研究,集中强调人性服务的特点。从人类所有服务的患者出发,应该改变社会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加自己掌握了市场上的占有率。

    作者:向丽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妊娠合并肝血管瘤1例护理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在0.35%-2.00%之间[1],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瘤体较小时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主要表现为肝大或压迫胃、十二指肠等邻近器官,引起上腹部不适、腹胀、嗳气、腹痛等症状。2016年2月我科收治1例妊娠合并肝血管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任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进展

    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快、伤情复杂,易引发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时要正确判断伤情,采取“急诊专用便捷通道”、“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等,遵循损伤控制原则,采取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实施微创化手术,实施早期救护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蔡克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综合性实验在妇产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为提高医学专科学生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妇产科学实验教学课程中探索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增设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在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加强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作者:庄臻丽;胡燕;杨波;杨祖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

    多项临床研究得出结论,危重症患者进食肠内营养在支持效果、费用、安全性都要明显优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更加符合患者的生理、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凡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但不能经口正常摄食的重症病人,应优先考虑给予肠内营养[1]。现对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包括各种使用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汇总,包括肠内营养的基本组成等做一综述。

    作者:刘光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关于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现实要求

    本文阐述了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医院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端正医德医风的基础工作。医院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教育功能。医院文化作为现代医院管理新课题,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医院文化从导入医院领域以来,它就得到广泛地应用,很快就以它全新的文化理念渗透到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对医疗服务产生了多方面、多层次需求,也对医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主动适应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不仅有赖于医院现代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还应建立起一种体现全员改革进取精神风貌的共同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医院文化,它涉及到医院和医疗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它是推动医院建设并使之向前发展而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作者:祝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视频演示教育对ICU患者探视家属满意度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讨视频演示教育对ICU患者探视家属满意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9月在某医院ICU患者家属的120名为对照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的ICU患者家属12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入科宣教及每天一次,每次30min的探视时间,每次探视人员限制2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等候室给予播放视频演示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焦虑程度及对限制探视制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观看视频演示后探视期间询问仪器设备的次数(31次)、因限制探视人数与护士发生冲突的次数(7次),均较对照组低(分别为96次,2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明显降低(37.51±2.67)与对照组(49.36±4.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限制探视制度满意度(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家属视频演示教育能够减少探视期间因限制探视人数与护士发生冲突的次数和询问仪器设备次数,降低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提高对限制探视制度的满意度。

    作者:胡雪倩;王庆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谈中医急症用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

    目的:分析中医急症用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方法:通过对常见的常见的几种中成药和西药进行分析,分析其配伍禁忌。结果:例如双黄连粉针剂、复方双花口服液、鱼腥草注射液、乐脉冲剂、止喘宁注射液、藿香正气软胶囊、血塞通注射液等中药物,如果和某些西药配合,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或者不理想药效。结论: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中成药和西药的配伍禁忌,以保证疗效,保证患者尽快康复,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梁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面神经颅外分支标本的制作方法

    目的: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和学习面神经颅外分支走行及分布,依据相关解剖学资料制作面神经颅外分支标本。方法首先选取成人头面部标本一件,先暴露面神经主干,然后顺着主干分离颅外分支,后追踪各分支。结果面神经出腮腺后呈放射状发出颞支(2支)、颧支(2支)、颊支(3支)、下颌缘支(1支)和颈支(1支)5组分支。结论面神经颅外分支较多,分布范围较广,面神经颅外标本帮助学生建立立体观念,使学生一目了然,解决学生学习面神经颅外分支难的问题,帮助临床医学生理解腮腺切除术和面瘫等临床问题。

    作者:向平;李兵;马森;徐四元;伏辉;刘万胜;漆光平;孙建永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和评价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在37-81.按照患者的年龄和并发症数目进行分组,动态监测血糖检测系统对患者实时检测,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与低血糖之间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患者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有并发症的患者血糖要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数据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无并发症患者中其发生低血糖的的情况无明显差异,数据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方面看,37-50岁之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低,70岁以上的患者概率高,数据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现象是与患者的并发症和年龄有关系的,并发症越多,低血糖发生概率越高,年龄越大,低血糖发生的概率也越大,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崔文萍;王明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