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纲;李嘉燕;韦柳青;姜福富;符兆胤;罗柳青
医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四大任务,其中,医学科研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培养医学人才、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措施.医院科研的进展是衡量一个现代医院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实验研究是医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研究生遇到困难多,锻炼研究生意志、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重要阶段[1].而当前高等院校的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课时偏少,内容粗放,很难让研究生快速切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实验中心开设了北京市级继续教育课程-实用生物技术培训班.
作者:刘天会;尤红;王萍;丛敏;唐淑珍;徐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变异性与死亡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每个患者血尿酸平均值和变异性,根据死亡患者血尿酸平均值的平均值及变异性平均值将患者为高尿酸高变异组(1组)、高尿酸低变异组(2组)、低尿酸高变异组(3组)、低尿酸低变异组(4组),计算各组病死率,并作两两比较,进一步对上述四组进行合并后再分析,按死亡组患者血尿酸平均值的平均值(364.08 mmol/L)作为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尿酸组(A组)和低尿酸组(B组),统计两组病死率并作比较,按死亡组患者血尿酸变异性(50.89 mmol/L)将所有患者分为:高变异性组(C组)和低变异性组(D组)统计两组病死率并做比较,将血尿酸与透前血肌酐、尿素、胆固醇、白蛋白水平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①死亡组血尿酸平均值、白蛋白的平均值、肌酐的平均值、尿素的平均值、血红蛋白的平均值均低于存活组(P<0.05),而年龄和血尿酸变异性均高于存活组(P<0.05).②年龄和尿酸变异性是发生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肌酐、血红蛋白则不是MHD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无论平均值大小,尿酸变异性大的患者病死率高于死变异性小的患者(P<0.001).当变异性≥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小的患者病死率高于尿酸平均值大的患者(P=0.099);当变异性<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小的患者病死率高于尿酸平均值大的患(P<0.003).④尿酸与营养指标(尿素、肌酐)呈正的直线相关.结论 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变异性大(≥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对病死率无影响.尿酸变异性小(<50.89 mmol/L)时,尿酸平均值小的病死率高.尿酸可能是反应营养状态指标之一,受其他营养指标影响.
作者:王敏茹;张东亮;郑力仁;刘文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4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年龄73岁,除2例中转开腹外,其余4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8 min,平均出血量90 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6 h,清扫淋巴结数平均9.2±3.5枚.其中发生吻合口漏1例,通过胃肠外营养、引流后康复,无手术死亡患者,无术后出血、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达到既创伤小、恢复快又安全有效的目的.
作者:王军辉;彭登峰;张建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诊断与肝脏组织病理诊断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活体肝穿刺取病理标本后进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同时与同期血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胺氨基转移酶(GGT)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正相关,而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分期负相关.与病理诊断相比,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轻度89.6%(43/48),中度71.4%(10/14),重度57.1%(8/14).结论 血清ALT、AST、TBIL、GGT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程度,ALB、PTA 可视为慢性乙型肝炎病变进展的指标.
作者:姜涛;涂尚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58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尿mALB和NAG酶等指标,同时随机选择4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肾病早期组患者的尿mALB和NAG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1);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的尿mALB和NAG明显低于血糖控制欠佳组(P<0.01).结论 尿mALB与NA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双向转化的研究体系,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领域,其对包括科研能力培养在内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新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适应转化医学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
作者:张宏家;刘欧;李艺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受伤机制,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部位和类型分为非治疗组(12例)和治疗组(18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非手术组得到随访10例:优(96~100分)6例,良(91~95分)2例,可(81~90分)1例(0~80分),差1例,优良率占80.0%;手术组得到随访16例:优12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占87.5%.结论 踝关节骨折只要掌握好适应证,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样有效.对于无移位的单踝、双踝骨折,非手术治疗优良率较好;而不稳定的双踝、三踝骨折或胫腓分离的骨折应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作者:申练兵;谭俊铭;王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2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回顾性分析低频探头2~5 MHz和高频探头3~12 MHz检查阑尾炎的图像特点及诊断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32例中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97例(84.9%),其中低频超声诊断符合率45.2%,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84.9%,急性阑尾炎的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高频86.8%,低频48.7%(96例).结论 高频超声在显示肿大阑尾结构上更具有特异性,能大幅度提高肿大阑尾的显示率,结合彩色多普勒更有助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可作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依据.
