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细胞粘附检测方法的比较

孙凯;金伯泉;朱勇;杨琨;刘雪松;董帮权;冯琦

关键词:细胞粘附, 检测方法, 比较
摘要:目的细胞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是细胞间信号传递及多种细胞生物活动的基础,细胞粘附作用的检测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本文对采用51Cr释放实验及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粘附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将铺底细胞以0.5×105/孔的密度于96孔培养板中铺底培养24h,待检细胞以51Cr或3H-TdR标记,以1×105/孔的浓度加入96孔培养板中,作用4h后轻柔洗去未粘附细胞.按相应检测系统检测51Cr及3H-TdR标记的粘附细胞的放射强度,比较其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 51Cr释放实验及3H-TdR掺入法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稳定性.相比较,3H-TdR掺入法的敏感性和稳定性更好.这两种方法均能准确地检测细胞间的粘附现象,并反映其相对强弱.结论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其敏感性和稳定性均较好,且干扰因素少,所获结果稳定可靠,3H-TdR掺入法的敏感性和稳定性较51Cr释放法好.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烟卷式网片填充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从Bassini介绍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处理术式繁多,但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术后复发,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随着科学的发展,采用替代物修补腹股沟疝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手术无张力,操作简便,不易复发.我院自1996年8月~2001年12月采用烟卷式网片填充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6例,近期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联合;刘昌华;杨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腹腔脏器损伤漏误诊因素探讨

    超声作为腹部脏器损伤的急诊检查方法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其无放射性、无损伤性及价格低廉优于CT, MIR,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漏误诊,本文仅从超声医师的角度对可能出现的漏误诊因素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

    作者:董昌元;王玲;贺祎;王贤明;郭少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清TNF、TGF-α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转化生长因子-α(TGF-Aα)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近年来关注的细胞因子,研究发现二者均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相关[1,2].作者对63例血液肿瘤病患者的血清TNF和TGF-α水平进行了检测,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叶一秀;叶丽萍;刘丽辉;刘莉;冯会成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O2激光联合α-2b干扰素局部用药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复发率高,有些CA与生殖道恶性肿瘤密切相关[1].目前治疗CA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激光法、冷冻法、电灼法、微波法、以及外用去疣药物等,但复发率很高,有文献报道其复发率高达30%~70%不等[2].为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CO2激光联合免疫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黄晓玲;肖刚;刘意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阴茎深动脉口径和血流动力学探讨

    为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对老年勃起功能的影响,本文以脉冲超声多普勒探测阴茎深动脉横切面图形及平均流速时间积分(AVTI),微机图像扫描仪自动测量其图形面积,以小血管流量公式算出血流量,结合血流动力学原理探讨血管口径和血流量在老年勃起功能障碍(ED)中起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战战;邹永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D-二聚体可以反应体内凝血与纤溶的病理变化.为此,我们观察了3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同时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PAI).并探讨其与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作者:莫朝晖;朱文辉;李冰;刘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序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8例报告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活性区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发生变异,其发生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长[1,2],YMDD变异常可致病情复发甚至恶化,使治疗失败.为此我们自1999年10月~2001年1月间,采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IFN)序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8例,并与同期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病例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柳龙根;王永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节病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近22年31例确诊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节病发病的高峰年龄是30~50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胸部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的分类对于诊断很重要,确诊还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活检.结论糖皮质激素对早期(Ⅰ期和Ⅱ期)结节病治疗是有效的,在临床上要采用个体化疗法,必要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作者:周敏;万欢英;黄绍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术后胃瘫18例的治疗

    胃瘫是胃术后早期并发症,报道渐增多,近十年来本院共治疗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鲁闽;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的临床分析(附213例报告)

    目的探讨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的终身高、生长激素水平、学历和性发育的变化.方法 213例Turner综合征进行了染色体检查,57例生长激素激发试验,41例随访了学历和性发育.结果染色体核型分4组,第1组45,X,78例;第2组嵌合型60例;第3组X染色体结构畸变69例;第4组伴有Y染色体6例.终身高(139.1±8.3)cm.生长激素完全缺乏16例,部分缺乏30例,正常11例.随访41例中,学历大部分在初中、技校和中专,17例有不同程度的性发育,24例无性发育.结论 Turner征患者终身高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生长激素分泌低下,学习能力降低,性发育不全.

