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鹏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正常对照组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30例)和二甲双胍治疗组(30例),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控制血压、血脂等治疗,二甲双胍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两组均检测各类临床及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胰淀素水平.结果 生活方式干预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的血浆胰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胰淀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也高于生活方式干预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提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淀素水平.
作者:周晓春;陈晓;吴卫明;金艺璇;韩佳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Rome Ⅲ诊断标准的患者157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枳术宽中胶囊3粒(0.43 g/粒),3次/d;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10 mg,3次/d.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治疗组及对照组2周末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0%、73.6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92.9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及对照组2周末心理精神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7.00%、49.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6,P<0.05);4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78.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4,P<0.01).结论 枳术宽中胶囊及多潘立酮治疗FD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枳木宽中胶囊能缓解精神心理症状,其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邓琴;陈明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血糖的变化,以期为骨科创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43例骨创伤患者(创伤组)和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4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对象的D-D含量和血糖水平.结果 严重伤组、重伤组和轻伤组的血浆D-D含量和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创伤患者损伤严重程度与D-D含量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63,P <0.05;r=0.71,P<0.05).结论 骨创伤后血浆D-D含量水平和血糖水平会随着创伤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表明血浆D-D含量水平和血糖水平能够作为评判创伤预后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立峰;张晓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复发情况和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婴儿湿疹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给予丁苯羟酸乳膏外用,B、C、D、E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口服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剂量依次分别为250 mg/次,2次/d;250 mg/次,3次/d;500 mg/次,2次/d;500 mg/次,3次/d治疗,共治疗10 d.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 各组患儿治疗前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治疗后E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t=3.82 ~4.20,P<0.01);治疗后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患者EASI评分均低于A组(t =2.14,P<0.05;t=2.72,P<0.01;t'=3.79,P<0.05);E组总有效率高(93.3%),复发率低(20.0%),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好,呈剂量依赖性,复发少,无不良反应、安全.
作者:魏兵;李奇玉;蒋静;于佳平;翟爽;宋佳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宁波李惠利医院确诊的6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致ARF患者的病因、临床生化指标变化、治疗及预后.结果 6例患者均存在肌肉酸痛、尿量减少,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酐、尿素及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血液净化后肝功能、肾功能较前有好转,肌酸激酶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诊断及尽早实施血液净化治疗是成功抢救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致ARF患者的关键.
作者:刘雪兰;方建江;李增攀;夏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其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相关性及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诊治的178例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78例按患儿是否合并脑炎分为2组,合并脑炎者98例为观察组,未合并脑炎者80例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为正常的儿童血清标本8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并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10、IL-23及TNF-α的表达,比较普通型、重症中重症患儿或是否伴有惊厥者血清中IL-10、IL-23及TNF-α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IL-10、IL-23和TNF-α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 <0.01),观察组IL-10、IL-23和TNF-α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中有惊厥者IL-10、IL-23和TNF-α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惊厥者(P<0.01);观察组患儿血清中IL-10与IL-23及TNF-α呈正相关(r=0.44,0.40,P <0.05),IL-23与TNF-α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 IL-10、IL-23和TNF-α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血清中呈高表达,可能其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患儿血清中IL-10、IL-23和TNF-α水平,对判断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病变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纤维结肠镜在诊断肠梗阻病因和部位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经本院急诊收治的68例肠梗阻患者,进行纤维结肠肠镜检查,并与术中结果相对比,以判断肠梗阻的部位和病因,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68例患者中接受手术者62例,与术中结果相比较,纤维结肠镜在部位、病因诊断中出现3例不符,治疗后存活57例(91.36%),死亡5例(8.64%),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随访1年,8例患者出现大肠息肉,1例发生肝转移,均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纤维结肠镜检查对肠梗阻的部位及非肿瘤病因能作出准确的判定,能为正确选择手术方案及手术时机提供依据.但此检查对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误诊率,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郭朝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大扶康和5-氟胞嘧啶正规抗真菌治疗.结果 9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6例脑积水明显缓解,3例脑室无明显改变;1例病情恶化,拔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症状改善.随访6~24(14.6 ±5.3)个月,无复发.结论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操作简便、快速,可明显改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合并脑积水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龚瑾;叶卓鹏;秦峰;李文胜;王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Ig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AN)患者血液中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和发酵支原体(mycoplasma ferments,Mf)的检出率,IgA肾病、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液中支原体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及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IgAN患者的血液标本118例,健康体检者89例,CKD对照组90例.按试剂盒方法提取血清DNA,用PCR技术检测Mpe、Mp及Mf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标本采用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证实.根据IgAN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分组,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IgAN组中Genus、Mpe、Mp、Mf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3.05%、16.1%、25.45%和8.47%.CKD疾病对照组中Genus、Mpe、Mp、Mf阳性率分别5.56%、2.22%、5.56%和2.22%.健康对照组中Genus、Mpe、Mp、Mf阳性率分别为3.33%、1.11%、2.22%和0.IgAN组与CKD、健康体检者Genus、Mpe及Mp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组中10例同时检测到Mpe、Mp和Mf(多重感染检出率8.47%),CKD组2例(多重感染率为 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0例存在重叠感染的IgAN发病年纪较轻,扁桃体炎和尿路感染病史,镜下红细胞检测及肾间质病理积分比较,多重支原体感染组患者明显重于支原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N中Genus、Mpe及Mp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和CKD患者,存在多重支原体感染的IgAN患者肾间质病理改变较重,本研究提示IgAN的发病或进展可能与支原体感染有关.
