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福华;韩惟青;刘志中;蒋书算;谢宇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男14例,女1例,发病年龄27~59岁,其中脑实质梅毒9例,间质型梅毒6例.脑实质型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认知力下降,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晚期出现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脑间质型表现为头痛,颈项强直,复视,克氏征阳性等.15例血液梅毒血清学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14例脑脊液TPPA阳性,8例脑脊液RPR阳性.头颅MRI检查无特异性.13例患者接受水剂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抗梅毒螺旋体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脑脊液RPR和TPPA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抗梅毒螺旋体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梅毒症状.
作者:李淮;欧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益生菌VSL#3对大鼠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急性实验性结肠炎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自由饮用诱导大鼠结肠炎,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益生菌VSL#3组(n=10),模型组(n=10),实验第8天处死大鼠,评价大肠病理学损伤,应用Real-time PCR方法与ELISA方法分别检测大肠组织以及血清中IL-2及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益生菌VSL#3组大肠长度明显长于模型组[(16.32±1.64)cm vs (13.58±2.91)cm,P<0.05],结肠炎症反应明显轻于模型组[Hamamoto评分5.35±1.98 vs7.82±1.25,P< 0.05];与模型组相比,益生菌VSL#3组IL-2表达水平较低[血清(37.62±7.21) pg/ml vs(51.33±11.24) pg/ml,大肠组织:5.73±1.56 vs 9.26±1.33,P<0.05],益生菌VSL#3组IL-10表达水平较高[血清(35.12±7.36) pg/ml vs(21.91±8.13) pg/ml,大肠组织:8.42±2.07 vs 3.19±1.11,P<0.05].结论 益生菌VSL#3能够通过提高IL-10活性,降低IL-2的活性防治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大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的肠道炎症.
作者:桑力轩;常冰;戴聪;刘维新;张家铭;田一豪;崔勇;姜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实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毕2式吻合术后的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减压组、对照组、实验组.减压组常规使用胃肠减压及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使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输注;实验组按照对照组的肠内营养输注之外加用整肠生.观测指标包括:患者术后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及白蛋白水平、术后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呈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白蛋白水平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可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减少腹泻,增强营养,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扬扬;李艳艳;陈彩琴;俞富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除、年龄2 ~7(3.70 ±1.22)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merican Society Anesth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级的患儿90例.将9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D1,D2,NS),每组30例,七氟醚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0 μg/kg,右美托咪定0.5 μg/kg(容量均配至1ml)及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以七氟醚、氧气、笑气维持麻醉.术前记录患儿的基础情绪及给药后鼻腔不适感的发生情况,给药即刻至入手术室前每10分钟测一次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术中记录患儿的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记录苏醒期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同时观察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从拔管即刻至术后2hD1组和D2组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NS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儿给药后至麻醉诱导前,术中以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波动、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对循环呼吸无影响,不延长拔管时间.
作者:赵平;于威威;季海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辅助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10例,按纳入患者的先后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帕罗西汀组55例,服用帕罗西汀20 mg/d+豆油胶囊2g/d;联合用药组55例,服用帕罗西汀20 mg/d+ Omega 3脂肪酸2g/d.两组均连续服药8周.分别在服药前及服药后2、4、6、8周使用Hamilton抑郁(HAMD)评分量表评价疗效,并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后8周红细胞膜表面脂肪酸含量.结果 联合用药组完成随访53例,失访2例;帕罗西汀组完成随访49例,失访6例.两组患者服药2周后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联合用药组在服药后第4周开始HAMD评分较单纯帕罗西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服用omega 3脂肪酸8周后,联合用药组红细胞膜表面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重度抑郁症的治疗中,使用omega 3脂肪酸辅助治疗较单纯帕罗西汀的临床疗效更显著.
