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甲氧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伴休克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门诊病例,用甲氧胺10~20mg静注抢救.结果:24例立即复律并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2例并用其它药物也有效.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休克的病例抢救时可以用甲氧胺静注为首选,疗效显著确定.甲氧胺通过升高血压而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起复律作用.
作者:王兴周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肺切除时采用单纯结扎法闭合支气管残端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对162例肺切除手术处理支气管残端时,单纯用粗丝线在支气管根部用力结扎,距结扎线远侧0.8cm处切断支气管,使残端呈喇叭口样外张,不致因咳嗽而使结扎线滑脱.并与56例间断缝合法处理残端作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均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但在其他并发症方面,结扎组较缝合组少;处理残端所用时间结扎组较缝合组明显短(P<0.01).结论:单纯结扎法处理肺切除支气管残端安全可靠、简单方便、经济省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闭合支气管残端的方法.
作者:王瑞华;杨志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观察小儿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四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肺炎急性期四种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降低.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小儿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与肺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叶志纯;赵蕊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对额极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53例病例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要点及治疗.结果:绝大多数病例受伤后缺乏额叶定位征.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的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
作者:张光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报告1962~1996年间10*!581例患者腹部手术后,因早期并发症再次手术治疗61例,再手术死亡7例.对再手术的原因、再手术率、再手术死亡率进行讨论,认为腹壁切口裂开、肠梗阻、消化道瘘、内出血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及术中准确仔细轻柔的操作能够有效降低再手术率及再手术死亡率.
作者:朱新峰;张秀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Mi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仅3例(23%),其余10例均在术中确诊,13例中Csendes Ⅰ型8例,Ⅱ型3例,Ⅲ型2例,无Ⅳ型病例.行胆囊切除术4例,2例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探查术,3例行胆囊切除及直接瘘口修补术,1例行胆囊切除及胆囊瓣瘘口修补术,3例行胆囊切除及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3例术后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B超结合ERCP检查可以提高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确诊率,治疗方法应根据病理变化决定.
作者:李其云;高乃荣;汤文浩;杨德同;王凤臣;周晓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3例EH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血浆NO及ET含量,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患者NO降低,ET升高(P均<0.01),福辛普利治疗后不仅血压下降,而且NO显著升高,ET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EH患者血浆NO降低及ET升高,福辛普利可改善这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状态.
作者:董新;田晓莉;张超英;党寅虎;牛小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对4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膀胱颈挛缩17例,膀胱后唇抬高、输尿管间嵴肥厚15例,腺体残留7例,尿道狭窄5例,膀胱逼尿肌无力3例.结论: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是引起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永红;刘祚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肾脏功能的改变.方法: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19例轻-中度OSAS病人,14例重度OSAS病人及21例非OSAS对照者,比较其血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以及夜尿量,夜尿渗透压和夜尿尿钠排泄量.16例OSAS病人经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后再比较上述指标.结果:各组OSAS病人血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24h尿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OSAS组病人夜尿量,夜尿钠排泄量较对照组增多,夜尿渗透压则降低,并且重度OSAS组较轻-中度OSAS组上述指标改变更加明显;CPAP治疗可纠正上述改变.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和24h尿蛋白无显著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肾脏功能影响的表现为夜尿量、夜尿钠排泄量增多和夜尿渗透压降低;CPAP治疗可以迅速缓解上述表现.
作者:刘松;刘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寻儿童菌痢短程、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用国产头孢曲松钠2日疗程治疗细菌学确诊的儿童急性菌痢61例.结果:临床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91.42%,差异显著;细菌清除率91.40%,高于对照组85.70%,差异不显著.结论:该方法为符合“短程、高效、安全”原则的儿童菌痢优选治疗方案之一,尤其是感染较重、或有中毒性菌痢倾向的病例.
作者:姜天俊;唐善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该文报告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12例,结果完全恢复10例,死亡2例,死亡率16.60%.认为机械通气不失为治疗重症胸部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及早应用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防止ARDS的发生或进一步发展,提高救治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密切监测血气变化,随时调整通气模式及参数.
