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俐;张木勋
目的 探讨有效的淋巴细胞建株技术.方法 用EB病毒转染对53例标本进行建株,Ⅰ组:开放培养+早期分离活细胞;Ⅱ组:开放培养;Ⅲ组:密闭培养.结果 成功率分别是:Ⅰ组96.2%、Ⅱ组75.5%、Ⅲ组50.9%.结论 开放培养+早期分离活细胞能提高建株成功率和缩短建株时间.
作者:赵迪诚;黄芬;吴国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温水压灌肠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的效果.方法 对38例肠套叠患儿,采用超声诊断实时监测下温水灌肠复位.结果 4例超声示套入肠管血运差转手术治疗,余34例患儿全部复位成功,其中2例24 h内复发行再次灌肠复位成功.结论 在超声实时监测下温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简便易行、疗效满意、无辐射、值得推广.
作者:吴水华;何静波;周小渔;吴春尧;易朝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儿童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6例儿童水痘患者按同类药物不同剂型治疗方法分为2组,分别予以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和阿昔洛韦片口服治疗,观察患者体温正常时间及疱疹基本结痂时间.结果 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组在疱疹基本结痂时间和体温正常时间均优于阿昔洛韦片组,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水溶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高,服药次数少,患者依从性好,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水痘药物.
作者:江端;王靖;高俊;谢小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对3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3个月随诊复查:阴道可容纳窥阴器,阴道黏膜光滑,顶端无肉芽形成,性生活满意.结论 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作者:朱根海;杨舒盈;贺国丽;吴秀荣;郑碧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儿童肿瘤在东莞市区的发病特点和规律.方法 对近5年来经病理检查证实的448例儿童肿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8例中良性肿瘤416例(92.86%),恶性肿瘤32例(7.14%),良、恶性之比13∶1,男女之比为1.13∶1.良性肿瘤中以脉管性肿瘤(33.48%)、毛母质瘤(11.16%)、骨软骨肿瘤(10.71%)多见;恶性肿瘤中以软组织肉瘤(2.01%)、恶性外周神经肿瘤(1.34%)、淋巴瘤(1.12%)多见.结论 儿童肿瘤的发病在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类型等方面有其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李玉凤;何建芳;刘旭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无肌松药麻醉在重症肌无力(MG)胸腺切除麻醉的效果.方法 重症肌无力(MG)胸腺切除病例40例,分为使用肌松药(A)和无肌松药(B)2组,每组各20例.分别观察2组入室时,麻醉诱导后1 min,气管插管后1 min的HR和MAP值,以及术后立即拔管情况和延迟拔管的时间.结果 麻醉诱导后1 min和气管插管后1 min的HR和MAP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术后立即拔管比率明显高于A组(P<0.01).延迟拔管的时间明显比A组缩短(P<0.05).结论 MG患者胸腺切除术采用无肌松药麻醉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路璐;聂迎潮;刘欣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方法 对126高胆患儿进行EEG、BAEP检测,并与对照组(30名健康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EEG异常率47.62%,主要表现为:变化性缺乏、弥漫性低电压、爆发性抑制、短暂性波幅或频率不对称;BAEP异常率71.43%,2组比较,Ⅰ波、Ⅲ波、V波PL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G异常者BAEP均异常,EEG正常者BAEP有23.81%异常.结论 (1)高胆患儿伴有脑功能异常,EEG与BAEP均可反映脑功能异常改变但非同步,BAEP临床应用价值较EEG为显著;(2)短期内EEG、BAEP无好转,提示脑功能恢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BAEP合并EEG异常,后遗症发生率越高;(3)血清间接胆红素与EEG、BAEP异常程度及预后有直接关系.新生儿EEG、BAEP可作为高胆早期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种有效、方便的检查手段.
作者:孙海峰;刘南平;周宜蓉;杨平;周立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清洁级Wistar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霉酚酸酯治疗组.霉酚酸酯治疗组给予霉酚酸酯15 mg·kg-1·d-1灌胃治疗.1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血脂,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升高(P<0.05);其肾重、肾重/体重、肾小球面积、肾小球体积、细胞外基质相对面积亦明显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CTGF、TIMP-1和MCP-1的表达增强(P<0.05),而MMP-9表达则下降.霉酚酸酯治疗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均较糖尿病组好转(P<0.05).结论 霉酚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下调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CTGF和MCP-1的表达,调节MMP-9和TIMP-1的平衡来实现的.
作者:余堂宏;贾汝汉;胡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21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并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到肾静脉开口下的腔静脉.结果 本组病例均释放成功,总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1~6个月,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局部导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智明;向华;龙林;刘觉仕;方志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结合术后氟康唑冲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总结1997~2006年本科采用鼻内镜手术(ESS)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87例,术后分别进行0.2%氟康唑溶液和0.5%甲哨唑溶液冲洗,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鼻内镜手术+术后0.2%氟康唑溶液冲洗)的治愈率77.3%,对照组(鼻内镜手术+术后0.5%甲哨唑溶液冲洗)的治愈率44.2%,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内镜手术结合术后氟康唑冲洗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石祖仑;蒋柏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87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甲胎蛋白阴性和阳性2组胃癌患者的生物学特征(浸润深度、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程度、临床分期),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结果 肝脏转移、多个淋巴结转移发生率,AFP阳性组均明显高于AFP阴性组(P<0.01).AFP阳性组1、3、5年生存率为57.1%、8.9%和近0,明显低于AFP阴性组的90.3%、62.7%、49.8%(P<0.01),AFP表达为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结论 胃癌患者AFP高表达提示其易发生肝脏和淋巴结转移,且预后不良.
