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王传文;黄久勤;王红旗;司金春;吴新宝

关键词:骨螺丝, 骨折固定术, 内, 髋, 股骨颈骨折/并发症, 骨质疏松/并发症,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8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8例接受微创动力髋螺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内置物松动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术后有限负重时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6.37±20.42) min,(529.85±73.82)ml,(7.46±1.23)d vs(66.84±18.63)min,(152.79±37.35)ml,(14.32±2.62)d,t=5.653,24.117,12.542,P <0.01],两组FRS评分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5±3.59)分,(89.84±4.17)分vs(26.41±3.16)分,(88.68±3.92)分,P>0.05];对照组高危骨质疏松组内置物松动率要明显高于低危组(66.7%vs 18.8%,x2=4.745,P<0.05),实验组高危骨质疏松组与低危组内置物松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 10.0%,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3.6%vs 28.6%,x2=4.766,P<0.05).结论 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骨质疏松的程度选择手术方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也应得到重视.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实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毕2式吻合术后的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减压组、对照组、实验组.减压组常规使用胃肠减压及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使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输注;实验组按照对照组的肠内营养输注之外加用整肠生.观测指标包括:患者术后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及白蛋白水平、术后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呈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白蛋白水平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及减压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可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减少腹泻,增强营养,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扬扬;李艳艳;陈彩琴;俞富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与年龄的关系

    目的 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现状,探讨其感染情况与年龄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3709例0~15岁儿童进行Hp感染检查,其中622例行血清学Hp-IgG检测及3087例行13C呼气试验,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Hp-IgG阳性率为35.2%,13C呼气试验阳性率为38.6%,其中男、女分别为34.3%,39.9%和36.3%,37.8%.Hp感染率总体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但不均衡,≥9岁组感染率略高于<9岁组.结论 本院就诊的3709名0~15岁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不规律升高趋势.

    作者:欧阳红娟;游洁玉;罗艳红;赵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探讨其误诊原因,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CT征象资料.结果 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为:(1)孤立结节/肿块型10例,病灶内出现空泡征7例,出现毛刺征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3例,病灶边缘出现环晕征6例;结节型病例均行CT增强检查,出现不同程度强化.(2)实变型4例,病灶内出现充气支气管征2例,呈“枯树征”,1例病灶呈多发空洞伴液平,2例增强出现血管造影征.(3)多发结节型3例,1例为弥漫粟粒结节,2例为肺内多发小结节.17例肺细支气管肺泡癌误诊5例,误诊率为5/17(29.4%),分别为大叶性肺炎2例,粟粒型肺结核1例,肺脓肿1例,转移性肺癌1例.其中又以实变型和多发结节型的误诊率高(4/7,57.1%).结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多种多样,也存在一定相对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病史,做出全面分析和诊断,可以减少该病误诊率.

    作者:侯勤明;林君;叶鑫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术后血浆褪黑素水平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浆褪黑素浓度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38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于术后当晚和术后第1天上午分别行ICU精神错乱评估法评分判断是否发生谵妄,当发生谵妄的患者达到20例时将所有发生谵妄的患者作为谵妄组(D组),并同时随机选取20例未发生谵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老年患者均于手术当日早晨6点、术后第1天早晨6点分别留取血浆样品,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褪黑素浓度.结果 两组术前血浆褪黑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术后血浆褪黑素浓度低于C组(P<0.01),两组老年患者的术后血浆褪黑素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D组术前术后血浆褪黑素差明显大于C组(P<0.01).结论 术后血浆褪黑素浓度及术前与术后血浆褪黑素浓度差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有关.

    作者:熊照东;潘学文;朱卫东;邵益萍;程佳佳;梁敏运;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小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除、年龄2 ~7(3.70 ±1.22)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merican Society Anesth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级的患儿90例.将9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D1,D2,NS),每组30例,七氟醚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0 μg/kg,右美托咪定0.5 μg/kg(容量均配至1ml)及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以七氟醚、氧气、笑气维持麻醉.术前记录患儿的基础情绪及给药后鼻腔不适感的发生情况,给药即刻至入手术室前每10分钟测一次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术中记录患儿的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记录苏醒期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同时观察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从拔管即刻至术后2hD1组和D2组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NS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儿给药后至麻醉诱导前,术中以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波动、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对循环呼吸无影响,不延长拔管时间.

    作者:赵平;于威威;季海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回肠流出道,下同)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便于及时诊治.方法 对227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真菌感染患者13例,为观察组;非特异性感染患者1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术后感染出现时间、体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尿液浑浊率及抗感染治疗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感染时间[(9.62±3.28)d vs(16.75±3.30)d]、血白细胞计数[(9.22±1.93)×109/Lvs(15.40 ±8.2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82.14 ±6.52)% vs (90.74±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体温、尿液浑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患者对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氟康唑治疗有效,治愈率69.23%.血性播散性真菌感染及氟康唑耐药患者改用米卡芬净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易出现真菌感染,术后感染时间、血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同于非特异性感染,氟康唑等抗真菌治疗有效.

