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手术探讨

刘光强

关键词:甲状腺癌局部切除再次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近期再次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及术中有关问题。方法:回顾43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资料,对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再次手术甲状腺及周围组织残癌率为58.1%,说明再次手术很有必要。结论:甲状腺癌局部切除后再次手术必要,应在确诊后尽早实施,以防复发,对甲状腺肿瘤行甲状腺腺叶切除能预防再次手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2例肝门胆管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和效果,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根治性切除手术组的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49%,59.85%,45.06%,25.75%;非根治切除手术组分别为36.69%,7.34%,3.67%,和3.57%;开腹探查的各种姑息性引流手术和非手术引流组仅有1年生存率,分别为26%和30.38%。结论:根治性切除术疗效佳,肿瘤分化程度,手术切缘残癌及淋巴结移状况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作者:赵建勋;乔岐禄;高嵩;张环;刘荫华;王嘉琪;张宝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无环鸟苷加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50例

    我们应用无环鸟苷加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具有典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23~70岁,病程2~8d。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病情相似,在年龄、性别、病程、皮疹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林兰英;朱希聪;叶冬桂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脾切除治疗101例儿童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脾切除对治疗儿童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和远期疗效分析。方法:分析101例儿童晚期血吸虫病行脾切除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生存88例,死亡13倒。结论:脾切除是治疗儿童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青;章锦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青少年嗜铬细胞瘤(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青少年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倒青少年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表现恶性高血压,视力明显下降,可以尿VMA水平升高为定性,以彩超、CT为定位诊断。结论:本病一旦诊断成立,手术切除患侧肾上腺及肿瘤是唯一有效办法。

    作者:周成;张雪培;张向阳;齐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结石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结石性胆囊炎与胆囊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手术切除胆囊结石4 249例,合并胆囊癌2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无症状性胆囊结石与症状性胆囊结石为两个研究单元,对比胆囊癌的发病情况及预后。结果:无症状性胆囊结石组发现NevinⅠ、Ⅱ18例,Ⅲ期1例,Ⅳ期2例。症状性胆囊结石发现NevinⅢ期胆囊癌2例。手术随访5年以上16例,5年生存率69.56%。结论:积极手术治疗,可有效防治胆囊癌。

    作者:张可任;丁应文;马铁祥;王云;张进;胡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层粘连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测定意义及评价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目的:为了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层粘连蛋白(LN)和α1-微球蛋白(α1-MG)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血肌酐(Cr)水平分为氮质血症组和尿毒症组,用放免分析法对全部患者血清LN和α1—MG进行检测。结果: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LN和α1—MG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尿毒症组血清α1-MG水平明显高于氮质血症组(P<0.01),尿毒症组与氮质血症组血清LN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血中LN和α1-MG水平测定可作为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作者:万福俊;陆勇;李桂馥;张全;高俊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扩张创面植皮治疗眼睑瘢痕挛缩

    目的:解决眼睑及颜面深度烧伤后用普通手术方法难以预防再度眼睑瘢痕挛缩、眼睑闭合不全及睑外翻的难题。方法:对32例眼睑和面部深度烧伤的患者行眼睑瘢痕松解、扩张创面植皮手术,术后随访1年,未发现眼睑瘢痕挛缩再度导致眼睑闭合不全及睑外翻。结果:眼睑瘢痕松解、扩张创面植皮后治愈了因深度烧伤引起的眼睑瘢痕挛缩。结论:扩张创面植皮为治疗眼睑瘢痕挛缩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孟忻;张国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环孢素A对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作用

    观察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环孢素A(田可)0.5mg/kg/d治疗30例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疗程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血清C3、C4、T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环孢素A治疗1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血清C3、C4、T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环孢素A对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治疗有效,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巧玲;游运辉;杨敬华;曹治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999年5月~2000年10月采用GDC栓塞治疗41例43个颅内动脉瘤。男28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47.5岁。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头痛3倒,术前Hunt和Hess分级,37例为Ⅰ、Ⅱ级,4例Ⅲ级。结果:栓塞治疗的43个动脉瘤,完全栓塞(100%)35个,次全栓塞(90%~99%)4个,不全栓塞(<90%)4个。术中血栓形成2例,经溶栓和抗凝治疗1例恢复正常,1例遗留轻偏瘫,微导丝刺破动脉瘤壁1例,致密填塞弹簧圈后治愈,弹簧圈部分脱入载瘤动脉内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赵振伟;高国栋;秦怀洲;李永林;赵继培;陈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电图STⅡ、STⅢ改变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M)时STⅢ>STⅡ诊断右室梗塞(R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AI—MI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2例AM 19例合并RⅥ者18例STⅢ>STⅡ,其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90.5%;而若STⅡ不抬高,STⅢ≥1mm,其敏感度为10.5%,特异度为100%。结论:AMA STⅢ>STⅡ,尤其是STⅡ不抬高,STⅢ≥1mm对AM合并R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建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63例女性寻常性痤疮的临床分析