作者:姜雪;杜园园;许菲菲;章建娜;章慧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社区管理方法.方法 2012年3月至9月来杭州市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DKD患者90例,对比社区管理前后DKD患者血压(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结果 通过24周的社区管理,90例患者对于血压、血脂、血糖目标值,规律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长期性、DKD营养治疗原则、血糖血压的自我监测、定期监测肾功能相关指标的知晓率分别从5.56%、33.3%、27.8%、33.3%、13.3%、11.1%、22.2%、13.3%上升到72.2%、91.1%、88.9%、91.1%、90.0%、71.1%、77.8%、70.0%.管理24周患者的BP、LDL-C、FPG、2 hPG、HbA1c水平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24周患者BP、LDL-C、HbA1c的控制率与管理12周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社区管理,患者对DKD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BP、LDL-C、FPG、2hPG、HbA1c水平下降,BP、LDL-C、HbA1c的控制率显著提高,有效延缓DKD患者的病情进展,值得推广.
作者:章力;叶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它一般生化指标,并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大幅度(DMMG)、血糖标准差(SDBG).根据是否合并DPN将患者分为DPN组(68例)和非DPN组(76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年龄、病程、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bA1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GE、MBG显著高于非DPN组(P <0.0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132,95% CI为0.985 ~1.300,P=0.008)、HbA1c(OR =0.691,95% CI为0.489 ~ 0.976,P=0.036)、MAGE(OR =4.782,95% CI为1.032 ~22.160,P=0.035)、MBG(OR=1.497,95% CI为0.642 ~3.492,P=0.046)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 DPN的发生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HbA1c、MAGE、MBG增高有关,血糖波动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国凤;徐宁;尹冬;惠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胆囊结石发生率,症状及体征;引起胆囊结石相关因素及对预后影响.结果 合并胆囊结石60例;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37例(61.67%),发热、右上腹疼痛胆囊区压痛等13例(21.67%),无症状10例(16.67%);胆囊结石组患者年龄、女性、门静脉宽度、Child-Pugh C级高于无胆囊结石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无胆囊结石组(P<0.05);随访(3.98±1.22)年,胆囊结石组并发症率66.67%、病死率25.00%高于无胆囊结石组的33.33% 、7.62%(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胆石症发生率较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及时进行胆囊B超检查,并争取手术治疗.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甘露醇甘油注射液(含15%甘露醇和5%甘油)对体外兔红细胞和大鼠体内红细胞溶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试管法观察甘露醇甘油注射液对正常实验兔红细胞的溶血作用;应用邻-甲联苯胺氧化显色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体内试验测定SD大鼠红细胞溶血.取血浆测定游离血红蛋白和间接胆红素含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RBC+ 5%甘油组分光光度法OD值、邻联甲苯胺法测定血红蛋白OD值1.6ml、2.0ml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甘油+ RBC组各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BC+甘露醇甘油组、甘露醇甘油+RBC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6、10 ml/min给药速度,30 ml/kg给药体积静脉给予大鼠相应受试品2、24h后,甘露醇甘油注射液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甘油组24h间接胆红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甘油注射液在体外、体内对红细胞均无溶血作用.
作者:李长喜;邓友田;马丽;邓青;刘学武;张丹;梁想;张娟娟;张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临床观察前列地尔和羟苯磺酸钙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慢性肾脏病CKD 2~4期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Ⅳ共4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羟苯磺酸钙以及两者联合疗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4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均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Ⅳ组疗效明显,优于Ⅱ、Ⅲ组,而Ⅱ、Ⅲ组疗效优于Ⅰ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与羟苯磺酸钙均能够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且两者合用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吴运斗;李大勇;王慧;田俊玮;李萌;黄映红;陈远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38MAPK在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中的发病机制及丁苯酞对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VEGF、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丁苯酞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凝聚态Aβ1-42双侧注射大鼠海马区制作AD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大鼠海马VEGF、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 造模1周后,4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不同(F=66.658,P<0.05),穿越平台次数不同(F =6.884,P<0.05),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较空白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药物干预4周后,VEGF在4组大鼠海马区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064,P<0.05),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药物干预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增多(P<0.05);P38MAPK在4组大鼠海马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38MAPK在4组大鼠海马区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395,P <0.05),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较空白组海马组织P-P38MAPK表达升高(P<0.05),药物干预组较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丁苯酞能明显提高AD模型大鼠VEGF的表达,降低P-P38MAPK在AD大鼠海马组织的表达.