    作者:曾福华;韩惟青;刘志中;蒋书算;谢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强迫症患者艾森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对58例强迫症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比较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强迫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的影响.结果 (1)患者组艾森克人格在精神质(P)、内-外向(E)、掩饰性(L)三项低于对照组(t=-3.49,-6.38,-4.63,P<0.01),在神经质(N)高于对照组(t =13.22,P<0.01);(2)患者组父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低于对照组(t =-7.71,-3.25,P<0.01),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高于对照组(t=14.16,6.42,P<0.01);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低于对照组(t=-5.72,-2.61,P<0.01),在惩罚严厉、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拒绝否认高于对照组(t =4.78,3.14,6.77,P<0.01);(3)对照组中,父与母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8,-7.56,P<0.01),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上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组中,父与母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5.62,P<0.01),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上无明显变化(P>0.05);(4)患者组中,EPQ中N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呈正相关(r=0.339,0.265,P<0.05),与母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呈负相关(r=-0.314,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存在人格缺陷,N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密切相关,亦与母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密切相关.患者康复治疗时要注重其个性的重塑.对父母有不良教育方式者要及时干预纠正,有利于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作者:化振;杨来启;刘光雄;吴兴曲;马文涛;邓自和;张彦;贾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YAG激光与高频电离子手术仪治疗副耳的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YAG激光及高频电离子手术仪治疗副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科40例副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甲组采用YAG医用激光机,波长1064 nm,输出功率为5~50 W,连续可调,小的且不含软骨成份的皮损用5~10W,大的或含软骨成份的皮损用10 ~25 W治疗.于患部消毒后局部麻醉,以导光纤维输出的激光束切除副耳,同时参照健侧轮廓,利用YAG激光切割、烧灼等功能作患部轮廓美容修整.乙组采用高频电离子手术治疗仪,额定功率120 W,电压8~13 V,短火档、长火档配合使用,于患部消毒后局部麻醉,用针状电极头接触副耳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切除副耳,并将其根部尽量烧灼修整出佳整形效果.比较两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整形美容效果.结果 甲组患者术中出血例数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整形满意率均优于乙组(P<0.05),虽甲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稍长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4例含软骨组织的副耳均能顺利切除,而乙组3例含软骨组织的副耳未能顺利切除.与健侧颈部和耳屏前轮廓比较,甲组基本一致,乙组6例难以达到一致.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甲组创面愈合良好,局部未遗留明显的痕迹和色素改变,美容效果好.乙组创面愈合稍差,6例遗留不同程度的痕迹,其中1例残留轻度软骨突起,2例手术治疗瘢痕,1例色素沉着,其美容效果不够好.结论 YAG激光治疗副耳效果优于高频电离子手术仪,切除副耳软骨组织顺利,治疗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无明显手术瘢痕,其美容修复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劲;郑博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脱氧核苷酸钠穴位注射防治乳腺癌化放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脱氧核苷酸钠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将123例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治疗组患者化疗后予脱氧核苷酸钠0.7~1.0 mg/kg(双侧共1.4~2.0 mg/k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予同样剂量脱氧核苷酸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7d为一疗程,所有患者白细胞正常后即行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放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降低分别予脱氧核苷酸钠穴位注射或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5d及7d后有效率,治疗3、5、7、10 d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值、放疗中断例数及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9% vs 77.0%,P<0.05),治疗组治疗3、5、7、10 d白细胞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放疗中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脱氧核苷酸钠防治乳腺癌化放疗后白细胞降低有效率高,可快速升高白细胞,疗效显著.

    作者:杨丽型;李学海;张建新;马晨辰;王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儿脑积水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儿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植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婴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患儿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术中脑脊液的测压结果设定分流阀的初始压力,术后依据患儿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调整分流阀压力.结果 术后随访3—48个月,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CT检查显示脑室均较术前缩小.术后感染1例,分流管梗阻2例.结论 可调压式分流管具有个体化设定分流阀压力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术后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的出现,是婴儿脑积水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新星;李文新;周建波;刘思琪;刁宏宇;刘云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后复发综合治疗失败一例

