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如;周贤梅;戴令娟
本所自2001年6月至2002年2月共收治3例食管癌穿孔病人,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申学昌;刘志才;郭建庄;马中州;管福顺;田秀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为主要特征,治疗上颇为棘手,处理不当,常需截肢.因此,足溃疡的治疗近年受到重视.我科从1993年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4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雄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生活事件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应激,许多研究表明,心身疾病常可由于生活事件引起应激反应而诱发[1,2].本文将我院1994年3月~1998年10月收治的17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117例与生活事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锦华;安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FP)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情况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35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敏感株109株,耐RFP或含耐RFP株246株)rpoB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1株耐药株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所有109株药物敏感株rpoB基因均无突变;246株耐药株中,225株rpoB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91.5%.31株耐药株(其中SSCP异常25株,正常6株)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19株在531位密码子TCG-TTG,7株526位密码子CAC-TAC,3株在516位密码子GAC-GTC,2株未改变.结论 rpoB基因突变是耐RFP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常见的突变位点是531位色氨酸和526位组氨酸,PCR-SSCP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
作者:张小刚;何秀云;张晓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的反应规律及特点.方法 15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一般护肝的对照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治疗组患者定期连续进行肝功能试验、HBV DNA斑点杂交检测、HBV DNA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转氨酶总体呈下降趋势;HBeAg应答与患者治疗前转氨酶有关,转氨酶重中度升高患者下降明显;用药前HBV DNA阳性患者、开始用药后第2月末HBV DNA 转阴者,HBeAg转阴率较高.HBeAg 应答大多发生在治疗第3月左右,平均转阴时间为3.4月;干扰素治疗前HBV DNA女性低于男性,HBeAg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治疗过程中 HBV DNA 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转阴平均时间为1.9月,与HBeAg应答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干扰素对慢性肝炎治疗有效.
作者:何清;王松;蒋小玲;许诚;李丽雄;杨山麦;李藕;戴炜;谌取鼎;王平;李慧涓;陈守春;杨尧;王文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积器官损害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份SLE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ICC/ACR损害指数评估其累积器官损害并分析评价其影响因素.结果累积器官损害同首诊时间、合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复发次数及补体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病程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累积剂量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累积器官损害是评价SLE病情的指标之一,其发生、发展受多因素相互作用.应早期治疗并连续观察实验室指标尤其是血清补体水平,激素治疗的同时若合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可延缓器官发展至终末期损害.
作者:谢红付;李捷;陈翔;陈明亮;施为;杜乾君;吴佳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中常见,治疗方法多.我院1996年至2000年5年间,住院治疗97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7例.采用RF内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德山;马卫东;罗志强;孙贤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D-二聚体可以反应体内凝血与纤溶的病理变化.为此,我们观察了3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同时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PAI).并探讨其与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作者:莫朝晖;朱文辉;李冰;刘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胆囊疾病是外科领域的常见病.我市地处湘西北,是胆囊疾病的高发区.20世纪90年代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引进我市,但因费用高昂,推广应用未普及.我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吸取LC和开放法胆囊切除术(OC)的优点,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加以改进,自创非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non-laparoscopic minicholeystectomy,NC).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实施NC 205例,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比较同期489例OC 病人,达到了微创目的,具有实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廷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上急性阑尾炎如果病史,体征明显、典型时,常常不需做超声检查即可确诊,当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时需借助于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本文对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3例急性阑尾炎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意义.
作者:赵利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幼年型Still病与成人型Still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42例幼年型Still病与47例成人型Still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及治疗方案.结果幼年型Still病患者淋巴结肿大、咽痛、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P<0.05),而成人Still病患者的肌痛、脾肿大发生率明显高于幼年患者(P<0.05);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表现为粒系增生活跃,中性粒细胞内有中毒颗粒,类似感染的骨髓象.血沉(ESR)与C反应蛋白(CRP)在疾病活动期显著升高,类风湿因子(RF)与抗核抗体(ANA)多为阴性.治疗上,普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药的使用较少.结论 Still病幼年型与成人型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掌握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药物治疗要注意毒副作用,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燕青;左晓霞;游运辉;罗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氧自由基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71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与健康体检者15例作对照.结果急性胰腺炎血浆ET、NO明显升高,而SOD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重症胰腺炎的ET和NO增高、SOD降低尤为明显,与轻症胰腺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的ET、NO和SOD异常消长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建生;卫新革;付极;刘进;袁耀宗;吴云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其流行病学、病因学及手术方法的探讨已有大量文献报导,但关于翼状胬肉所致的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改变报道甚少,且多为定性研究[1~3].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的临床应用,使对角膜表面的细微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成为可能.我们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了翼状胬肉手术前后的角膜形态的改变,对翼状胬肉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作者:赵君彦;翟鹏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急性肠梗阻起病急、变化快,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差,合并症多,成为肠梗阻的一类特殊群体.其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特点.我院于1995年5月~2000年12月共收治年龄60岁以上老年急性肠梗阻12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邓宏武;蔡荣耀;曾子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英文又名EDCs(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s(endocrine disruptors).早在1936年,Dodds等已发现了羟基联苯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活性.20世纪40年代4,4'-二羟基二苯烷烃的雌激素活性得到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簃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成人糖尿病是一个全球化的健康问题,是现代社会中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在不同人群中有很大的差异,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上升.作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市郊居民来说,其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又如何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现就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唐炜立;王平芳;颜湘;胡平安;何凌;杨雅;秦爱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因腹部疼痛剧烈难忍,服用有机磷农药自杀,急送我院抢救.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胃穿孔、腹膜炎,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胃穿孔修补术.
作者:任同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的终身高、生长激素水平、学历和性发育的变化.方法 213例Turner综合征进行了染色体检查,57例生长激素激发试验,41例随访了学历和性发育.结果染色体核型分4组,第1组45,X,78例;第2组嵌合型60例;第3组X染色体结构畸变69例;第4组伴有Y染色体6例.终身高(139.1±8.3)cm.生长激素完全缺乏16例,部分缺乏30例,正常11例.随访41例中,学历大部分在初中、技校和中专,17例有不同程度的性发育,24例无性发育.结论 Turner征患者终身高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生长激素分泌低下,学习能力降低,性发育不全.
作者:江静;付曼芬;王伟;陈凤生;王德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细胞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是细胞间信号传递及多种细胞生物活动的基础,细胞粘附作用的检测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本文对采用51Cr释放实验及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粘附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将铺底细胞以0.5×105/孔的密度于96孔培养板中铺底培养24h,待检细胞以51Cr或3H-TdR标记,以1×105/孔的浓度加入96孔培养板中,作用4h后轻柔洗去未粘附细胞.按相应检测系统检测51Cr及3H-TdR标记的粘附细胞的放射强度,比较其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 51Cr释放实验及3H-TdR掺入法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稳定性.相比较,3H-TdR掺入法的敏感性和稳定性更好.这两种方法均能准确地检测细胞间的粘附现象,并反映其相对强弱.结论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其敏感性和稳定性均较好,且干扰因素少,所获结果稳定可靠,3H-TdR掺入法的敏感性和稳定性较51Cr释放法好.
作者:孙凯;金伯泉;朱勇;杨琨;刘雪松;董帮权;冯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对老年勃起功能的影响,本文以脉冲超声多普勒探测阴茎深动脉横切面图形及平均流速时间积分(AVTI),微机图像扫描仪自动测量其图形面积,以小血管流量公式算出血流量,结合血流动力学原理探讨血管口径和血流量在老年勃起功能障碍(ED)中起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战战;邹永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