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肥胖对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影响

窦丽阳;王翠瑛

关键词:肥胖, 高密度脂蛋白, 脂代谢异常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关系密切.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关键因素,特别与血脂代谢关系密切,高密度脂蛋白是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性因素,在肥胖状态下,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水平和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从而减弱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进而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转化医学理念下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双向转化的研究体系,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领域,其对包括科研能力培养在内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新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适应转化医学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

    作者:张宏家;刘欧;李艺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卡维地洛和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和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应用强心、利尿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心衰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从小剂量开始至大耐受剂量,治疗12周后,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继续口服卡维地洛12周;治疗组采用卡维地洛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治疗12周.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6 min步行距离作为观测指标.结果 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LVEF和FS指标,以及6 min步行距离得到改善.6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后,继续口服卡维地洛的对照组,12周后的LVEF和FS指标,以及6 min步行距离进一步得到提高,但其疗效的提高程度不如加服曲美他嗪的治疗组.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稳定病情的基础接受卡维地洛治疗的同时加服曲美他嗪,有利于患者心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作者:张虹;汤佩麟;王允;韩震;陈璐;金福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延迟性脾破裂(D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所收治的21例DRS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DRS病人,20例痊愈,1例因并发胸腔积液死亡,治疗成功率95%,近期随访无并发症.结论 在DRS的诊治过程中,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密切观察,正确地把握手术时机,采取适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孔祥东;吴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对无痛胃镜检查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安全舒适的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方法.方法 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各30例.均采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但Ⅱ组患者于检查前10 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前、麻醉后1 min、置入胃镜、检查完毕时心率、收缩压变化、咽喉反应和体动反应.结果 Ⅰ组患者检查时心率增快18例,收缩压增高12 例,明显多于Ⅱ组(P<0.01),Ⅱ组患者出现咽喉反应、体动者也明显少于Ⅰ组(P<0.01).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前先行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可减轻检查时的心血管反应、咽喉反应和体动反应,提高检查的安全性.

    作者:朱光贤;王远超;曹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临床诱因以及合并疾病的影响.方法 对137例BPPV患者病历进行分析,并对其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中患者合并有循环缺血、高血压、突发性耳聋以及迷路炎的较多;过度劳累、精神以及心理因素、全身疾病、体力以及脑力劳动、合并中耳疾病是导致BPPV的独立因素.结论 过度劳累、精神以及心理因素、全身疾病、体力以及脑力劳动、合并中耳疾病史是导致患者发生BPPV的独立影响因素,在BPPV治疗中应当注意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作者:吴卓华;林杰;刘磊;刘秦;李少明;邵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继发凝血功能障碍的认识与研究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产生细胞因子风暴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凝血功能障碍与HPS患者高病死率密切相关.作者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实验室表现、临床表现及治疗加以综述,以期提高对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认识,从而及时发现并治疗凝血功能障碍,降低早期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闫丽娟;王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80例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两组.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48例作为对照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切口采用Stewart切口或纵切口,且术后不使用丹参和医用伤口护理膜);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32例作为研究组(手术切口采用改良Stewart切口,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使用丹参和医用伤口护理膜).对两组间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是31.25℅,而研究组是9.3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Z形切口设计,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的双管引流,合理包扎及丹参、医用伤口护理膜的使用均是预防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

    作者:周斌;朱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1月至2010年11月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62例,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分析患者误诊情况.本组患者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后,均给予他巴唑或者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根据患者合并的心脏病,可给予盐酸普奈洛尔、利尿剂、血管扩张药、强心药物等治疗.结果 经过1~6个月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逐渐降到正常水平;4例心绞痛患者在治疗1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27例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1个月内心衰症状均得到纠正;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均转为窦性心律,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均转为正常;18例心脏扩大患者复查心脏彩超,15例患者均恢复正常,其余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较治疗前缩小.结论 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特点,避免误诊,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华;吴海清;祁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76例血生化指标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诊断与肝脏组织病理诊断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活体肝穿刺取病理标本后进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同时与同期血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胺氨基转移酶(GGT)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正相关,而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分期负相关.与病理诊断相比,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轻度89.6%(43/48),中度71.4%(10/14),重度57.1%(8/14).结论 血清ALT、AST、TBIL、GGT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程度,ALB、PTA 可视为慢性乙型肝炎病变进展的指标.