    目的:63例女性寻常型痤疮的临床分析。方法:分别对63例女性寻常痤疮的病因、临床特点进行临床分析,并采用内服外护的治疗方案。结果:总有效率93.6%,以面颊部疗效佳。结论:寻常型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采取内服外治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晓娟;武钦学;李伟明;席丽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血D—Dimer检查对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65~1999年39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9例病人中7例早期通过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造影确诊,5例检测血D—Dimer明显高于正常范围而考虑到本病。经应用抗凝、溶栓、扩血管等药物后12例病人中8例治愈,避免了手术,有效率达75%。4例无明显好转而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和给药是早期诊断、治疗有价值的方法,血D—Dimer是实验室检查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及早应用抗凝、溶栓和罂粟碱等药物是避免手术治疗和预防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冲;房学东;吕国庆;何尔斯泰;李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豚鼠哮喘模型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水平及地塞米松的影响

    目的:应用放免法查测豚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并探讨其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外周血IL-6水平在哮喘组、地塞米松组、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BALF中IL-6水平哮喘组106.46±65.58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但哮喘组BALF中IL-6水平与嗜酸性细胞百分率之间无相关性(r=0.1508 P>0.05)。结论:IL-6参与了哮喘发病机制的调节。

    作者:潘频华;吴鄂生;陈清兰;尹本义;胡成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应用国产特尔立(rhGM—CSF)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特尔立(rhGM—CSF)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下降至3.5×109/L后即皮下注射rhGM—CSF,每2~3d复查血象,白细胞升至4.0×109/L以上即停药。结果:4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应用rhGM-CSF的总有效率为100%(45/45)。给药后白细胞平均值较给药前明显升高(P<0.01)。66.7%(30/45)的患者给药3d后即回升至正常,平均回升时间3.88d。对血红蛋白、血小板影响不大(P>0.05)。副作用轻微。结论:国产rhGM—CSF有效、安全、价廉,值得推荐。

    作者:何流;张宏星;巨爱平;张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银杏叶茶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的影响

    目的:了解银杏叶茶对脂质水平异常的动物个体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高胆固醇饮食小鼠分为二组,一组饮用银杏叶荼,另一组常规饮水。经14周喂养后,将全部动物处死,并立即内刺取血约1.5ml,取上清液测定血脂及脂蛋白各项指标。结果:高脂膳食+银杏叶荼组TG、TC水平显著低于高脂膳食组(P<0.01),HDL-C/TC显著高于高脂膳食组(P<0.01)。结论:以上结果表明长期饮用银杏叶茶能显著改善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状况。

    作者:薛慧;李玉山;谭志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氯胺酮、咪唑安定与感染性休克大鼠肝HSP70的表达

    目的:观察氯胺酮、咪唑安定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肝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88只,分为对照组(NS、E组)和试验组(EK、EKM组)。NS组为正常对照组,E组给予内毒素20mg/kg,EK组、EKM组在同E组处理前分别给予氯胺酮80mg/kg,氯胺酮mg/kg+/咪唑安定0.5mg/kg。在A时点(内毒素处理后2h)和B时点(以内毒素组大鼠临终时为时点)测定肝HSP70表达及TNF—α血浆水平,并观察各组生存时间。结果:E组较NS组HSP70表达明显上调,TNF-α血浆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E组比较,EK组HSP70表达明显上调,TNF—α血浆水平明显降低(P<0.05),大鼠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EKM组与EK组比较各组数据无明显差异。结论:氨胺酮提高感染性休克大鼠肝HSP70的表达,抑制内毒素刺激的TNF-α的释放,提高氯胺酮的作用。

    作者:张兰;肖红;廖刃;王泉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inswanger病临床忽视的医学信息支持和质量监控

    目的:通过提供医学信息支持和质量监控来改进临床工作的观点。方法:通过检索收集评阅该院自1998年1月~2000年10月问经CT或/和MRI检查结果为Binswanger病的病历24份,结果:发现病历中均存在着对该病临床诊断处理上的严重忽视,尤对精神-神经症状方面的严重忽视,结论:Binswanger痛是导致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疾病,要求临床接诊医生必须具有相当高水平的内科、神经病和精神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

    作者:梁巍;黄继宏;林翠娥;李铭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计划性中止10~16周妊娠的可行性探讨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d妊娠,在门诊已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妇女的欢迎。本文对10~16周妊娠药物流产的计划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作者:钟波;符亚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非全麻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气胸的探讨

    目的:探索微创、价廉的治疗复发性气胸(RPT)的手术方法。方法:在探索出可诊治胸腔积液的局麻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技术后,自2000年2月~11月,对10例RPT患者在非全麻下进行了VATS治疗。结果:除1例改行气管插管全麻外,其余均在强化加局麻下(6例)或/和硬脊膜外麻醉下(3例)完成。见肺大疱者6例,缝扎(4例)或切除(2例)肺大疱后,予以摩擦胸膜固定术;未见大疱者3例,予以摩擦加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手术时间80~120min。4例病人诉中度疼痛。但血液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非全麻下行VATS治疗RPT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使治疗费用大幅度降低。

    作者:李简;王晓新;贺钢锋;张诗杰;宋言峥;刘桐林;陈鸿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梗阻性结肠癌的外科处理

    目的:对近年来收治梗阻性结肠癌21倒患者的外科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除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限期手术外,其余16例行急诊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行根治性一期切除吻合14倒,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并发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2例,切口感染1倒。结论:结肠癌致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应力求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冯铎;陶霖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