作者:李斌;罗建远;李建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结果 垂体瘤32例,颅咽管瘤12例,脑膜瘤12例,生殖细胞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Rathke囊肿3例,星型细胞瘤、室管膜瘤、错构瘤和垂体脓肿各2例.结论 MRI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特征、大小范围、生长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显示清晰明了,能对其作出较为全面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拟订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樊建中;李志勇;孔祥泉;徐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应用静脉滤器结合溶栓和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及肺栓塞的近期发生率.方法 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辅以肝素抗凝及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介入操作成功.术后2周内29例患者的下肢水肿及疼痛消失,其余7例患侧肢体肿胀、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1例发生下腔静脉滤器内血栓.对全部病例临床观察3月至半年,本组没有发生滤器移位及肺栓塞,也没有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结论 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和抗凝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并能有效地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赵东文;罗涛;谷涌泉;汪忠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嗜酸性粒细胞与神经肽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30只6~8周大鼠,随机分成自然对照组、变应性鼻炎(AR)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取鼻黏膜石蜡切片后进行HE常规染色和SP纤维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嗜酸性粒细胞和神经肽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AR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自然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地奈德治疗后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少见,与A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的表达显著性地低于AR组(P<0.01);但与自然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SP的表达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92,P<0.05).结论 鼻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异常浸润和SP纤维的高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激素能同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SP纤维的表达.
作者:陈金湘;杨瑞嘉;黄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不同女性生殖道中解脲脲原体(Uu)生物一群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和244例妇产科疾病患者,排除衣原体、滴虫、念珠菌、淋球菌及以加德纳菌感染.取其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同时行药物敏感试验.对于培养结果阳性的样本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确定其血清型.结果 (1)Uu生物一群分离阳性率为60.5%(172/284).其中健康体检者、不孕症、不良孕产、盆腔炎及阴道炎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20/40),46.3%(38/82),58.3%(28/48),66.7%(24/36),79.5%(62/78).提示Uu生物一群在女性不同妇科疾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2)药敏试验结果 显示对Uu生物一群较为敏感的药物分别为:强力霉素98.8%,阿歧霉素97.7%,交沙霉素96.5%.耐药率分别为:环丙沙星62.8%,司帕沙星44.2%,可乐必妥43%.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生殖道中Uu生物一群主要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敏感药物主要为强力霉素,阿歧霉素及交沙霉素,尤其强力霉素的敏感性达到了98.8%,近期内可作为治疗Uu生物一群的一线用药.
作者:张洪文;陈琳;王新;陈蒲香;王丽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阴道液HCG的定性测定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1例胎膜早破孕妇和80例正常孕妇的阴道液进行早早孕试纸检测.结果 应用HCG定性检测诊断胎膜早破的准确率93.99%、敏感性89.1%、特异性100%.HCG定性检测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PH值试纸法.结论 阴道液HCG定性检测诊断胎膜早破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晞;高淑琴;杜秀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Graves病(GD)治疗前后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hs-CRP与GD的关系.方法 88例GD患者治疗前hs-CRP与200例正常人对照(对照组),观察GD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月、2月、3月hs-CRP、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的变化,比较用丙基硫氧嘧啶(PTU)或赛治(MM)治疗hs-CRP的差异及hs-CRP与FT3、FT4的相关性.结果 GD者治疗前hs-CR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1月、2月、3月相比hs-CRP、FT3、F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周FT3外),用PTU或MM治疗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与炎症有直接关系.
作者:廖利珍;龙国文;刘飞奇;李国华;冯霓;胡慧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配合血肿粉碎器,对经CT定位的颅内血肿进行早期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微创治疗脑出血其病死率及重残率接近于以往相关文献报道的水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安全、简便、损伤轻微,不受场地限制且疗效明显.
作者:郝新斌;郝新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150例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加入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0 d.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0 d.检测运动平板试验、常规心电图.结果 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2.50%,73.6%优于对照组(68.61%,54.3%)(P<0.05);治疗组运动平板试验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明确有效的药物.
作者:周艳;周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用紫河车干预后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脑组织内β样淀粉蛋白(Aβ)、β类淀粉前体蛋白信使核糖核酸(βAPPmRNA)表达改变,探讨紫河车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症状的部分机制.方法 用Okadaic acid(OA)注于实验大鼠脑内杏仁核建立AD动物模型,用避暗法和穿梭箱法测试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实验大鼠脑组织内Aβ表达的变化,用原位杂交方法显示实验大鼠脑组织内βAPP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用紫河车治疗和预防一段时间后的AD模型大鼠,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成绩(P<0.05),其脑组织内Aβ、βAPPmRNA表达数量也明显少于同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的Aβ、βAPPmRNA表达数量(P<0.05).结论 经紫河车干预后,AD模型大鼠的行为异常得到改善,同时其脑组织内Aβ、βAPPmRNA表达也受到抑制.
作者:袁梦石;陈向良;周德生;杨期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