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后复发综合治疗失败一例

吴丽;陈亦乐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治疗, 复发, 综合疗法, 病例报告
摘要:患者,27岁,孕0产0,因右卵巢无性细胞瘤IA保留生育功能治愈3年后来本院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结节状物(32 mm×19 mm),宫腔积水于2010年4月12日收入院,全麻下宫腔镜活检,病理结果示子宫内膜非典型复杂性增生伴灶性高分化腺癌(图1),彩超、MRI检查排除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及宫腔外转移,血清CA125正常,雌孕激素受体均阳性.患者否认家族肿瘤史,其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拒绝手术.5个月开始服用醋酸甲地孕酮240 mg/d治疗3个周期后,行诊刮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子宫内膜呈单纯性增生反应伴坏死物.巩固治疗3个周期.停药80 d后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0余天,宫腔镜下诊刮病理报告:宫内膜低分化腺癌(图2),手术探查;左卵巢、盆腔腹膜均见转移,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病理示:子宫浆膜、左卵巢、盆底腹膜,盆腔淋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见癌转移(第1次手术已切除网膜).术后予以TP方案(多西他赛80 mg/m2、卡铂AUG,5)4疗程,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放疗,完成DT 2400CGY时患者出现腹痛,腹部平片示不完全肠梗阻,予以支持治疗病情无缓解,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要求回当地治疗,其出院后15d死亡.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白介素-8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评价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CNKI、维普和CBM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血清IL-8诊断SAP的相关临床研究,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数据,采用STATA 9.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5个诊断试验纳入本系统评价,共计299例SAP患者和2956例健康正常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入院第1天,血清IL-8诊断SA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8%、66.5%、54.7和75.9;入院第2天,血清IL-8诊断SA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9%、91.3%、86.2和80.3;入院第1~2天血清IL-8诊断SAP的AUC分别为0.73(95%CI:0.21-0.97)和0.91(95% CI:0.85-0.92);入院第1~2天血清IL-8诊断SAP的DOR为6.1(95% CI:2.8-13.2)和23.4(95% CI:8.1-63.7).结论 入院第1—2天血清IL-8诊断SAP的准确性均较高,但入院第2天血清IL-8诊断效能优于第1天;血清IL-8对于SAP的早期诊断和病情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诺;温艳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AH)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在治疗的第1、7、10、14天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脉动指数(PI),同时测定血浆ET-1、CGRP水平.结果 亚低温组第7、10、14天时的VMCA明显低于对照组[7 d:(95.46±22.48) cm/s vs(110.35±32.38) cm/s,t=2.07,P<0.05;10 d:(85.57±17.47) cm/s vs (97.64±20.55) cm/s,t =2.45,P<0.05;14 d:(57.16±14.36) cm/svs (70.56±19.42) cm/s,t=3.04,P<0.01];亚低温组第10、14天时的P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0 d:0.76±0.21 vs 0.88±0.25,t=2.01,P<0.05;14 d:0.72±0.18 vs 0.84±0.19,t=2.51,P <0.05];亚低温组第10、14天时的血浆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 d:(71.37±16.63) pg/mlvs (81.46±21.38)pg/ml,t=2.04,P<0.05;14 d:(55.73±15.18)pg/ml vs (68.28±20.57) pg/ml,t =2.69,P<0.01];亚低温组第7、10、14天时的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 d:(26.55±6.45)pg/ml vs (23.64±4.56)pg/ml,t=2.02,P<0.05;10 d:(24.15±7.35) pg/ml vs(20.52±6.18)pg/ml,t =2.07,P<0.05;14 d:(30.37±6.28)pg/ml vs (26.88 ±4.39)pg/ml,t=2.49,P <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降低SAH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CGRP水平,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改善SAH患者预后.

