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肾脏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刘松;刘立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肾脏功能
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肾脏功能的改变.方法: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19例轻-中度OSAS病人,14例重度OSAS病人及21例非OSAS对照者,比较其血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以及夜尿量,夜尿渗透压和夜尿尿钠排泄量.16例OSAS病人经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后再比较上述指标.结果:各组OSAS病人血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24h尿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OSAS组病人夜尿量,夜尿钠排泄量较对照组增多,夜尿渗透压则降低,并且重度OSAS组较轻-中度OSAS组上述指标改变更加明显;CPAP治疗可纠正上述改变.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和24h尿蛋白无显著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肾脏功能影响的表现为夜尿量、夜尿钠排泄量增多和夜尿渗透压降低;CPAP治疗可以迅速缓解上述表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eutz-Jeghers综合征8例诊治体会

    Peutz-Jeghers综合征(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曾称为黑斑性息肉,简称PJS),于1863年由Hutchinson首先报道,是一种家族性非肿瘤性胃肠息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伴有粘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疾病.我院自1992年5月~2000年3月对8例患者采用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治疗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作者:张学军;张修礼;王要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61例治疗体会

    报告1962~1996年间10*!581例患者腹部手术后,因早期并发症再次手术治疗61例,再手术死亡7例.对再手术的原因、再手术率、再手术死亡率进行讨论,认为腹壁切口裂开、肠梗阻、消化道瘘、内出血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及术中准确仔细轻柔的操作能够有效降低再手术率及再手术死亡率.

    作者:朱新峰;张秀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CD44V9和nm23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0例胃癌中CD44V9和nm2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55%;CD44V9阳性胃癌中nm23阳性表达率(42.2%)明显低于CD44V9阴性胃癌(93.3%)(P<0.01).CD44V9阳性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9和nm23在胃癌中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二者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指标.

    作者:张丽娜;宋海峰;陈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59例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59例老年ARF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n=31)及死亡组(n=28),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休克、呼衰、严重感染、合并肾外脏器衰竭、透析前24h的输液量、早期透析、透析方式、热量及营养补充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预防并及时治疗多脏器衰竭及严重感染,严格控制输液量,早期腹透、纠正营养不良,将有效降低老年ARF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张波;叶任高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影响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治疗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508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治疗共2*!025次,其中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治疗448例,单纯灌注化疗60例.结果: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38.6%,21.6%;单纯灌注化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21.3%,9.6%.肿瘤分类、栓塞剂及用量、门静脉是否有癌栓、侧支循环的形成、碘油沉积情况以及栓塞技术和方法选择是否得当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可作为中晚期肝癌的常规治疗,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灌注化疗.

    作者:史光军;李占武;胡义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血液病血小板MPV、PCT、PDW的检测意义

    目的:分析血小板常规检测项目对血液病的意义.方法:总结159例血液病人血小板MPV、PCT、PDW值,观测病情缓解前后的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结果:血液病与正常对照、几种血液病之间PDW值无显著性差异;几种血液病MPV、PCT值变化明显: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正常对照比较MPV无明显减少,PCT降低(P<0.0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PV大于正常对照,PCT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后MPV仍大于正常对照(P<0.05),且与发病期比较没有差异;急性白血病MPV、PCT均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完全缓解后,MPV不仅仍低于正常对照,也低于发病期(均(P<0.01).结论:血小板的MPV、PCT、PDW变化,特别是MPV的变化,对有些血液病的诊断和转归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地市级医院开展肝移植的经验(附11例报告)

    目的:总结在地市级医院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从1999年12月~2001年4月间对4例肝炎后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施行了原位肝移植,对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硬化患者施行肝肾联合移植.结果:全组成功9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长已存活超过9个月.结论:在地市级医院开展肝移植初期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应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条件较好的受体;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甄作均;陈焕伟;苏树英;许卓明;彭翔;计勇;周永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3例EH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血浆NO及ET含量,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患者NO降低,ET升高(P均<0.01),福辛普利治疗后不仅血压下降,而且NO显著升高,ET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EH患者血浆NO降低及ET升高,福辛普利可改善这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状态.

