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复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性或周围性肺病变的诊断价值

王巍;叶一秀;王安生;陈红兵;林明贵;王金河;李静;张涛;丹子军;仲斌;李素梅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 肺活检, 肺病变
摘要:目的:为了评价重复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性或局限性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92年1月~2000年6月31例重复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复TBLB一次诊断成功率为74.2%,弥漫性粟粒病灶或结节状阴影阳性率可达91%.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重复TBLB很有帮助.重复一次可基本满足需要;弥漫性病变应首先考虑采用TBLB,对活检钳无法接触到的周围性病变,TBLB诊断价值有限.应采用其他方式确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D44V9和nm23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0例胃癌中CD44V9和nm2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55%;CD44V9阳性胃癌中nm23阳性表达率(42.2%)明显低于CD44V9阴性胃癌(93.3%)(P<0.01).CD44V9阳性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9和nm23在胃癌中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二者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指标.

    作者:张丽娜;宋海峰;陈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血液病血小板MPV、PCT、PDW的检测意义

    目的:分析血小板常规检测项目对血液病的意义.方法:总结159例血液病人血小板MPV、PCT、PDW值,观测病情缓解前后的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结果:血液病与正常对照、几种血液病之间PDW值无显著性差异;几种血液病MPV、PCT值变化明显: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正常对照比较MPV无明显减少,PCT降低(P<0.0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PV大于正常对照,PCT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后MPV仍大于正常对照(P<0.05),且与发病期比较没有差异;急性白血病MPV、PCT均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完全缓解后,MPV不仅仍低于正常对照,也低于发病期(均(P<0.01).结论:血小板的MPV、PCT、PDW变化,特别是MPV的变化,对有些血液病的诊断和转归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重复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性或周围性肺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为了评价重复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性或局限性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92年1月~2000年6月31例重复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复TBLB一次诊断成功率为74.2%,弥漫性粟粒病灶或结节状阴影阳性率可达91%.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重复TBLB很有帮助.重复一次可基本满足需要;弥漫性病变应首先考虑采用TBLB,对活检钳无法接触到的周围性病变,TBLB诊断价值有限.应采用其他方式确诊.

    作者:王巍;叶一秀;王安生;陈红兵;林明贵;王金河;李静;张涛;丹子军;仲斌;李素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和狭窄的诊治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出现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所见.结果:发生肝动脉栓塞和狭窄的病人,1例死亡,1例发生肝灶状坏死.结论:肝动脉重建或再次肝移植是解决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关键.

    作者:詹江华;万远廉;杨尹默;吴问汉;王维民;黄延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HCF方案对大肠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组成的化疗方案对大肠癌患者血清TNFα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大肠癌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联合化疗,应用酶标免疫分析测定治疗前后TNFα变化,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大肠癌患者化疗前血清中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化疗后TNFα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5),疗前与疗后对比,血清TNFα也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羟基喜树碱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明显降低瘤负荷及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

    作者:臧爱民;姜晶;付立生;商琰红;曹丽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药物预防急诊术后Cushing溃疡出血的对照观察

    目的:讨探洛赛克(L)、雷尼替丁(R)预防急诊手术后Cushing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将GCS为12~4分的急诊手术后的高血压脑出血、颅脑损伤患者(各90例)随机分作L处理组、R处理组及对照组,L 40mg每天1次静脉滴入,R150mg每12h 1次静脉滴入,观察其临床出血程度.结果:两L组、两R组的预防总有效率分别为93.1%,96.7%,90.3%和93.3%,均与其对照组(70.0%和76.7%)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使用额外剂量后,两L组的11例出血均能停止,但两R组的16例出血仍有10例不能停止.结论:L和R均有预防急诊术后Cushing溃疡出血的作用,两者预防效果几乎相等,但L较R的止血作用强.

