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李扬扬;李艳艳;陈彩琴;俞富祥

关键词:肠/微生物学, 肠道营养, 胃切除术, 手术后期间, 内毒素类/血液, 有益菌种/治疗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实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毕2式吻合术后的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减压组、对照组、实验组.减压组常规使用胃肠减压及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使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输注;实验组按照对照组的肠内营养输注之外加用整肠生.观测指标包括:患者术后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及白蛋白水平、术后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呈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白蛋白水平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可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减少腹泻,增强营养,促进患者康复.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并肝脓肿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科糖尿病并感染患者272例,其中糖尿病并肝脓肿38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糖尿病并肝脓肿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败血症、肺结核、高糖化血红蛋白、低蛋白血症为糖尿病肝脓肿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败血症、低蛋白血症是糖尿病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败血症、肺结核、高糖化血红蛋白、低蛋白血症为糖尿病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败血症、低蛋白血症是糖尿病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苏劲波;袁凌青;廖二元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先天性多指畸形研究进展

    先天性多指畸形(congenital polydactyly)是指正常手指以外的手指赘生,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手部畸形.由于症状典型,诊断相对容易,故临床上对其往往重视不足.但事实上由于先天性多指畸形类型多样,尤其对手部功能影响重大,往往造成术后效果不一,笔者就其病因、临床表现、分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病因先天性多指畸形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遗传是其主要原因,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也有报道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目前多数研究表明与多条染色体多段区域中的多个基因的突变有关.Furniss等[3]确定位于7p13的GLI3基因突变可导致多指畸形,此外一些家系的致多指畸形基因被分别定位于7q36[4]、7q21-q34[5]和19p13.1-p13.2等区域[6].近来一些研究证实SHH(Sonic Hedgehog)的突变可能在胚胎时期多指畸形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7].

    作者:贾中伟;龙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GemOXD与GD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GemOXD(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与GDP(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科46例经正规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分为GemOXD组和GDP组,23例/组.GemOXD组: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奥沙利铂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一周期.GDP组: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顺铂25 mg/m2,第1~3天;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一周期.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GemOXD组23例,CR 6例(26.1%),PR 10例(43.5%),总有效率(CR +PR)为69.6%.GDP组23例,CR4例(17.4%),PR 11例(47.8%),总有效率(CR +PR)为6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mOXD方案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G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mOXD和GDP方案对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均是有效的挽救方案,GemOXD方案胃肠道反应少于GDP方案,对老年人和体质稍差的患者,选择GemOXD方案,耐受性较好.

    作者:贺军侨;易平勇;刘晰宇;周芳;孙中义;欧阳周;黄利军;姚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青年人肥胖与牙周炎的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青年人肥胖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来自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年龄在20~28岁的青年380例,测量每位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及腰围(WC),计算体质指数(BMI);进行口腔检查,记录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程度(CAL),分析BMI、WC与GI、CAL的关系.结果 女性BMI、WC与GI、CAL均呈正相关(r=0.91,0.92,0.70,0.82,P<0.01);男性BMI与GI、CAL无关,WC与GI、CAL相关(r=0.62,P<0.01).结论 青年女性的全身性肥胖、腹型肥胖均与牙周炎相关;青年男性中,只观察到腹型肥胖与牙周炎相关.

    作者:乌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患者,女,49岁,无口服避孕药史.右上腹不适3个月,腹部B超发现肝脏多发占位病变于2010年10月21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营养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蜘蛛痣,两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乙肝、丙肝、肝功能及肿瘤标记物均未发现异常.腹部CT检查示肝脏形态规整,肝缘光滑,动脉期肝内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结节影,大者约4 cm;部分病灶中央可见结节状强化,门脉期边缘持续环形强化;部分病灶边界清楚,双期无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考虑肝脏多发转移瘤.胸部CT检查双肺多发小结节及微结节,考虑转移性病灶.胃镜、肠镜、妇科检查均无异常.为明确诊断,在B超引导下行肝脏肿物穿刺,病理报告恶性肿瘤组织由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AEI/AE3(-),CD117(+),C-erbB-2(-),VEGF(2 +),EGFR(-),CD31(3+),CD34(3+),结合免疫组化符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诊断.确诊后先后给予患者干扰素和多靶点药物舒尼替尼治疗,但患者均因出现乏力等副作用拒绝使用,停药随访2年,一般状况较好,影像学进展不明显,生存良好.