作者:薛洪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B超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2例次临床上诊断为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膝关节B超和关节镜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结果:B超诊断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2%,假阳性率为5.7%,假阴性率为8%.结论:B超是一种廉价、简便、有效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无创检查方法,对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和手术种类的术前估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检查者的经验和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和类型是影响B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冬梅;迟江丽;苏颖;闫萍;蔡道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善得定在胰腺手术后防止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21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善得定治疗组(n=1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于术后开始应用善得定0.1mg 1次/8h,连续3~5d.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病情稳定,体温波动小,胃液、胆汁和胰液的分泌量分别为90±32ml/d,60±11ml/d和65±20ml/d,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胰液中淀粉酶为500±162u/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善得定在胰腺手术后,可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在预防胰瘘中可发挥作用.
作者:徐其佐;凌宝存;徐道增;王维家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85~2000年60岁以上高龄CSDH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期内共收治高龄CSDH 98例,占同期CSDH 89.9%.多以头晕、头隐痛、精神或智能障碍为首诊,颅内高压症状及体征相对不重,易漏诊、误诊.早期62例头部超声波检查脑中线移位>5mm 50例占80.6%.CT是本病好的诊断方法之一.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老人由于大脑解剖及病理生理变化,外伤后易发生CSDH,由于颅脑间隙增大,颅内高压症状体征不如青壮年重,认识早期症状能尽早发现病人,头部CT扫描定位定性好,并能发现双侧血肿及指导选择手术方式.颅骨钻孔引流术式简单安全,效果好,尤其适合高龄老人.
作者:王正初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成年人先天性肾积水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41侧)成年人先天性肾积水诊治情况,并结合文献就其诊治问题进行讨论.结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25侧,肾盂Y-V成形术3侧,UPJ纵切横缝术2侧,迷走血管离断术1侧,UPJ纤维组织切除松解术1侧,6侧因患肾功能丧失,继发结石或严重感染行患肾切除,1例双肾重度积水因尿毒症行双肾造瘘,1侧肾轻度积水放弃手术治疗;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一期治愈为88.0%(22/25).结论:逆行尿路造影是诊断成人UPJO的重要方法,早期诊断是防止患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的关键,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首选术式.
作者:谢续标;黄循;杨罗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婴幼儿术后的监护提供指导.方法:分析1998年9月~1999年12月共256例婴幼儿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256例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占6.6%,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1%,消化道出血占4.7%,心脏猝死综合征占3.1%,急性肾功能衰竭占2.3%;术后死亡12例,占总人数的4.7%.结论:由于婴幼儿机体发育及体循环的特殊性,术后以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依次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心脏猝死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应引起医护人员在术后监护时的高度重视.
作者:段大为;陈德凤;张铁柱;万明明;邵继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LC)患者血管活性物质ET-1、CGRP变化与IL-8关系.方法:联合检测ET-1、CGRP、IL-8.结果:LC患者血浆ET-1浓度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LC患者血浆CGRP浓度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LCC级患者血浆CGRP浓度则显著低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LC患者血浆IL-8浓度均高于健康组;LC患者血浆ET-1与CGR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IL-8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ET-1、CGRP异常变化与IL-8有关.
作者:潘雪飞;张长法;邱蔚蔚;唐永明;常洁;施斌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技巧.方法:6例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患者,采用颈后正中入路行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结果:5例全部切除,1例大部切除后26月症状加重,病人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均应手术治疗,只要操作得当大部分行枕下后颈正中入路亦能达到全切.
作者:廖勇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新生儿期脑室扩张的病因及规律.方法:对1996~1997年住院高危儿行常规系列头颅B超检查.结果:脑室扩张检出率为60.8%,按脑室扩张大时排序,病因依次为:先天畸形、产伤性颅内出血、TORCH综合症、化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重度、早产儿室内出血、HIE中度及HIE轻度.结论:新生儿脑室扩张的主要病因为出血、缺氧及感染,有各自的病理改变规律,了解后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黄玫;黄瑞文;刘星晖;陈文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的各种因素并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单纯靠血液透析存活5年以上的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每周血透(10~12)h,并辅以单纯超滤加血液透析、高钠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及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血液透析等方法.20例患者中有12例采用营养疗法,10例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间期均给予补充各种钙剂.结果:发现依靠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存活的患者,其透析绝大多数是充分的,无营养不良状况,而且肾性贫血明显改善,长期存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PTH均不同程度增高,全部20例患者生活均能自理.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但主要和透析的充分性、营养状况、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心血管并发症及继发性甲亢等因素有关.