    作者:陈明建;胡义平;宋基文;李祥文;舒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心肌显像肺摄取定量分析对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99mTc-MIBI静息心肌显像肺摄取对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74例行静息心肌显像的心肌梗塞患者按肺摄取值分为肺摄取增加组和正常组,并对其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3个月.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心肌显像3个月后的血运重建术(CABG或PTCA).结果:肺摄取增加组较正常组有较高比例的心力衰竭(P<0.001)和左室扩大(P<0.01),较多的心肌缺损节段数(P<0.01)和病变血管数(P<0.01),较高的心肌异常灌注积分(P<0.05).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是肺摄取增加重要的影响因素(F=26.20,P<0.001).肺摄取增加组心脏事件发生率(53.8%)显著高于正常组(18.8%)(P<0.01),Log-rank统计分析两组未发生心脏事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多元回归显示,肺摄取增加是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影响因素(RR=6.05,95%CI 1.92~16.83,P<0.01).结论:99mTc-MIBI静息心肌显像肺摄取分析能提供左心功能等有用信息,肺摄取增加是心肌梗塞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王跃涛;鹿存芝;孙珍珠;夏淑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特发性膝关节及股骨干骨坏死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小学教师,体态较胖.于1992年因T12压缩性骨折入院治疗,伴左膝痛,拍X光片偶然发现左股骨内髁及股骨干下端髓腔内钙化,股骨头及其他四肢拍片正常,未予治疗.以后左膝痛逐年加重.于1998年复拍X光片见病无明显改变.高血压病史30年,于1969年左膝部曾受轻度外伤,无骨折及脱位史,无左下肢脉管炎病史,无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史,无家族类似病史.查体:病人有跛行,左膝呈外膝翻畸形,关节活动受限,80°(屈)10°(伸),左膝关节内侧间隙处压痛.侧位X线片见股骨内髁靠近关节面处有一半月形骨质缺损,其中有致密的坏死骨块,缺损处周围骨质致密,窝及髌骨下见骨性游离体,关节退行性改变严重,左股骨下端髓腔内见一8.0cm×1.4cm沿骨干走行不规则斑片状钙化灶.血常规(1998.6.10):WBC 6.8×109/L,RBC 4.40/1012/L,HGB 140g/L.综合以上诊断为左侧特发性膝关节及股骨干骨坏死.

    作者:陈阜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复方甘草甜素(SNMC)对肝病理改变观察

    目的:通过复方甘草甜素对预防肝硬化的肝病理改变研究将其用于临床胆汁淤积、慢性活动性肝炎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方法:采用敏感度高的序贯设计检验方法,对56例肝细胞变性、坏死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实验至21例时,实验线已穿过上边界线,结论为有效.经过8周一个疗程的治疗,肝组织的综合判断和肝功能较应用本药前改善75%,P<0.01.结论:复方甘草甜素值得推荐应用于保护肝细胞,预防肝纤维化.

    作者:宋方闻;李学俊;江元森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浆ET-1、CGRP、IL-8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LC)患者血管活性物质ET-1、CGRP变化与IL-8关系.方法:联合检测ET-1、CGRP、IL-8.结果:LC患者血浆ET-1浓度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LC患者血浆CGRP浓度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LCC级患者血浆CGRP浓度则显著低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LC患者血浆IL-8浓度均高于健康组;LC患者血浆ET-1与CGR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IL-8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ET-1、CGRP异常变化与IL-8有关.

    作者:潘雪飞;张长法;邱蔚蔚;唐永明;常洁;施斌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地市级医院开展肝移植的经验(附11例报告)

    目的:总结在地市级医院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从1999年12月~2001年4月间对4例肝炎后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施行了原位肝移植,对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硬化患者施行肝肾联合移植.结果:全组成功9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长已存活超过9个月.结论:在地市级医院开展肝移植初期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应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条件较好的受体;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甄作均;陈焕伟;苏树英;许卓明;彭翔;计勇;周永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成年人先天性肾积水的诊治(附36例报告)

    目的:探讨成年人先天性肾积水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41侧)成年人先天性肾积水诊治情况,并结合文献就其诊治问题进行讨论.结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25侧,肾盂Y-V成形术3侧,UPJ纵切横缝术2侧,迷走血管离断术1侧,UPJ纤维组织切除松解术1侧,6侧因患肾功能丧失,继发结石或严重感染行患肾切除,1例双肾重度积水因尿毒症行双肾造瘘,1侧肾轻度积水放弃手术治疗;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一期治愈为88.0%(22/25).结论:逆行尿路造影是诊断成人UPJO的重要方法,早期诊断是防止患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的关键,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首选术式.

