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红;刘祚君
目的:该文旨在总结升白药物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及经济学价值.方法:选自1996~1999年同期住院初治急性白血病采取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特尔立组42例和进口同类产品组26例两组在疗效、用药天数和白细胞升高幅度上无明显差异,但药物经济学评价有明显差异.结论:特尔立较同类产品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别,但费用明显降低.
作者:钱新瑜;华铮;华晓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3例EH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血浆NO及ET含量,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患者NO降低,ET升高(P均<0.01),福辛普利治疗后不仅血压下降,而且NO显著升高,ET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EH患者血浆NO降低及ET升高,福辛普利可改善这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状态.
作者:董新;田晓莉;张超英;党寅虎;牛小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足叶乙甙或米托蒽醌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ECOP方案(足叶乙甙、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或MCOP方案(米托蒽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23例非何杰金淋巴瘤,其中ⅡA 2例、ⅢA 3例、ⅢB 3例、ⅣA 4例、ⅣB 11例,18例为初治病人,5例为复发病例.结果:全组完全缓解率(CR)13例占56.5%;部分缓解(PR)4例占17.4%,总有效率73.9%.其中初治18例,总有效率77.8%;复发5例,总有效率60%.ECOP方案治疗16例,CR率为56.5%(9/16),PR为18.8%(3/16),总有效率73.3%,MCOP方案治疗7例,CR率为57.1%(4/7),部分缓解率14.3%(1/17),总有效率71.4%.上述方案毒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所有病例血象经间歇期应用或无G-CSF治疗均能恢复.结论:ECOP或MCOP方案是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有效而较安全的方案.
作者:朱雄鹏;张奕加;刘德斌;孙力;骆云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含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由胸膜毛细血管的体液渗出和大静脉与淋巴管再吸收二者之间动态平衡维持,其量恒定,在病理状态下平衡失调时,胸膜腔液体增加,称胸膜积液,简称胸水.区分胸水的性质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胸水中免疫学指标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小结,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唐吉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沐舒坦药物治疗肺心病Ⅱ型呼衰的作用疗效.方法:检测和统计90例住院患者的血气分析(PaO2及PaCO2)以及临床观察.结果:PaO2及PaCO2的改善程度经t检验,沐舒坦片剂组与沐舒坦针剂组显著地高于必漱平片组,而临床观察治疗效果经χ2检验,沐舒坦片剂组与沐舒坦针剂组也显著高于必漱平片组,P<0.05.结论:沐舒坦对治疗肺心病Ⅱ型呼衰效果很好,并且明显优于必嗽平药物.
作者:胡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技巧.方法:6例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患者,采用颈后正中入路行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结果:5例全部切除,1例大部切除后26月症状加重,病人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均应手术治疗,只要操作得当大部分行枕下后颈正中入路亦能达到全切.
作者:廖勇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在地市级医院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从1999年12月~2001年4月间对4例肝炎后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施行了原位肝移植,对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硬化患者施行肝肾联合移植.结果:全组成功9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长已存活超过9个月.结论:在地市级医院开展肝移植初期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应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条件较好的受体;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甄作均;陈焕伟;苏树英;许卓明;彭翔;计勇;周永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健康教育作为衡量整体护理质量的标准已普遍运用于临床.鉴于首次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特异性,将协同护理模式(Callabortire Care Model,CCM)[1]的理论运用于辩证施护中,以观察对情绪的影响.作者对2000年8月~2001年1月中西医结合科的首次住院患者实施中医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评估,并与健康组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礼琼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基因.方法:运用PCR-SSO方法分析SLE患者和正常人群中HLADM基因的多态性.结果:正常人群和SLE人群组中,DMA*0101及DMB*0101频率占主要地主,DMA*0104和DMB*0104为罕见基因,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湖南地区SLE患者中未发现HLADM易感基因.
作者:施为;谢红付;刘稚然;朱武;杜乾君;王小勇;程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B超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2例次临床上诊断为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膝关节B超和关节镜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结果:B超诊断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2%,假阳性率为5.7%,假阴性率为8%.结论:B超是一种廉价、简便、有效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无创检查方法,对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和手术种类的术前估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检查者的经验和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和类型是影响B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冬梅;迟江丽;苏颖;闫萍;蔡道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用生物方法测定牛心包经单纯戊二醛及戊二醛、三氧化二铬等复合鞣制后对羧基的影响.如果牛心包中羧基(COOH-1)含量减少,会提高牛心包的使用寿命.方法:单纯用纯化戊二醛及用纯化戊二醛预处理再用阳离子油、三氧化二铬、甘油等复合鞣制的牛心包组织,分别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仪测定羧基的含量.结果:在傅立叶红外光谱图1*!741.11cm-1处复合鞣制的牛心包比单用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的羧基(COOH-1)峰明显降低,表明羧基含量减少.并且,酰胺峰位左移,表明牛心包膜结构紧密.结论:用戊二醛预处理再经三氧化二铬、阳离子油及甘油等复合鞣制牛心包对生物瓣膜的防钙化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雪梅;许莉;王春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病变特点及脑组织对转移瘤的反应.方法:对43例脑转移瘤及瘤周脑组织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及瘤周微血管密度记数.结果:脑转移瘤男性多见,左脑、小脑多见,腺癌多见,肉瘤罕见:绝大多数病例有明显坏死与出血;多数瘤周脑组织高度水肿、微血管大量增生(MVD31.4±15.5),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结论:(1)坏死与出血是脑转移瘤重要的继发改变;(2)瘤周脑组织反应性病变明显,它们是临床表现与影像改变的重要基础.