    作者:董新;田晓莉;张超英;党寅虎;牛小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湖南地区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HLA-DM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基因.方法:运用PCR-SSO方法分析SLE患者和正常人群中HLADM基因的多态性.结果:正常人群和SLE人群组中,DMA*0101及DMB*0101频率占主要地主,DMA*0104和DMB*0104为罕见基因,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湖南地区SLE患者中未发现HLADM易感基因.

    作者:施为;谢红付;刘稚然;朱武;杜乾君;王小勇;程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特尔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该文旨在总结升白药物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及经济学价值.方法:选自1996~1999年同期住院初治急性白血病采取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特尔立组42例和进口同类产品组26例两组在疗效、用药天数和白细胞升高幅度上无明显差异,但药物经济学评价有明显差异.结论:特尔立较同类产品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别,但费用明显降低.

    作者:钱新瑜;华铮;华晓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牙周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体液免疫功能检测

    目的:了解牙周炎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取56例牙周炎患者外周静脉血,分别采用桥联免疫法及免疫比浊法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测定.20个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牙周炎患者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血清补体C3、C4含量降低.结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因素可能是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章乐怡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肾脏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肾脏功能的改变.方法: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19例轻-中度OSAS病人,14例重度OSAS病人及21例非OSAS对照者,比较其血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以及夜尿量,夜尿渗透压和夜尿尿钠排泄量.16例OSAS病人经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后再比较上述指标.结果:各组OSAS病人血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24h尿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OSAS组病人夜尿量,夜尿钠排泄量较对照组增多,夜尿渗透压则降低,并且重度OSAS组较轻-中度OSAS组上述指标改变更加明显;CPAP治疗可纠正上述改变.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和24h尿蛋白无显著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肾脏功能影响的表现为夜尿量、夜尿钠排泄量增多和夜尿渗透压降低;CPAP治疗可以迅速缓解上述表现.

    作者:刘松;刘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破坏试验中HBsAg试验浓度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破坏试验中不同浓度HBsAg对消毒剂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浓度的HBsAg采用定性破坏试验和定量破坏试验,观察HBsAg的破坏程度,确定对消毒剂效能的影响.结果:通过HBsAg定性破坏试验,证实HBsAg酶标检测试剂盒灵敏度为1ng/ml,有效氯含量为500ml/L,加入HBsAg悬液的浓度为10μg/ml,作用15min S/N值<2.1,当加入HBsAg悬液的浓度为30μg/ml时,作用30min S/N值仍>2.1.通过HBsAg定量破坏试验,证实当消毒剂的作用浓度相同时,HBsAg悬液的浓度为10μg/ml,作用15min,HBsAg残余量较作用6min时下降78.02%,而HBsAg悬液的浓度为32μg/ml时,只下降了60.19%.结论:所使用的HBsAg浓度越低,消毒剂低有效浓度和短有效时间将随之减小.

    作者:文细毛;徐秀华;黄勋;任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氧化氮合成酶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否影响心血管病患者的NOS和NO,尚未见报道.我们检测了1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HP特异性抗体(HPIgG)、NOS、NO含量,旨在探讨HP感染对NOS和NO的影响.

    作者:陈良海;李刚;李代渝;刘远厚;罗兴林;薛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超促排卵与宫腔内授精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超促排卵联合宫腔内授精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14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hMG/hCG+IUI组排卵率为98.46%,明显高于CC+IUI组(P<0.005),与单纯hMG/hCG相似;hMG/hCG+IUI组的妊娠率为56.92%,明显高于hMG/hCG组和CC+IUI组(P<0.01),而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无差异.结论:hMG/hCG+IUICF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的治疗更有效.