    作者:谢续标;黄循;杨罗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下肢静脉曲张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病变程度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我院自1990年10月~2000年12月间共对452例(580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了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其中男性276人,女性176人;年龄20~85岁,平均51岁;下肢静脉曲张病变分轻、中、重三度;深静脉返流的程度以Kistner标准分为5级.结果:580条肢体的造影结果经χ2检验P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肢静脉曲张病变程度与伴随的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程度无明确的关系.

    作者:赵军;董国祥;李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肝硬化脾大部分栓塞对T细胞亚群及sIL-2R水平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脾大部分栓塞治疗对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检测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脾大部分栓塞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变化,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脾大部分栓塞前外周血CD+3、CD+4百分率,CD+4/CD+8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治疗8周后,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仍低于健康人(P<0.05);而CD+8细胞百分率、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在栓塞前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前者P<0.05,后者P<0.01),栓塞后两者均下降,与健康人相比,前者P>0.05,后者P<0.05.结论:巨脾可能是肝硬化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脾大部分栓塞可部分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重大临床意义.

    作者:张友才;邓长生;朱尤庆;陈金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医疗整体护理模式实践

    现代护理理论认为,人的健康与其生活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人的心理、精神、社会状况和文化对病人病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必须从病人身心、社会文化出发来全面地考虑病人健康问题,充分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知识能力,使护理工作越来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临床护理实践常常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完成,即:实施护理的状况、背景及其多方面的联系,护理服务的内容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提供以上服务内容?因此,单纯学习护理的过程和方法,并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懂得“干什么”,而且要掌握“怎样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彭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特尔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该文旨在总结升白药物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及经济学价值.方法:选自1996~1999年同期住院初治急性白血病采取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特尔立组42例和进口同类产品组26例两组在疗效、用药天数和白细胞升高幅度上无明显差异,但药物经济学评价有明显差异.结论:特尔立较同类产品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别,但费用明显降低.

    作者:钱新瑜;华铮;华晓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技巧.方法:6例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患者,采用颈后正中入路行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结果:5例全部切除,1例大部切除后26月症状加重,病人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高颈段髓外腹侧肿瘤均应手术治疗,只要操作得当大部分行枕下后颈正中入路亦能达到全切.

    作者:廖勇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肾小球疾病患者外周血CD62P、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外周血CD62P、CD6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4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外周血CD62P、CD63水平进行检测,以16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肾小球疾病各组患者CD62P、CD63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组CD62P、CD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CD62P、CD63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席春生;钟建庭;刘丽;欧剑锋;郑红;叶夏云;陈菁;王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丹参、甘露醇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方法观察丹参、甘露醇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缺血3h,缺血3h用丹参和甘露醇4个组.实验组于缺血、再灌注1、2、3和24h取材,光镜下对比观察和组织学评估.结果:肢体缺血和再灌注后,实验组肺泡隔增厚、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多核白细胞浸润、贴壁,部分肺不张.用丹参和甘露醇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未用丹参和甘露醇组.结论:丹参和甘露醇都能有效地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肺损伤.

    作者:陈建常;王乐农;史振满;卢开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利福平加皮维碘软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观察

    目的:为了寻求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有效方法,缩短疗程并利于康复治疗.方法:应用利福平加皮维碘软膏(PVP-Ⅰ)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期残余创面195个,并与单用皮维碘软膏的181个创面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利福平加皮维碘软膏对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总有效率和创面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8%和88.5%,明显高于单用皮维碘组的57.5%(P<0.05)和58.9%(P<0.025).创面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常见,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利福平对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郑少瑜;陈文;张晓;何小兰;李瑞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