    患者,27岁,孕0产0,因右卵巢无性细胞瘤IA保留生育功能治愈3年后来本院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结节状物(32 mm×19 mm),宫腔积水于2010年4月12日收入院,全麻下宫腔镜活检,病理结果示子宫内膜非典型复杂性增生伴灶性高分化腺癌(图1),彩超、MRI检查排除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及宫腔外转移,血清CA125正常,雌孕激素受体均阳性.患者否认家族肿瘤史,其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拒绝手术.5个月开始服用醋酸甲地孕酮240 mg/d治疗3个周期后,行诊刮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子宫内膜呈单纯性增生反应伴坏死物.巩固治疗3个周期.停药80 d后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0余天,宫腔镜下诊刮病理报告:宫内膜低分化腺癌(图2),手术探查;左卵巢、盆腔腹膜均见转移,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病理示:子宫浆膜、左卵巢、盆底腹膜,盆腔淋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见癌转移(第1次手术已切除网膜).术后予以TP方案(多西他赛80 mg/m2、卡铂AUG,5)4疗程,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放疗,完成DT 2400CGY时患者出现腹痛,腹部平片示不完全肠梗阻,予以支持治疗病情无缓解,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要求回当地治疗,其出院后15d死亡.

    作者:吴丽;陈亦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的相关性研究,探讨RDW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变化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12导同步体表心电图、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测.根据LVEF值、LVEDD值及RDW值不同进行分组,各组之间进行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根据患者LVEF值分组,从组A至组D,随着LVEF值逐渐减低,RDW值逐渐增加[(13.48±0.85)%、(14.10±1.46)%、(14.59±1.59)%、(14.75±1.42)%,F=12.698,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r=-0.538,P<0.01).根据患者LVEDD值分组,从组a至组d,随着LVEDD值逐渐增大,RDW值逐渐增加[(13.53±0.91)%,(14.12±1.42)%,(14.60±1.68)%,(14.76±1.39)%,F=12.276,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DW水平与LVEDD值呈正相关(r=0.343,P<0.0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RDW与hs-CRP、尿酸值经对数转换(LgUA)均呈正相关(r=0.486、0.513,P <0.05).结论 RDW水平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变化,随着LVEF值降低,LVEDD值增大,RDW值逐渐升高;RDW与hs-CRP、LgUA有较强的相关性,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DW水平升高可能与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王雯婧;郭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院内心脏骤停10例分析

    目的 对院内不明原因突发心脏骤停病例的病史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急危重病例诊治、心脏骤停病因分析水平.方法 收集10例院内不明病因突发心脏骤停的死亡病例,经尸体解剖或相关检查终明确病因.对这10例病例的病史特点、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内突发心脏骤停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2例、肺栓塞1例、急性肠系膜扭转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大量脑出血1例、吸入性肺炎1例.结论 突发心脏骤停难以预防,关键在于准确识别评估急危重患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治.

    作者:罗小敏;陈清锋;童云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局麻行甲状腺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局麻行甲状腺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局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合并Ⅰ~Ⅱ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D组为右美托咪定组,手术开始前20 min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20 min注射完毕,以0.1—0.5 μg/(kg·h)维持,如收缩压降至110 mmHg,心率降至60次/min或Ramsay镇静评分达到3分,即以0.1 μg/(kg·h)速度递减.M组为咪达唑仑组,手术开始前20 min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以0.02~0.05 mg/(kg·h)维持,根据Ramsay镇静评分以0.01 mg/(kg·h)递减,维持Ramsay评分3分,术中如Ramsay镇静评分已达到3分而血压仍高于基础水平30%时或心率超过次100次/min时给予降压或降心率药物.记录基础值(T0)、注射局麻药(T1)、手术开始(T2)、术中自述疼痛需追加局麻药(T3),处理腺体(T4)、手术结束(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及Ramsay镇静评分,术后8h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不良反应.结果 D组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10±5)mg和0mg]用量少于M组[(60±10)mg和(80±5) mg](t=14.82,t=19.78,P<0.01);D组患者在各时点血压、心率平稳,与T0相比,T1、T2和T5血压和心率均有明显降低(P <0.05或P<0.01),T3、T4心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M组T3、T4时点血压和心率高于基础值,除T0外,各时点血压和心率均高于D组(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局麻行甲状腺手术时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可产生较好的镇静效果,但右美托咪定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更适合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甲状腺局麻手术时降压和镇静.

    作者:孙艳红;李晓倩;刘海梅;卞慧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

    目的 评价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7月,本院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术式治疗1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踝关节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 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复查,优7例,良4例,中1例,总优良率91.7%.结论 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术式,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有效方法.

