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成形术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临床应用

苏厂尧;谢文伟;李再学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缓解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行PVP.骨水泥用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含显影剂),注射量3~5 ml.分析该技术对本症的止痛效果和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中,经过8~18个月的随访,42例疼痛症状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有效率为91.7%.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仅表现为注射局部椎体的胀痛.结论 PVP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疼痛,疗效显著,创伤少,并发症少,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形成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和统计39例脑外伤术后CT复查病例的图像,对比术前颅脑CT图像,总结术后再出血形成特点,分析血肿发生机制.结果 外伤首次CT检查者出现脑挫裂伤伴出血灶时,开颅去颅瓣术后CT复查发现再出血灶较多,再出血部位多发生于受伤部位的对冲区域.结论 CT复查是脑外伤术后发现再出血的佳检查手段.开颅去颅瓣术后复查可以发现新出血灶,并且出血部位多位于外伤直接受力点的对冲部位,可以指导开颅去颅瓣手术时重点关注对冲部位小血管破裂止血情况.

    作者:赵义;陈宏权;袁东升;罗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分别用灯盏花素注射液75 mg/d和甲钴胺注射液1.0 m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1.0 mg/d静脉滴注,疗程皆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神经反射,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用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乙华;曾恒礼;蔡燕;陈玉华;严宗逊;康后生;陈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益气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益气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益气通脉汤加西药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平均治愈时间及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通脉汤配合西药能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疗效优于单纯西药降脂治疗.

    作者:李建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单纯疱疹病毒检测在宫颈疾病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在宫颈疾病中的临床特点以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单纯疱疹(HSV-1及HSV-2)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检测.结果 1095例患有子宫颈糜烂、滴虫性和霉菌性阴道炎及淋病患者血清标本HSV-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5%、23.4%、15.7%、22.8%,除淋病组与滴虫组、霉菌组与淋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几组都有HSV感染率均有显著性差异.378例宫颈糜烂患者根据程度不同HSV阳性率分别为16.6%、33.6%、43.5%,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糜烂程度加重HSV阳性率增高.86例不同病理分型患者HS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1%、40%、50、62.5%,HSV阳性检出率随病理分级严重程度呈趋势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SV感染可以与上述疾病单发或混合感染,HSV是宫颈疾病发生、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HSV感染的检测对妇女生殖疱器疹的诊断及治疗,对围产医学和优生优育等工作均有重大作用.

    作者:赵杨;李晓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用于老年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介入治疗在老年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编为老年组,同时选取同期中青年冠心病患者76例,编为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行PCI治疗并于术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远期心功能改善状况,观察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远期心功能改善方面,老年组心血管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改善均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并非PCI治疗的禁忌证,该介入治疗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手术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中青年患者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且远期心功能改善甚至比后者更加明显.

    作者:刘宝宏;吕立友;张丽华;潘慧超;刘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在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4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按病情分为亚临床甲亢组、临床甲亢组、亚临床甲减组与临床甲减组)和22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清A-TG与A-TPO的水平.结果 亚临床甲亢组、临床甲亢组、亚临床甲减组与临床甲减组的A-TG水平、A-TPO水平、A-TG、A-TPO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血清A-TG 和A-TPO检测异常与甲状腺功能损伤间存在密切关系.血清A-TG 和A-TPO可作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王立英;张涛;王洪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经积极规范治疗,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HLH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早期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作者:关欣;韩淑玲;王宽婷;杨婧;方志坚;高乃姝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25),观察者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共治疗24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过程中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内左房内径(LA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个月对照组LAD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 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有效减少心房颤动的复发,而且缬沙坦能延缓左心房增大.

    作者:耿继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治疗患者血清PSA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体积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PSA变化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BP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体积与PSA关系,以及术前、术后1 d、术后5 d、术后14 d的血清PSA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PSA水平随着手术切除标本体积的增大而升高;术前血清PSA平均值为6.73±3.72 ng/ml,术后1 d为17.39±4.62 ng/ml,术后5 d为9.14±3.85 ng/ml,术后14 d为2.58±1.63 ng/ml,4个时间PSA水平互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PSA与BPH患者前列腺体积密切相关;监测BPH患者术后血清PSA水平的变化,能正确评价手术效果和确定抽血化验血清PSA的适宜时间,也能减少前列腺癌的误诊及漏诊.

    作者:夏志国;夏爱春;潘秀英;刘清华;王成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微探头超声内镜诊断直肠类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MPS)诊断直肠类癌的价值.方法 21直肠隆起的患者行MPS检查,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例为直肠类癌,MPS表现为低回声改变,起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18例为直肠息肉,MPS表现为强回声改变,起源于黏膜层.结论 MPS下直肠类癌与常见的直肠息肉表现明显不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张卫国;童强;王强;李胜保;金曙;郜元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与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参数与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8例AMI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参数与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和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别为1756.0±320.0、95.0±35.0、14.0±2.3、17.0±4.0;125.0±106.0、225.0±47.0、10.8±2.1、12.0±3.0,AMI组的D-二聚体、MPV、PDW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LT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D-二聚体与血小板数量及体积改变与AM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李秀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关于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新思考

