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佐;凌宝存;徐道增;王维家
作为医院医技科室技术组长,如何配合科主任做好医技科室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特谈谈如下浅见.(1)必须充分认识技术组长在科室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医技科室技术组长(全国大多数大医院为技师长),是负责医技科室技术人员、技术业务管理的高基层负责人.他既要管科室技术人员的业务,又要管技术人员队伍的思想、医德、医风和有关行政工作,官不大,无特殊待遇,但责任心重,工作繁杂.技术组组长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医技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完成,同时也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医技科室技术组组长的工作,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作者:王润文;于冀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在地市级医院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从1999年12月~2001年4月间对4例肝炎后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施行了原位肝移植,对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硬化患者施行肝肾联合移植.结果:全组成功9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长已存活超过9个月.结论:在地市级医院开展肝移植初期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应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条件较好的受体;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甄作均;陈焕伟;苏树英;许卓明;彭翔;计勇;周永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出现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所见.结果:发生肝动脉栓塞和狭窄的病人,1例死亡,1例发生肝灶状坏死.结论:肝动脉重建或再次肝移植是解决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关键.
作者:詹江华;万远廉;杨尹默;吴问汉;王维民;黄延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方法观察丹参、甘露醇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缺血3h,缺血3h用丹参和甘露醇4个组.实验组于缺血、再灌注1、2、3和24h取材,光镜下对比观察和组织学评估.结果:肢体缺血和再灌注后,实验组肺泡隔增厚、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多核白细胞浸润、贴壁,部分肺不张.用丹参和甘露醇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未用丹参和甘露醇组.结论:丹参和甘露醇都能有效地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肺损伤.
作者:陈建常;王乐农;史振满;卢开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寻儿童菌痢短程、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用国产头孢曲松钠2日疗程治疗细菌学确诊的儿童急性菌痢61例.结果:临床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91.42%,差异显著;细菌清除率91.40%,高于对照组85.70%,差异不显著.结论:该方法为符合“短程、高效、安全”原则的儿童菌痢优选治疗方案之一,尤其是感染较重、或有中毒性菌痢倾向的病例.
作者:姜天俊;唐善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59例老年ARF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n=31)及死亡组(n=28),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休克、呼衰、严重感染、合并肾外脏器衰竭、透析前24h的输液量、早期透析、透析方式、热量及营养补充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预防并及时治疗多脏器衰竭及严重感染,严格控制输液量,早期腹透、纠正营养不良,将有效降低老年ARF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张波;叶任高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对促进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及教学质量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些体会.1 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诊断学教学诊断学不仅是内科学的基础,而且对学生各临床学科实际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影响,所以称之为“桥梁”课.在上好桥梁课前,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目标,优化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手段.
作者:陈立平;周巧玲;杨敬华;钟化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讨探洛赛克(L)、雷尼替丁(R)预防急诊手术后Cushing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将GCS为12~4分的急诊手术后的高血压脑出血、颅脑损伤患者(各90例)随机分作L处理组、R处理组及对照组,L 40mg每天1次静脉滴入,R150mg每12h 1次静脉滴入,观察其临床出血程度.结果:两L组、两R组的预防总有效率分别为93.1%,96.7%,90.3%和93.3%,均与其对照组(70.0%和76.7%)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使用额外剂量后,两L组的11例出血均能停止,但两R组的16例出血仍有10例不能停止.结论:L和R均有预防急诊术后Cushing溃疡出血的作用,两者预防效果几乎相等,但L较R的止血作用强.
作者:陈明建;胡义平;宋基文;李祥文;舒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病变程度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我院自1990年10月~2000年12月间共对452例(580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了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其中男性276人,女性176人;年龄20~85岁,平均51岁;下肢静脉曲张病变分轻、中、重三度;深静脉返流的程度以Kistner标准分为5级.结果:580条肢体的造影结果经χ2检验P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肢静脉曲张病变程度与伴随的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程度无明确的关系.
