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用药差错中的应用

陈美环;晁洁

关键词:品管圈, 用药差错, 住院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用药差错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品管圈对住院患者给药差错进行原因分析,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结果 品管圈开展后用药差错发生率0.8‰(16/20 096),低于开展前的1.8‰(37/20 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活动积极性、和谐程度、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管手法较活动前均得到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干预和饮食指导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和饮食指导的效果.方法 9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评估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记录2组患者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8周后体质量较出院时上升,而对照组持续下降.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饮食指导能有效缓解胃癌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合理饮食.

    作者:邱正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食管癌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原因及预防

    回顾性分析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管非计划性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拔管原因及对策.胃管固定不当、负压引流器过重、患者情绪紧张、术前健康教育不足等均与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密切相关.通过采取相应心理干预、加强管道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除风险.

    作者:邱春兰;李玉兰;杨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PICC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11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1月-12月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门诊维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PICC微信公众号的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管理方案.观察2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PICC维护指导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血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维护指导依从性评分为(8.14±4.26)分,低于对照组的(18.14±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的建立,解决了出院肿瘤患者带管的维护问题,减少了带管期间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PICC维护指导的依从性.

    作者:屈惠琴;陆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老年子宫脱垂治疗与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子宫脱垂患者的治疗手段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和治疗手段特殊性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并有效实施,包括针对性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和健康教育等.结果 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 患者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和护理环境满意度分别为93.3%、86.7%和80.0%.结论 充分的心理疏导、术前准备和术后积极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老年子宫脱垂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立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例经下肢静脉穿刺置入PICC的护理体会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下肢的隐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尤其是在成人晚期肿瘤患者下肢置PICC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2].

    作者:何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及效率管理工具应用综述

    早期,由于医务工作者对于感染的认识较为模糊,且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术后感染率较高,感染致死率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医疗领域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务工作者逐渐认识并掌握了导致感染主要原因及避免感染的方法-提高手术质量.影响手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主刀医生的手术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医疗设备设施不足、手术器械和一次性耗材匮乏等.国内外文献中提到的医院用来提高外科手术质量的措施包括使用手术团队检查清单[1]、客观的手术协议[2]、外科医生表现[3]及医务人员教育[4].

    作者:李宇生;周平乐;王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集束化管理缓解白血病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在缓解白血病化疗患者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设计,便利抽取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确诊的急性白血病且接受化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9月-2016年3月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护理常规;2016年4月-9月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给予集束化管理方案.对比2组化疗期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程度比较,实验组患者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方案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值得借鉴.

    作者:熊艳;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现状,探讨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州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84例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Piper 疲乏修正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表调查肺癌患者的疲乏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 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均经历了CRF,中度及以上疲乏者占83.15%(153/184),抑郁、家庭人均月收入、白细胞、文化程度、上臂肌围、有氧活动均分和胆红素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 (P<0.05).结论 肺癌术后化疗患者CRF的发生率高,多数属于中度及以上疲乏,抑郁、家庭人均月收入等为主要影响因素,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患者CRF程度.

    作者:邬要芬;危娟;冯燕英;幸敏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延续性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延伸性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及出院宣教,干预组增加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血尿、膀胱刺激症、腰痛、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沈平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自身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胰岛素发生低血糖症状的自身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均为初次使用胰岛素,存在发生低血糖症状患者24例,分为低血糖组(n=24)和非低血糖组(n=38).对比2组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区别.结果 2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空腹C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BMI以及HbAlc是影响低血糖症状发生的主要保护因素,Scr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则是低血糖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BMI和HbAlc是为主要的影响低血糖症状发生的自身因素.

    作者:邹梅;杨逢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儿童弱视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135例(237只眼)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视力检查干预、用药护理、治疗性配镜、目力训练、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结果 经过3年以上随访观察,基本治愈106眼(44.72%),进步91眼(38.39%),总有效率 83.12%.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确保弱视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超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婴幼儿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学习曲线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由同一组操作者施行婴幼儿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115例,依照操作时间顺序分为A、B组,其中B组又细分为6个亚组(I~VI亚组).比较各组的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置管失败率.结果 A组与B组各亚组的操作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B组Ⅱ亚组与Ⅲ~Ⅵ亚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III亚组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操作时间线形图、箱型图和柱状图分析,进行35例操作后,操作时间已能维持在 60 min.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情况、置管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需完成约35例操作方能度过学习曲线,操作时间大致能维持在60 min.

    作者:冯丹英;秦蓉;徐大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生理盐水持续加压冲洗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生理盐水加压冲洗在维持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110例行CVP监测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肝素盐水持续加压冲管,实验组使用生理盐水持续加压冲洗测压管路.记录2组完成CVP监测情况,比较2组测压管堵塞情况.结果 实验组完成CVP监测54例,对照组完成49例.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测压腔堵管率为7.1%(4/54),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测压腔堵管率4.1%(2/4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生理盐水加压冲洗与肝素冲洗效果相似,且其适用广泛,操作简便.

    作者:高鹏;尹彦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门诊非连续性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管道清洗消毒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门诊非连续性使用的BiPAP无创呼吸机管道清洗消毒方法.方法 36例门诊行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实验组由科室每日自行清洗消毒.管道使用3 d后比较2组菌落数检测的合格情况.结果 使用后第3天对照组菌落数检测合格率为83.3%(15/18),实验组未出现不合格管道.结论 针对门诊非连续性使用的BiPAP无创呼吸机管道采用每日清洗消毒的方法,可有效预防管道污染,对降低相关感染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溢玲;晏益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安素在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粉剂安素在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术前口服安素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患者术前流质饮食.评估2组患者术前饥饿感,记录术前灌肠次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实验组术前饥饿感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术前灌肠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口服安素粉行肠道准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缓解术前饥饿感,保证肠道清洁度,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

    作者:周雪玲;蔡蕾;黄晋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5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25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玻璃体积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25G玻璃体切割术,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和术后给予优质的护理配合.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无眼内感染病例.结论 在25G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作者:邱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50例鞘膜积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包括住院、用药和护理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李永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质量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母体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关系.方法收集早产儿母体血标本70例为观察组,同期产科收治的正常出生儿母体血标本7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叶酸含量及MTHFR C677T基因类型.结果 140例母体血清MTHFR(C677T)基因检测显示野生型基因占比20.71%(29/140),杂合突变型占比48.57(68/140),纯合突变型占比30.71%(43/140).观察组叶酸含量(23.22±0.23)ng/mL,对照组叶酸含量(17.23±0.17)n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补充要个体化,补充过多或过少均可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风险.

    作者:曹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月主题-案例学习在骨关节科护理单元业务学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月主题-案例学习模式在骨关节科护理单元业务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科室于2016年1月在护理单元业务学习中采取月主题-案例模式,统计护士专科理论知识成绩,参与互动情况,以及专科知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实施月主题-案例前(2014年1月-2015年12月)比较,对比实施前后科室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培训后平均每次参与互动人数、平均每月专科理论知识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理单元无专科知识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培训后医生对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护士与医生的沟通能力、护士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满意度高于培训前.结论 月主题-案例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护士业务学习效果,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作者:陈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患者入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神经内科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影响患者入院健康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者入院健康教育知晓率98.00%(196/200),高于实施前的72.50%(145/200),目标达成率为103.16%.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较活动前均有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入院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作者:孙成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