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30min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防低血容的效果观察

肖向锋;甘亚倩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 低血容, 胶体容量替代物, 胃癌根治术
摘要:目的 观察术前30 min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防低血容的疗效.方法 将6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术前30 min分别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尿量,观察并记录稀释前(T0)、稀释后(T1)、稀释后30 min(T2)和术毕(T3)时的HCT和血红蛋白(Hb).结果 两组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刻两组的HCT和Hb均较T0时刻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3时刻恢复至T0水平,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刻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30 min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胃癌根治术患者低血容的出现,其疗效与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相当.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完全点式剥脱治疗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完全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小隐静脉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11年4月间,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40例患者(47条下肢)下肢小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效果及对切口外观满意度等.结果 本组肢体行小隐静脉完全点式剥脱,手术时间平均45 min;手术后平均1.5 d出院.所有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缓解.腓肠神经损伤(外侧足背皮肤麻木感)1例(2.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1~48)个月,无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1例腓肠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恢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小隐静脉完全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是外科方法中简单、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亓明;白云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两组分别于治疗2d及1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 d、15 d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 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功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弓荣泉;纪亚红;楚杏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03~2007年11个省市、36家三级医院的1 087例MODS中123例PR-MODS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R-MODS组(n=123)与非PR-MODS组(n=964)比较,两者的APACHE II分值分别为(28.4+9.7)分以及(23.7+9.7)分(t=4.954,P=0.000),两者的机械通气天数分别为(11.7+16.0)d和(7.7+11.2)d(t=2.611,P=0.010),两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71.5%(88/123) 和57.1%(550/964)(Pearson χ2=9.448,P=0.002),两者的血液净化天数分别为2.1+6.1 d和2.2+5.6 d(t=-0.151,P=0.88),两者的住ICU天数分别为14.8+17.5 d和12.8+16.1 d(t=1.178,P=0.241),两者的住院天数分别为25.9+34.6 d和27.6+41.4 d(t=-0.505,P=0.614).结论 PR-MODS组较非PR-MODS组病情更重、机械通气时间更长、住院病死率更高.

    作者:王超;胡岚;黄光伟;石秋萍;王红;张淑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在眼缺血综合征中的作用与研究

    眼缺血综合征(OIS)是由于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的脑和眼的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脑和眼的症状,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Toll样受体(TLRs)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感知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分子,在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众多的研究提示,OIS的发生发展与视网膜长期缺血缺氧导致的慢性炎症有关,其中Toll样受体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免疫系统的激活与OIS发病过程的相互关系,为其病理机制及防治OIS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茜;王艳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感染性疾病科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0例伴有发热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两组均按2010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予脱水降颅压、抗病毒、激素治疗,其中A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400㎎/(㎏·d)连用5 d.B组:静脉滴注IVIG 1 g/(㎏·d)连用2 d.结果 B组在总热程,呕吐、易惊、肢体震颤等神经系统表现缓解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痊愈的时间上均较A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大剂量IVIG冲击治疗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疗效好.

    作者:洪源;张双;田庆玲;庞保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男性不育症患者AZF基因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育症患者中无精因子基因家族(AZF)缺失类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技术对15个序列标记位点(STS)进行检测,判断不育患者的微缺失类型.结果 运用序列标记位点在418例不育患者中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43例,缺失率10.3%,对照组无缺失病例检出.结论 大多数AZFa区缺失临床上可表现唯支持细胞综合征,AZFb区域缺失影响精子的发育,AZFc区域缺失表现出临床症状异质性,AZFd缺失临床症状较轻或精子仅表现形态异常.

    作者:陈科;杜娟;唐斌;李东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小儿肾积水尿EGF和MCP-1水平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肾积水患者的尿表皮生长因子(EGF)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检测结果,分析两者对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8例小儿肾积水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的小儿进行EGF和MCP-1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肾积水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GF和MCP-1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肾积水患者采用尿EGF、MCP-1水平的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辅助对患者肾脏水平进行判断.

    作者:王胜义;陈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术前30min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防低血容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术前30 min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防低血容的疗效.方法 将6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术前30 min分别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尿量,观察并记录稀释前(T0)、稀释后(T1)、稀释后30 min(T2)和术毕(T3)时的HCT和血红蛋白(Hb).结果 两组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刻两组的HCT和Hb均较T0时刻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3时刻恢复至T0水平,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刻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30 min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胃癌根治术患者低血容的出现,其疗效与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相当.

    作者:肖向锋;甘亚倩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分析,探讨病因,比较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对78例F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进行生活指导治愈15.4%,单用多潘立酮治愈率57.6%,加用西米替丁联合用药治愈率100%.结论 FD诊治过程中,单纯生活指导不可省略,用药宜简单单一,能达到较好治疗目的.