    作为军队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财务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军队医院医药卫生事业的整体规划,肩负其制定医院整体规划,完善人才录取机制及培养模式,维持医院收支平衡,保证军队医院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职责.做到定位明确,在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与扩大的信息化转型期,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全面的财务收支管理系统,达到保障我军全体官兵及广大人民身心素质健康的社会经济双重效益,并要时刻对已取得的工作经验与成绩进行深入思考与总结,促进财务管理部门个人及整体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作者:王洪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DP/PP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晚期肺腺癌患者多西他赛+顺铂(DP)、培美曲塞+顺铂(PP)方案化疗进行研究,为临床化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湘雅医院晚期肺腺癌患者69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PP组40例和DP组29例,对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PP组患者完全缓解(CR)0例(0.0%),部分缓解(PR)15例(37.5%),稳定(SD)18例(45.0%),进展(PD)7例(17.5%),总有效15例(37.5%);DP组患者(CR)0例(0.0%),PR 8例(27.6%),SD 12例(41.4%),PD 9例(31.0%),总有效8例(27.6%).两组患者PR、SD、PD及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组患者平均无进展时间为5.2±1.5月,平均生存时间为8.9±1.9月,1年生存率为27.5%;DP组患者平均无进展时间为4.0±1.7月,平均生存时间为8.1±1.8月,1年生存率为24.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P组中性粒细胞下降7例(17.5%),血小板下降3例(7.5%),血红蛋白下降1例(2.5%),无一例皮疹;DP组中性粒细胞下降14例(48.3%),血小板下降6例(31.6%),血红蛋白下降5例(17.2%),皮疹3例(1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与DP方案组治疗晚期肺腺癌有良好的疗效,但是PP组毒副作用小,可作为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黄四国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纵隔型肺癌误诊为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体部蠕动消失和在响应吞咽时其下部括约肌不能松弛的疾病,一般认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肺癌与贲门失弛缓症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临床诊断多明确,误诊率低.但对于少数不典型病例,由于检查不完善,造成临床误诊.本文报告我院1例左肺下叶肺癌被误诊为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现总结分析原因,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胡健;常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上颈椎损伤87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上颈椎损伤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 例患者曾早期误诊、漏诊,全部患者均获复位、植骨融合,随访时间6~24个月,85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优良率88.46%.结论 上颈椎损伤早期诊断对愈后非常重要性,复位、固定要根据不同损伤类型,以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为原则选择相应治疗方法,严防继发损伤.

    作者:周文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巧克力囊肿与囊性畸胎瘤的低场MRI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巧克力囊肿与囊性畸胎瘤的低场MRI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0例巧克力囊肿与6例囊性畸胎瘤的低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0例巧克力囊肿共13个病灶中有9个病灶在短时反转恢复(STIR)脂肪抑制序列出现信号抑制征象.与6例囊性畸胎瘤内脂肪成分在STIR脂肪抑制序列上表现类似.结论 在低场MRI上盆腔囊性占位中观察到短T1、长T2信号,STIR出现信号抑制现象时,就存在巧克力囊肿与囊性畸胎瘤的鉴别问题.综合分析病灶内部结构、增强扫描表现以及临床特点,可以作出鉴别诊断.

    作者:林建勤;温运雄;伍彩云;彭森;杨泽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NT值异常与胎儿心脏畸形及染色体异常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值)异常与胎儿心脏畸形及染色体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2 959例单胎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周11~14周的NT值将其分为≥3.5 mm组(103例)和<3.5 mm组(2 856例).NT值≥3.5 mm组或胎儿异常于孕周18~24周内进行超声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NT值≥3.5 mm组的的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心脏畸形及染色体异常合并心脏畸形的比率明显高于NT值<3.5 mm组(P<0.01),且NT值<3.5 mm时,心脏畸形及染色体异常与NT值呈负相关性,NT值≥3.5 mm时,心脏畸形及染色体异常与NT值呈正相关性.结论 NT值异常与胎儿心脏畸形及染色体异常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NT值可为临床作出正确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晓薇;王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CT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表现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SAE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对CT征象进行影像学分型,将临床表现与CT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5例表现为头晕、头痛等非特异性表现,83例表现为进行性智力障碍,其中痴呆者仅16例.CT表现:I型占35.2%,II型占45.3%,III型占20.5%.头晕、头痛等非特异性表现多表现为I型,进行性记忆力、智力障碍多见于I和II型,痴呆多见于III型.结论 通过CT的典型征象、分型,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SAE进行早期诊断,为SAE的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马俊芳;杨春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C反应蛋白及细胞免疫影响的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C反应蛋白(CRP)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行52例直肠癌根治术,其中腹腔镜组25例,开腹组27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 d、7 d、14 d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CRP、CD3+、CD4+、CD8+水平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 d CRP、CD3+、CD4+、CD8+水平和NK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镜组术后3 d、7 d、14 d CRP、CD8+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均<0.05);腹腔镜组术后3 d、7 d、14 d CD3+、CD4+、CD4+/CD8+水平及NK细胞活性均高于开腹组(P均<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在免疫功能保护上具有优势.

    作者:李豫江;李志刚;孙旭凌;黄桂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医学模拟教学在泌尿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手术训练中的作用

    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是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外科手术技能培训模式的转变和微创泌尿外科的发展要求临床研究生技能培训进行积极探索,医学模拟教学在微创泌尿外科技能训练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泌尿外科临床专业研究生手术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模式.

    作者:宋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