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检测的研究

施小燕;张茂;干建新;陆志熊

关键词:新喋呤, 多发伤, 创伤严重度, 脏器功能不全, 感染
摘要:目的:研究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创伤严重度、感染及脏器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测定28例多发伤病人伤后第1天、第3天、第8天血清新喋呤水平,同时评定ISS值、APACHEⅡ评分及记录血常规、感染、脏器功能不全情况.结果: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为8.81±7.56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7±0.75ng/ml(P<0.01);新喋呤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值正相关(r=0.58,P=0.02);发生脏器功能不全组新喋呤及APACHEⅡ值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发生感染后血清新喋呤从5.05±4.13ng/ml升至11.03±10.42ng/ml(P<0.05).结论:创伤可引起血清新喋呤水平的升高,且与创伤严重度正相关;监测血清新喋呤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并可预警MODS的发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损伤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我院自1990年至1997年共收治急性颅脑损伤872例,其中伴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者12例,今就其诊断及治疗,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阴亮;左翠娥;田蕊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及生命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发病后医疗干预的迟早,与抢救成功率及其远期预后直接相关.因此,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显示积极的早期抢救治疗意义.本中心1998~1999年度经院前急救AMI 31例,现将院前抢救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峰;牛天平;陈天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左房室贯穿性枪弹伤6h抢救成功1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电复律后溶栓成功1例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力学特征的影响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潮气量(VT)条件下,10例重度ARDS患者肺力学及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参数的改变.结果:当VT从常规10~12ml/kg降至6~8ml/kg时,患者均出现PHC,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肺内分流率显著升高(P<0.05),气道平台压力和平均压力均显著降低,吸气顺应性曲线中后20%的顺应性与总顺应性之比(C20/C)明显增大.结论:采用较正常偏低VT实施PHC,可防止肺泡过度膨胀,是治疗重度ARDS的重要手段.

    作者:邱海波;郭风梅;周韶霞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颅脑损伤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为急重型颅脑损伤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96年1月~1999年1月以来收治青壮年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加用泰胃美(西米替丁).对照两组结果说明泰胃美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应激性溃疡及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作者:傅小君;许信龙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心搏骤停后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1961年,于美国匹兹堡会议,脑复苏首次被加入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体系中,CPR就演变为目前的心肺脑复苏(CPCR).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CPR后脑损害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1)CA引起的早期短暂性脑组织完全缺血(无血流状态);2)CPR过程中的不完全缺血(低血流或/和微血流状态);3)自主循环恢复时的复苏后综合症(post-resuscitation syndrome).

    作者:李天;江观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8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在急性胰腺炎(AP)特别是重型胰腺炎(ASP)的发病和早期诊断中,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于30例不同程度AP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IL-6、IL-8的测定,对于其在不同程度的AP中的变化进行相关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郝建宇;关玉盘;朱佐民;杨昭徐;王世鑫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哮喘猝死临床分析

    哮喘猝死指哮喘患者突然发病,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呼吸心跳骤停[1],我们通过对6例哮喘猝死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特点,以提高其防治水平.

    作者:王树云;戴月芬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洛汀新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的发生与钠摄入量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等的异常有关.我们研究了36例洛汀新治疗前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AngⅡ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建忠;蔡云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12例气管断裂急诊抢救及护理体会

    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各类气管断裂患者12例,经急诊抢救及护理后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竺亚;沈建恩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热、感染及预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以进行性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衰竭,严重感染是ARDS第一高危因素,又是影响其病死率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我院75例ARDS的临床情况,重点对ARDS的发热、感染及其预后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葛敏;耿志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平时火器性胸腹联合伤救治6例

    我院自1987年6月至1996年12月收治平时火器性胸部穿透伤18例,其中胸腹联合伤6例,占30%,6例均救治成功,现将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闵祥辉;傅寿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AMI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39例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MI患者CD3+、CD4+、CD8+细胞百分率,RBC-C3b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RBC-IC明显高于对照组,RBC-C3b与CD4+/CD8+呈显著负相关(r=-0.756,P<0.05),RBC-IC与CD4+/CD8+呈显著正相关(r=0.612,P<0.05).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参与了AMI的病理过程.

    作者:费瑜;郭慧;刘淑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的五阶段四步法

    由Richard O.Cummins医师等参与的特别工作小组,负责美国心脏病学会高级心脏生命支持小组委员会和紧急心血管疾病救治委员会为有经验的医师编撰的高级心脏生命支持培训教程,于1999年1月15日公布,其中特别提出五阶段四步法(the five quadrats approach to ACLS-EP),兹介绍如下.

    作者:王一镗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在伤后6h内,3d,7d测定血浆ET、CGRP含量,并与36例正常人对照,分析其变化规律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6h内ET及CGRP含量即急剧升高,并在一周内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预后良好者(GOS 3~5组),早期ET含量及E/C比值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者(GOS≤2组).而不同预后组间CGRP含量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ET、CGRP含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判断预后.

    作者:冯东福;朱志安;邱建华;张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大黄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TNF、IL-1及IL-6的影响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当今医学研究热点,也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直接、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各国学者对MODS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发病机制上,目前在阻断其发生、发展及早期预防方面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动物实验已证实中药大黄具有拮抗炎性介质的作用[1].而MODS时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器官功能损伤是由于细菌或毒素刺激机体释放过量的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形成连锁放大反应而形成的,其中TNF、IL-1、IL-6三种细胞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40例MODS患者给予大黄胃管内注入,观察治疗前后对TNF、IL-1、IL-6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铁军;曲爱君;刘桂清;田锁臣;田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电击致心跳呼吸骤停55min剖胸复苏成功1例报告/槟榔诱发桥脑梗死1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脑干损伤病人的脑干反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目的:探讨脑干反射(BS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观察脑干损伤病人的病情变化、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0例脑干损伤病人同时进行BSR、BAEP监测.分析BSR、BAEP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之间的关系以及25例临终状态时BSR、BAEP情况,同时研究早期脑疝病人的BAEP变化.结果:BSR、BAEP与病人的GCS、GOS密切相关,BSR平面越低,病情越重,预后越差;BAEP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基本一致,双侧或一侧Ⅰ、Ⅲ、Ⅴ波平坦,提示预后不佳.脑死亡者绝大多数BSR属Ⅵ平面,BAEP双侧各波呈电平坦.脑疝早期BAEP主要表现为一侧波Ⅴ消失或波Ⅰ~Ⅴ、Ⅲ~Ⅴ峰间潜时(IPL)延长.结论:BSR、BAEP可用来观察病情、判断预后,可作为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之一,BAEP有助于早期发现脑疝,指导治疗.

    作者:刘窗溪;杨华;安怀略;万登济;李健龙;刘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颅痛定治疗预激综合征所合并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颅痛定原属镇痛类药物,化学名为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是从中药延胡索提取出来的延胡索乙素的左旋体,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和治疗失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颅痛定具有多重效应[1~3],我们自1993年以来采用颅痛定治疗14例WPW患者所合并的24例次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召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14例危重创伤急诊手术中心搏骤停的心肺脑复苏

    危重症的急诊手术要求快速有效的外科处理,如果此类手术术中发生心搏骤停则死亡率极高.自1988年以来我们在危重创伤急诊手术中遇到心搏骤停14例,报告如下.

    作者:武钢;桑显富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