    作者:苗海锋;石铸;吴志强;马荣;陈杭军;刘玉华;邹治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的相关性研究,探讨RDW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变化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12导同步体表心电图、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测.根据LVEF值、LVEDD值及RDW值不同进行分组,各组之间进行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根据患者LVEF值分组,从组A至组D,随着LVEF值逐渐减低,RDW值逐渐增加[(13.48±0.85)%、(14.10±1.46)%、(14.59±1.59)%、(14.75±1.42)%,F=12.698,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r=-0.538,P<0.01).根据患者LVEDD值分组,从组a至组d,随着LVEDD值逐渐增大,RDW值逐渐增加[(13.53±0.91)%,(14.12±1.42)%,(14.60±1.68)%,(14.76±1.39)%,F=12.276,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DW水平与LVEDD值呈正相关(r=0.343,P<0.0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RDW与hs-CRP、尿酸值经对数转换(LgUA)均呈正相关(r=0.486、0.513,P <0.05).结论 RDW水平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变化,随着LVEF值降低,LVEDD值增大,RDW值逐渐升高;RDW与hs-CRP、LgUA有较强的相关性,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DW水平升高可能与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王雯婧;郭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儿脑积水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儿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植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婴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患儿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术中脑脊液的测压结果设定分流阀的初始压力,术后依据患儿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调整分流阀压力.结果 术后随访3—48个月,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CT检查显示脑室均较术前缩小.术后感染1例,分流管梗阻2例.结论 可调压式分流管具有个体化设定分流阀压力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术后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的出现,是婴儿脑积水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新星;李文新;周建波;刘思琪;刁宏宇;刘云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8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8例接受微创动力髋螺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内置物松动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术后有限负重时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6.37±20.42) min,(529.85±73.82)ml,(7.46±1.23)d vs(66.84±18.63)min,(152.79±37.35)ml,(14.32±2.62)d,t=5.653,24.117,12.542,P <0.01],两组FRS评分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5±3.59)分,(89.84±4.17)分vs(26.41±3.16)分,(88.68±3.92)分,P>0.05];对照组高危骨质疏松组内置物松动率要明显高于低危组(66.7%vs 18.8%,x2=4.745,P<0.05),实验组高危骨质疏松组与低危组内置物松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 10.0%,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3.6%vs 28.6%,x2=4.766,P<0.05).结论 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骨质疏松的程度选择手术方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也应得到重视.

    作者:王传文;黄久勤;王红旗;司金春;吴新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5例HIV阴性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男14例,女1例,发病年龄27~59岁,其中脑实质梅毒9例,间质型梅毒6例.脑实质型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认知力下降,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晚期出现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脑间质型表现为头痛,颈项强直,复视,克氏征阳性等.15例血液梅毒血清学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14例脑脊液TPPA阳性,8例脑脊液RPR阳性.头颅MRI检查无特异性.13例患者接受水剂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抗梅毒螺旋体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脑脊液RPR和TPPA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抗梅毒螺旋体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梅毒症状.

    作者:李淮;欧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分期及其治疗预后

    目的 评价临床分期对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 研究78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各分期及预后的关系(15例为Ⅳa期,50例为Ⅳb期,13例为Ⅳc期).结果 Ⅳa期的患者的预后明显要好于Ⅳb期和Ⅳc期的患者.13例Ⅳc期的患者均于1年之内死亡.Ⅳb期的患者行根治手术治疗后其预后与Ⅳa期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行根治手术治疗的ⅣB期患者其预后与Ⅳc期相近.结论 Ⅳa期的患者推荐根治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Ⅳc期患者预后差,仅推荐保守疗法.Ⅳb期患者预后分化大,当存在手术适应证时,根治手术治疗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刘歆春;翟安;雷志盛;白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血清泌乳素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的足月产妇,根据自愿选择分为镇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妇泌尿乳情况,测定产妇进入产程(T0)、宫口开全(T1)、产后24 h(T2)及产后48 h(T3)时血清泌乳素浓度.结果 镇痛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镇痛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组24 h内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血清泌乳素在T1、T2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不仅镇痛效果肯定,而且促进产妇泌乳素分泌,使产妇早泌乳与多泌乳,有助于喂养成功.