作者:阎立新;陈林庆;蔺兴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眶内视路病变患者的病因及MRI扫描序列的成像特点,制定合理的扫描方案.方法 对628例疑似眶内视路病变患者使用西门子SONATA 1.5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扫描序列均采用T2 WI,T1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液体信号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arkfluid,增强T1WIFS序列,薄层小视野三维扫描.结果 628例疑似眶内视路病变患者行SONA-TA 1.5T磁共振扫描检查,共检出病变总阳性率为76.9% (483/628),其中球内病变78例,占16.1%,眼眶病变及视路外压性病变272例,占56.3%,视神经炎133例,占27.5%.Darkfluid序列对于显示球内病变阳性率[88.5% (69/78)]显著高于传统T1WI,T2WI[20.5% (16/78)、34.6%(27/78),x2=47.78,72.61,P<0.01];T1WIFS对于眼眶病变及视路外压性病变显示优于常规T1WI,T2WI[89.3% (243/272) vs 32.7% (89/272)、60.7% (165/272),x2=183.30,59.65,P<0.01];STIR序列显示视神经炎检出率[73.7%(98/133)]均高于T1WI、T2 WI及T1WIFS[27.8%(37/133)、44.4%(59/133)、59.4%(79/133),x2=55.97,23.64,6.10,P<0.01].结论 根据引起眶内视路病变的病因采用不同的MRI序列能很好的发现引起视力下降的各种眶内视路病变.Darkfluid(水抑制)能更好显示眼球内占位性病变;增强T1WIFS序列对于眼眶病变及视路外压性病变显示优于传统T2WI,T1WI序列;冠状面STIR序列显示视神经炎佳.
作者:聂吉林;周高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脱氧核苷酸钠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将123例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治疗组患者化疗后予脱氧核苷酸钠0.7~1.0 mg/kg(双侧共1.4~2.0 mg/k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予同样剂量脱氧核苷酸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7d为一疗程,所有患者白细胞正常后即行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放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降低分别予脱氧核苷酸钠穴位注射或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5d及7d后有效率,治疗3、5、7、10 d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值、放疗中断例数及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9% vs 77.0%,P<0.05),治疗组治疗3、5、7、10 d白细胞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放疗中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脱氧核苷酸钠防治乳腺癌化放疗后白细胞降低有效率高,可快速升高白细胞,疗效显著.
作者:杨丽型;李学海;张建新;马晨辰;王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术后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ET-1)的变化.方法 对40例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A组)20例,不合并高血压(B组)20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血压监测,并检测其血清ET-1水平,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行H-UPPP术6个月后,A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02)、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前A、B组血清ET-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A组血清ET-1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6个月复查,A、B组血清ET-1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血压恢复良好,可以解除内科药物治疗.血清内皮素-1可以作为OSAHS合并高血压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监测指标.
作者:侯玉凡;李宪华;姜涛;郭颖;华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CD40-1C/T基因多态性对血清游离CD40L(s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0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无卒中病史体检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D40基因多态性并测序鉴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D40L浓度.结果 病例组CC基因型(31.6%)及C等位基因频率(53.8%)显著高于对照组(17.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4,10.69,P<0.01);病例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97±1.20)ng/ml vs (2.69 ±0.8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P<0.01).病例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在CC[(4.55±1.16)ng/ml]、CT[(3.93±1.17)ng/ml]、TT[(3.27±0.90) ng/ml]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9.22,P<0.01),CC基因型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者,CT基因型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TT基因型者;对照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在CC[(2.91 ±0.79) ng/ml]、CT[(2.67 ±0.89) ng/ml]、TT[(2.61±0.91) ng/ml]各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619,P=0.541).结论 脑梗死患者CD40-1 C/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sCD40L的表达水平有关,CC基因型血清sCD40L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许瑞;李东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TNF-α及IL-1β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细菌性脑膜炎、42例病毒性脑膜炎及25例对照病例进行脑脊液TNF-α及IL-1β检测.应用ROC曲线面积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并采用直线回归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1β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TNF-α与IL-1β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9,P<0.05).结论 脑脊液TNF-α与IL-1β的联合检测可以用于对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作者:夏明万;李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儿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植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婴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患儿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术中脑脊液的测压结果设定分流阀的初始压力,术后依据患儿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调整分流阀压力.