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丽娟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CHF患者168例分成加优甲乐(左旋甲状腺素钠)组(ET组)和常规组(R)组,R组86例按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原发病等治疗;ET组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优甲乐,从入院第1天开始,每天50~100μg 1次口服,连用5~7d.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胸片或胸透等情况评定每天的心功能级别以及Boston计分,评判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ET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69.5%,95.1%,R组为50.0%(P<0.01),87.2%(P<0.05);住院时间ET组平均(11.1±6.2)(8~25)d,R组平均(16.1±9.1)(10~31)d,P<0.01;Boston计分动态评判两组病人的病情变化,从入院第4天起有显著差异,直到出院;两组毒副作用无差异.结论:优甲乐治疗CHF具有改善症状快、缩短疗程、提高近期疗效的作用.
作者:彭发吉;李碧波;陈裕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肺栓塞是呼吸科急危重症之一,其临床症状和体症均是特异性的,生前漏诊和误诊较多,误诊率在70%以上,未经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达25%~30%,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若能及时诊治,死亡率可降至7%.因此早期诊断肺栓塞极为重要,现将我院临床诊治的4例肺栓塞报告如下.
作者:诸兰艳;陈平;周淮英;吴尚洁;黄灿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BsAg,CEA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二院1990~1995年间收治的582例结直肠癌病例,对术前HBsAg和CEA进行过测定,分别观察它们与肝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HBsAg、(+)结直肠癌病例的肝转移明显低于HBsAg(-)病例(P<0.05);CEA(+)结直肠癌病例与CEA(-)病例的肝转移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CEA(+)病例的5年生存率31%明显低于CEA(-)病例的84%(P<0.01).结论:结直肠癌较少转移至感染乙肝的肝脏,CEA不能作为判断肝转移倾向的指标,可以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金林;肖谷欣;何韵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病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对加强医院医疗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开展医疗、教学、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领导评价医疗效果、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决策的依据.如何实现病案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作者:吕淑桃;尹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方法:应用结核病细菌学涂片、培养常规检测方法及PCR-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138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42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标本.结果:用常规细菌学方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敏感度为37%(51/138),用PCR-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敏感度为56%(77/138),高于常规检测法19%.用PCR-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特异性为100%.结论:PCR-微孔板杂交技术将PCR扩增、核酸杂交的技术及酶免技术相结合,简便、快速、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是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赵铭;李国利;庄玉辉;王巍;徐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甘草酸在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造成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以甘草酸腹腔注射后,测定肾损伤修复中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后给药组大鼠血BUN,Cr升高幅度降低,恢复时间缩短,血MDA,LDH升高幅度降低.结论:甘草酸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肾损伤修复.
作者:焦文建;李笑宏;徐潮;周玉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形成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资料,有3例病人因胆肠瘘发生胆石性肠梗阻.结果:3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人,胆道疾病病史都在10年以上,术前诊断1例,术后诊断2例,均痊愈.结论:胆石性肠梗阻诊断较困难,仔细追问既往胆系疾病史,对诊断胆石性肠梗阻有裨益.
作者:夏志雄;陈友村;曾良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体格状况及几项常用生化指标,为实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及其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沙市130例老年人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清胆固醇、血清钙、锌、铜进行测定,并计算铜/锌比值.结果:按性别分组,测定指标进行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血清铜/锌比值偏高者占73.8%;各单因素分析:老年人收缩压与其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血糖、血清铜相关;血清铜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锌及铜/锌比值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提示:老年人血糖、年龄影响其收缩压水平(P<0.01);血清铜与血清锌、铜/锌比值、收缩压呈正相关(P<0.01).结论:研究提示老年人的血糖增高对血压可能有影响,应注意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及所占热能比例.老年人铜/锌比值高于正常,怎样供给适宜的铜/锌比值饮食,亟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敏予;黄忆明;周光宇;朱明元;林茜;任国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小儿烧伤感染致中毒性心肌炎临床资料分析,提出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对13年中所收治的2 018例小儿烧伤病人中37例由于感染并发中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正规治疗开始得越晚,感染越重,并发中毒性心肌炎的比例越高,死亡率越高.结论:小儿烧伤后应及早开始正规治疗,积极防治感染,以避免中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作者:于爱香;申焕霞;张国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医德,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要求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医术精益求精,不谋私利,廉洁奉公,使患进早日康复.
作者:钱立洁;贺志忠;胡亚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肝创伤由于首次手术处理不当或伤势严重转诊,我们称为晚期肝损伤.并按转诊时间为前、中、后期[1].我院外科自1987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此类病人1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邱振明;朱正练;王敏;林祖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MPS)检查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中的价值.方法:32例进展期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和MPS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学比较.结果:CT扫描能发现84.4%的食管癌病灶,但不能准确诊断癌肿浸润深度,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75%,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90.9%,特异性81.8%,对纵隔内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80%.MPS检查能检出所有病例的进展期食管癌病灶,癌肿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81.3%,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50%,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81.8%,特异性72.7%,而对纵隔内远处转移的淋巴结均未能探及.结论:CT扫描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纵隔内结构受侵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意义较大.而MPS检查在判断癌肿管腔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高.