    作者:江静;付曼芬;王伟;陈凤生;王德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分析

    目的评估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30例PHC患者、30例家族成员(FM)和30例正常健康人(NS)血清IAP水平.结果 PHC患者血清IAP水平(851±212)μg/ml与正常健康人(278±104)μg/m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FM组(573±228)μg/ml与N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IAP水平的改变可能与PHC发生相关,且IAP检测可被用于PHC易患个体的筛选.

    作者:李明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探讨

    脂肪肝是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伴有或不伴有临床表现,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检出率逐渐增多,本文对我校1078名高级知识分子体检中发现的274例脂肪肝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

    作者:严龙菊;毛旭云;桂建伟;赵李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Graves病并周期性麻痹临床分析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并周期性麻痹多发生在我国及日本[1],临床表现与周期性低钾型麻痹相似.我院自1996年5月~2000年3月共收治本病 26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亓法英;周广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浸及胃壁固有肌层胃癌46例分析

    早期胃癌随着纤维胃镜的应用,国内外已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对于浸及胃壁固有肌层的胃癌深入研究报告的相对较少.作者就我院1984年5月至1993年5月收治的浸入胃壁固有肌层的胃癌(PM胃癌)46例加以分析,以探讨浸入固有肌层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对预后的影响,并对为本病选择合理手术提供依据.

    作者:王中利;孟祥虎;孔旭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突变与耐利福平的研究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FP)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情况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35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敏感株109株,耐RFP或含耐RFP株246株)rpoB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1株耐药株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所有109株药物敏感株rpoB基因均无突变;246株耐药株中,225株rpoB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91.5%.31株耐药株(其中SSCP异常25株,正常6株)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19株在531位密码子TCG-TTG,7株526位密码子CAC-TAC,3株在516位密码子GAC-GTC,2株未改变.结论 rpoB基因突变是耐RFP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常见的突变位点是531位色氨酸和526位组氨酸,PCR-SSCP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

    作者:张小刚;何秀云;张晓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乌体林斯注射液对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后复发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互为恶性因果关系.因此,肿瘤的免疫调节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1].

    作者:申郑堂;海健;毛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80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⑴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⑵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至2001年6月间实施鼻内镜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18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结果临床分型、分期Ⅰ~Ⅲ型分别为171例(9.5%)、1003(55.7%)、626例(34.8%);治愈率分别为91.2%、71.1%、36.2%;总治愈率为61.0%;手术并发症96例(5.3%),分别为纸板损伤15例(0.83%)、大出血16例(0.89%)、鼻腔粘连63例(3.5%)、一过性或短暂性失明2例(0.11%).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熟悉和确认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疗效和预防并发症是重要的.

    作者:黄南桂;唐青来;李友忠;贺湘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鉴别良恶性腹水的新方法.方法比较几组患者152例血清及腹水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及CA125)的情况.结果恶性腹水组血清AFP、CEA、CA19-9及CA125水平较良性腹水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AFP、CEA、CA19-9及CA125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分别为75.0%, 73.8%, 63.6%及66.7%, 特异性分别为86.4%,77.6%,88.4%及74.1%.在鉴别结核、肝硬化与恶性腹水时, 以CA125≥400KU/L为阳性界值更为适当,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以AFP≥400ng/ml为阳性界值可提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血清AFP及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至94.7%.结论检测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及CA125)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血清AFP及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

    作者:邓咏梅;刘玉兰;王智峰;时晔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肾母细胞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研究

    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更新和综合治疗的逐步完善,肾母细胞瘤的生存率可以达85%以上,但仍约有10%的患者因病理组织结构不良而导致复发和死亡,被称为预后不良型(unfavorable histology)肾母细胞瘤,其病程中浸润、转移、生长迅速,早期即浸润正常组织,而这一过程与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等各系统的异常改变密切相关[1].多数肿瘤自身存在凝血活性物质,且在生长中不断释放各种能激活凝血因子的物质,导致血栓形成趋势加剧,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浸润.作者对37例肾母细胞瘤患者的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系统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以探讨上述各系统改变与肾母细胞瘤病程发展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淑娟;吴白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改良凡士林纱条填塞在外伤性肝破裂中的应用体会

    外伤性肝破裂在临床上不少见,发病率占腹部外伤25%,总死亡率在10%左右[1].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月共215例外伤性肝破裂病人,其中应用改良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21例(21/215).现就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邵去非;赵益华;胡世雄;王晓荣;吴培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