作者:张会凯;张晓炜;生晓娜;翟留玉;张国华;蒋国卿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8例以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8例确诊的MM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首次入院时均未考虑到MM的诊断.3例患者因反复心绞痛多次住院,按冠心病治疗4年余,后因伴有骨骼疼痛、不明原因贫血而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MM;3例患者因球蛋白明显升高而行免疫球蛋白电泳检查而确诊为MM;2例患者因肾功能不全行肾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肾脏淀粉样变,进而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而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5例患者转血液科进行化疗(其中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好转出院),3例患者未行化疗,心力衰竭控制后好转出院.结论 MM常累及多个系统,起病方式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上易造成误诊、漏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MM合并心脏受损患者的预后很差.
作者:陈慧勤;蔡克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球囊应用于子(痢)前期及子(痢)患者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住院诊治的子(痢)前期及子(痢)患者共101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64例,37例Bishop评分≤5分者自愿采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后阴道试产,比较双球囊置入前后宫颈成熟度变化,分析阴道分娩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 37例子(痢)前期及子(痢)患者置入水囊前宫颈Bishop评分[(3.38±0.50)分]明显低于置入水囊后[(6.44±0.63)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4,P<0.01);水囊置入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收缩压(158.38±13.89) mmHgvs(162.48±12.56) mmHg,P >0.05;舒张压(112.71±15.53) mmHg vs(108.19±8.37) mmHg,P>0.05],其阴道分娩率为89.2% (33/37),总产程(5.8±0.63)h,与选择性剖宫产相比,双球囊促宫颈成熟后阴道分娩者失血量明显减少(t =9.19,P<0.01),产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t =11.18,P<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t =2.96,P<0.01),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值高(t=2.34,P<0.05).结论 子(痢)前期及子(痢)患者采用双球囊置入能有效促宫颈成熟和扩张宫颈,其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其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孙艳梅;范翠芳;陈建华;段志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人头皮毛囊的组织结构特点、人毛囊体外再生能力和影响毛囊器官的生长增殖因素.方法 HE染色观察15例人头皮组织和人头皮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特征.用WilliamsE培养基对150根人头皮毛囊进行体外培养,总结Williams E培养基中毛囊培养的规律与经验.结果 头皮中含有大量的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属器官,毛囊上皮细胞丰富且分化程度较低,毛囊在头皮组织内生长方向规则.成功利用Williams E培养基进行人头皮毛囊体外培养,发现毛囊结构前5d的生长增殖速度快.比较其他培养基,使用无血清的Williams E培养基在毛囊体外培养中能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结论 人头皮组织含有丰富的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属器.无血清的Williams E培养基较其他培养基更有利于毛囊体外培养,使毛囊具备更好的体外再生能力,为毛发移植延迟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李宇飞;张瑛;赵建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益气解毒方对CNE2Z鼻咽癌细胞迁徙运动潜能的影响及其与细胞骨架蛋白系统表达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正常大鼠血浆为空白对照,以益气解毒方大鼠血浆为干预因素,采用划痕法评价含药血浆对靶细胞CNE2Z鼻咽癌细胞迁徙运动潜能的影响,以扫描电镜观察干预前后靶细胞伪足形态特征,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β-tubulin、F-actin、p-Ezrin、Rac1表达活性,RT-PCR法检测p-Ezrin mRNA转录活性,评价靶细胞迁徙运动潜能变化与细胞骨架蛋白系统表达活性的关系及其对益气解毒方干预作用的反应性.结果 益气解毒方对CNE2Z鼻咽细胞的迁徙运动潜能显示抑制效应,在IC50浓度时,迁徙距离为(25.80 ±8.07) μm,抑制率为46.59%;靶细胞表现伪足变短小,伸展长度变短;β-tubulin、F-actin、p-Ezrin、Rac-1蛋白表达受抑制,图像灰度值分别为(0.857±0.059,0.900±0.040,0.812±0.050,0.785±0.022),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zrin mRNA表达水平呈现同样变化趋势.结论 益气解毒方对CNE2Z细胞的迁徙运动潜能发挥抑制效应,伴随以靶细胞骨架蛋白系统生物活性的降低,细胞伪足伸展抑制.
作者:尚云峰;田道法;Yang PC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脱氧核苷酸钠干预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44例Ⅱ类切口以上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2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外敷、抗生素、补液、葡萄糖滴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胸腺五肽l mg/次,1次/d,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滴注.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脱氧核苷酸钠200 mg/次,1次/d.于第7、14、30天评价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 vs 16.6%,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14 d完全愈合率(80%vs 48.3%,P<0.05)、体重增加量[(2.1±0.7) kgvs (0.6 ±0.3)kg,P=0.016)]、临床总有效率(89.3% vs 61.3%,P=0.0018),具有更少的7d遗留创面面积[(12.6 ±6.8)cm2 vs (18.7 ±7.1)cm2,P =0.018]和更短的创面安全愈合时间[(18.8±11.2)d vs (21.4±12.6)d,P=0.023].治疗后观察组III型前胶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5.4±7.6) ng/L vs (24.4 ±6.9)ng/L,P=0.006).结论 脱氧核苷酸与胸腺五肽均能通过激活免疫,减少术后感染,但创面愈合修复与免疫提升似乎并无关联,脱氧核苷酸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肉芽组织生长、迁移促进创伤的愈合.
作者:尹小川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