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护理

胡向楠;王艳京;王佳欢;赵婷婷

关键词:高龄, 髋部骨折, 术后谵妄, 预见性护理, 高危因素
摘要:目的 总结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9月骨科收治的年龄≥65岁髋部骨折患者147例,发生术后谵妄34例,依据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开展循证预防护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34例患者幻觉、妄想行为紊乱得到控制,意识清晰,认知功能改善.结论 针对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实施预检分诊改善门诊就诊体验

    目的 探讨在医院门诊实施预检分诊对患者就诊体验的影响.方法 医院门诊于2016年11月开始实施预检分诊,分别于预检分诊实施前和实施后,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各50例,调查门诊分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预检分诊实施后,门诊挂错号患者比例和投诉率降低,平均候诊时间也较实施前减少(P<0.05);就诊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8.00%提升至实施后的98.00% (P <0.05).结论 门诊实施预见分诊可合理分流患者,提高就诊效率,有利于患者就诊体验的提升.

    作者:况金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护理

    目的 总结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9月骨科收治的年龄≥65岁髋部骨折患者147例,发生术后谵妄34例,依据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开展循证预防护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34例患者幻觉、妄想行为紊乱得到控制,意识清晰,认知功能改善.结论 针对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作者:胡向楠;王艳京;王佳欢;赵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士对管道固定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对管道固定认知、态度及相关行为的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管道固定调查问卷对17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对管道固定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薄弱,各项知识考查得分偏低,“正确裁剪各类管道固定的材质/胶布”、“根据不同类别管道选择正确的固定部位及粘贴方法”两项回答正确率均仅为12.50%.在态度方面,86.25%的护士认为管道固定应该受到重视,80.00%的护士认为需要组织规范化管道固定相关知识培训,有81.25%的护士支持建立管道固定的师资团队.在行为调查部分,各项得分普遍偏低,其中“管道固定前做好皮肤清洁”项目得分低,正确率仅6.25%.结论 护士对管道固定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建议院内开展相关的培训.

    作者:谢清云;欧阳合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1例经头静脉行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

    机械性静脉炎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总结1例乳腺癌患者经头静脉置人PICC导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了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加强机械性静脉炎、疼痛和并发症护理,发挥中医优势.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中药外敷及穴位按摩治疗,终患者PICC成功保留,置入侧肢体恢复正常,患者按期完成化疗.

    作者:张夏慧;周春华;汤国芳;薛娜;秦臻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围手术期的非语言交流技巧

    目的 探讨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围手术期胡非语言交流技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7月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患儿84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治疗的患儿56例设为观察组,由经培训的护士完成护理工作,护士系统性地学习术前聋哑患儿的护理知识、非语言交流策略、掌握怀抱等基本亲密接触策略,提高非语言交流质量.观察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和医师对护理的满意度,并与2016年3月-7月20例患儿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计划外使用镇定镇静药物、治疗护理路径变异、手术时间推迟的发生率分别为0、3.57%、1.78%,低于对照组的13.10%、16.67%、15.48% (P <0.05).观察组患儿术前准备、麻醉前穿刺操作、术后苏醒期、术后检查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基线调查结果(P<0.05),医师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基线调查结果(P<0.05).结论 高质量的非语言交流有助于提高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的依从性,保障手术、检查等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郭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母乳喂养认知及家庭支持态度调查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现状,了解其家庭对母乳喂养的支持情况,从而制定促进HBV感染孕妇母乳喂养行为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和母乳喂养认知调查量表、家庭支持问卷,对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门诊建档的40例HBV感染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HBV感染孕妇对母乳喂养认知得分(7.25±5.62)分,得分偏低;家庭支持方面,反向计分条目“我的家人认为奶粉可以替代母乳”均分(3.44±0.65)分,得分偏高,“我的家人希望我母乳喂养”评分(2.25 ±0.64)分,评分较低,不利于促进HBV感染孕妇的母乳喂养行为.结论 HBV感染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及家庭支持情况不容乐观,应在孕期即开始健康宣教,并积极与孕妇家庭交流,提高孕妇认知及其家庭支持度,促进母乳喂养行为.

    作者:蔡晓燕;钱湘云;张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提出“健康护理学”

    在2014年提出健康新定义和2016年提出健康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康护理学,其研究的是对并非正在医院进行治疗的人,通过护理来恢复、维护、促进、增强人体健康的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本文主要介绍了健康护理学提出的意义及其所依据的理论和健康护理人员的工作原则等内容.

    作者:范振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牙周龈下刮治术中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的护理配合

    牙周炎患者洁治术后须进行龈下刮治术,但对疼痛的恐惧以及侵袭性操作都容易使患者感到焦虑,影响治疗依从性.笑气-氧气吸人镇静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控制牙科焦虑的方法.本研究回顾了30例对牙周龈下刮治术畏惧、焦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使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术,患者顺利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提示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是控制进行牙周龈下刮治术患者畏惧和焦虑的有效方法,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医生工作效率.