作者:刘光辉;李秀兰;谢玉英;程晓霞;王景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牙周炎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取56例牙周炎患者外周静脉血,分别采用桥联免疫法及免疫比浊法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测定.20个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牙周炎患者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血清补体C3、C4含量降低.结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因素可能是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章乐怡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测定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的水平,探讨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浓度等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同时分析瘦素与肥胖、性别等的关系.结果:血清瘦素与餐后2h胰岛素相关(R=0.31,P<0.05).肥胖者瘦素明显升高(P<0.01),女性瘦素明显高于男性(P<0.01).而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餐后2h胰岛素相关,与性别、肥胖度相关.
作者:朱建华;李红辉;蒋岚;万沁;欧阳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致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方法:甲减组(n=30)和非甲减组(n=90)心包积液临床特征比较.结果:甲减组与非甲减组所测值比较,血红蛋白分别为98.90±10.83g/L和122.80±20.21g/L(P<0.01),甘油三脂为2.23±1.39mmol/L和1.09±0.42mmol/L(P<0.01),胆固醇为6.71±2.46mmol/L和3.25±0.75mmol/L(P<0.01),乳酸脱氢酶为257.52±62.02U/L和190.34±85.10U/L(P<0.01),肌酸激酶为258.96±156.26U/L和94.41±58.59U/L(P<0.01).结论:甲减性心包积液患者具有贫血,血脂、心肌酶显著升高的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甲减性心包积液的正确诊断.
作者:刘仕清;赵水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用生物方法测定牛心包经单纯戊二醛及戊二醛、三氧化二铬等复合鞣制后对羧基的影响.如果牛心包中羧基(COOH-1)含量减少,会提高牛心包的使用寿命.方法:单纯用纯化戊二醛及用纯化戊二醛预处理再用阳离子油、三氧化二铬、甘油等复合鞣制的牛心包组织,分别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仪测定羧基的含量.结果:在傅立叶红外光谱图1*!741.11cm-1处复合鞣制的牛心包比单用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的羧基(COOH-1)峰明显降低,表明羧基含量减少.并且,酰胺峰位左移,表明牛心包膜结构紧密.结论:用戊二醛预处理再经三氧化二铬、阳离子油及甘油等复合鞣制牛心包对生物瓣膜的防钙化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雪梅;许莉;王春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沐舒坦药物治疗肺心病Ⅱ型呼衰的作用疗效.方法:检测和统计90例住院患者的血气分析(PaO2及PaCO2)以及临床观察.结果:PaO2及PaCO2的改善程度经t检验,沐舒坦片剂组与沐舒坦针剂组显著地高于必漱平片组,而临床观察治疗效果经χ2检验,沐舒坦片剂组与沐舒坦针剂组也显著高于必漱平片组,P<0.05.结论:沐舒坦对治疗肺心病Ⅱ型呼衰效果很好,并且明显优于必嗽平药物.
作者:胡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该文旨在总结升白药物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及经济学价值.方法:选自1996~1999年同期住院初治急性白血病采取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特尔立组42例和进口同类产品组26例两组在疗效、用药天数和白细胞升高幅度上无明显差异,但药物经济学评价有明显差异.结论:特尔立较同类产品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别,但费用明显降低.
作者:钱新瑜;华铮;华晓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为了寻求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有效方法,缩短疗程并利于康复治疗.方法:应用利福平加皮维碘软膏(PVP-Ⅰ)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期残余创面195个,并与单用皮维碘软膏的181个创面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利福平加皮维碘软膏对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总有效率和创面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8%和88.5%,明显高于单用皮维碘组的57.5%(P<0.05)和58.9%(P<0.025).创面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常见,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利福平对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郑少瑜;陈文;张晓;何小兰;李瑞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评价重复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性或局限性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92年1月~2000年6月31例重复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复TBLB一次诊断成功率为74.2%,弥漫性粟粒病灶或结节状阴影阳性率可达91%.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重复TBLB很有帮助.重复一次可基本满足需要;弥漫性病变应首先考虑采用TBLB,对活检钳无法接触到的周围性病变,TBLB诊断价值有限.应采用其他方式确诊.