    作者:尹明杰;范启申;周祥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脑梗死患者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sCD40L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CD40-1C/T基因多态性对血清游离CD40L(s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0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无卒中病史体检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D40基因多态性并测序鉴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D40L浓度.结果 病例组CC基因型(31.6%)及C等位基因频率(53.8%)显著高于对照组(17.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4,10.69,P<0.01);病例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97±1.20)ng/ml vs (2.69 ±0.8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P<0.01).病例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在CC[(4.55±1.16)ng/ml]、CT[(3.93±1.17)ng/ml]、TT[(3.27±0.90) ng/ml]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9.22,P<0.01),CC基因型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者,CT基因型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TT基因型者;对照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在CC[(2.91 ±0.79) ng/ml]、CT[(2.67 ±0.89) ng/ml]、TT[(2.61±0.91) ng/ml]各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619,P=0.541).结论 脑梗死患者CD40-1 C/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sCD40L的表达水平有关,CC基因型血清sCD40L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许瑞;李东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AH)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在治疗的第1、7、10、14天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脉动指数(PI),同时测定血浆ET-1、CGRP水平.结果 亚低温组第7、10、14天时的VMCA明显低于对照组[7 d:(95.46±22.48) cm/s vs(110.35±32.38) cm/s,t=2.07,P<0.05;10 d:(85.57±17.47) cm/s vs (97.64±20.55) cm/s,t =2.45,P<0.05;14 d:(57.16±14.36) cm/svs (70.56±19.42) cm/s,t=3.04,P<0.01];亚低温组第10、14天时的P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0 d:0.76±0.21 vs 0.88±0.25,t=2.01,P<0.05;14 d:0.72±0.18 vs 0.84±0.19,t=2.51,P <0.05];亚低温组第10、14天时的血浆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 d:(71.37±16.63) pg/mlvs (81.46±21.38)pg/ml,t=2.04,P<0.05;14 d:(55.73±15.18)pg/ml vs (68.28±20.57) pg/ml,t =2.69,P<0.01];亚低温组第7、10、14天时的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 d:(26.55±6.45)pg/ml vs (23.64±4.56)pg/ml,t=2.02,P<0.05;10 d:(24.15±7.35) pg/ml vs(20.52±6.18)pg/ml,t =2.07,P<0.05;14 d:(30.37±6.28)pg/ml vs (26.88 ±4.39)pg/ml,t=2.49,P <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降低SAH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CGRP水平,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改善SAH患者预后.

    作者:苗海锋;石铸;吴志强;马荣;陈杭军;刘玉华;邹治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8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8例接受微创动力髋螺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内置物松动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术后有限负重时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6.37±20.42) min,(529.85±73.82)ml,(7.46±1.23)d vs(66.84±18.63)min,(152.79±37.35)ml,(14.32±2.62)d,t=5.653,24.117,12.542,P <0.01],两组FRS评分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5±3.59)分,(89.84±4.17)分vs(26.41±3.16)分,(88.68±3.92)分,P>0.05];对照组高危骨质疏松组内置物松动率要明显高于低危组(66.7%vs 18.8%,x2=4.745,P<0.05),实验组高危骨质疏松组与低危组内置物松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 10.0%,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3.6%vs 28.6%,x2=4.766,P<0.05).结论 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骨质疏松的程度选择手术方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也应得到重视.

    作者:王传文;黄久勤;王红旗;司金春;吴新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患者,女,49岁,无口服避孕药史.右上腹不适3个月,腹部B超发现肝脏多发占位病变于2010年10月21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营养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蜘蛛痣,两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乙肝、丙肝、肝功能及肿瘤标记物均未发现异常.腹部CT检查示肝脏形态规整,肝缘光滑,动脉期肝内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结节影,大者约4 cm;部分病灶中央可见结节状强化,门脉期边缘持续环形强化;部分病灶边界清楚,双期无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考虑肝脏多发转移瘤.胸部CT检查双肺多发小结节及微结节,考虑转移性病灶.胃镜、肠镜、妇科检查均无异常.为明确诊断,在B超引导下行肝脏肿物穿刺,病理报告恶性肿瘤组织由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AEI/AE3(-),CD117(+),C-erbB-2(-),VEGF(2 +),EGFR(-),CD31(3+),CD34(3+),结合免疫组化符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诊断.确诊后先后给予患者干扰素和多靶点药物舒尼替尼治疗,但患者均因出现乏力等副作用拒绝使用,停药随访2年,一般状况较好,影像学进展不明显,生存良好.

    作者:张萍;武晓楠;聂鑫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行H-UPPP术后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的测定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术后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ET-1)的变化.方法 对40例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A组)20例,不合并高血压(B组)20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血压监测,并检测其血清ET-1水平,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行H-UPPP术6个月后,A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02)、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前A、B组血清ET-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A组血清ET-1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6个月复查,A、B组血清ET-1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血压恢复良好,可以解除内科药物治疗.血清内皮素-1可以作为OSAHS合并高血压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监测指标.

    作者:侯玉凡;李宪华;姜涛;郭颖;华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