    作者:息思扬;王健民;王静;曾惠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患者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200例行TH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3d的疼痛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自我管理情况,分析影响疼痛的因素,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析其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20.00分(15.00~30.00分),得分偏低.患者性别、生活地区、文化程度、是否24h家属陪同是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THA术后疼痛程度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THA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不佳,自我管理能力差,应在术前指导患者提高疼痛自我管理能力,以更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

    作者:张筝;段玉莲;李敏;张薇;祝艳红;崔玉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方法皮下注射曲普瑞林对患儿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皮下注射曲普瑞林对患儿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特发性中枢性早熟女性患儿94例需皮下注射曲普瑞林,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观察组采用捏起上臂三角肌下缘中区,进针角度为45°的注射法.1周后观察2组患儿皮下硬结和注射部位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硬结发生率为6.25%(3/48),低于对照组32.61% (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时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 上臂三角肌下缘中区45°皮下注射曲普瑞林优于常规皮下注射法,可减少皮下硬结的发生,减轻患儿注射时的疼痛.

    作者:朱丹;苗彩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院压疮管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 探讨压疮质量指标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抽取全院11个病区,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压疮护理质量评价,并进行原因分析以持续改进质量.比较2015年和2016年敏感指标检查结果及压疮发生率.结果 2016年压疮预防措施落实率为97.64%,护士压疮知识知晓率97.86%,患者/照护者压疮知识知晓率91.43%,较2015年提高(P <0.05);2016年度院内压疮发生率0.27%较2015年1.12%下降(P<0.05).结论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压疮质量管理,可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提高压疮管理效果.

    作者:彭韫丽;李红燕;逯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压疮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压疮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给予患者术前压疮风险评估,加强术中和术后皮肤护理措施.结果 4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发生枕部皮肤压力性损伤2例,创口一期愈合.结论 围手术期对压疮相关危险因素和患者的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并采取相关措施是预防术中压疮发生的关键.

    作者:包云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职因素及引导对策

    通过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职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引导对策,为高校开展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提供借鉴,从而为临床输送急需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作者:王涛;张梅燕;马壹;毕怀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分析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 调查2016年8月-2017年8月50名护理人员临床工作中的针刺伤情况,统计不同操作时针刺伤的发生次数及针刺伤后上报情况.结果 50名护理人员中有48名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针刺伤150次.输液完处理注射器时发生针刺伤多为60次(40.00%).针刺伤后仅有12名护理人员按流程上报.结论 护理人员面临着针刺伤的危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应加强岗前培训及在职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卢姣姣;洪涵涵;王守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问题与对策

    快速康复外科(FTS)是为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多学科技术综合措施,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FPS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阻力.本研究初步探讨了FPS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问题,包括多学科协作和沟通不畅、新理念接受程度低、患者依从性差等,并针对上述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FPS在妇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杨崎崎;王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本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医学院四年制护理本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为医学院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医学院245名护理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对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CTDI-CV批判性思维总分(283.09±44.12)分,其中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和认知成熟度4个子条目得分均>40分.各特质比较,四个年级学生都在寻找真相特质中得分低;在批判思维的自信心和认知成熟度得分方面,一年级得分高于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通过构建以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项目课程,以进一步加强不同年级护生批判性思维中寻找真相特质的培养.

    作者:杨瑞;王霞;戴璐;翁碧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腔引流活动装置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制作的胸腔引流活动装置,使胸外科携带引流管、微量推注泵输液的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防止发生胸引管滑脱、引流瓶倾倒等安全隐患,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

    作者:张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所致245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omeprazole”、“adverse effect”为主题词,检索1990~2017年Pubmed、Embase外文数据库中有关奥美拉唑致ADR的病例报告,并对患者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奥美拉唑致ADR病例245例,ADR多发生在40 ~59岁和60 ~79岁年龄段,给药2~10d及>30 d ADR好发,以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与生殖系统及神经肌肉系统的临床表现多见.结论 奥美拉唑所致ADR临床表现复杂,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罗玉茹;蔚坤妍;罗婧;刘瑶;鞠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健康宣教表在胰十二指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健康宣教表在胰十二指肠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胰十二指肠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口头方式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通过健康宣教表开展健康宣教.评价2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内营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和对照组8例因无法耐受并发症带来的不适感中途中止肠内营养.结论 基于健康教育表实施有针对性的肠内营养知识宣教,能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提高治疗依从性和促进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柴会荣;黄建业;吴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特伦德伦伯格体位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的特伦德伦伯格体位在经输尿管镜中上段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输尿管中上段结石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截石位,研究组40例采用改良的特伦德伦伯格体位.观察2组首次进镜成功率、清石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首次进镜成功率为95.oo% (38/40)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术后3d复查,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为85.00% (34/40),高于对照组的65.00% (26/40)(P<0.05).研究组术后3d发热发生率为2.50% (1/40)低于对照组的10.00% (4/40).结论 改良的特伦德伦伯格体位可帮助提高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进镜成功率及清石率.

    作者:陶奕飞;王淇超;曹敬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