作者:王巍;叶一秀;王安生;陈红兵;林明贵;王金河;李静;张涛;丹子军;仲斌;李素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病变程度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我院自1990年10月~2000年12月间共对452例(580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了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其中男性276人,女性176人;年龄20~85岁,平均51岁;下肢静脉曲张病变分轻、中、重三度;深静脉返流的程度以Kistner标准分为5级.结果:580条肢体的造影结果经χ2检验P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肢静脉曲张病变程度与伴随的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程度无明确的关系.
作者:赵军;董国祥;李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黄和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胰腺炎(SP)病程的影响.方法:对重症胰腺炎保守治疗者在入院后即刻,急诊手术者术后24h经鼻空肠管或空肠造瘘管内注入大黄、蓖麻油、蕃泻叶,并对肠功能恢复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结果:患者在实施上述方案后,腹胀缓解、全身中毒症状减轻,胰腺感染率、并发症、死亡率下降,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减少.结论:大黄和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早期减少菌群移位、晚期减少胰腺感染和提高治愈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鲍世韵;余小舫;刘嘉林;马扬;郑锦锋;张卓;王劲;帅建;吴海雄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胶原酶消化法对成年猪胰岛的分离效果.方法:采用胶原酶胰导管注射负荷技术,静止消化与物理消化相结合消化分离成年猪胰腺脾叶;不连续密度梯度比重离心纯化,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细胞功能.结果:胰岛收获量为8339±2305胰岛数/g胰腺,纯化后胰岛数/g胰腺为4367±1876,纯度为85%,胰岛素释放反应良好.结论:采用本方法消化分离成年猪胰岛,胰岛细胞产量、纯度较高,功能良好.
作者:章乐虹;杨学伟;刘应生;胡以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基因.方法:运用PCR-SSO方法分析SLE患者和正常人群中HLADM基因的多态性.结果:正常人群和SLE人群组中,DMA*0101及DMB*0101频率占主要地主,DMA*0104和DMB*0104为罕见基因,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湖南地区SLE患者中未发现HLADM易感基因.
作者:施为;谢红付;刘稚然;朱武;杜乾君;王小勇;程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PGE1)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影响.观察PGE1治疗/ACEI治疗对糖尿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观察PGE1治疗组、ACEI治疗及普通治疗组对糖尿病蛋白尿水平的疗效,并对前列腺素E1治疗前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静脉输注PGE1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PGE1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水平,效果明显高于ACEI治疗组,而后者疗效又显著高于非ACEI治疗组.结论:PGE1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水平,此作用可能与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有关.
作者:焦凯;候军峰;殷振杰;孙脊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出现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所见.结果:发生肝动脉栓塞和狭窄的病人,1例死亡,1例发生肝灶状坏死.结论:肝动脉重建或再次肝移植是解决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关键.
作者:詹江华;万远廉;杨尹默;吴问汉;王维民;黄延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测定癫痫患者发作间期QT离散度(QTd)和心率较正QT离散度(QTc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同步记录47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体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计算机自动测量分析其QTt,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QTd、QTcd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P<0.01),且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和复杂部分性发作(CPS)患者QTt、QTcd延长更明显.结论:癫痫患者发作间期QTt、QTcd的延长,可能与其发生心脏性猝死有关.
作者:李亚军;常锦梅;高治耀;高飞;师随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复方甘草甜素对预防肝硬化的肝病理改变研究将其用于临床胆汁淤积、慢性活动性肝炎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方法:采用敏感度高的序贯设计检验方法,对56例肝细胞变性、坏死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实验至21例时,实验线已穿过上边界线,结论为有效.经过8周一个疗程的治疗,肝组织的综合判断和肝功能较应用本药前改善75%,P<0.01.结论:复方甘草甜素值得推荐应用于保护肝细胞,预防肝纤维化.
作者:宋方闻;李学俊;江元森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脾大部分栓塞治疗对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检测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脾大部分栓塞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变化,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脾大部分栓塞前外周血CD+3、CD+4百分率,CD+4/CD+8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治疗8周后,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仍低于健康人(P<0.05);而CD+8细胞百分率、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在栓塞前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前者P<0.05,后者P<0.01),栓塞后两者均下降,与健康人相比,前者P>0.05,后者P<0.05.结论:巨脾可能是肝硬化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脾大部分栓塞可部分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重大临床意义.