    作者:张萍;武晓楠;聂鑫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

    目的 评价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7月,本院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术式治疗1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踝关节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 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复查,优7例,良4例,中1例,总优良率91.7%.结论 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术式,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有效方法.

    作者:尹明杰;范启申;周祥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外耳道后壁重建和乳突填充治疗胆脂瘤中耳炎

    目的 评估外耳道后壁重建和乳突填充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外耳道后壁重建和乳突填充治疗22例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1—3年随访,20例移植的颞肌筋膜愈合良好,外耳道保持圆柱状,占90.9%,鼓室腔内胆脂瘤复发致鼓膜穿孔1例.术后气骨导差平均缩小22.5 dB,其中缩小10 ~20 dB者10例(45.5%),20~ 30 dB者6例(29.3%),>30 dB者4例(18.2%),听力无改善者2例(9.1%).结论 外耳道后壁重建和乳突填充能有效清除胆脂瘤,听力改善明显,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鹏;黄顺德;谢景华;孟庆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行H-UPPP术后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的测定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术后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ET-1)的变化.方法 对40例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A组)20例,不合并高血压(B组)20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血压监测,并检测其血清ET-1水平,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行H-UPPP术6个月后,A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02)、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前A、B组血清ET-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A组血清ET-1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6个月复查,A、B组血清ET-1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血压恢复良好,可以解除内科药物治疗.血清内皮素-1可以作为OSAHS合并高血压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监测指标.

    作者:侯玉凡;李宪华;姜涛;郭颖;华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艾滋病痴呆症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艾滋病痴呆症(ADC)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住的42例AD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小牛血组(20例).两组均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小牛血组加用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静滴,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 6周后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27.27%;小牛血组中显效7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之后两组HAART不变,小牛血组停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再分别检查两组的CD4细胞数和HIV病毒载量,其值与入院时的检查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牛血组中出现临床有效的多数病例(9例)中,其治疗效果却逐渐丧失,消失症状再现.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AIDS痴呆症的主要机制是基于其增强了组织细胞对氧及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增加心、脑、肝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从而改善微循环的药理作用.其显著的治疗效果说明,它是一种值得关注和进行尝试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眶内视路病变的MRI扫描技术探讨

    目的 探讨眶内视路病变患者的病因及MRI扫描序列的成像特点,制定合理的扫描方案.方法 对628例疑似眶内视路病变患者使用西门子SONATA 1.5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扫描序列均采用T2 WI,T1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液体信号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arkfluid,增强T1WIFS序列,薄层小视野三维扫描.结果 628例疑似眶内视路病变患者行SONA-TA 1.5T磁共振扫描检查,共检出病变总阳性率为76.9% (483/628),其中球内病变78例,占16.1%,眼眶病变及视路外压性病变272例,占56.3%,视神经炎133例,占27.5%.Darkfluid序列对于显示球内病变阳性率[88.5% (69/78)]显著高于传统T1WI,T2WI[20.5% (16/78)、34.6%(27/78),x2=47.78,72.61,P<0.01];T1WIFS对于眼眶病变及视路外压性病变显示优于常规T1WI,T2WI[89.3% (243/272) vs 32.7% (89/272)、60.7% (165/272),x2=183.30,59.65,P<0.01];STIR序列显示视神经炎检出率[73.7%(98/133)]均高于T1WI、T2 WI及T1WIFS[27.8%(37/133)、44.4%(59/133)、59.4%(79/133),x2=55.97,23.64,6.10,P<0.01].结论 根据引起眶内视路病变的病因采用不同的MRI序列能很好的发现引起视力下降的各种眶内视路病变.Darkfluid(水抑制)能更好显示眼球内占位性病变;增强T1WIFS序列对于眼眶病变及视路外压性病变显示优于传统T2WI,T1WI序列;冠状面STIR序列显示视神经炎佳.

