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微信平台的PICC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屈惠琴;陆云

关键词:微信平台,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延续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11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1月-12月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门诊维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PICC微信公众号的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管理方案.观察2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PICC维护指导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血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维护指导依从性评分为(8.14±4.26)分,低于对照组的(18.14±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的建立,解决了出院肿瘤患者带管的维护问题,减少了带管期间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PICC维护指导的依从性.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质量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母体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关系.方法收集早产儿母体血标本70例为观察组,同期产科收治的正常出生儿母体血标本7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叶酸含量及MTHFR C677T基因类型.结果 140例母体血清MTHFR(C677T)基因检测显示野生型基因占比20.71%(29/140),杂合突变型占比48.57(68/140),纯合突变型占比30.71%(43/140).观察组叶酸含量(23.22±0.23)ng/mL,对照组叶酸含量(17.23±0.17)n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补充要个体化,补充过多或过少均可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风险.

    作者:曹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食管癌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原因及预防

    回顾性分析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管非计划性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拔管原因及对策.胃管固定不当、负压引流器过重、患者情绪紧张、术前健康教育不足等均与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密切相关.通过采取相应心理干预、加强管道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除风险.

    作者:邱春兰;李玉兰;杨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月主题-案例学习在骨关节科护理单元业务学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月主题-案例学习模式在骨关节科护理单元业务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科室于2016年1月在护理单元业务学习中采取月主题-案例模式,统计护士专科理论知识成绩,参与互动情况,以及专科知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实施月主题-案例前(2014年1月-2015年12月)比较,对比实施前后科室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培训后平均每次参与互动人数、平均每月专科理论知识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理单元无专科知识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培训后医生对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护士与医生的沟通能力、护士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满意度高于培训前.结论 月主题-案例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护士业务学习效果,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作者:陈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门诊非连续性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管道清洗消毒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门诊非连续性使用的BiPAP无创呼吸机管道清洗消毒方法.方法 36例门诊行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实验组由科室每日自行清洗消毒.管道使用3 d后比较2组菌落数检测的合格情况.结果 使用后第3天对照组菌落数检测合格率为83.3%(15/18),实验组未出现不合格管道.结论 针对门诊非连续性使用的BiPAP无创呼吸机管道采用每日清洗消毒的方法,可有效预防管道污染,对降低相关感染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溢玲;晏益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康惠尔透明贴对静脉补钾致痛的干预效果

    目的 观察康惠尔透明贴缓解浅静脉留置针补钾致痛的效果.方法 经浅静脉留置针补钾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30例患者使用康惠尔透明贴贴敷穿刺部位并固定留置针;B组30例患者用3M 透明贴膜贴敷固定留置针后,沿静脉走向用浸有50%硫酸镁纱布湿敷;C组30例患者用3M透明贴膜贴敷固定留置针后,沿静脉走向用浸有生理盐水纱布湿敷.评估3组患者穿刺部位局部疼痛情况.结果 与B组和C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康惠尔透明贴贴敷能减轻或消除浅静脉留置针补钾引起的疼痛,值得借鉴.

    作者:骆英;丁春芬;冯明;刘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婴幼儿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学习曲线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由同一组操作者施行婴幼儿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115例,依照操作时间顺序分为A、B组,其中B组又细分为6个亚组(I~VI亚组).比较各组的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置管失败率.结果 A组与B组各亚组的操作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B组Ⅱ亚组与Ⅲ~Ⅵ亚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III亚组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操作时间线形图、箱型图和柱状图分析,进行35例操作后,操作时间已能维持在 60 min.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情况、置管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需完成约35例操作方能度过学习曲线,操作时间大致能维持在60 min.

    作者:冯丹英;秦蓉;徐大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析优质护理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81%(31/42),低于研究组的92.86%(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益萍;谢玉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例吻合口瘘继发真菌性肺炎及失禁性皮炎的护理

    肠瘘是指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间存在异常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至体外,肠瘘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吻合口瘘多见,由于吻合口瘘患者肠液丢失、胃肠功能不良,因而易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代谢紊乱、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随着对感染控制、器官功能维护与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治疗方案从早期手术转变为早期充分引流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作者:梁斐;祁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电子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电子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电子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细致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情况.结果 术后12例因息肉直径较大产生疼痛,4例因用力排便刺激创面而致出血,其余患者术后无特殊不适,门诊观察2 h后顺利出院.结论 电子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安全、可靠,护理人员于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细致的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

    作者:魏义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观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ICU危重症患者11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经桡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观察组经足背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2组均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动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动脉套管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经足背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效果优于经桡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同时高质量的护理干预配合对降低并发症风险、延长动脉套管留置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舒雅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给药流程设计和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流程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给药流程和不良反应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分级,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 共纳入150例患者,其中27例出现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12例,呕吐4例,腹泻4例,便秘7例;局部皮肤红斑硬结15例;白细胞减少11例;周围神经病变9例;带状疱疹5例;不同程度疲乏38例.根据不良反应,通过循证护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论 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后的不良反应观察及个体化护理,以完善护理流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万李;叶红芳;张新月;季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Relying on Information Education to Promote Post-Specific Training in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in enhancing the post-specific training contents and pathways for staff in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 in a predicament, so as to develop employees' potential capacity and promote the consoli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Methods A study platform providing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through informatization was established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post-specific training and propose the organization methods for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duty actuation and progression management, so as to establish a post-specific training system. Result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platform could improve knowledge structure, update and supplement knowledge, and expand the promotion of insights, service level and quality of work as well as innovative capacity of the staff, thus further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CSSD.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the dominant role of study has been highlighted, which makes post-specific training more convenient, fast and effective. New study models, like individual study and self-directed study, have promoted the concept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quality promotion of education.

    作者:WANG Xu;TIAN Ying;ZHOU Yiqin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儿童弱视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135例(237只眼)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视力检查干预、用药护理、治疗性配镜、目力训练、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结果 经过3年以上随访观察,基本治愈106眼(44.72%),进步91眼(38.39%),总有效率 83.12%.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确保弱视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超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预警护理在急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预警护理在急性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肺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警护理.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腹泻发生率5.00%(3/60),低于对照组的20.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1.67%(55/60),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急性肺炎患儿的预警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作者:汪云好;刘敏;吴小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安素在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粉剂安素在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术前口服安素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患者术前流质饮食.评估2组患者术前饥饿感,记录术前灌肠次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实验组术前饥饿感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术前灌肠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口服安素粉行肠道准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缓解术前饥饿感,保证肠道清洁度,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

    作者:周雪玲;蔡蕾;黄晋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延续性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延伸性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及出院宣教,干预组增加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血尿、膀胱刺激症、腰痛、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沈平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例经下肢静脉穿刺置入PICC的护理体会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下肢的隐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尤其是在成人晚期肿瘤患者下肢置PICC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2].

    作者:何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老年子宫脱垂治疗与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子宫脱垂患者的治疗手段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和治疗手段特殊性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并有效实施,包括针对性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和健康教育等.结果 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 患者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和护理环境满意度分别为93.3%、86.7%和80.0%.结论 充分的心理疏导、术前准备和术后积极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老年子宫脱垂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立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列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放疗期间,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均升高,干预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加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周丽静;简红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患者入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神经内科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影响患者入院健康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者入院健康教育知晓率98.00%(196/200),高于实施前的72.50%(145/200),目标达成率为103.16%.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较活动前均有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入院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作者:孙成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