作者:张友才;邓长生;朱尤庆;陈金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病变特点及脑组织对转移瘤的反应.方法:对43例脑转移瘤及瘤周脑组织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及瘤周微血管密度记数.结果:脑转移瘤男性多见,左脑、小脑多见,腺癌多见,肉瘤罕见:绝大多数病例有明显坏死与出血;多数瘤周脑组织高度水肿、微血管大量增生(MVD31.4±15.5),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结论:(1)坏死与出血是脑转移瘤重要的继发改变;(2)瘤周脑组织反应性病变明显,它们是临床表现与影像改变的重要基础.
作者:郑长黎;杨晓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方法观察丹参、甘露醇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缺血3h,缺血3h用丹参和甘露醇4个组.实验组于缺血、再灌注1、2、3和24h取材,光镜下对比观察和组织学评估.结果:肢体缺血和再灌注后,实验组肺泡隔增厚、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多核白细胞浸润、贴壁,部分肺不张.用丹参和甘露醇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未用丹参和甘露醇组.结论:丹参和甘露醇都能有效地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肺损伤.
作者:陈建常;王乐农;史振满;卢开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肺癌诊断中血清CYFRA21-1、NSE、CEA含量的变化、敏感程度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81例肺癌及18例肺良性病变的患者血清CYFRA21-1、NSE、CEA浓度及阳性率,着重探讨其与肺癌病理类型、肺癌分期、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NSCLC组和鳞癌组的CYFRA21-1浓度高于SCLC组、对照组(P<0.05);腺癌组、对照组、SCLC组间的CYFRA21-1浓度无统计学差异.SCLC组NSE浓度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和对照组(P<0.05).CEA不同组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NSCLC和鳞癌组中,CYFRA21-1检测肺癌的敏感性高于NSE和CEA(P<0.05).SCLC组NSE的敏感性高于CYFRA21-1、CEA(P<0.05).对大细胞肺癌,NSE的敏感性亦较高(100%).随临床TNM分期的增加,CYFRA21-1、NSE浓度增加,Ⅰ、Ⅱ期与ⅢA~Ⅳ期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敏感性也增加.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YFRA21-1和NSE的浓度有增高的趋向,但各组间无明确的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肺癌的敏感性.结论:血清CYFRA21-1、NSE、CEA的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并有助于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分期评估.
作者:高辉;林钢;刘桐林;李简;陈鸿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是否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具有调制作用,以及这种调制作用是否影响体感皮层对传入信息的感受.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刺激记录技术和微电泳注射的方法,观察了不同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刺激隐神经单独作用和共同作用于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时自发活动平均放电率的变化.结果:去甲肾上腺素能易化体感皮层Ⅰ区电泳部位神经元的自发活动,使平均放电率增大.当微电泳电流强度从5nA逐渐加大至145nA时,平均放电率的增加值从(0.52±0.47)脉冲/s增大到(24.1±6.9)脉冲/s,表明易化作用逐渐加强,且呈剂量——效应正相关依赖关系.去甲肾上腺素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有抑制效应,但无剂量依赖关系.刺激隐神经的电流强度较弱,单纯A类纤维传入时对记录部位神经元的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刺激强度较强,A类和C类纤维共同传入时,能易化记录部位的自发活动.而且发现,去甲肾上腺素与传入信息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自发活动的调制有相互作用:去甲肾上腺素既能取消传入信息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兴奋效应;又能使其抑制作用减弱.结论: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调制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来改变信号一噪声比,影响体感皮层对传入信息的感受.
作者:胡必利;韩伟;刘甘泉;陈培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超促排卵联合宫腔内授精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14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hMG/hCG+IUI组排卵率为98.46%,明显高于CC+IUI组(P<0.005),与单纯hMG/hCG相似;hMG/hCG+IUI组的妊娠率为56.92%,明显高于hMG/hCG组和CC+IUI组(P<0.01),而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无差异.结论:hMG/hCG+IUICF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的治疗更有效.