    作者:姚益冰;黄东升;李跃红;赵宏侠;董建凤;徐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综合康复训练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诊治经过,对照组(46例)常规术后处理,实验组(46例)术后行综合康复训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0.85 ±20.14)ml vs (450.28 ±31.57)ml,P>0.05];D-二聚体阳性率(32.6% vs 54.3%,x2=4.42,P<0.05)、DVT发生率(13.0% vs 34.8%,x2=5.97,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具有较高的DVT发生率,而在康复医师指导下的综合康复治疗对于DVT预防具有显著效果,康复训练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等优点.

    作者:李东冬;刘经星;王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强迫症患者艾森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对58例强迫症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比较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强迫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的影响.结果 (1)患者组艾森克人格在精神质(P)、内-外向(E)、掩饰性(L)三项低于对照组(t=-3.49,-6.38,-4.63,P<0.01),在神经质(N)高于对照组(t =13.22,P<0.01);(2)患者组父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低于对照组(t =-7.71,-3.25,P<0.01),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高于对照组(t=14.16,6.42,P<0.01);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低于对照组(t=-5.72,-2.61,P<0.01),在惩罚严厉、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拒绝否认高于对照组(t =4.78,3.14,6.77,P<0.01);(3)对照组中,父与母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8,-7.56,P<0.01),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上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组中,父与母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5.62,P<0.01),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上无明显变化(P>0.05);(4)患者组中,EPQ中N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呈正相关(r=0.339,0.265,P<0.05),与母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呈负相关(r=-0.314,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存在人格缺陷,N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密切相关,亦与母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密切相关.患者康复治疗时要注重其个性的重塑.对父母有不良教育方式者要及时干预纠正,有利于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作者:化振;杨来启;刘光雄;吴兴曲;马文涛;邓自和;张彦;贾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与年龄的关系

    目的 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现状,探讨其感染情况与年龄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3709例0~15岁儿童进行Hp感染检查,其中622例行血清学Hp-IgG检测及3087例行13C呼气试验,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Hp-IgG阳性率为35.2%,13C呼气试验阳性率为38.6%,其中男、女分别为34.3%,39.9%和36.3%,37.8%.Hp感染率总体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但不均衡,≥9岁组感染率略高于<9岁组.结论 本院就诊的3709名0~15岁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不规律升高趋势.

    作者:欧阳红娟;游洁玉;罗艳红;赵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

    目的 评价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7月,本院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术式治疗1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踝关节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 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复查,优7例,良4例,中1例,总优良率91.7%.结论 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术式,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有效方法.

    作者:尹明杰;范启申;周祥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

    目的 评价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ACS患者行PCI术中无复流患者62例,随机信封法分为改良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改良组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经指引导管注射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结束前末次冠脉造影图像,评估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并记录术后2周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改良组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cTFC帧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2周内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地改善ACS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并减少术后2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

    作者:李文庆;张春芳;邓立菊;白炎;吴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现象探讨

    目的 探讨中晚期妊娠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本院90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心电图分析,其中45例出现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观察组)并与45例P-R间期正常的中晚期孕妇(对照组)进行24h心率变异性比较.结果 观察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全部正常窦性间期的总体标准差(SDNN) (98.1±25.27) ms、24 h内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是标准差(SDANNIndex)(85.4±22.79) ms、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 (23.56 ±9.78)ms、相邻R-R间期差值> 50 ms百分比(PNN50):6.69 ±2.89、低频谱功率(LF) (198.83 ±266.18)Hz、高频谱功率(HF)(155.38±206.58) Hz]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交感神经兴奋增强有关.

    作者:张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小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除、年龄2 ~7(3.70 ±1.22)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merican Society Anesth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级的患儿90例.将9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D1,D2,NS),每组30例,七氟醚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0 μg/kg,右美托咪定0.5 μg/kg(容量均配至1ml)及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以七氟醚、氧气、笑气维持麻醉.术前记录患儿的基础情绪及给药后鼻腔不适感的发生情况,给药即刻至入手术室前每10分钟测一次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术中记录患儿的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记录苏醒期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同时观察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从拔管即刻至术后2hD1组和D2组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NS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儿给药后至麻醉诱导前,术中以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波动、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对循环呼吸无影响,不延长拔管时间.