    作者:江雪娟;张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OSTA/OST筛选工具在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进展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1]作为一种全身性骨病,不仅存在于绝经后妇女,也同样困扰着众多老年男性患者.据国外统计[2]全世界约有五分之一的男性在50岁后会受到骨质疏松骨折的威胁,男性患者骨折主要发生在生命的后10年内[3],其过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作者:李超;费琦;杨鹤;赵凡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体针联合PNF疗法早期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体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疗法早期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72例急性期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体针联合PNF疗法组(早期干预组)和Bobath疗法组(对照组),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体针联合PNF疗法组对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更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可更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的形成.

    作者:于青;张志强;任亚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白细胞介素-20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0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病情,将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并设立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白介素-20水平并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晨僵时间等临床生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2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以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尤甚(P<0.05);血清白介素-20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X线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IL-20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情况.

    作者:刘金石;李琦;李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脑桥梗死后神经纤维华勒变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于脑桥梗死后华勒变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发生脑桥梗死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第1周(5.0±2.0 d)内分别采用常规MRI方法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常规的MRI检查结果显示50例脑桥梗死患者的阳性率(62.0%)低于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的阳性率(94.0%),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查出的47例阳性病例,其患侧大脑脚和脑桥基底部的FA均值均比健侧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相对于常规的MRI,对于华勒变性的诊断更加敏感和准确.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活体脑桥梗死后华勒变性的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慧明;张?;叶素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均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甲钴铵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个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与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比研究前有所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洲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磁共振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整理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83例脑膜瘤的临床和MRI资料,分析MRI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自旋回波(SE)T1WI为灰质等或略低信号,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STIR)病变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显示大多数为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MRI检查对脑膜瘤定位、定性准确,特殊病例增强扫描可以提供更多信息,提高诊断率.

    作者:马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一次性氢氧化钙复合剂充填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根管填充剂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1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法充填根管,观察组应用氢氧化钙复合剂填充根管,观察两组的术后1周疼痛和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的疼痛治疗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术后6月治疗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 氢氧化钙复合剂填充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术后疼痛轻,疗效好.

    作者:夏雨秀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温高湿环境兔脑单纯爆炸伤模型及早期血清NO、iNOS和氧自由基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兔脑单纯爆炸伤模型,探讨早期一氧化氮(NO)、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氧自由基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在高温高湿自然环境下分别给予空白对照、单纯开颅手术及单纯爆炸伤模型处理,伤后6 h分别检测血清NO、iNOS和氧自由基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爆炸伤组、开颅组的NO与iNOS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建兔脑单纯爆炸伤模型简单,规范,适用性强.高温高湿环境下伤后早期血清NO、iNOS和氧自由基含量显著变化,符合颅脑火器伤后此3项指标的代谢规律.

    作者:周龙;郁毅刚;林进皇;王文浩;李君;胡连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减半剂量CAG方案治疗高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减半剂量的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成的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5岁以上老年AML初治28例,采用减半剂量CAG化疗方案诱导及巩固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5例,完全缓解率60.7%,总有效率82.1%.治疗相关死亡3例.在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和预后中等组近期疗效与标准剂量CAG方案相似,且核型预后良好组疗效优于预后中等组.结论 减半剂量CAG方案治疗高龄老年AML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王智;曹海武;周仲昊;赵晓红;王晨;吴品;李凌浩;陆时运;柳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2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在22例经组织或细胞病理学证实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贝伐单抗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贝伐单抗的剂量采用美国综合癌症网 (NCCN)指南推荐的5 mg/kg,每2周重复;或7.5 mg/kg,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记录毒副作用.结果 22例患者中有6例(27.3%) 部分缓解,12例(54.5%) 稳定,4例(18.2%) 进展,客观有效率(ORR)为27.3%,疾病控制率 (DCR)为81.8%.毒副作用主要为高血压4例、尿隐血阳性1例、血尿1例,均为1~2级;另出现1例蛋白尿3级,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另外,有3例患者出现III~IV度粒细胞减少,4例出现迟发性腹泻.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加重,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金时代;卢凯华;束永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实验性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目的 为兔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实验性的动物模型.方法 36只体重2~3 kg的日本大耳兔,分别通过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法)与制动法制模,分别于4周、8周观察软骨退变情况及病理变化,并检测关节液白介素-1的含量,比较ACLT模型与制动法在不同造模时间关节损害的差异.结果 ACLT法模型建立时间较短,4周即可达到制动8周的病理表现.结论 与制动法比较,ACLT法更适合进行兔膝骨性关节炎实验.

    作者:乙军;周业庭;徐丹;马小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