作者:周庆娥;李艳萍;刘冬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足叶乙甙或米托蒽醌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ECOP方案(足叶乙甙、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或MCOP方案(米托蒽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23例非何杰金淋巴瘤,其中ⅡA 2例、ⅢA 3例、ⅢB 3例、ⅣA 4例、ⅣB 11例,18例为初治病人,5例为复发病例.结果:全组完全缓解率(CR)13例占56.5%;部分缓解(PR)4例占17.4%,总有效率73.9%.其中初治18例,总有效率77.8%;复发5例,总有效率60%.ECOP方案治疗16例,CR率为56.5%(9/16),PR为18.8%(3/16),总有效率73.3%,MCOP方案治疗7例,CR率为57.1%(4/7),部分缓解率14.3%(1/17),总有效率71.4%.上述方案毒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所有病例血象经间歇期应用或无G-CSF治疗均能恢复.结论:ECOP或MCOP方案是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有效而较安全的方案.
作者:朱雄鹏;张奕加;刘德斌;孙力;骆云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在地市级医院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从1999年12月~2001年4月间对4例肝炎后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施行了原位肝移植,对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硬化患者施行肝肾联合移植.结果:全组成功9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长已存活超过9个月.结论:在地市级医院开展肝移植初期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应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条件较好的受体;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甄作均;陈焕伟;苏树英;许卓明;彭翔;计勇;周永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99mTc-MIBI静息心肌显像肺摄取对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74例行静息心肌显像的心肌梗塞患者按肺摄取值分为肺摄取增加组和正常组,并对其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3个月.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心肌显像3个月后的血运重建术(CABG或PTCA).结果:肺摄取增加组较正常组有较高比例的心力衰竭(P<0.001)和左室扩大(P<0.01),较多的心肌缺损节段数(P<0.01)和病变血管数(P<0.01),较高的心肌异常灌注积分(P<0.05).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是肺摄取增加重要的影响因素(F=26.20,P<0.001).肺摄取增加组心脏事件发生率(53.8%)显著高于正常组(18.8%)(P<0.01),Log-rank统计分析两组未发生心脏事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多元回归显示,肺摄取增加是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影响因素(RR=6.05,95%CI 1.92~16.83,P<0.01).结论:99mTc-MIBI静息心肌显像肺摄取分析能提供左心功能等有用信息,肺摄取增加是心肌梗塞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王跃涛;鹿存芝;孙珍珠;夏淑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组成的化疗方案对大肠癌患者血清TNFα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大肠癌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联合化疗,应用酶标免疫分析测定治疗前后TNFα变化,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大肠癌患者化疗前血清中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化疗后TNFα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5),疗前与疗后对比,血清TNFα也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羟基喜树碱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明显降低瘤负荷及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
作者:臧爱民;姜晶;付立生;商琰红;曹丽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讨探洛赛克(L)、雷尼替丁(R)预防急诊手术后Cushing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将GCS为12~4分的急诊手术后的高血压脑出血、颅脑损伤患者(各90例)随机分作L处理组、R处理组及对照组,L 40mg每天1次静脉滴入,R150mg每12h 1次静脉滴入,观察其临床出血程度.结果:两L组、两R组的预防总有效率分别为93.1%,96.7%,90.3%和93.3%,均与其对照组(70.0%和76.7%)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使用额外剂量后,两L组的11例出血均能停止,但两R组的16例出血仍有10例不能停止.结论:L和R均有预防急诊术后Cushing溃疡出血的作用,两者预防效果几乎相等,但L较R的止血作用强.
作者:陈明建;胡义平;宋基文;李祥文;舒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外周血CD62P、CD6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4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外周血CD62P、CD63水平进行检测,以16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肾小球疾病各组患者CD62P、CD63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组CD62P、CD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CD62P、CD63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席春生;钟建庭;刘丽;欧剑锋;郑红;叶夏云;陈菁;王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血小板常规检测项目对血液病的意义.方法:总结159例血液病人血小板MPV、PCT、PDW值,观测病情缓解前后的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结果:血液病与正常对照、几种血液病之间PDW值无显著性差异;几种血液病MPV、PCT值变化明显: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正常对照比较MPV无明显减少,PCT降低(P<0.0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PV大于正常对照,PCT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后MPV仍大于正常对照(P<0.05),且与发病期比较没有差异;急性白血病MPV、PCT均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完全缓解后,MPV不仅仍低于正常对照,也低于发病期(均(P<0.01).结论:血小板的MPV、PCT、PDW变化,特别是MPV的变化,对有些血液病的诊断和转归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59例老年ARF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n=31)及死亡组(n=28),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休克、呼衰、严重感染、合并肾外脏器衰竭、透析前24h的输液量、早期透析、透析方式、热量及营养补充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预防并及时治疗多脏器衰竭及严重感染,严格控制输液量,早期腹透、纠正营养不良,将有效降低老年ARF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张波;叶任高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0例胃癌中CD44V9和nm2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55%;CD44V9阳性胃癌中nm23阳性表达率(42.2%)明显低于CD44V9阴性胃癌(93.3%)(P<0.01).CD44V9阳性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9和nm23在胃癌中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二者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指标.
