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凝血检验、血常规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分析

刘士季

关键词:凝血检验, 血常规,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究凝血检验、血常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研究结果制定控制变异的针对性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5月志愿者60名进行试验研究,对这些志愿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压脉带使用时间为3分钟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同压脉带即刻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具有差异显著性.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红细胞、血红蛋白同压脉带即刻水平相比明显偏高.离心前后放置2小时候APTT具有差异显著性.结论 标本采集和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有着一定的影响,鉴于此在今后研究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控制变异方法的重视,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实施综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实施综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此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社区综合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标、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与社区综合干预之前相比各指标下降显著,干预前与干预后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社区综合干预之前,干预前与干预后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时,给予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体重指标、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且能够有效增加患者对相关知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治疗效果,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期间于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0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人性化服务.比较两组体检评分,并对两组受检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各项体检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服务能有效提升体检者的体检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清;刘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部队基层医院预防医院感染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管理是按照防控院感的理论和方法,对院感现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防控,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的发生.而后勤部门的工作质量与院感防控息息相关,本文针对部队基层医院预防医院感染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作者:刘希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广泛流行,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且为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全身性的多脏器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在儿童及青年人中亦常发现高血压病人.因此,预防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饮食营养则是防治高血压心血管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易于推广的好办法.应从儿童期开始注重科学饮食及合理的膳食结构,学龄初儿童开始进行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同时要调节生活方式,多进行有氧代谢运动,从而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

    作者:刘建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我国药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商品,药品也是世界公认的管制严格的商品之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制药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医药工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建设一个健康有序的药品市场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介绍药品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药品流通模式就我们药品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

    作者:王月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优秀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带教中的重要作用

    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带教老师很重要.选拔优秀的带教老师,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作者:田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胆道疾病的诊治大纲

    目的:更好的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方法: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加强对胆道疾病的诊治大纲的学习并运用于临床.结果:病人提前康复出院.结论:肝胆科对胆道疾病的诊治大纲学习在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庆华;马丽娟;刘春;敬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中应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集的60例高血压并发心衰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加以回顾分析,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分别用贝那普利单纯治疗和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将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总体情况、治疗后血压水平与心率改善情况、心功能指标检测情况等皆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衰中应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借鉴应用.

    作者:周文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但是社区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的今天,对如何提高社区家庭医生的服务方式研究已刻不容缓.方法:本文便从此入手,挑选了在我社区管辖范围内患有慢性病的病人150名,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为75名,对对照组患者仍使用以往的普通护理方式,让其自行用药,对实验组的患者则采取用药与家庭医生服务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血压的指数都有明显下降趋势,而且不仅服药依从率有所提高,也了解了更多的健康常识,从而改正了一些不良习惯.结论;从后的结果来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将这两组进行对比,它们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所以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方式对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们来说效果是更为显著的,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焦凤影;任永跃;白云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凝血检验、血常规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分析

    目的 探究凝血检验、血常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研究结果制定控制变异的针对性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5月志愿者60名进行试验研究,对这些志愿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压脉带使用时间为3分钟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同压脉带即刻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具有差异显著性.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红细胞、血红蛋白同压脉带即刻水平相比明显偏高.离心前后放置2小时候APTT具有差异显著性.结论 标本采集和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有着一定的影响,鉴于此在今后研究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控制变异方法的重视,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刘士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阿托伐他汀的临床使用剂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07月至2017年0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8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每组各6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以常规治疗,此外,在此基础上小剂量组患者睡前顿服10mg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患者睡前顿服20mg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3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与4周时TC、LDL-C、hs-CR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LDL-C、hs-CRP检测指标均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程度更为显著,且大剂量组的下降幅度优于小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增加阿托伐他汀的使用剂量可有效的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快速改善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试分析针灸与中药联合运用在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9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9);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运用针灸、中药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疗效及ADL生活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占据一定的优势(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将针灸与中药联合进行治疗整体效果优于西药,方法经研究验证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给予借鉴和推广.

    作者:王钰;周振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处方式饮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

    目的:讨论处方式的饮食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处方式的饮食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血糖代谢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和血红蛋白下降的幅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较于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处方式的饮食护理能够很好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被广泛推广和运用到临床治疗中.

    作者:肖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地黄的加工炮制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

    地黄作为常见的一种中药,在中医和临床当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地黄使用中加工炮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传统的加工炮制方法比较落后,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地黄的应用范围.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分析了地黄加工炮制工艺,包括九蒸九晒法、常压炮制法、高压炮制法等,针对地黄中的梓醇、多糖中的提取及质量评价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地黄的加工炮制工艺及质量评价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作者:朱燮翔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足球运动员赛时营养膳食特征研究

    足球运动有运动量大,消耗能量多的特点,本文分析了足球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的供能特点,给足球运动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建议,并指出目前足球运动员,特别是业余足球运动员对膳食摄入不注意,不重视食物摄入的均衡性,普遍存在脂肪摄入量胶东,摄入食物种类偏少现象,应该注意到没有合理的膳食摄入,那么运动带来的好处会无形之中受到削弱.

    作者:喻中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调脂药物应用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调脂药物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调脂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G、TC、LDL-C、HDL-C、LP(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调脂药物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娟;宋晓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用药临床要点

    就目前来说,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20亿人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所感染,有大约3.5亿人是病毒携带者,其中因肝硬化死亡的患者有5%~40%,男性患者的死亡率为50%,女性患者的死亡率为15%,所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迫在眉睫,理应得到各医院的重视与关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标: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1].

    作者:郑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C形臂引导下Double-Endobutton钢板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并非少见,可有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伤肢外展或上举均较困难,前屈和后伸运动亦受限,局部疼痛加剧,检查时肩锁关节处可摸到一个凹陷,可摸到肩锁关节松动.手法复位后制动较为困难,因而手术率较高.

    作者:杨冬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肾损伤标准对肝衰竭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病死率的评估效果分析

    目的:对照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死亡率评估中不同肾损伤标准的应用价值.方法:拟取214例慢加急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RIFLE、KDIGO、AKIN、传统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下患者AKI发生率差异,四种诊断标准对患者30d病死率的预测准确性采用ROC曲线进行评估,运用Logistic回顾分析法分析四种诊断标准与病死率间所存在的关系.结果:RIFLE、KDIGO、AKIN、传统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下AKI的发生率分别为35.04%、45.33%、38.32%、20.09%,对AKI发生诊断准确性高的标准为KDIGO,传统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对AKI发生诊断准确性低(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AKI发生率与死亡率评估中AKIN与KDIGO标准对早期肾损伤诊断敏感性良好,传统肾损伤诊断标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AKI发生率的预测较其它诊断标准更具特异性.

    作者:李士朗;高雅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流传广泛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如果没有及时加以有效的治疗,则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目前,临床中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而核苷类药物则是常用的药物类型之一.本文对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疗效、不良反应、耐药等相关问题做了综述,具体如下.

    作者:朱波;汤剑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