    作者:姜涛;涂尚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娩孕妇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谈话时记录孕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原因作为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依据,同时调查影响产科医生实施剖宫产非医学因素.结果 4 240例分娩孕妇中实施剖宫产1 820例,医学指征剖宫产99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830例.83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构成包括孕产妇及家属要求670例(缺乏阴道分娩信心381例,对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220例,封建迷信思想69例),医源性因素160例(回避医疗风险95例,阴道分娩技术经验不成熟35例,经济利益驱动30例).结论 社会因素在剖宫产占比率较高,通过进行健康教育,更正分娩观念;推广导乐分娩和镇痛分娩;提高医生责任感;改善医疗环境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作者:李小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踝关节骨折保守与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受伤机制,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部位和类型分为非治疗组(12例)和治疗组(18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非手术组得到随访10例:优(96~100分)6例,良(91~95分)2例,可(81~90分)1例(0~80分),差1例,优良率占80.0%;手术组得到随访16例:优12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占87.5%.结论 踝关节骨折只要掌握好适应证,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样有效.对于无移位的单踝、双踝骨折,非手术治疗优良率较好;而不稳定的双踝、三踝骨折或胫腓分离的骨折应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作者:申练兵;谭俊铭;王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肺炎误诊为肺癌1例

    肺部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临床工作中经常遇见肺部感染性疾病与恶性疾病难以区分的情况.重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物理检查,客观评价实验室检查结果,加强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积极稳妥地开展介入性检查,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保鹏涛;赵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皮肤病变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及免疫组化(S-100,CD68,Lys,Mac387,CD31,CD1a,ⅩⅢa因子和CD34)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结果 组织学上病变主要在皮肤真皮层,低倍镜下见深蓝染区域与淡粉染区域相间(重要诊断提示性背景病变);在炎症背景中有纤维分割;细胞组成见大量的单核或多核的组织细胞及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同时巨噬性组织细胞内可见吞噬的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巨噬性组织细胞S-100强(+),CD68和Lys(+),Mac387(+),CD31(+),不表达CD1a、ⅩⅢa因子和CD34.病理诊断: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术后随访5年,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完全局限于皮肤的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很少见的非肿瘤性疾病,临床行为属于良性/潜在恶性,易被误诊为淋巴网织系统恶性肿瘤.明确诊断主要依靠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

    作者:乔海国;张昶;庄一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配合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配合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1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4例.观察组采用0.1%利多卡因涂于口腔疱疹处,再喷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对照组用0.2%碳酸氢钠涂于口腔疱疹处.观察两组患儿口腔疱疹的治疗效果,患儿进食后哭闹、流涎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在临床疗效,患儿进食后哭闹、流涎情况,家属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配合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文红;曲雪梅;刘艳杰;于淑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部病变的临床新进展

    近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磁共振仪硬件水平亦得以不断提高和更新.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利用组织局部磁场不均匀性(如血液或铁)引起的磁敏感性差异而成像的技术,由于它具有三维、高分辨力、高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的特点,能很好地显示出脑部血管畸形和小的静脉结构,因此对脑部病变的正确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开拓并丰富了脑部疾病诊断方法.随着该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SWI对脑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已得到了有效有验证,近年已作为一种崭新的磁共振检查手段逐渐应用于临床,成为目前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脑部疾病的主要手段.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对SWI在诊断脑部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谢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宫颈癌1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病趋势、病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宫颈癌患者1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岁宫颈癌在全部宫颈患者中所占比率为12.9%,异常阴道出血为常见症状,鳞状细胞癌占76.5%;腺癌占15.4%;腺鳞癌占8.0%.人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率为93.2%,其中16型为常见的亚型,占72.2%;18型占7.4%,居第2位;第3、第4位分别为58、59型,第5位为33、45、52型,各占3.1%.结论 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与HPV感染密切相关,检测HPV的感染类型对于宫颈癌筛查以及研制针对当地的基因疫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小红;罗喜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输血前及术前传染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及术前(包括产前)的身体状况,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医疗纠纷,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0 91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同时应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筛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认.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74%(1 063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44%(4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34%(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5例).结论 对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童风琴;宋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实用生物技术培训班教学实践与体会

    医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四大任务,其中,医学科研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培养医学人才、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措施.医院科研的进展是衡量一个现代医院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实验研究是医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研究生遇到困难多,锻炼研究生意志、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重要阶段[1].而当前高等院校的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课时偏少,内容粗放,很难让研究生快速切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实验中心开设了北京市级继续教育课程-实用生物技术培训班.

    作者:刘天会;尤红;王萍;丛敏;唐淑珍;徐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体检人群尿酸与血脂关系的分析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高尿酸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0年体检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职工2 854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尿酸、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的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析高尿酸与血脂的代谢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阳性率642例( 22.49%).高尿酸组TC阳性率为32.87%,正常尿酸组的TC阳性率为28.12;高尿酸组的TG阳性率为50.16%,正常尿酸组的TG阳性率为30.06%.高尿酸组TC、TG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与血脂的代谢异常有明显的相关性.高尿酸血症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郑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全麻维持后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比较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全麻维持后期应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拟全麻下择期手术的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右美组和异丙酚组,每组39人.右美组患者于全麻维持后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异丙酚组患者继续用异丙酚维持,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苏醒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右美组患者在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拔管后1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右美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P<0.01),右美组患者拔管后即刻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全麻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作者:黄兰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