作者:郑长黎;杨晓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Peutz-Jeghers综合征(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曾称为黑斑性息肉,简称PJS),于1863年由Hutchinson首先报道,是一种家族性非肿瘤性胃肠息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伴有粘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疾病.我院自1992年5月~2000年3月对8例患者采用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治疗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作者:张学军;张修礼;王要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甲氧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伴休克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门诊病例,用甲氧胺10~20mg静注抢救.结果:24例立即复律并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2例并用其它药物也有效.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休克的病例抢救时可以用甲氧胺静注为首选,疗效显著确定.甲氧胺通过升高血压而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起复律作用.
作者:王兴周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破坏试验中不同浓度HBsAg对消毒剂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浓度的HBsAg采用定性破坏试验和定量破坏试验,观察HBsAg的破坏程度,确定对消毒剂效能的影响.结果:通过HBsAg定性破坏试验,证实HBsAg酶标检测试剂盒灵敏度为1ng/ml,有效氯含量为500ml/L,加入HBsAg悬液的浓度为10μg/ml,作用15min S/N值<2.1,当加入HBsAg悬液的浓度为30μg/ml时,作用30min S/N值仍>2.1.通过HBsAg定量破坏试验,证实当消毒剂的作用浓度相同时,HBsAg悬液的浓度为10μg/ml,作用15min,HBsAg残余量较作用6min时下降78.02%,而HBsAg悬液的浓度为32μg/ml时,只下降了60.19%.结论:所使用的HBsAg浓度越低,消毒剂低有效浓度和短有效时间将随之减小.
作者:文细毛;徐秀华;黄勋;任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PGE1)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影响.观察PGE1治疗/ACEI治疗对糖尿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观察PGE1治疗组、ACEI治疗及普通治疗组对糖尿病蛋白尿水平的疗效,并对前列腺素E1治疗前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静脉输注PGE1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PGE1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水平,效果明显高于ACEI治疗组,而后者疗效又显著高于非ACEI治疗组.结论:PGE1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水平,此作用可能与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有关.
作者:焦凯;候军峰;殷振杰;孙脊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新生儿期脑室扩张的病因及规律.方法:对1996~1997年住院高危儿行常规系列头颅B超检查.结果:脑室扩张检出率为60.8%,按脑室扩张大时排序,病因依次为:先天畸形、产伤性颅内出血、TORCH综合症、化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重度、早产儿室内出血、HIE中度及HIE轻度.结论:新生儿脑室扩张的主要病因为出血、缺氧及感染,有各自的病理改变规律,了解后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黄玫;黄瑞文;刘星晖;陈文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59例老年ARF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n=31)及死亡组(n=28),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休克、呼衰、严重感染、合并肾外脏器衰竭、透析前24h的输液量、早期透析、透析方式、热量及营养补充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预防并及时治疗多脏器衰竭及严重感染,严格控制输液量,早期腹透、纠正营养不良,将有效降低老年ARF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张波;叶任高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治疗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508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治疗共2*!025次,其中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治疗448例,单纯灌注化疗60例.结果: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38.6%,21.6%;单纯灌注化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21.3%,9.6%.肿瘤分类、栓塞剂及用量、门静脉是否有癌栓、侧支循环的形成、碘油沉积情况以及栓塞技术和方法选择是否得当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可作为中晚期肝癌的常规治疗,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灌注化疗.
作者:史光军;李占武;胡义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婴幼儿术后的监护提供指导.方法:分析1998年9月~1999年12月共256例婴幼儿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256例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占6.6%,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1%,消化道出血占4.7%,心脏猝死综合征占3.1%,急性肾功能衰竭占2.3%;术后死亡12例,占总人数的4.7%.结论:由于婴幼儿机体发育及体循环的特殊性,术后以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依次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心脏猝死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应引起医护人员在术后监护时的高度重视.
作者:段大为;陈德凤;张铁柱;万明明;邵继风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