    作者:周庆娥;李艳萍;刘冬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去甲肾上腺素和刺激隐神经对大鼠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自发活动的调制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是否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具有调制作用,以及这种调制作用是否影响体感皮层对传入信息的感受.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刺激记录技术和微电泳注射的方法,观察了不同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刺激隐神经单独作用和共同作用于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时自发活动平均放电率的变化.结果:去甲肾上腺素能易化体感皮层Ⅰ区电泳部位神经元的自发活动,使平均放电率增大.当微电泳电流强度从5nA逐渐加大至145nA时,平均放电率的增加值从(0.52±0.47)脉冲/s增大到(24.1±6.9)脉冲/s,表明易化作用逐渐加强,且呈剂量——效应正相关依赖关系.去甲肾上腺素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有抑制效应,但无剂量依赖关系.刺激隐神经的电流强度较弱,单纯A类纤维传入时对记录部位神经元的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刺激强度较强,A类和C类纤维共同传入时,能易化记录部位的自发活动.而且发现,去甲肾上腺素与传入信息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自发活动的调制有相互作用:去甲肾上腺素既能取消传入信息对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兴奋效应;又能使其抑制作用减弱.结论: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调制体感皮层Ⅰ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来改变信号一噪声比,影响体感皮层对传入信息的感受.

    作者:胡必利;韩伟;刘甘泉;陈培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沐舒坦药物治疗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沐舒坦药物治疗肺心病Ⅱ型呼衰的作用疗效.方法:检测和统计90例住院患者的血气分析(PaO2及PaCO2)以及临床观察.结果:PaO2及PaCO2的改善程度经t检验,沐舒坦片剂组与沐舒坦针剂组显著地高于必漱平片组,而临床观察治疗效果经χ2检验,沐舒坦片剂组与沐舒坦针剂组也显著高于必漱平片组,P<0.05.结论:沐舒坦对治疗肺心病Ⅱ型呼衰效果很好,并且明显优于必嗽平药物.

    作者:胡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浆ET-1、CGRP、IL-8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LC)患者血管活性物质ET-1、CGRP变化与IL-8关系.方法:联合检测ET-1、CGRP、IL-8.结果:LC患者血浆ET-1浓度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LC患者血浆CGRP浓度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LCC级患者血浆CGRP浓度则显著低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LC患者血浆IL-8浓度均高于健康组;LC患者血浆ET-1与CGR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IL-8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ET-1、CGRP异常变化与IL-8有关.

    作者:潘雪飞;张长法;邱蔚蔚;唐永明;常洁;施斌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心肌显像肺摄取定量分析对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99mTc-MIBI静息心肌显像肺摄取对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74例行静息心肌显像的心肌梗塞患者按肺摄取值分为肺摄取增加组和正常组,并对其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3个月.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心肌显像3个月后的血运重建术(CABG或PTCA).结果:肺摄取增加组较正常组有较高比例的心力衰竭(P<0.001)和左室扩大(P<0.01),较多的心肌缺损节段数(P<0.01)和病变血管数(P<0.01),较高的心肌异常灌注积分(P<0.05).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是肺摄取增加重要的影响因素(F=26.20,P<0.001).肺摄取增加组心脏事件发生率(53.8%)显著高于正常组(18.8%)(P<0.01),Log-rank统计分析两组未发生心脏事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多元回归显示,肺摄取增加是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影响因素(RR=6.05,95%CI 1.92~16.83,P<0.01).结论:99mTc-MIBI静息心肌显像肺摄取分析能提供左心功能等有用信息,肺摄取增加是心肌梗塞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王跃涛;鹿存芝;孙珍珠;夏淑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HCF方案对大肠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组成的化疗方案对大肠癌患者血清TNFα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大肠癌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联合化疗,应用酶标免疫分析测定治疗前后TNFα变化,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大肠癌患者化疗前血清中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化疗后TNFα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5),疗前与疗后对比,血清TNFα也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羟基喜树碱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明显降低瘤负荷及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

    作者:臧爱民;姜晶;付立生;商琰红;曹丽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