    作者:聂吉林;周高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辅助治疗重度抑郁症的疗效评估

    目的 评价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辅助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10例,按纳入患者的先后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帕罗西汀组55例,服用帕罗西汀20 mg/d+豆油胶囊2g/d;联合用药组55例,服用帕罗西汀20 mg/d+ Omega 3脂肪酸2g/d.两组均连续服药8周.分别在服药前及服药后2、4、6、8周使用Hamilton抑郁(HAMD)评分量表评价疗效,并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后8周红细胞膜表面脂肪酸含量.结果 联合用药组完成随访53例,失访2例;帕罗西汀组完成随访49例,失访6例.两组患者服药2周后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联合用药组在服药后第4周开始HAMD评分较单纯帕罗西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服用omega 3脂肪酸8周后,联合用药组红细胞膜表面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重度抑郁症的治疗中,使用omega 3脂肪酸辅助治疗较单纯帕罗西汀的临床疗效更显著.

    作者:阎立新;陈林庆;蔺兴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两种减少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出血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术前卡孕栓阴道给药和短期口服米非司酮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出血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9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2例,卡孕栓组在术前阴道放置卡孕栓0.5 mg,米非司酮组术前3d口服米非司酮总量300 mg,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卡孕栓组和米非司酮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卡孕栓组、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显著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孕栓组与米非司酮组比较,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卡孕栓组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米非司酮组(P<0.05).结论 术前卡孕栓阴道给药和短期口服米非司酮均能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出血,其效果相当,但卡孕栓的药物副反应较轻,其发生率也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刚;李佳黛;范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与年龄的关系

    目的 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现状,探讨其感染情况与年龄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3709例0~15岁儿童进行Hp感染检查,其中622例行血清学Hp-IgG检测及3087例行13C呼气试验,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Hp-IgG阳性率为35.2%,13C呼气试验阳性率为38.6%,其中男、女分别为34.3%,39.9%和36.3%,37.8%.Hp感染率总体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但不均衡,≥9岁组感染率略高于<9岁组.结论 本院就诊的3709名0~15岁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不规律升高趋势.

    作者:欧阳红娟;游洁玉;罗艳红;赵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脑梗死患者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sCD40L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CD40-1C/T基因多态性对血清游离CD40L(s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0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无卒中病史体检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D40基因多态性并测序鉴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D40L浓度.结果 病例组CC基因型(31.6%)及C等位基因频率(53.8%)显著高于对照组(17.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4,10.69,P<0.01);病例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97±1.20)ng/ml vs (2.69 ±0.8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P<0.01).病例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在CC[(4.55±1.16)ng/ml]、CT[(3.93±1.17)ng/ml]、TT[(3.27±0.90) ng/ml]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9.22,P<0.01),CC基因型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者,CT基因型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TT基因型者;对照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在CC[(2.91 ±0.79) ng/ml]、CT[(2.67 ±0.89) ng/ml]、TT[(2.61±0.91) ng/ml]各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619,P=0.541).结论 脑梗死患者CD40-1 C/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sCD40L的表达水平有关,CC基因型血清sCD40L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许瑞;李东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分期及其治疗预后