    作者:赵平;于威威;季海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恶性呼吸道-消化道瘘的治疗进展

    呼吸道-消化道瘘是指气道与消化道间存在异常通道,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但以后者居多.由于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是胸外科、呼吸科治疗难点[1].先天性为发育畸形所致,病因不详,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与之有关[2].后天获得性又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常见于食管癌和中央型肺癌等病例,非肿瘤性多为医源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并发症病例,也可因外伤引起[3].呼吸道-消化道瘘包括气管食管瘘、支气管食管瘘和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治疗手段局限,预后差.

    作者:耿国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TNF-α及IL-1β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脑脊液TNF-α及IL-1β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细菌性脑膜炎、42例病毒性脑膜炎及25例对照病例进行脑脊液TNF-α及IL-1β检测.应用ROC曲线面积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并采用直线回归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1β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TNF-α与IL-1β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9,P<0.05).结论 脑脊液TNF-α与IL-1β的联合检测可以用于对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作者:夏明万;李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PICU小儿危重评分与死亡危险评分的比较及其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危重症病房(PICU)危重患儿小儿危重评分(PCIS)和死亡危险评分(PRISM)的比较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本院PICU治疗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入住PICU病情严重的ARDS患儿进行PCIS与PRISM评分,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上述两种评分的分值是否能够作为预测ARDS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运用小二乘法分析上述两种评分方法是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果 (1)PCIS与PRISM评分呈负相关性(r=-0.6031,P<0.01),二者线性回归方程为y=-0.2389x +74.816(P<0.01).(2)PCIS与PRISM评分分值在ARDS死亡组与存活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S与PRISM评分对患儿死亡风险的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S与PRISM评分具有一致性,结合临床及两种评分能较好的评估ARDS病情变化,不能作为ARDS死亡的预测标准,但能为抢救患者提供客观参数,对指导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银羽;王芳;成怡冰;孙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YA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Yes相关蛋白(YA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各9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YAP蛋白的表达.利用siRNA降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YAP的表达,运用MTr比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YAP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1%(65/9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2.3% (2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YAP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利用脂质体将靶向YAP的siRNA转染HCT116后,实验组YAP 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78.2±2.1)%和(81.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5,91.601,P<0.01);HCT116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48、72、96 h实验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1±1.6)%、(34.7±2.4)%、(24.7±1.2)%.结论 YAP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降低其表达能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YAP可作为结直肠癌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的候选靶点.

    作者:曹伟军;徐亦君;徐兆军;袁捷;张振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后复发综合治疗失败一例

    患者,27岁,孕0产0,因右卵巢无性细胞瘤IA保留生育功能治愈3年后来本院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结节状物(32 mm×19 mm),宫腔积水于2010年4月12日收入院,全麻下宫腔镜活检,病理结果示子宫内膜非典型复杂性增生伴灶性高分化腺癌(图1),彩超、MRI检查排除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及宫腔外转移,血清CA125正常,雌孕激素受体均阳性.患者否认家族肿瘤史,其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拒绝手术.5个月开始服用醋酸甲地孕酮240 mg/d治疗3个周期后,行诊刮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子宫内膜呈单纯性增生反应伴坏死物.巩固治疗3个周期.停药80 d后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0余天,宫腔镜下诊刮病理报告:宫内膜低分化腺癌(图2),手术探查;左卵巢、盆腔腹膜均见转移,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病理示:子宫浆膜、左卵巢、盆底腹膜,盆腔淋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见癌转移(第1次手术已切除网膜).术后予以TP方案(多西他赛80 mg/m2、卡铂AUG,5)4疗程,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放疗,完成DT 2400CGY时患者出现腹痛,腹部平片示不完全肠梗阻,予以支持治疗病情无缓解,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要求回当地治疗,其出院后15d死亡.

    作者:吴丽;陈亦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