作者:董应兰;游节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和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应用强心、利尿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心衰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从小剂量开始至大耐受剂量,治疗12周后,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继续口服卡维地洛12周;治疗组采用卡维地洛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治疗12周.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6 min步行距离作为观测指标.结果 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LVEF和FS指标,以及6 min步行距离得到改善.6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后,继续口服卡维地洛的对照组,12周后的LVEF和FS指标,以及6 min步行距离进一步得到提高,但其疗效的提高程度不如加服曲美他嗪的治疗组.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稳定病情的基础接受卡维地洛治疗的同时加服曲美他嗪,有利于患者心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作者:张虹;汤佩麟;王允;韩震;陈璐;金福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皮肤病变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及免疫组化(S-100,CD68,Lys,Mac387,CD31,CD1a,ⅩⅢa因子和CD34)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结果 组织学上病变主要在皮肤真皮层,低倍镜下见深蓝染区域与淡粉染区域相间(重要诊断提示性背景病变);在炎症背景中有纤维分割;细胞组成见大量的单核或多核的组织细胞及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同时巨噬性组织细胞内可见吞噬的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巨噬性组织细胞S-100强(+),CD68和Lys(+),Mac387(+),CD31(+),不表达CD1a、ⅩⅢa因子和CD34.病理诊断: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术后随访5年,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很少见的非肿瘤性疾病,临床行为属于良性/潜在恶性,易被误诊为淋巴网织系统恶性肿瘤.明确诊断主要依靠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
作者:乔海国;张昶;庄一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新途径.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伏天采用针、灸和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半年内观察疗效,一年后随访.结果 治愈38例,好转5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结论 采用针、灸和穴位贴敷综合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
作者:董丽萍;张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启发式教学原则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为出发点.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爱学好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发挥启发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获得知识,并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应避免单调呆板,要做到灵活多变,才能不断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作者:吴世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及术前(包括产前)的身体状况,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医疗纠纷,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0 91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同时应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筛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认.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74%(1 063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44%(4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34%(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5例).结论 对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童风琴;宋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产生细胞因子风暴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凝血功能障碍与HPS患者高病死率密切相关.作者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实验室表现、临床表现及治疗加以综述,以期提高对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认识,从而及时发现并治疗凝血功能障碍,降低早期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闫丽娟;王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前路、中路和股静脉3种不同径路临时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计124例患者,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颈内静脉前路、中路和股静脉进行穿刺置管,评估3组(颈内静脉前路置管组、颈内静脉中路置管组以及股静脉置管组)不同风险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 置管成功率为98.39%,并发症发生率为4.03%;颈内静脉前路、中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不同径路临时深静脉置管术均较为安全、可靠,临床可依据患者病情以及3种径路置管术各有的优缺点灵活选用.
作者:周蓉;许正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乳腺癌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鉴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低以及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偏低、组织学分级低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伴随其他脏器疾病多的临床特征.在老年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中,毒副作用低的内分泌治疗是为重要的手段之一[1].
作者:李卉;张翠英;蔡智慧;吕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与血清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所有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观察组)和非输血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2 h内观察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12 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P<0.05)和术后低pH值(P<0.05)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同样需要动态监测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
作者:伍玉容;李朝金;李玲;郑强;王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高尿酸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0年体检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职工2 854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尿酸、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的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析高尿酸与血脂的代谢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阳性率642例( 22.49%).高尿酸组TC阳性率为32.87%,正常尿酸组的TC阳性率为28.12;高尿酸组的TG阳性率为50.16%,正常尿酸组的TG阳性率为30.06%.高尿酸组TC、TG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与血脂的代谢异常有明显的相关性.高尿酸血症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郑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感染性休克危重病患者血乳酸值的影响.方法 采危重症患者血标本60例,每例患者同时采5管动脉血标本分别置于4℃(A组,30例)、18℃~20℃(B组,30例)于即刻、15 min、30 min、45 min、1 h分别测定全血血乳酸(LAC).采动脉血用电极法测血乳酸值.结果 随着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及温度升高动脉血乳酸值逐渐升高,低温存放影响不明显,温度高影响更显著.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感染性休克危重病患者的血乳酸值影响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覃纲;李嘉燕;韦柳青;姜福富;符兆胤;罗柳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在产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理念.通过介绍产科临床循证医学的流行病学知识,展示循证医学数据库等手段,使学生逐步了解循证医学在产科临床中的运用.保证学生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方法,为其在以后的产科临床工作和科研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产科学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丁新;阴赪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