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气管外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借助气管外套管以维护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1].因此,气管外套管的护理尤为重要.长期置管的患者主要使用金属气管外套管,插入喉间与气管之间的窦道内,为防止气管外套管脱出,需要将气管外套管妥善固定于患者喉间气管切开处.传统的气管外套管固定方法是将单根白棉布带从患者颈后绕过,穿过套管两翼分别打死结固定[2].
作者:朱娟;尹世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轻癌症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采用疼痛干预护理措施.比较2组干预后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癌症患者采用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宋建铭;李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静脉通道的快速建立,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抢球措施.儿科患者多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1].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穿刺技术,才能顺利完成静脉输液,达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护士技术水平、患儿不配合、家属要求过高等因素影响穿刺的成功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例患儿的静脉穿刺资料,总结护理措施,分析穿刺失败原因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卜云娣;黄丽冰;黄河浪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应用自制水枕在预防新生儿头颅、耳廓变形及枕后压疮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新生儿根据入住NICU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新生儿使用棉垫颈肩枕,实验组使用自制水枕垫高患儿头颈部.观察2组患儿头颅、耳廓外观的变化,以及枕后皮肤压疮情况.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发生头颅、耳廓外观变形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实验组新生儿枕后皮肤压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自制水枕能有效预防新生儿头颅、耳廓变形和枕后皮肤压疮,值得借鉴.
作者:李明;郭妍妍;赵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慢阻肺呼吸衰竭护理,观察组则以一体化护理模式为指导进行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结果 护理前,2组的AIS量表、WHOQOL-BREF量表、HAD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AIS量表≥6分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D量表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
作者:胡敏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肠瘘是指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间存在异常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至体外,肠瘘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吻合口瘘多见,由于吻合口瘘患者肠液丢失、胃肠功能不良,因而易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代谢紊乱、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随着对感染控制、器官功能维护与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治疗方案从早期手术转变为早期充分引流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作者:梁斐;祁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25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玻璃体积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25G玻璃体切割术,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和术后给予优质的护理配合.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无眼内感染病例.结论 在25G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作者:邱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下肢的隐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尤其是在成人晚期肿瘤患者下肢置PICC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2].
作者:何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延伸性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及出院宣教,干预组增加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血尿、膀胱刺激症、腰痛、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沈平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均衡带教法在手术室新入科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新入科护士20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2月新入科护士20名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均衡带教法.记录2组终理论和实际操作成绩,比较2组护理质量以及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仪表评分外,观察组术前访视、识别器械、巡回护士水平、洗手护士水平、术后回访健康教育及总体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新入科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为100.00%(20/20),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新入科护士带教中实施均衡带教法,能提高护士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倪文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经阶段,对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药品注册能否上市的主要依据.为确保临床试验符合规范,试验结果科学可靠,受试者权益和安全得到保障,试验全过程必须按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1]及国际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ICH-GCP)的要求,安全、科学、有序的进行.本文结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临床试验进程中如何改进,以保证药物临床试验及时高效的完成.
作者:冯长菊;江玉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析优质护理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81%(31/42),低于研究组的92.86%(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益萍;谢玉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自身器官及其周围组织产生自我消化作用所引起的急性炎性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高烧、恶心呕吐等表现为主[1].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急性反应期需严格禁食补液,高龄患者情绪不稳定、动作迟缓,输液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影响治疗,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尤为重视高龄患者的输液管理[2].本研究对5例高龄急性胰腺炎患者予以输液管理,患者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春勤;吴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压疮预防效果以及情感状况的影响.方法 8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模式.记录患者出院后2个月内压疮发生情况,评估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 周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 研究组压疮发生率14.0%(6/43),低于对照组的41.9%(1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压疮发生风险,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席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列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放疗期间,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均升高,干预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加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周丽静;简红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用药差错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品管圈对住院患者给药差错进行原因分析,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结果 品管圈开展后用药差错发生率0.8‰(16/20 096),低于开展前的1.8‰(37/20 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活动积极性、和谐程度、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管手法较活动前均得到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作者:陈美环;晁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管非计划性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拔管原因及对策.胃管固定不当、负压引流器过重、患者情绪紧张、术前健康教育不足等均与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密切相关.通过采取相应心理干预、加强管道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除风险.
作者:邱春兰;李玉兰;杨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11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1月-12月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门诊维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PICC微信公众号的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管理方案.观察2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PICC维护指导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血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维护指导依从性评分为(8.14±4.26)分,低于对照组的(18.14±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的建立,解决了出院肿瘤患者带管的维护问题,减少了带管期间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PICC维护指导的依从性.
作者:屈惠琴;陆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婴幼儿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由同一组操作者施行婴幼儿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115例,依照操作时间顺序分为A、B组,其中B组又细分为6个亚组(I~VI亚组).比较各组的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置管失败率.结果 A组与B组各亚组的操作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B组Ⅱ亚组与Ⅲ~Ⅵ亚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III亚组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操作时间线形图、箱型图和柱状图分析,进行35例操作后,操作时间已能维持在 60 min.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情况、置管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需完成约35例操作方能度过学习曲线,操作时间大致能维持在60 min.
作者:冯丹英;秦蓉;徐大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在缓解白血病化疗患者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设计,便利抽取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确诊的急性白血病且接受化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9月-2016年3月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护理常规;2016年4月-9月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给予集束化管理方案.对比2组化疗期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程度比较,实验组患者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方案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值得借鉴.
作者:熊艳;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