作者:赵军;董国祥;李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健康教育作为衡量整体护理质量的标准已普遍运用于临床.鉴于首次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特异性,将协同护理模式(Callabortire Care Model,CCM)[1]的理论运用于辩证施护中,以观察对情绪的影响.作者对2000年8月~2001年1月中西医结合科的首次住院患者实施中医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评估,并与健康组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礼琼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血小板常规检测项目对血液病的意义.方法:总结159例血液病人血小板MPV、PCT、PDW值,观测病情缓解前后的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结果:血液病与正常对照、几种血液病之间PDW值无显著性差异;几种血液病MPV、PCT值变化明显: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正常对照比较MPV无明显减少,PCT降低(P<0.0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PV大于正常对照,PCT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后MPV仍大于正常对照(P<0.05),且与发病期比较没有差异;急性白血病MPV、PCT均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完全缓解后,MPV不仅仍低于正常对照,也低于发病期(均(P<0.01).结论:血小板的MPV、PCT、PDW变化,特别是MPV的变化,对有些血液病的诊断和转归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技巧.方法:6例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患者,采用颈后正中入路行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结果:5例全部切除,1例大部切除后26月症状加重,病人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均应手术治疗,只要操作得当大部分行枕下后颈正中入路亦能达到全切.
作者:廖勇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病变特点及脑组织对转移瘤的反应.方法:对43例脑转移瘤及瘤周脑组织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及瘤周微血管密度记数.结果:脑转移瘤男性多见,左脑、小脑多见,腺癌多见,肉瘤罕见:绝大多数病例有明显坏死与出血;多数瘤周脑组织高度水肿、微血管大量增生(MVD31.4±15.5),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结论:(1)坏死与出血是脑转移瘤重要的继发改变;(2)瘤周脑组织反应性病变明显,它们是临床表现与影像改变的重要基础.
作者:郑长黎;杨晓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该文报告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12例,结果完全恢复10例,死亡2例,死亡率16.60%.认为机械通气不失为治疗重症胸部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及早应用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防止ARDS的发生或进一步发展,提高救治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密切监测血气变化,随时调整通气模式及参数.
作者:薛洪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现代护理理论认为,人的健康与其生活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人的心理、精神、社会状况和文化对病人病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必须从病人身心、社会文化出发来全面地考虑病人健康问题,充分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知识能力,使护理工作越来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临床护理实践常常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完成,即:实施护理的状况、背景及其多方面的联系,护理服务的内容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提供以上服务内容?因此,单纯学习护理的过程和方法,并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懂得“干什么”,而且要掌握“怎样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彭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为了寻求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有效方法,缩短疗程并利于康复治疗.方法:应用利福平加皮维碘软膏(PVP-Ⅰ)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期残余创面195个,并与单用皮维碘软膏的181个创面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利福平加皮维碘软膏对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总有效率和创面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8%和88.5%,明显高于单用皮维碘组的57.5%(P<0.05)和58.9%(P<0.025).创面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常见,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利福平对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郑少瑜;陈文;张晓;何小兰;李瑞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Mi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仅3例(23%),其余10例均在术中确诊,13例中Csendes Ⅰ型8例,Ⅱ型3例,Ⅲ型2例,无Ⅳ型病例.行胆囊切除术4例,2例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探查术,3例行胆囊切除及直接瘘口修补术,1例行胆囊切除及胆囊瓣瘘口修补术,3例行胆囊切除及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3例术后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B超结合ERCP检查可以提高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确诊率,治疗方法应根据病理变化决定.
作者:李其云;高乃荣;汤文浩;杨德同;王凤臣;周晓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观察小儿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四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肺炎急性期四种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降低.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小儿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与肺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叶志纯;赵蕊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LC)患者血管活性物质ET-1、CGRP变化与IL-8关系.方法:联合检测ET-1、CGRP、IL-8.结果:LC患者血浆ET-1浓度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LC患者血浆CGRP浓度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LCC级患者血浆CGRP浓度则显著低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LC患者血浆IL-8浓度均高于健康组;LC患者血浆ET-1与CGR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IL-8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ET-1、CGRP异常变化与IL-8有关.
作者:潘雪飞;张长法;邱蔚蔚;唐永明;常洁;施斌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测定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的水平,探讨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浓度等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同时分析瘦素与肥胖、性别等的关系.结果:血清瘦素与餐后2h胰岛素相关(R=0.31,P<0.05).肥胖者瘦素明显升高(P<0.01),女性瘦素明显高于男性(P<0.01).而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餐后2h胰岛素相关,与性别、肥胖度相关.
作者:朱建华;李红辉;蒋岚;万沁;欧阳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