作者:张丽娜;宋海峰;陈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治疗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508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治疗共2*!025次,其中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治疗448例,单纯灌注化疗60例.结果: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38.6%,21.6%;单纯灌注化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21.3%,9.6%.肿瘤分类、栓塞剂及用量、门静脉是否有癌栓、侧支循环的形成、碘油沉积情况以及栓塞技术和方法选择是否得当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可作为中晚期肝癌的常规治疗,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灌注化疗.
作者:史光军;李占武;胡义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破坏试验中不同浓度HBsAg对消毒剂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浓度的HBsAg采用定性破坏试验和定量破坏试验,观察HBsAg的破坏程度,确定对消毒剂效能的影响.结果:通过HBsAg定性破坏试验,证实HBsAg酶标检测试剂盒灵敏度为1ng/ml,有效氯含量为500ml/L,加入HBsAg悬液的浓度为10μg/ml,作用15min S/N值<2.1,当加入HBsAg悬液的浓度为30μg/ml时,作用30min S/N值仍>2.1.通过HBsAg定量破坏试验,证实当消毒剂的作用浓度相同时,HBsAg悬液的浓度为10μg/ml,作用15min,HBsAg残余量较作用6min时下降78.02%,而HBsAg悬液的浓度为32μg/ml时,只下降了60.19%.结论:所使用的HBsAg浓度越低,消毒剂低有效浓度和短有效时间将随之减小.
作者:文细毛;徐秀华;黄勋;任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现代护理理论认为,人的健康与其生活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人的心理、精神、社会状况和文化对病人病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必须从病人身心、社会文化出发来全面地考虑病人健康问题,充分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知识能力,使护理工作越来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临床护理实践常常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完成,即:实施护理的状况、背景及其多方面的联系,护理服务的内容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提供以上服务内容?因此,单纯学习护理的过程和方法,并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懂得“干什么”,而且要掌握“怎样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彭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健康教育作为衡量整体护理质量的标准已普遍运用于临床.鉴于首次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特异性,将协同护理模式(Callabortire Care Model,CCM)[1]的理论运用于辩证施护中,以观察对情绪的影响.作者对2000年8月~2001年1月中西医结合科的首次住院患者实施中医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评估,并与健康组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礼琼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对促进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及教学质量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些体会.1 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诊断学教学诊断学不仅是内科学的基础,而且对学生各临床学科实际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影响,所以称之为“桥梁”课.在上好桥梁课前,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目标,优化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手段.
作者:陈立平;周巧玲;杨敬华;钟化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作为医院医技科室技术组长,如何配合科主任做好医技科室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特谈谈如下浅见.(1)必须充分认识技术组长在科室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医技科室技术组长(全国大多数大医院为技师长),是负责医技科室技术人员、技术业务管理的高基层负责人.他既要管科室技术人员的业务,又要管技术人员队伍的思想、医德、医风和有关行政工作,官不大,无特殊待遇,但责任心重,工作繁杂.技术组组长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医技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完成,同时也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医技科室技术组组长的工作,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作者:王润文;于冀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糖尿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其危险因素为年龄、住院时间、血糖及抗生素应用.感染部位按发生频率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病原菌G-杆菌为主,其次为G+菌及真菌.预防措施为控制血糖、提高免疫力、避免侵入性操作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糖尿病并医院感染的机理及治疗也做了综述.