作者:林顺发;黄旭旋;陈俊辉;王少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苦菜总黄酮对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GPT,GOT为指标;用乙醇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GPT,GSH为指标,分析苦菜总黄酮的保肝效应.结果:苦菜总黄酮能使四氯化碳所致GPT,GOT下降,能使乙醇所致GPT值下降,减轻乙醇所致肝脏GSH的耗竭,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苦菜总黄酮对四氯化碳、乙醇所致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苦菜总黄酮减少肝脏GSH耗竭、抑制肝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卢新华;陈虎云;戴俊;熊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医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以便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生素.方法:以1997~1999年间60例老年人NP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NP多有明确的诱发因素(85%);其临床表现多样,呼吸困难可作为一重要表现(51.7%);病原菌以绿脓杆菌和克雷伯杆菌为多见(65%).结论:常用头孢菌素不宜用于老年NP,氟喹诺酮类可作为老年人NP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琼;陈弘群;陆品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从1990年1月~1999年12月10年间共收治门脉高压946例,发现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率5.9%.肝硬化35例,占62.5%;胰腺疾患11例,占19.6%;其他10例,占17.9%.21例患者呕血、黑便,出血率为37.5%.外科手术治疗19例,内镜下硬化治疗8例,急诊止血3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1例,余30例内科保守治疗.结论: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大部分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部分病因是胰腺疾患.治疗据病因不同采取不同措施,有手术适应证者尽量争取手术治疗,内镜下硬化治疗可作为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时的止血手段.
作者:房太勇;鞠爱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脂血症及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高脂血症的降脂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心血管病组A组40例,肾病组B组40例,两组均每晚顿服辛伐他汀20mg 4周,比较两组服药前后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及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的浓度变化.结果:A、B两组用药后TC、TG、LDL-C、LP(a)浓度均下降,以B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P<0.05.A组用药后ALT、AST升高1例,CK无变化.B组用药后AST升高27例,ALT升高23例,CK升高25例.结论:辛伐他汀对A、B两组均有效,以B组疗效更显著(P<0.05),但对B组的毒副作用较大,提醒肾科医生慎用辛伐他汀药,提倡小剂量使用.
作者:王运红;文荣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超介入宫腔镜输卵管插管将输卵管不孕症进行分类的标准.方法:采用B超介入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推注亚甲蓝液,观察推注阻力、推注量、亚甲蓝液有否回流及直肠子宫陷凹液性暗区的变化,对输卵管情况进行分类.选取每一类半数病例进行腹腔镜下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检查.结果:输卵管性不孕的输卵管分为四类:其标准为Ⅰ类:管腔丝状粘连或通畅;Ⅱ类:峡部或间质部阻塞;Ⅲ类:输卵管周围粘连、管腔不畅,Ⅳ类:输卵管伞端粘连闭锁.判断其输卵管通畅度和阻塞部位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与腹腔镜检查相似.结论:此分类标准有实用性.
作者:左越;夏恩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ZT胶与皮内逢合关闭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5只家兔在同部位作成对切口分别用两种方法关闭,术后24h观察切口的抗张强度及镜下改变.并对临床1999年4月~2000年4月采用两种方法关闭手术切口的愈合及切口皮肤裂开进行观察.结果:两种方法关闭的切口,早期抗张强度增强,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见切口内均有纤维素成分,但无细胞增生现象.临床上两种方法关闭的切口均可按期愈合,切口形态美观.结论:两种方法关闭手术切口早期都是物理性因素使切口抗张强度增强,在其保护作用下均能良好愈合,但ZT胶较皮内逢合关闭手术切口优越.
作者:任建军;邱树敏;李一万;王弘略;黄明辉;李太品;武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阴道瘘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6例输尿管阴道患者进行了病史询问、排尿情况、IVU、膀胱镜、逆行肾盂造影及美蓝染色等检查.结果:术前确诊100%.患者除1例行肾切除术,1例行输尿管插管外,其余均采用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治愈率94%.结论:我们认为通过上述检查可以确诊输尿管阴道瘘,并与张力性尿失禁和膀胱阴道瘘相鉴别;治疗方法以保护肾功能为目的,保守治疗失败后可采用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作者:刘春雨;张卫;姚庆祥;白铁男;马腾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提高急性梗阻性自发性尿外渗(SUEAO)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SUEAO 11例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结果:本病多以肾绞痛起病,逐渐发展为持续性腹部疼痛,出现腹膜炎症状和体征,同时患侧肾区有极敏感的叩击痛;尿路造影或CT对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结论:一旦明确诊断,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解除尿路梗阻是治疗的主要原则.
作者:梁培育;肖劲逐;张祖洪;吴清章;许海波;欧善际;颜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