结果 术后随访3—48个月,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CT检查显示脑室均较术前缩小.术后感染1例,分流管梗阻2例.结论 可调压式分流管具有个体化设定分流阀压力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术后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的出现,是婴儿脑积水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新星;李文新;周建波;刘思琪;刁宏宇;刘云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先天性多指畸形(congenital polydactyly)是指正常手指以外的手指赘生,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手部畸形.由于症状典型,诊断相对容易,故临床上对其往往重视不足.但事实上由于先天性多指畸形类型多样,尤其对手部功能影响重大,往往造成术后效果不一,笔者就其病因、临床表现、分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病因先天性多指畸形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遗传是其主要原因,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也有报道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目前多数研究表明与多条染色体多段区域中的多个基因的突变有关.Furniss等[3]确定位于7p13的GLI3基因突变可导致多指畸形,此外一些家系的致多指畸形基因被分别定位于7q36[4]、7q21-q34[5]和19p13.1-p13.2等区域[6].近来一些研究证实SHH(Sonic Hedgehog)的突变可能在胚胎时期多指畸形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7].
作者:贾中伟;龙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对58例强迫症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比较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强迫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的影响.结果 (1)患者组艾森克人格在精神质(P)、内-外向(E)、掩饰性(L)三项低于对照组(t=-3.49,-6.38,-4.63,P<0.01),在神经质(N)高于对照组(t =13.22,P<0.01);(2)患者组父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低于对照组(t =-7.71,-3.25,P<0.01),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高于对照组(t=14.16,6.42,P<0.01);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低于对照组(t=-5.72,-2.61,P<0.01),在惩罚严厉、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拒绝否认高于对照组(t =4.78,3.14,6.77,P<0.01);(3)对照组中,父与母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8,-7.56,P<0.01),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上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组中,父与母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5.62,P<0.01),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上无明显变化(P>0.05);(4)患者组中,EPQ中N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呈正相关(r=0.339,0.265,P<0.05),与母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呈负相关(r=-0.314,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存在人格缺陷,N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密切相关,亦与母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密切相关.患者康复治疗时要注重其个性的重塑.对父母有不良教育方式者要及时干预纠正,有利于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作者:化振;杨来启;刘光雄;吴兴曲;马文涛;邓自和;张彦;贾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诊治经过,对照组(46例)常规术后处理,实验组(46例)术后行综合康复训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0.85 ±20.14)ml vs (450.28 ±31.57)ml,P>0.05];D-二聚体阳性率(32.6% vs 54.3%,x2=4.42,P<0.05)、DVT发生率(13.0% vs 34.8%,x2=5.97,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具有较高的DVT发生率,而在康复医师指导下的综合康复治疗对于DVT预防具有显著效果,康复训练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等优点.
作者:李东冬;刘经星;王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局麻行甲状腺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局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合并Ⅰ~Ⅱ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D组为右美托咪定组,手术开始前20 min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20 min注射完毕,以0.1—0.5 μg/(kg·h)维持,如收缩压降至110 mmHg,心率降至60次/min或Ramsay镇静评分达到3分,即以0.1 μg/(kg·h)速度递减.M组为咪达唑仑组,手术开始前20 min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以0.02~0.05 mg/(kg·h)维持,根据Ramsay镇静评分以0.01 mg/(kg·h)递减,维持Ramsay评分3分,术中如Ramsay镇静评分已达到3分而血压仍高于基础水平30%时或心率超过次100次/min时给予降压或降心率药物.记录基础值(T0)、注射局麻药(T1)、手术开始(T2)、术中自述疼痛需追加局麻药(T3),处理腺体(T4)、手术结束(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及Ramsay镇静评分,术后8h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不良反应.结果 D组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10±5)mg和0mg]用量少于M组[(60±10)mg和(80±5) mg](t=14.82,t=19.78,P<0.01);D组患者在各时点血压、心率平稳,与T0相比,T1、T2和T5血压和心率均有明显降低(P <0.05或P<0.01),T3、T4心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M组T3、T4时点血压和心率高于基础值,除T0外,各时点血压和心率均高于D组(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局麻行甲状腺手术时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可产生较好的镇静效果,但右美托咪定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更适合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甲状腺局麻手术时降压和镇静.