    目的 评价临床分期对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 研究78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各分期及预后的关系(15例为Ⅳa期,50例为Ⅳb期,13例为Ⅳc期).结果 Ⅳa期的患者的预后明显要好于Ⅳb期和Ⅳc期的患者.13例Ⅳc期的患者均于1年之内死亡.Ⅳb期的患者行根治手术治疗后其预后与Ⅳa期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行根治手术治疗的ⅣB期患者其预后与Ⅳc期相近.结论 Ⅳa期的患者推荐根治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Ⅳc期患者预后差,仅推荐保守疗法.Ⅳb期患者预后分化大,当存在手术适应证时,根治手术治疗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刘歆春;翟安;雷志盛;白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AH)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在治疗的第1、7、10、14天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脉动指数(PI),同时测定血浆ET-1、CGRP水平.结果 亚低温组第7、10、14天时的VMCA明显低于对照组[7 d:(95.46±22.48) cm/s vs(110.35±32.38) cm/s,t=2.07,P<0.05;10 d:(85.57±17.47) cm/s vs (97.64±20.55) cm/s,t =2.45,P<0.05;14 d:(57.16±14.36) cm/svs (70.56±19.42) cm/s,t=3.04,P<0.01];亚低温组第10、14天时的P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0 d:0.76±0.21 vs 0.88±0.25,t=2.01,P<0.05;14 d:0.72±0.18 vs 0.84±0.19,t=2.51,P <0.05];亚低温组第10、14天时的血浆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 d:(71.37±16.63) pg/mlvs (81.46±21.38)pg/ml,t=2.04,P<0.05;14 d:(55.73±15.18)pg/ml vs (68.28±20.57) pg/ml,t =2.69,P<0.01];亚低温组第7、10、14天时的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 d:(26.55±6.45)pg/ml vs (23.64±4.56)pg/ml,t=2.02,P<0.05;10 d:(24.15±7.35) pg/ml vs(20.52±6.18)pg/ml,t =2.07,P<0.05;14 d:(30.37±6.28)pg/ml vs (26.88 ±4.39)pg/ml,t=2.49,P <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降低SAH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CGRP水平,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改善SAH患者预后.

    作者:苗海锋;石铸;吴志强;马荣;陈杭军;刘玉华;邹治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回肠流出道,下同)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便于及时诊治.方法 对227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真菌感染患者13例,为观察组;非特异性感染患者1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术后感染出现时间、体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尿液浑浊率及抗感染治疗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感染时间[(9.62±3.28)d vs(16.75±3.30)d]、血白细胞计数[(9.22±1.93)×109/Lvs(15.40 ±8.2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82.14 ±6.52)% vs (90.74±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体温、尿液浑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患者对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氟康唑治疗有效,治愈率69.23%.血性播散性真菌感染及氟康唑耐药患者改用米卡芬净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易出现真菌感染,术后感染时间、血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同于非特异性感染,氟康唑等抗真菌治疗有效.

    作者:曾福华;韩惟青;刘志中;蒋书算;谢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关节镜辅助诊治踝关节外伤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辅助诊断、治疗踝关节外伤的临床体会.方法 2011年至2012年共收治踝关节外伤40例,进行踝关节镜诊断,并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结果 术后40例随访12 ~ 18(15.2±1.44)个月,定期复查,每个月1次,对患者进行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按AOFAS(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评分:优(90~ 100分)26例,良(75 ~89分)12例,可(<75分)2例,优良率为95% (38/40).结论 关节镜分组诊疗踝关节外伤,微创,损伤小,复位精确,能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并同时探查骨折、软组织损伤情况,是一种很好的诊治方法.

    作者:李跃峰;雷青;陈松;陈立;柴亚胜;刘堂友;魏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脱氧核苷酸钠穴位注射防治乳腺癌化放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脱氧核苷酸钠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将123例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治疗组患者化疗后予脱氧核苷酸钠0.7~1.0 mg/kg(双侧共1.4~2.0 mg/k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予同样剂量脱氧核苷酸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7d为一疗程,所有患者白细胞正常后即行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放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降低分别予脱氧核苷酸钠穴位注射或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5d及7d后有效率,治疗3、5、7、10 d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值、放疗中断例数及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9% vs 77.0%,P<0.05),治疗组治疗3、5、7、10 d白细胞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放疗中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脱氧核苷酸钠防治乳腺癌化放疗后白细胞降低有效率高,可快速升高白细胞,疗效显著.

    作者:杨丽型;李学海;张建新;马晨辰;王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冷光源辅助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冷光源辅助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小骨窗开颅冷光源辅助下手术清除血肿,术后联合应用尿激酶治疗.观察记录术后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死亡情况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结果 30例患者血肿清除28例(93.3%),术后再出血2例(6.7%);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6例(20.0%),4分16例(53.3%),3分5例(16.7%),2分2例(6.7%),1分1例(3.3%).结论 小骨窗开颅手术时间短,冷光源辅助能够直视下清除血肿、止血较彻底,选择超早期手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宝江;王守臣;冯宝静;赵爱军;杨立丰;徐小明;刘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