作者:贾伶;顾彦琪;王兵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脂蛋白(a)[Lipoprotein(a) LP(a)]是血浆中一种独立的脂蛋白,颗粒呈球状,表面与LDL相似,其化学特性和物理性质也与LDL相似,并有相同受体——载脂蛋白B100(apoB100),所以曾被认为是LDL的遗传和抗原变异型[1].但LP(a)含有α抗原决定簇的基化蛋白,且经二硫键与apoB100相连,在泳动、密度、颗粒大小、分子量、免疫特点等均不同于LDL[2].LP(a)密度在HDL和LDL之间,一般为1.05~1.100.组成成分有胆固醇、磷脂、apoB100和apoA,其中apoA与纤维蛋白的溶解酶原(PG)间具有高度的结构同源性(75%~100%)及交叉免疫反应.LP(a)于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在分离抗体时发现.近十余年来,关于它的基因组成及与疾病的关系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并认为LP(a)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3],并且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作者:陈伟;杨军;邓光贵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含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由胸膜毛细血管的体液渗出和大静脉与淋巴管再吸收二者之间动态平衡维持,其量恒定,在病理状态下平衡失调时,胸膜腔液体增加,称胸膜积液,简称胸水.区分胸水的性质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胸水中免疫学指标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小结,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唐吉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病历资料刘某男,45岁.因中下腹痛1月,加重伴便血4d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下腹持续性胀痛,无放射痛,伴解果酱稀大便,1~2次/d,每次量约50ml,排便后腹痛减轻.无畏寒发热、呕血等.4d前服中药后出现腹痛加重,并排出红色血便约200ml,共3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予以止血处理,效果不佳.急转我院.入院检查:T 37.5℃ P 90次/min,BP 85/55mmHg.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腹水呈阴性,肠鸣音6次/min,肛门外型正常,直肠空虚,无包块,指套退出有暗红色血迹.门诊资料:腹部B超:右下腹实质肿块,来自肠道.
作者:黄秋林;贾晓巍;杨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小学教师,体态较胖.于1992年因T12压缩性骨折入院治疗,伴左膝痛,拍X光片偶然发现左股骨内髁及股骨干下端髓腔内钙化,股骨头及其他四肢拍片正常,未予治疗.以后左膝痛逐年加重.于1998年复拍X光片见病无明显改变.高血压病史30年,于1969年左膝部曾受轻度外伤,无骨折及脱位史,无左下肢脉管炎病史,无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史,无家族类似病史.查体:病人有跛行,左膝呈外膝翻畸形,关节活动受限,80°(屈)10°(伸),左膝关节内侧间隙处压痛.侧位X线片见股骨内髁靠近关节面处有一半月形骨质缺损,其中有致密的坏死骨块,缺损处周围骨质致密,窝及髌骨下见骨性游离体,关节退行性改变严重,左股骨下端髓腔内见一8.0cm×1.4cm沿骨干走行不规则斑片状钙化灶.血常规(1998.6.10):WBC 6.8×109/L,RBC 4.40/1012/L,HGB 140g/L.综合以上诊断为左侧特发性膝关节及股骨干骨坏死.
作者:陈阜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Peutz-Jeghers综合征(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曾称为黑斑性息肉,简称PJS),于1863年由Hutchinson首先报道,是一种家族性非肿瘤性胃肠息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伴有粘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疾病.我院自1992年5月~2000年3月对8例患者采用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治疗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作者:张学军;张修礼;王要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科于1998年8月~1999年8月,对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使用盐酸恩丹西酮抗恶心呕吐所致便秘,采用番泻叶泡服,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6.7岁.所有患者在化疗期间同时使用盐酸恩丹西酮抗恶心呕吐,2~3d后出现大便干结、形状变粗,排出困难,患者表情痛苦,烦燥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作者:皮海珍;周明玉;易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达50%以上,反复出血发生率高达80%.传统的治疗方法虽能取得暂时的止血效果,但其并发症多,再出血率高.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死亡率降低到15%左右.其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三腔二囊管止血、内窥镜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本文重点介绍内科治疗.#
作者:周涓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否影响心血管病患者的NOS和NO,尚未见报道.我们检测了1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HP特异性抗体(HPIgG)、NOS、NO含量,旨在探讨HP感染对NOS和NO的影响.
作者:陈良海;李刚;李代渝;刘远厚;罗兴林;薛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