作者:孙艳红;李晓倩;刘海梅;卞慧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GemOXD(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与GDP(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科46例经正规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分为GemOXD组和GDP组,23例/组.GemOXD组: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奥沙利铂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一周期.GDP组: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顺铂25 mg/m2,第1~3天;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一周期.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GemOXD组23例,CR 6例(26.1%),PR 10例(43.5%),总有效率(CR +PR)为69.6%.GDP组23例,CR4例(17.4%),PR 11例(47.8%),总有效率(CR +PR)为6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mOXD方案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G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mOXD和GDP方案对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均是有效的挽救方案,GemOXD方案胃肠道反应少于GDP方案,对老年人和体质稍差的患者,选择GemOXD方案,耐受性较好.
作者:贺军侨;易平勇;刘晰宇;周芳;孙中义;欧阳周;黄利军;姚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探讨其误诊原因,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CT征象资料.结果 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为:(1)孤立结节/肿块型10例,病灶内出现空泡征7例,出现毛刺征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3例,病灶边缘出现环晕征6例;结节型病例均行CT增强检查,出现不同程度强化.(2)实变型4例,病灶内出现充气支气管征2例,呈“枯树征”,1例病灶呈多发空洞伴液平,2例增强出现血管造影征.(3)多发结节型3例,1例为弥漫粟粒结节,2例为肺内多发小结节.17例肺细支气管肺泡癌误诊5例,误诊率为5/17(29.4%),分别为大叶性肺炎2例,粟粒型肺结核1例,肺脓肿1例,转移性肺癌1例.其中又以实变型和多发结节型的误诊率高(4/7,57.1%).结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多种多样,也存在一定相对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病史,做出全面分析和诊断,可以减少该病误诊率.
作者:侯勤明;林君;叶鑫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2年间门诊经纤维喉镜和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反流性咽喉炎患者86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口服,1次/d)联合莫沙必利片(5 mg口服,3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珍黄丸(0.4g,口服,3次/d)治疗.两组疗程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实验组治疗8周后RSI及R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总有效率[93.0%(40/43)]优于对照组[53.5%(23/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动力药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姚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妊娠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本院90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心电图分析,其中45例出现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观察组)并与45例P-R间期正常的中晚期孕妇(对照组)进行24h心率变异性比较.结果 观察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全部正常窦性间期的总体标准差(SDNN) (98.1±25.27) ms、24 h内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是标准差(SDANNIndex)(85.4±22.79) ms、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 (23.56 ±9.78)ms、相邻R-R间期差值> 50 ms百分比(PNN50):6.69 ±2.89、低频谱功率(LF) (198.83 ±266.18)Hz、高频谱功率(HF)(155.38±206.58) Hz]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交感神经兴奋增强有关.
作者:张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男性群体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男性人群346例进行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并分为血压正常组与血压增高组.结果 (1)血压正常组与血压增高组比较,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液流变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正常组与增高组比较,血压与血液流变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压、中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值(低切)、全血还原粘度(高切)、血浆粘度、血沉呈正相关(r =0.58,0.36,0.12,0.11,0.12,0.15,0.13,0.23,P<0.05),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r=-0.16,P<0.01).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相关,早期评估及定期监测对预防心血管突发事件及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梦婕;柳瑗;郭丽琳;邹天富;李李;张帆;周婷;王佑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